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带来案例

更新时间:2024-06-03 18: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两个带来”案例

培训班次: 学员姓名: 所在单位及职务: 联系电话:

一、一个工作案例,即自己近年来亲自拟定处理并较为满意的工作案例——昆明市团代表工作室建设

创建团代表工作室是2016年共青团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共青团昆明市委为做好新形势下团代表工作,创新闭会期间团代表活动,促进团代表密切联系团员青年,充分发挥团代表作用的有益尝试。目的就是通过团代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零距离”倾听团员青年心声,发挥团代表在加强与团员青年联系交流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该项工作自今年启动以来,受到团代表和广大团员青年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集思广益,播下团代表工作的“种子”

“扩大代表大会代表的参与渠道,建立代表发言制度”,“团 代表走访团员青年制度”,是《共青团中央改革》中提出的明确要求。如何围绕这一要求,打造新时期团代表履职阵地,构建团

— 1 —

代表与团员青年联系沟通平台,为闭会期间团代表常态化履职活动提供场所,成为共青团昆明市委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深入基层调研,率队考察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多次召开团市委常委会进行研究讨论,共青团昆明市委制定出台了《关于成立团代表工作室的实施意见(试行)》,对团代表工作室的规划设立、工作形式、运行管理等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按照以“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创建思路,提出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挂牌一个,争取用1-2年时间实现市、县、乡三级团代表工作室覆盖全市团代表,且每名团代表都驻室。

规范建设,打造团代表履职的“新家”

成立团代表工作室,是昆明共青团工作的一个新的探索,为努力打造成团代表履职之“家”,在规范工作架构上,按照有固定场所、有工作制度和台帐、有代表信息、有人力保障“四有”标准,规范建设团代表工作室。场所方面,要求便于开展接待团员青年,可利用现有的“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青年活动场所、企业办公室、学校教室或青年比较集中的图书馆、咖啡馆等其他活动场所设立;制度台账方面,建立工作、管理、接访等制度,同时做好团代表履职的信息报送、宣传报道、影像资料等台账的收集归档; 代表信息方面,做到团代表的姓名、照片、工作单位、职务、电话、联系方式等信息上墙公开,并制作代表名片(联系卡);有人力保障方面,配备工作室主任、联络员和驻室团代表,定期

— 2 —

开展工作,并根据青年服务需求,提供错时服务。在工作形式上,组织团代表开展接访、举办活动、联系交流等工作。通过在工作室内接待团员青年、不定期走访团员青年和基层团组织,听取团员青年意见和建议。让团员青年呼声有人听、思想扣子有人解、意见建议有人传、遇到困难有人帮;结合“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开展思想引领、基础团务、就业创业、文化学习、公益服务、权益维护、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等各类服务活动;通过微信、QQ、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建立与团员青年的日常联系。依托“1+100”团干部联系青年工作,把平时的线上联系定期落地转化为线下交流,通过活动促进工作对象的横向联系,对团员青年面临的思想困惑、实际困难和对共青团工作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分析,形成问题清单,汇聚青年智慧力量改进团的工作。

精心培育,让团代表工作室落地“开花”

在共青团昆明市委的的精心指导和县区团委的高度重视、支持下,团代表工作室创建工作进展顺利。3月21日,东川区率先进行尝试,成立团代表工作室,畅通团代表与团员青年联系交流通道;5月18日,市级团代表工作室授牌仪式暨团代表活动在五华区青年之家举行,共青团云南省委副书记任远征同志为团代表工作室进行了授牌,这标志着全市团代表工作室建设拉开帷幕。授牌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分别参加了团代表组织开展的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青年大学习讨论,青年花艺学习,青少年心理

— 3 —

健康团体辅导和青年油画学习创作、作品分享等活动。在现场的采访中,团代表们认为,团代表工作室为自己走近团员青年,听取团员青年意见建议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让自己有了归属感,有了“回家”的感觉;参与的团员青年也纷纷表示,团代表工作室提供了团代表与团员青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开展的活动精彩丰富,明显感到有了“地气”。

目前,昆明市已建立团代表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市、县财政保障本级团代表每年每人300元的履职工作经费,部分县区争取到每年每人600元的履职工作经费。全市已创建市级团代表工作室7个,建成的团代表工作室积极探索实践,组织开展接访、学习交流、公益行动、走基层等活动,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截至8月底,团代表工作室开展接访14场,参与62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43条;举办各类活动32场次,参与1850余人次;有效打通了服务团员青年的“最后一公里”。

二、一个问题,即自己近年来在工作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具体问题——共青团干部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干部培训功能削弱、干部“出口”不畅等问题

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青年思想的引领者、青年行动的组织者、青年利益

— 4 —

的代表者和青年权益的维护者,共青团干部承载着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待。

当前,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共青团工作面临着大量的新问题、 新挑战,对团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共青团干部的成长过程中,自身因素即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起关键作用,但外部因素即干部培养、选拔、任用、考核等因素也有重要的影响,共青团昆明市委,在团干部的成长中,长期发挥着积极作用,但近年来,也出现了干部培训功能削弱、干部“出口”不畅等问题,需要深度思考和亟待解决。

一是团干部培训方面

存在问题:在当前共青团干部成长的体制环境中,共青团干部的培训功能有弱化的迹象,以本单位为例,主要表现在:一是领导接受培训的机会多,而中层及中层以下团干部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二是参加培训的地点多是市委党校,而以培训团干部为主要职责的团校培训功能逐渐弱化;三是团干部参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培训内容、培训手段、培训方式不能完全满足团干部提高专业素质、增强解决在团的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之需要。培训教学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新知识不多,个性化不足,针对性不强,难以实现团干部“充电式”培训的心理预期。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r4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