太上无极大道三十六部尊经(全卷下)

更新时间:2024-04-02 19: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太上無極大道三十六部尊經(全卷下)

洞神部 太清經

太上無極大道三十六部尊經 下卷 洞神部 太清經

志心皈命禮

志心皈命禮 太清仙境。大赤天宮。巍巍金闕之高。渺渺重霄之上。陶生於無量數劫。說法於萬二千天。五千秘言。融三才之妙道。八十餘度。接六趣之眾生。聖德崇高。玄功廣博。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無量度人。道德大天尊。

大上無極大道三十六部尊經 洞神部 太清尊經 十二部

太清經第一

皇天之氣悉下生。後土之氣悉上養。五行之氣悉相生。四時之氣悉相通。凡天下之民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萬物。無不置也。地性既善。養生萬物。無不置也。聖人悉樂理天下。而實法天地。故萬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輕。尊之重之。愛之佑之。悉與元氣同。與天心相符。與地輿相得。故獨長吉而無凶也。古者聖賢之人。深思遠

慮。乃知天道。故專行善。不敢為惡。後世巧偽。務行惡業。而欲去凶遠害。不可得也。且欲示子一法。可以終古自養而極至者。不可暫忘也。今人欲去凶遠害。得長壽者。本當保其自愛自好自親。以此自養。乃可無害也。自得長保。飲食以調之。不多不少。是其自愛自養也。閉門戶居內。不與俗事。是其自愛自養也。而盡日求道根源。安貧樂賤。無憂而已。是其自愛自養也。若以此而為自愛自養。不可也。夫自愛之道在誠。雖應世而不見其擾。雖處靜而不見其拘。見人之過不以為過。而還自視。未嘗須臾離之。是自愛之道也。夫自養之道。在於無憂。晝夜運動。未嘗役於其心。是自養之道也若能信是而行。萬劫受用。無有窮盡。我自天地未判之先。太清之外。不可稱計。虛無自然。渾合真理。一切無有。汝等若非吾設大法教。普為宣說。無復得聞如是要法。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若言有。不見其形。若言無。萬物得之以生。百億變化。浩浩蕩蕩。無前無後。無圓無方。無去無來。無生無滅。無形無像。無高無下。自然空玄。分形之後。方有天地日月星辰。道法開明。一切群生。得聞是法。快樂自然。無有邊際。本性皆空。非觀心照。等於虛空。自悟本性因緣。無有他想。平等無有異念。若能志心念誦。深心受持。則能滅除一切宿障。皆得和合。厄難俱消。身心清靜。而說偈曰。樂求勝法。斷色斷識。具足行之。遠欲遠貪。如是果報。無礙無障。清靜自然。無有餘穢。樂法為妻。愛經如玉。慚愧之心。常生回向。心意柔軟。所說修行。多增智慧。以為覺悟。

徹視經第二

學道修真。極道濟度。應當發心學道。從初至終。念念持齋。心心不退。忘心滅心。終始運意。行坐動形。寂若死灰。同於枯木。滅一切想。滅一切念。滅一切心。則隨念隨忘。神行不繼。歸心於寂。真至道場。謂迴心至道。翹真玄真至道。福澤無窮。災消未兆。隨力修行。惟竭一心。丹心瞻望十極。燒香禮拜。運身運心。歸身歸命。恭敬道祖三寶。抽

捨淨財。市諸香油。八珍百味。營饌供養。請命道士。歸心啟告懇祈。至真如此運心。洗諸塵累宿根罪惱。生死愆尤等。一至誠齋修萬善。內外洞徹。遍照萬方。命諸眾生。同得瞻視。其福無量。不可思議。若或齋戒。精思上道。萬慮都泯。

物我齊忘。虛室生白。真靈玄應。此最上道所修。若復有人發無上心。欲有歸向。皆須持齋。始啟本心。上救七祖窮魂。下及已身。禳災度厄。增延福壽。獨運至誠。設齋開度。必使魂趙九夜。爽鍊三清。命遠年長。神仙得道。思賢慕道。以彼之有。開此之無。以彼之德。開此之愚。破其慳貪。成其高行。清靜身心。神氣運用。往來無窮。無有滯塞。祈告天地。啟告明靈。須絕妖氛。精潔內外。皆欲泯其萬境。息此六情。普洗煩心。遍證諸想。故學道者。不勤行業。不修齋戒。難達至真。徒勞山林。凡持齋。嚴奉戒律。務欲行道。歸奉上清。求真學道。鍊氣延生。普及人天。遍資凡聖。然上士所行。非凡幸能奉。夫金籙科品。保鎮國祚。消災延壽。玉籙要品。保安社稷。永絕于戈。黃籙正範。開魂度爽。遍及生死。聖凡同修。自然廣濟幽明。普救一切孤滯。遍救一切九幽苦爽。三元八節。本命生辰。學道修身。謝愆求福。救諸三途五苦八難。牢獄疾病死亡之厄。持念神咒。辟斥瘟災。時行疫癘。邪魅故氣。復有金房天寶。正一太平。五鍊旨教等經。精勤行道。依奉正範。各具本經。而說偈曰。燒香建齋。功德無量。甘露法食。解脫為漿。示彼之有。現諸國王。供養十方。無量道寶。及諸眾生。而修淨土。教化眾生。具習威儀。施無畏力。發無上道。普伸啟請。而示其行。

集仙經第三

夫行道皆有至行。當盡虔恭。運志運心。使真靈降感。行氣行神。令人天周布。故入靖登壇。誦經禮拜。朝真謝罪。皆遍行道。遶壇三匝。並依本法。凡雜謝罪祈恩之會。或為天地。或為政府。或為國土。或為人民。或為祖世。或為已身。或為家門。或為三途五苦。或為六道四生。皆須建齋行道。燒香禮拜。誦經讚詠。凡所祈向。並須修齋。凡國王有災。

兵革四興。兆民疾疫。水旱死亡。一切兇災。皆須修齋。若造經像殿宇。宮館觀室。洞府巖舍等處。建立道場。或造鐘磬法器天樂。成就一切功德。亦須恭敬。廣設清齋。虔伸啟請。誦經念道。斷諸惡想。令內外增善。讚嘆功德。不可思議。凡讀誦經文。禮拜行香。一依經典。三捻上香。三禮三度。九禮端身。稽首讚詠玉音。令其和暢。無使不齊。欲其一切見聞。皆悉歡喜。同聲讚嘆。敷揚道法。如斯功德。是不可思議。是無量無邊智慧。亦復以是功德。過往宗親俱起淨境。見在眷屬。受諸快樂。當來托生。常居福地淨土。衣食常自然。是故發是淨心。普令莊嚴。種種香花燈燭。羅列供養。普獻於三界諸天。四司五帝。三官九府。一百二十曹僚。虔伸懇請。注福延生。消災度厄。營護臣身。普及一切有情。天道。地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一切苦惱普皆消滅。更能持齋。精心用意。絕其貪取。不著聲色。隨力布施經像。勸人廣作福緣。如斯利益。乃為不可思議。七世父母。離苦昇天。逍遙快樂。合門和睦。世世昌熾。與道因緣。罪累蕩除。福慧圓滿。天下太平。萬國和同。一切眾生。免離諸苦。同入正真。至心稽首。無上正真三寶。讚詠功德。為諸來生。作諸善緣。開於愚昧。仰受聖恩。百福莊嚴。萬善雲集。資於群生。離苦解脫。供養 尊禮。慈悲教典。永願受持。旦夕燒香。以求福利。流傅於世。無有懈怠。而說偈曰。善方便智。隨意能現。成就群生。洞達無礙。離有離無。無有彼我。常持善願。勸人發心。令求勝善。去遠惡道。得無畏力。清靜法果。一切無礙。普入法門。皆有是心。悉皆得度。

洞淵經第四

大洞太清經中。寶雲玉座。五色祥雲。遍滿虛空。無有窮盡。諸天大聖。及諸仙眾。會集其中。洞明奧理。時有天童天女。奉寶來獻。供養正真。願請大慈。廣垂方便。講說諸經。散布道流。乃至千經萬論。總是妙義。能令一切。皆得解

悟。天尊是時。遂謂眾曰。凡道士女冠。出家之後。須持經戒法籙。詣師參受。當竭至誠。得經之後。不敢怨道咎師。泄慢靈文。殃及七祖。受考冥司。若有至士。罄竭丹誠。德業清素。立行正直。世代所稱。身心俱淨。未聞道典祕要。宜精心向道。求師開度。超登福果。進無上道。既備經法。同心一意。必期冥感。不得外假威儀。內懷自足。妄稱此長彼短。妄言此是彼非。嫉人勝已。常懷勸誘。莫笑未達。如斯智慧。日日增長。以至無盡。智慧難可稱揚。夫三清大洞。傳有年限。上聖以四萬劫方傳。上真上仙神仙。以四千年或千年。或七百年。凡世以四十年。若能明是經典。實為不可思議。賢智尚以為難遇。況末學道淺。豈易得哉。若有學士傾心。期於一會。宜須盡心。永持盟誓。精感神明。不負初心。久而不怠。亦能進階仙品。成無上道。惟恐無志。中道自廢。反覆害道。非惟無功。又且有罪。汝等宜信吾言。遵守教法。廣度流傳。凡有所請。皆須依法受持。端心正容。羅列次第。從容雅步。聽十二時鐘。持花讚引。持節執爐。把嬸建旆。雍容上壇。凡道士女冠。自為及為人祈恩請福。懺罪悄災。皆須至心一意。至誠懇禱。關啟白言。皆調暢聲氣。使文理正直。不得戲弄音曲。高下作聲。詞音混雜。令眾怪異。或行法事。或禮謝讚唱講說。皆須習使流利。不應臨時停廢。文理斷續。非惟關奏有失威儀。抑且又招災咎。每事專心。執按本格儀範。當獲福報無量無邊。種種利益。天真欣悅。眾法和美。如斯功德。永臻福慶。而說偈曰。淨為法果。大可稱揚。淨為法藥。救一切病。淨心為最。安樂

為至。淨嚴等一。無有邊際。世間道法。消除眾毒。先救飢渴。化彼眾生。令得成就。了斷諸惑。常存好事。得法深重。

內秘經第五

諸經功德。歷劫祕藏華堂宮室寶蘊之內。不敢輕洩於下世。今幸得聞。若有受持之人。行道演說。持誦真經。皆當以五色花。置笥中。每行道唱善。則四散虛空。名為散花。以陳志願。讀誦此經。皆當先繞經一匝。捻香禮拜。三禮平座。

曰。汝等宿生慶幸。得預人天。受諸快樂。衣以天繪。食則甘露。無有四時寒署。無有日夜冥闇。亦無生老病死。三塗八難痛苦之名。地平如鏡。七寶莊嚴。所受之身。六根清靜。不染六塵。常聞我說法。增益智慧。今能如是發無上智慧心。欲救一切苦惱。令諸眾生。皆能聞法。最為利益。惟有薄福之人。信根下劣。雖聞是法。多生障礙。自沈苦趣。永無出期。如此之人。亦難救度。而說偈曰。汝觀世人。一切障難。煩惱之患。亦難可說。不知迴向。終日積聚。既復得已。復生貪求。種種諸罪。無量無邊。或遇重病。空喪身命。既沒之後。還歸苦輪。若不聞法。永無解悟。

集宮經第十

我若演說。令汝等諸天諸仙。諸大真人。及諸聖眾等。皆因妙法智慧高明。咸同一類。無復殊異。容色微妙。道行自然。聲音和雅。所居宮觀。隨意高下。應念具足。無量寶網。及諸寶樹。彌覆其地。自然清風。吹諸寶網。及諸寶樹。發微妙音。有遇其風。皆能令諸塵勞不起。其風拂身。自得清涼。無量快樂。散諸香花。遍滿其地。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於其國中。無限至真。一切得道諸天真人大神。各各放千百光明。普為十方。微塵世界。闕演妙法。普度群生。若復有人。正智圓滿。生彼國者。皆即住於正定。隨其惡業。高下不同。為其開演上乘中乘下乘。各願智願。是即十方國土。無量真人。及諸仙眾。皆詣此所。恭敬供養。聽受經法。宣揚道化。其有眾生。於此國來。詣其宮。皆具智慧。時諸真人。及諸仙眾。乘茲無量大功德力。無量大智慧力。無量大神通力。去來無礙。遍滿十方。無量世界。自然化身。應念而至。是諸真人出微妙音。讚嘆善事。聽受經法。歡喜無量。乘空步虛。能令聞者心開意解。隨其善音而得正果。時有微風。吹起七寶樹中。自出微妙音聲。奏諸天妙樂。自然快樂。不可勝言。所說諸法。其義廣大。利益眾生。於其國中。無我無人。清靜無為。智慧常勝。得如是報。若復有人。雖受人身。殊無智慧。信根下劣。不聞正法。不見妙道。宿集

淺故。得如是報。於是至真大聖。天真大聖。無量飛天大神。聞是語已。咸生恭敬。稽首長跪。上白天尊曰。臣等既蒙說法。而得如是利益。幸望大慈。廣為救護。欲使一切未聞者聞。未見者見。亦令一切眾生受諸苦者。咸得解脫。天尊曰。善哉。汝等發此善念。是大不可思議功德。我今為汝宣揚正法。諸品醮謝。令於甲子庚申。三元八節。本命生辰。祈恩請福。謝過禳災。同得快樂。而說偈曰。我示此法。直作是言。心歡喜故。種種所患。即得陰瘥。平復如本。一切諸法。亦復如是。而無所得。無所得耶。有何所得。了不得耶。善者智得。念念是心。常得法昧。精進賢達。

黃庭經第十一

人物異形。受生惟一。氣魂得之於天。體魄得之於地。無形無象。自空中來。但假父母。以無為有。三百曰胎完。胎完既足則生。是因無為有。故神以氣為母。氣以形為舍。鍊氣成神。鍊形成氣。陽神未聚。三花不入。泥丸真氣未朝。五彩不生丹闕。故天地大也。未免輕清重濁之象。曰月明也。難逃圓明缺闇之形。積陽生神。上以麗乎天者。星與辰。下以壯乎地者。土與石。水中氣昇。昇而為霧為雲。氣中水降。降而為雨為露。萬象群生。不能無形。集靈以生。資道以成。故三清以下有三太。三太之內有二儀。二儀既判而列五帝。五帝既立而同一區。此天地之內。上下之氣。惟人以精為母。以氣為主。五臟各有精。精中生氣。五臟各有氣。氣中生神。神能生壽。長生保命。鍊精為丹。養氣為神。真仙上聖。修精養氣。自然而然。內真外應。有作必成。自凡入聖。男子之生。先生右腎。以外精而內血。陰之裹也。女子之生。先生左腎。以外血而內精。陽之裹也。腎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心生小腸。小腸生大腸。太腸生膽。膽生胄。胃生內腎。內腎生膀胱。膀胱生三元。三元生三焦。三焦生八脈。八脈生十二經。十二經生十五絡。十五絡生一百八十繼絡。一百八十繼絡生一百八十纏絡。一百八十纏絡生三萬六千孫絡。三萬六千孫絡生三百六十五骨。三百六

十五骨生八萬四千毛竅。胎完既足。靈光入體。與母分離而為人矣。以內外言之。經絡之內而為內。肌膚之外而為外。養命養其五臟。五臟為根。根固葉自茂矣。養形養其五氣。五氣為源。源深流自長矣。真氣大運。隨天元氣。真氣小運。隨日元氣。五臟之中。腎為精海。心為氣館。真精在腎。餘精自還下丹田。真氣在心。餘氣自朝中元。悉歸黃庭正景。而說偈曰。思道出家。接引眾生。令得離苦。得聞道法。饒益一切。無量眾生。得大神力。悉從道成。得無所畏。神通自在。去來往返。無所障礙。故有斯法。濟度群生。識法宗本。入道因緣。

小劫經第十二

天地分形變化。隨氣數運轉。故有泰有否。日月因天地以運行。故有明闇圓缺。星辰亦是而躔度。故有或舍或次。人受天地氣以生。豈無災福。故我說法。常令汝等廣宣正道。明其要法。與諸天諸仙。無量飛天大神。無極聖眾。同生讚嘆。得免是說。上白天尊曰。未審下民。若遇災否。作何功德。修何行業。得免離一切苦惱。證無上道。天尊曰。若欲求諸解脫。永免輸迴。離諸疑網。惟有虔心看轉經文。修諸功德。禮拜懺悔。讚嘆稱揚。燒香然燈。造十絕旛。行道講誦。散施貧乏。放諸生命。六慾七情。常無染著。三業六根。永不復作。精思端寂。念慮都捐。往生天境。快樂自在。生大福堂。若復有人。若病苦。若官事。禁繫枷鎖。身彼羅網。瘟毒時氣。災厄纏綿。無由解脫。及其過往神識。尚處沉淪。受地獄苦。是經功德。乃為無量。更能廣發真心。大施福力。建立道場。懸諸旛蓋。齋戒懺悔。修設齋筵。遍及一切六道四生。無主孤魂滯魄等眾。用伸薦拔。日夜虔誠。丹心懇禱。應時苦厄。咸得消除。無量真人。稽首讚嘆。咸稱善果。利益眾生。如是大神通力。百千萬劫。實難遭遇。則於此經。其意有七。一者得智。二者行解。三者顯利。四者利用。五者智慧。六者得力。七者得滿。智得者。念念是心。行解者。求道出家。顯利者。引接眾生。利用者。思念聖人。智

慧者。得大神力。得力者。得無所畏。得滿者。神通自在。如是七者。去來往返。無所滯礙。故有如是微妙。與諸眾生。用為法藥。濟度諸厄。疾病苦惱。若善男女。能得了解。得真實言說。識大法力宗源。入大道因緣。從何念處。得無量因緣。得無上至真大智慧。深妙難思。終始受持。勿生懈怠。永存無盡。用是而行。皆還正性。應用自得。深遠感應。真實。無邊無限。示諸眾生。皆得如是方便之力。而說偈曰。太上一切。平等無礙。大乘所行。小乘所用。不假不實。不有不無。轉入法輪。經始成就。但有妙相。無為不為。無量因緣。或去或來。而成正悟。真為妙身。皆成微妙。悉從願來。 讚

太清說下集仙經文。徹視洞淵內秘真。集靈與中精。無量意經。集宮小黃庭。

大聖袍送玉帝降生大天尊。 三稱九拜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誦經消愆尤度亡魂。皆共成妙道。

太上無極大道三十六部尊經(下卷) 洞神部 太清經 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hd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