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考点分析答案详解

更新时间:2024-04-18 10: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4月份)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赏读下面两幅书法作品。选择你喜欢的一幅,用简化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酷肖(xiào) 堰塞湖(sài) 深恶痛疾(wù) ...B.糍粑(cí) 蒲公英(pú) 引颈受戮(jǐng) ...C.蓬蒿(gāo) 一抔土(póu) 亘古不变(gèn) ...D.瘠薄(jí) 脂粉奁(lián) 奄奄一息(yān) ...3.(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的中国短道速滑队,是从十六名集训队员中挑选组成的选手。

B.目前,“兰州牛肉面”已走向海外并遍布全国,产值近千亿元,成为“中华第一面”。

C.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追求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

D.春节期间,中国教育电视台每天播出国学系列动画片《弟子规》,让博大的传统智慧给孩子的成长以温暖的指引。 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第1页(共31页)

①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从节日中最能看到一个民族的特色。 ②所谓“相与之情厚”,通俗点讲就是人情味浓。 ③这一点在中国传统节日上也有鲜明的体现。

④梁漱溟先生曾把中华民族精神总结概括为两点,一是向上之心强,二是相与之情厚。

⑤春节的阖家团圆、融融泄泄(yì),清明的祭扫先人、慎终追远,端午的追慕先烈、崇敬爱国,中秋的赏月饮酒、思念亲人,无不洋溢着浓厚的人间气息。 ⑥可以说,中国传统节日是人的节日。这一点与西方宗教性节日是 的,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

(1)将②③④⑤句重新排序,使文段语意连贯。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④③②⑤B.④②③⑤C.③②⑤④D.③⑤②④ (2)第⑥句横线处,填入恰当词语的一项是

A.迥然不同 B.格格不入 C.不相上下 D.大同小异 5.结合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的阅读,完成小题。

(1)1866年,几艘大船在海上遭遇了一个庞然大物。这件事引起沿海居民和世界舆论的热切关注,大家纷纷猜测这个大家伙是什么。法国生物学家 最后发现那是一艘“ ”。

(2)阅读这部小说,我们往往会被作者巨大的想象力吸引。请描述一件你认为非常神奇的事情。 6.综合性学习

2017年2月8日,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永丰村人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班上组织了名为“苑川河畔?永丰古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探究下列材料,说说永丰村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三条理由。 【材料一】永丰村地理位置优越,坐落于黄河一级流域苑川河中下游的榆中川之上,苑川河由东向西横贯境内。据金崖文化馆馆长王希光介绍,永丰村四合院的营造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是严格按照风水学说进行布局构思的。

【材料二】永丰村四合院除保持兰州四合院的共同特征,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外,

第2页(共31页)

又融入主人原籍建筑的型制、习俗和文化,在建筑形式、装饰等方面均有较鲜明的地方特色。永丰村四合院一般为一进院,型制多为长条形,左右厢房间距较窄,房屋为“一坡水”。从用材上看,永丰村四合院土坯、青砖、木材兼有,一砖到顶的较少;屋顶多用方砖平铺,很少用筒筒瓦,与当地雨水少有关。从风俗上看,正门六柱大门仅限于有功名的官宦人家。

【材料三】永丰村75岁老人金伯能家的四合院是地地道道的明清古建筑,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相传7代人。三堂五厦建筑,门楼、堂屋和厦屋均保存完好。 (2)A村正在申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其材料已通过市级住建部门“择优推荐”,请根据下图所示,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接下来的申报环节。

7.默写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雍也》) (2)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3)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轮台九月风夜吼,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 ”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福。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①(其二)

李白

第3页(共31页)

南湖②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秋,李白与被贬谪的李晔、贾至同游洞庭湖,作诗记游。②南湖:指洞庭湖。在长江之南,故称。③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1)下列对诗歌题目停顿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B.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C.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D.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2)“月色”岂能“赊”?著此一字,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韵? 9.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①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节选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注】①虞:准备。②御:驾御。这里引申为牵制、干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 .②小惠未徧 .第4页(共31页)

③小大之狱 .④望其旗靡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将能而君不御驾者胜 .

A.登轼而望之 (《曹刿论战》) B.而或长烟一空 (《岳阳楼记》) ..C.水落而石出者 (《醉翁亭记》)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4)对照【乙】文,分忻【甲】文中鲁国取得胜利的原因。(答出两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老央 白先勇

①讲到我的启蒙老师,第一个恐怕就要算我们家的厨子老央了。老央是我们桂林人,有桂林人能说惯道的口才,知道的鼓儿词奇多。因为他曾是火头军,见闻广博,三言两语,把个极平凡的故事讲得妙趣横生。

②冬天夜里,我的房子中架着一个炭火盆,炉灰里埋着几个红薯,火盆上搁着一碗茶水,以去火气。老央问我:“昨天讲到哪里了,五少?”“薛仁贵救驾。”我说:老央正在给我讲《薛仁贵征东》。那是我接触的第一本小说。而那银牙大耳,身高一丈,手执方天画戟,身着银盔白袍,替唐太宗征高句丽的薛仁贵,便成了我心中牢不可破的英雄形象,甚至亚力山大、拿破仑,都不能跟这位大唐壮士相比。老央一径裹着他那件油渍斑斑、煤灰扑扑的军棉袍,两只手的指甲里乌黑黑的尽是油垢,一进来,一身的厨房味。可是我一见着他,便如获至宝,一把抓住,不到睡觉不放他走。

③那时,我才七八岁,便染上了二期肺病,躺在床上,跟死神搏斗。医生在灯下举着我的X光片给父亲看,父亲脸色一沉﹣﹣我的右边肺尖上照出一个大洞来。那个时候没有肺病特效药,大家谈痨色变,提到“肺病”两个字便乱使眼色,好像

第5页(共31页)

是件极不吉利的事。家里的亲戚佣人,一走过我房间的窗子便倏地弯下身子去,不让我看见,然后一溜烟儿逃掉,因为怕被我抓进房子讲“故仔”(故事)﹣﹣我得的是“童子痨”,被传染了还了得。

④一病四年多,我的童年就这样在与世隔绝中虚度过去。我很着急,因为我知道....外面的世界有许多好玩的事情发生,我没份参与。嘉陵江涨大水,我擎着望远镜从窗户看下去,江中浊浪滔天,许多房屋、人畜被洪流吞没,我看见一些竹筏上男男女女披头散发,仓皇失措、手脚乱舞,竹筏被旋涡卷得打转。我捶着床哀叹:“嗳!嗳!”然而家人不准我下去,因为我还在发烧。我躺在床上,眼看看外面许多生命消逝,只能心中干着急。

⑤得病以前,我受父母宠爱,在家中横行霸道;一旦被隔离,被拘禁在花园山坡上一栋小房子里,我顿觉备受冷落,变得郁郁不得志。一个春天的傍晚,园中百花怒放,父母在园中设宴,一时宾客云集,笑语四溢。我在山坡上的小屋里,悄悄掀开窗帘,窥见园中大千世界,一片繁华。我的哥哥姐姐、堂表弟兄,也穿插其间,个个喜气洋洋。霎时,一阵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的悲愤涌上心头,我禁不住痛哭起来。

⑥那段时间,火头军老央的《说唐》,便成为我生活中最大的安慰。我向往瓦岗寨的英雄世界,泰叔宝的英武、程咬金的诙谐、尉迟恭的鲁莽,对于我都是刻骨铭心的。当然,《征西》中的樊梨花,亦为我深深喜爱。后来看京剧《樊江关》,樊梨花一出台,头插雉尾,身穿锁子黄金甲,足蹬粉底小蛮靴,一声娇叱,顾盼生姿,端的是一员俊俏女将。然而这在我看来很眼熟,因为我从小心目中便认定..樊梨花原该那般威风。

⑦病愈后,重回到人世间,完全不能适应。如同囚禁多年的乌,一旦出笼,惊慌失措,竟感到有翅难飞。小学中学的生涯,对我来说,是一片紧张。我变得不合群起来,然而又因生性好强,不肯落人后,便拼命用功读书,国英数理,不分昼夜,专想考第一,不喜欢的科目也背得滚瓜烂熟,不知浪费了多少宝贵光阴。然而除了学校,我还有另外一个世界,我的小说世界。一到了寒暑假,我便去街口的租书铺,抱回来一堆一堆牛皮纸包装的小说,发愤忘食,埋头苦读。还珠楼主五十多本《蜀山剑侠传》,从头到尾,我看过数遍。这真是一本了不得的巨著,其设想之奇,气魄之大,文字之美,功力之高,冠绝武林,没有一本小说曾经使

第6页(共31页)

我那样着迷过。当然,我也看张恨水的《啼笑因缘》《斯人记》,徐訏的《风萧萧》不忍释手,看巴金的《家》《春》《秋》也很起劲。《三国》《水浒》《西游记》,似懂非懂的看了过去,小学五年级便开始看《红楼梦》,以至于今,床头摆的仍是这部小说。

(选自《课外阅读》2017年第18期,有改动。)

(1)阅读③﹣⑤段,填写下表。

事件 ① ② 望见家人在园中宴饮的喜庆场面 (2)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一病四年多,我的童年就这样在与世隔绝中虚度过去。 ....②樊梨花一出台,头插雉尾,……端的是一员俊俏女将。 ..(3)简析第②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老央一径裹着他那件油渍斑斑、煤灰扑扑的军棉袍,两只手的指甲里乌黑黑的尽是油垢,一进来,一身的厨房味。

(4)文章标题是“老央”,却以大部分篇幅写“我”得病被隔离的事情,这样写矛盾吗?

(5)文章第⑦段,作者写道:“然而除了学校,我还有另外一个世界,我的小说世界。”除了学校,你有怎样的“另外一个世界”呢?请你予以描述。 11.

在变动不居中宁静自守

陈禹诺

①哲人有言:“运动和变化在不断地更新着世界,就像不间断的时间总在更新无穷无尽的岁月的持续一样。”的确,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世界不停地改换着模样。

②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正是在“变”中,“日日新”的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前行的挑战,“又日新”的生活驱使人们不断追求自我提升。但另一方面,日新月异的技术让生活失去了固化模式,排山倒海的讯息搅动了原本流速平缓的传播运河。不少

第7页(共31页)

“我”的心情 备感冷落 哀叹、干着急 ③

人步履匆匆、竞相追赶,却又终日惶惶、焦灼不安,唯恐被一日千里的世界淘汰。 ③日夜兼程的奔忙让人容易疲惫,于是许多人亦步亦趋沉醉于时尚潮流,在仓促陌生的变化中随波逐流、迷失怅惋。也许,我们很难左右生活脉搏跳动的节拍,但不禁要问:如果随意丢弃内心中不变的宁静,无视脑海里长青的信仰,我们还能否在惊涛骇浪中行稳致远呢?

④答案似乎并不难寻找。其中一个定格在魏德友老夫妇身上。在中哈边境的“无..人区”,茫茫的萨尔布拉克草原上,夫妇二人坚持义务巡防52年,累计20万公里。逝者如斯,光阴在昼夜交替中流转;草木荣枯,万物在四季轮回中演变。那变化了的,正如老人脸上日增日深的岁月烙印;那不变的,就像他们向草原深处抬望时温热坚毅的目光。

⑤其中一个定格在“中国核潜艇之父”,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年逾九旬的老院士黄旭华身上。隐姓埋名30年,从骨肉至亲的视线里彻底消失,承受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锥心之痛,只因核潜艇事业与国运肾紧相连,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便将最好的年华无怨无悔地奉献出来。如果说坚持是一种决心,那么,30年的矢志不移,便熔铸成坚不可榷的信仰。

⑥不变,可以有很多种诠释。曹雪芹“批阅十栽,增删五次”,以惊人定力创作出巨著《红楼梦》,这是不变;韩惠民与妻子照顾初恋女友34年从未间断,用一生践行爱的承诺,这是不变;故宫文物修复匠人“择一事,终一生”,用手日复一日....摩挲时光,靠工匠精神定格历史,这是不变;科学家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分离试验中历经380多次失败始终永不言弃,这也是不变……无论何种形式,“不变”之中闪耀的德行修养都同样熠熠生辉。正是这一道道光,如同精神的火炬、道德的灯塔,为前路驱尽黑暗,为后人照亮征程。

⑦“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辨证地看待变与不变,用坚持、恪守、笃定去点燃灵魂的火炬,为信仰、信念、信条标注出不朽的刻度,我们自能在不变的坚守中不惶惑、不疑惧,坐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3月30日)

(1)按照“引论﹣本论﹣结论”的论证思路,对文章段落划分合理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

第8页(共31页)

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2)根据文意,说说你对“变”与“不变”的理解。 (3)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

①答案似乎并不难寻找。其中一个定格在魏德友老夫妇身上。 ..

②故宫文物修复匠人“择一事,终一生”,用手日复一日摩挲时光,靠工匠精神定....格历史,这是不变

(4)本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本文受到的启示。 四、写作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懂得,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成长的道路上有太多的酸甜苦辣,那点点滴滴的青春故事,让我们慢慢懂得,而后又渐渐成长。懂得感恩,便能润泽心灵;懂得审美,便能富有情趣;懂得奋斗,才会成就幸福……

请你讲述这样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以“懂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第9页(共31页)

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4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赏读下面两幅书法作品。选择你喜欢的一幅,用简化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临摹,注意做到正确,流利美观。平时练字过程中,要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力争写一首漂亮的钢笔字。 【解答】答案:

第一幅: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重点字:凌) 第二幅: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点评】汉字书写是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规规矩矩地写字。对于在方框或田字格里书写,要做到妥善布局,结构匀称,笔画到位。要结合写字训练,提高自己的硬笔行楷书写水平和书法欣赏水平。本题要认真欣赏两幅书法作品,知晓繁体字对应的简体字,然后依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2.(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酷肖(xiào) 堰塞湖(sài) 深恶痛疾(wù) ...B.糍粑(cí) 蒲公英(pú) 引颈受戮(jǐng) ...

第10页(共31页)

C.蓬蒿(gāo) 一抔土(póu) 亘古不变(gèn) ...D.瘠薄(jí) 脂粉奁(lián) 奄奄一息(yān) ...

【分析】考查考生对课本内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 【解答】A.“堰塞湖(sài)”读作“sè”; .B.正确;

C.“蓬蒿(gāo)”读作“hāo”; .D.“奄奄一息(yān)”读作“yǎn”; .故选:B。

【点评】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而且大多是生活中常见又易读错的基础字,要重点识记、积累。

3.(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的中国短道速滑队,是从十六名集训队员中挑选组成的选手。

B.目前,“兰州牛肉面”已走向海外并遍布全国,产值近千亿元,成为“中华第一面”。

C.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追求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

D.春节期间,中国教育电视台每天播出国学系列动画片《弟子规》,让博大的传统智慧给孩子的成长以温暖的指引。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结合病句常见类型及通过读来辨析作答。常见的病句的类型包括: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语意重复、句式杂糅、前后矛盾、否定不当、成分赘余等。 【解答】A.句子成分多余,去掉“选手”。

B.语序不当,将“遍布全国”与“走向海外”位置互换。 C. 句子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作用”。 D.没有语病。

第11页(共31页)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学生头脑中必须有常见病句类型的知识储备,并能准确判断出病句,采用排除法,把病句排除,确定正确答案。

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从节日中最能看到一个民族的特色。 ②所谓“相与之情厚”,通俗点讲就是人情味浓。 ③这一点在中国传统节日上也有鲜明的体现。

④梁漱溟先生曾把中华民族精神总结概括为两点,一是向上之心强,二是相与之情厚。

⑤春节的阖家团圆、融融泄泄(yì),清明的祭扫先人、慎终追远,端午的追慕先烈、崇敬爱国,中秋的赏月饮酒、思念亲人,无不洋溢着浓厚的人间气息。 ⑥可以说,中国传统节日是人的节日。这一点与西方宗教性节日是 迥然不同 的,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

(1)将②③④⑤句重新排序,使文段语意连贯。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B A.④③②⑤B.④②③⑤C.③②⑤④D.③⑤②④ (2)第⑥句横线处,填入恰当词语的一项是 A

A.迥然不同 B.格格不入 C.不相上下 D.大同小异

【分析】第一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第二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然后再依据各句之间的关系,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衔接语。依次排序即可。本题④梁漱溟先生承接①句概括民族的特色的两点内容;②句依据相关(上下句中出现相同的词语)紧承④句介绍“相与之情厚”;③名中的“这一点”是针对②句所讲的内容;⑤句则具体介绍节日中的“相与之情厚”。据此,正确顺序是:④②③⑤。 故答案为B。

(2)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一是辨析词义,辨明关系。辨析词义是解

第12页(共31页)

答选词填空题的前提。辨析词义就是求同析异,重点是分析“异”。可从词义的不同着重点、词性、词义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感情色彩、词的造句功能等方面去辨析。二是联系语境,寻找“暗示”。这里所说的“暗示”,是指文段每句话的意思、文段的语体风格、与空缺词语前后邻近相配的词语等。抓住这些“暗示”,就不难推断出正确答案。本题根据上文的介绍,说明中国的节日与西方的节日是明显不同的。“迥然不同”是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符合语境表达的需要。 故答案为A。

答案: (1)B (2)A

【点评】排序题最主要的是要先找到首句或者是尾句,确定首句或尾句后再去找语句中相关,依据内容再进行排列顺序。排序完成后再仔细认真的阅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排列是否合理,语意表达是否正确。

5.结合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的阅读,完成小题。

(1)1866年,几艘大船在海上遭遇了一个庞然大物。这件事引起沿海居民和世界舆论的热切关注,大家纷纷猜测这个大家伙是什么。法国生物学家 阿龙纳斯 最后发现那是一艘“ 潜水船 ”。

(2)阅读这部小说,我们往往会被作者巨大的想象力吸引。请描述一件你认为非常神奇的事情。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受邀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他们与鱼叉手尼德?兰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他们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一艘潜水艇,一个神秘的船长尼摩,一个学富五车的科学家,在各种探险历程中,在将近一年的时间中,纵横海底两万里,为我们演

第13页(共31页)

绎出一个个故事,展现出一幅幅画面,海底墓地,珊瑚谷,巨型章鱼……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我们刚到船上时,尼摩船长通过电光吸引来一大群体形不一、色彩鲜艳的水族大军,让我们观赏。我们穿上潜水服,在克雷斯波岛的海底森林狩猎,不仅遇见了海蜘蛛和角鲨这样的海底动物,更见到了光怪陆离的奇妙海底世界。在魁伯罗尔岛探险,寻找食物,用电击退土著人的围攻。在1000英尺的深海,将去世的船员埋葬在珊瑚丛里。示例5:在马纳尔岛参观海底采珠场,救下采珠人,并打败黑鲨。 答案:

(1)阿龙纳斯 潜水船

(2)示例一:我们刚到船上时,尼摩船长通过电光吸引来一大群体形不一、色彩鲜艳的水族大军,让我们观赏。示例二:我们穿上潜水服,在克雷斯波岛的海底森林狩猎,不仅遇见了海蜘蛛和角鲨这样的海底动物,更见到了光怪陆离的奇妙海底世界。

【点评】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6.综合性学习

2017年2月8日,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永丰村人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班上组织了名为“苑川河畔?永丰古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探究下列材料,说说永丰村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三条理由。 【材料一】永丰村地理位置优越,坐落于黄河一级流域苑川河中下游的榆中川之上,苑川河由东向西横贯境内。据金崖文化馆馆长王希光介绍,永丰村四合院的营造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是严格按照风水学说进行布局构思的。

【材料二】永丰村四合院除保持兰州四合院的共同特征,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外,又融入主人原籍建筑的型制、习俗和文化,在建筑形式、装饰等方面均有较鲜明的地方特色。永丰村四合院一般为一进院,型制多为长条形,左右厢房间距较窄,

第14页(共31页)

房屋为“一坡水”。从用材上看,永丰村四合院土坯、青砖、木材兼有,一砖到顶的较少;屋顶多用方砖平铺,很少用筒筒瓦,与当地雨水少有关。从风俗上看,正门六柱大门仅限于有功名的官宦人家。

【材料三】永丰村75岁老人金伯能家的四合院是地地道道的明清古建筑,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相传7代人。三堂五厦建筑,门楼、堂屋和厦屋均保存完好。 (2)A村正在申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其材料已通过市级住建部门“择优推荐”,请根据下图所示,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接下来的申报环节。

【分析】第一小题共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永丰村的布局构思,建筑形式和历史悠久。第二小题为申报中国传统村落的程序图。

【解答】(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筛选出能表达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理由的句子,概括作答。材料一的“永丰村地理位置优越”“永丰村四合院的营造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是严格按照风水学说进行布局构思的”﹣﹣按风水学说进行布局构思;材料二的“永丰村四合院除保持兰州四合院的共同特征,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外,又融入主人原籍建筑的型制、习俗和文化,在建筑形式、装饰等方面均有较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建筑形式、装饰等方面均有较鲜明的地方特色。材料三的“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相传7代人。三堂五厦建筑,门楼、堂屋和厦屋均保存完好”﹣﹣历史悠久,保存完好。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注意题目中“A村正在申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其材料已通过市级住建部门‘择优推荐’”,接下来只要按照图表的程序,用简洁的语言

第15页(共31页)

写出申报“省和国家”的环节即可。 答案:

(1)按风水学说进行布局构思(永丰村地理位置优越);在建筑形式、装饰等方面均有较鲜明的地方特色;历史悠久,保存完好。

(2)示例1:还有两个环节:第一,由省级住建部门组织专家初审,实地抽查,上报符合要求的村落;第二,国家住建部进行审核,然后实地考察重点地区及存疑村落,最后公布入选名单。

示例2:接下来还需省级住建部门组织专家初审,经过实地抽查,后向国家住建部上报符合要求的村落;接着国家住建部进行审核,然后实地考察重点地区及存疑村落,最终公布入选名单。

【点评】材料阅读即给出一段或几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材料阅读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7.默写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3)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 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福。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答案】

第16页(共31页)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春潮带雨晚来急(注意“潮”的书写) (3)赢得生前身后名 (注意“赢”的书写) (4)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里共婵娟(注意“婵娟”的书写)

【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①(其二)

李白

南湖②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秋,李白与被贬谪的李晔、贾至同游洞庭湖,作诗记游。②南湖:指洞庭湖。在长江之南,故称。③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1)下列对诗歌题目停顿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A.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B.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C.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D.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2)“月色”岂能“赊”?著此一字,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韵?

【分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唐代的著名诗人李白,诗人在生动的,富有想象的文字描写了秋夜洞庭湖月光皎洁、湖水澄澈的迷人景象。表现作者的喜爱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的理解。在阅读注释①的内容后,结合题目表达的意思进行节奏的划分。题目中“族叔刑部侍郎晔”是指李晔;“中书贾舍人至”是指李至。据此就可根据题意划分出朗读的节奏。故停顿应为: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故选:A。

第17页(共31页)

(2)本题考查筛选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赊”字,将洞庭湖拟人化,结合诗文内容和主旨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1)A

(2)用“赊”字,将洞庭湖拟人化,通过诗人奇异、浪漫的想象,写出了洞庭湖秋夜月色之美。表达了诗人对月色的喜爱、留恋、陶醉之情。 译文:

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点评】作答诗歌赏析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即可作答。

9.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

第18页(共31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th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