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造园史期末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3-10-24 20: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 ? ? ? 中国古典园林分期

一、生成期(幼年期)——商周秦汉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隋、唐 四、成熟前期——两宋

? 五、成熟中期——元、明、清初 ? 六、成熟后期——清中叶至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 诗画的情趣 ? 意境的涵蕴

中国古典园林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主要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园圃、囿、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源头

建章宫西北部的园林,建太液池,池中建三岛,象征东海的瀛洲、方丈、蓬莱。是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一池三山而巨额仙苑式皇家园林。此后“一池三山”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中国古典园林幼年期的总体特征:

这一时期的造园活动主流是皇家园林。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私家园林较少,且多模仿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内容,二者尚未明显区别

园林总体规划比较粗放,设计艺术水平不高。无论天然山水园或人工山水园,建筑只是简单的散布、铺陈、罗列在自然环境中。园林功能由狩猎、通神、求仙、生产转变为游憩、观赏为主。

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但仅仅是大自然的客观写照,本于自然而未高于自然。帝王苑囿规模宏大,多法天象、仿仙境、通神明,对园林审美的经营在低级水平,造园活动并未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北魏洛阳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划时代意义 功能分区更为明确,规划格局更趋完备

完全成熟了的中轴线规划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的基础,确立了此后的皇都格局的模式。构成宫城、内城、外城三套城垣的形制

大内御苑华林园位于中轴线北端,它经历了多个朝代二百余年的不断建设,不仅成为当时北方的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其造园艺术的成就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兰亭是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的总体特征

? 与生成期园林相比,转折期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造景由过多的神秘色彩转化为浓

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 由再现自然进而到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模仿自然山水进而到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

? 建筑与其他自然要素取得较为亲密的协调、融糅关系。

? 园林规划设计由粗放转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地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为艺术创

作的境界。 ? 皇家园林

? 游赏功能成为绝对主导功能

? 两个类别之一的“宫”具有大内御苑的性质 ? 大内御苑居于都城中轴线的结束部位,这个中轴线的空间序列构成了都城中

心区的基本模式

? 景观的规划设计已经较为细致和精炼,创作不如私家园林那样活跃。

? 私家园林

? 异军突起,集中反映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 城市私园多为官僚、贵族所经营,代表一种华靡风格和争奇斗富的倾向 ? 庄园、别墅

? 随着庄园经济的成熟得到很大发展,既是生产、经济实体,又是文人名流和隐士们“归园田居”的精神庇托

? 作为后世别墅园的先型,代表天然清纯的风格

? 所蕴含的隐逸情调、表现的山居和田园风光,深刻影响着后世的私家园林特

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

? 寺院园林

? 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方向发展

? 郊野寺观尤其注重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对于各地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

导性的作用

隋朝的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隋唐皇家园林的建设已经趋于规范化,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的三大类别。

白居易是一位造诣颇深的园林理论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文人造园家。

唐代文人园林的特征

在造园技巧、手法上表现了园林与诗、画的沟通

在造园思想上融入了文人士大夫的独立人格、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文人官僚逐渐形成较全面、深刻的“园林观”

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总体特征

? 皇家园林

? 皇家气派完全形成,这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宏大,而且反映在园林总体布置

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

? 皇家园林在隋唐三大园林类型中的地位比魏晋南北朝时期更为重要,出现了

像西苑、华清宫、九成宫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 就园林性质来看,已形成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及其类别

特征

? 通过山水景物诱发联想活动、意境的塑造初见端倪

? 私家园林

? 艺术性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和局部的细致处理

? 园林山水景物赋予诗画的情趣,以诗入园、因画成景的做法,唐代已见端倪。

通过山水景物而诱发游赏者的联想活动、意境的塑造,亦已处于朦胧的状态。 ? 隐与仕结合,成为士流园林风格形成的契机。同时,官僚这个社会阶层的壮大和官僚政治的成熟,也为士流园林的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和经济基础。 ? 文人参与造园活动,把士流园林推向文人化境地,促进文人园林兴起,形成

文人的园林观

? 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深化

? 寺观园林

? 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

? 城市寺观园林:发挥城市公共园林职能

? 郊野寺观园林:寺观成为点缀风景的手段,促进原始旅游发展,保护了郊野

生态环境

? 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山岳风景名胜区)的普遍开发

? 公共园林与城市绿化

? 公共园林更多的见于文献记载 ? 长安、洛阳尤其重视城市绿化

? 风景式园林的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跨入新境界

? 置石:肯定石的美学价值,置石比较普遍

? 筑山:“假山”开始作为筑山称谓,既有土山又有石山(土石山),以土山居

多;但都能表现“有若自然”的气氛

? 理水:皇家园林水体广大,并与城市供水结合 ? 植物:题材更为丰富

? 建筑:种类繁多(大到华丽的殿堂楼阁,小到朴素的茅舍草堂);个体形象

和群体布局丰富多样

? 隋唐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园林体系已经成型

? 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互相渗透,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 ? 意境的涵蕴尚处在朦胧状态 ? 影响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地域

著名的“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米芾《论石》指出太湖石有“瘦、透、漏、皱”四大特色。

宋代文人园林的特点如下:

①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②疏朗,景物数量不求其多,但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建筑相对独立,感官疏朗;山多平缓;水面面积较大,形成开朗气氛;植物利用较多,以大面积的丛植群植为主,留出林间

隙地,虚实相衬。

③雅致,文人文化的精髓。 ④天然,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契合,使园内外两相结合浑然一体;内部以植物造景为主,借助于“林”的形式来创造幽深而独特的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成熟前期的总体特征:

第一,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

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文人士大夫造园活动大为开展,文人园林大为兴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

文人园林的独特风格几乎涵盖了私家造园活动,影响了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皇家园林因受文人园林的影响,而少有皇家气派。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规模变小,但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 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而进一步文人化。

第二,公共园林的造园活动更加活跃

虽然不是造园活动的主流,但是比唐代更为普遍。

某些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定期向社会开放,也发挥了其公共园林的作用。

第三,造园四要素

叠石、置石技术成熟

理水已经能缩移模拟大自然全部的水体形象 园艺技术发达能够培育出丰富的园林品种

园林建筑已经具备后世所见的几乎全部形象,设计手法臻于成熟,造型精美,做工精致。

建筑小品、建筑细部、家具陈设更加精美

第四,宋代已经完成了写意山水园的塑造。

由唐代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向写意转变

园林艺术受到文人、画家的青睐。以景题、匾联增强园林的“诗话”特征,体

现园林的诗画情趣,同时也深化了园林意境的蕴涵。

第五,宋代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的发展,不仅数量超过前代,而且艺术风格更加细致、清新,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

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是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苑,明清以来第一座离宫御苑——畅春园,成熟后期三大离宫御苑——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颐和园)

中国园林成熟中期造园理论方面比较全面且有代表性的三部著作是计成的《园冶》,李渔的《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文震亨的《长物志》

中国古典园林成熟中期总体特征

? 私家园林

? 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造园活动,导致私家园林达到

艺术成就的高峰(代表:江南园林)

? 市民园林兴盛,反映创作上雅与俗的抗衡和交融

? 民间造园活动普及,产生各种地方风格的乡土园林,导致私园出现前所未有

的百花争艳局面

? 皇家园林

? 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 ? 也吸收江南园林的养分

? 公共园林

? 在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园已经比较普遍 ? 具备开放性的、多功能的绿化空间性质

? 虽不是造园主流,但功能、手法和开放性的特点已很明显

? 造园家与造园理论著作

? 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造园家 ? 文人更广泛地参与造园,个别成为专业造园家

? 丰富的造园经验不断累积,由文人或文人出身的造园家总结为理论著作而刊

行于世

? 造园技艺与思想涵蕴

? 元、明文人画影响园林,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同时叠山技艺精湛,

造园普遍使用叠石假山,促进写意山水园发展 ? 景题、匾额、对联的使用更普遍,意境更为深远 ? 园林更具诗情画意

? 明末清初,叠山流派纷呈,个人风格各臻其妙

? 园林创作重视技巧(叠山、建筑、植物配置),既有积极一面,但也冲淡了

园林的思想涵蕴

中国古典园林成熟后期,私家园林长期发展的结果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

乾隆年间北京西北郊,结合水系整治,形成著名的“三山五园”是圆明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

中国园林成熟后期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

? ? ? ?

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 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 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 复杂的象征寓意

中国私家园林的主要成就

私家园林一般来说空间有限,规模要比皇家园林小得多,又不能将自然山水圈入园内,因而形成了小中见大、掘地为池、叠石为山,创造优美的自然山水意境,造园手法丰富多彩的特性。

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园林景题的“诗化”和对联的广泛运用,直接把文学艺术与造园艺术结合起来,丰富了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开拓了已经创造的领域,把造园艺术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m9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