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10-08 12: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财政学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产生免费搭车等行为,决定了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失效或失灵,即市场无法或者基本上无法提供这类产品。 2.瓦格纳法则:瓦格纳认为:“随着人均产出的增长,政府支出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把导致政府支出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的单方面.无偿转移,即通过公共支出将财政资金向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单方面的无偿支付。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捐赠等方面的支出。转移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5.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在一国的中央财政预算中,国债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 6.国家预算:政府预算,也称为国家预算.财政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7.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的基本特征是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

8.阶梯发展理论:皮考克和威斯曼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过程中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这种非均衡增长是在一个较大时期内交替进行的,因而,这一理论主要是通过考察财政支出增长趋势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形态,从这些特定的时间形态中来寻找政府支出增长的根本原因。

9.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经济分配形式叱,“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人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10.国债:又称公债,国家公债的简称,是政府举借的债务,它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式的国家债务,国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1.预算管理体制:是指确定中央和地方以及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12.投资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或其授权单位)以投资者身份进入投资市场所发生的支出。特定的投资支出意味着所投资金不仅可以收回,而且可以得到增值,国家生产性投资都具有这一性质。广义的投资支出还包括国家财政用于非生产性领域的基本建设支出,如行政机关办公楼的兴建.国有医院医疗设备的采买等。

13.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 14.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制定的用来约束人们征税行为的一系列规则,是一个主权国家为实现其国家职能和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整套税收法规.税收管理制度和税收征管办法的总称,是国家责成其代理人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1

15. 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各项事业的经费支出.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等。

16. 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

17.税收转嫁:税收转嫁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税负转嫁与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税负转嫁也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

18.财政平衡:财政平衡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财政收支大致相等。

19.预算赤字: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 20.外部性:外部性是指某一个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造成了消极或积极的影响,却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或者没有取得应有的报酬的情形。

21.增量预算:增量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预算形式。

22.分税制:是非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

23.从价税:是指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如关税.增值税.营业税。

24.社会保险“是指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并通过强制性规定建立的保险。 25.完全基金制:是指受保人接受的社会保障补助来源于他本人.他的单位和国家在以前年份的积累。

26.人员经费:主要是工资性支出,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等。 27公用经费:主要用于解决文教科卫等事业单位为完成事业计划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开支。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等。

28.起征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达到一定税额才开始征税的数量标准,超过这一数量,将课税对象全额征税。

29.免征额: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即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30.公债偿债率:是指当年公债的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公债偿债率=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财政收入,即当年的财政收入中用于偿还债务的部分占多少分额。这一指标的国际警戒线为10%。 二.单项选择

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D )。

A.满足国家职能需要 B.满足政府职能需要C.满足社会成员需要 D.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下列属于典型公共物品的是( C )。

A.收费公园 B.高等教育 C.国防设施 D.高速公路 3.用来描述财政支出增长规律的是( B )。

A.拉姆斯法则 B.瓦格纳法则 C.拉弗曲线 D.菲利普斯曲线 4.在我国的财政支出中,目前占比重最大的是( A )。

A.经济建设费 B.国防费 C.社会文教费 D.行政管理费 5.在我国税收收入中,目前占比重最大的是( A )。 A.流转税 B.收益税 C.资源税 D.财产税 6.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D )。

2

A.社会产品 B.社会产品价值 C.剩余产品 D.剩余产品价值 7.在财政支出中,对价格体系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A )。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财政补贴 D.税式支出 8.用来组织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是( A )。

A.税收 B国债 C.国有资产收益 D.各项收费 9.下列属于直接税的税种是( C )。

A.营业税 B.增值税C.个人所得税 D.关税

10.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 A )。 A.纳税人 B.负税人C.扣缴义务人 D.纳税担保人 11.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建立于( C )。

A. 1984年: B.1992年C.1994年 D.1996年 12.我国现行增值税属于( B )。

A.生产型增值税 B.流通型增值税 C.收入型增值税 D.消费型增值税 13.我国营业税共设置了( B )。

A.6个税目 B.9个税目C.12个税目 D.7个税目 14.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 C )。

A.分类所得税制 B.综合所得税制 C.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所得税制 D.个人门行纳税制度 15.在我国,国债利率的制定主要依据是( A )。

A.市场利率 B.银行利率 C.政府信用 D.社会资金供求状况 16.反映国家基本财政收支计划的是( C )。

A.税收年报 B.国家决算 C.国家预算 D.预算外资金 17.我国目前的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是( D )。 A.总额分成 B.分类分成 C.统收统支 D.分税制 18.不属于财政政策的是( D )。

A.税收 B.国家预算C.公共支出 D.利率

19.价格的变动全影响企业的( B ),进而影响财政收入。 A.所得 B.营业额 C.财务 D.会计核算 20.( D )是财政分配结构的中心环节。

A.税收收入 B.税收支出C.财政收入 D.财政收支 21.( C )有可能成为财政收入的源泉。 A.C B.V C.M D.V+C

22.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该界限的确定具有( C )。 A.主观性 B.重要性 C.客观性 D.现实性

23.( D )的职能是指借助合适的财政政策克服高的失业率和通胀。 A.监督 B.收入分配 C.聚财 D.稳定经济 24.国家通过法律程序规定的税种称为( C )。 A.正税 B.附加 C.税法 D.税制 25.征税活动的各种规定即( A )。

A.税制 B.准则 C.税法 D.条例 26.免税法可分为全额免税和( A )免税。 A.部分 B.超额 C.累进 D.绝对

27.关税是对( C )我国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税。 A.进入 B.出口 C.进出 D.流入 28.社会集团购买力属于( B )。

3

A.建设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我国特有的经济范畴 29.以下哪面不是消费性支出( A )。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国防 30.财政支出的首要目标是( C )。

A.经济增长 B.物价稳定 C.公平分配 D.国际收支平衡 31.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是( A )的比例关系。

A.积累与消费 B.农轻重C.基建与更改 D.工业与农业 32.我国财政最大和最主要的支出类别是( A )支出。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建设性 33.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方式是( A )。

A.基本建设 B.更新改造 C.住宅建设 D.基础设施 34.非转移性支出是指( D )。

A.社会保障 B.补贴 C.国债利息 D.行政管理

35.我国转移性支出中,过去比重很小,现在开始上升,将来会进一步上升的是( A )。 A.社会保障 B.资本转移 C.财政补贴 D.债务利息 36.我国经常性预算收入主要是指( A )。

A.各项税收 B.利润 C.收费 D.债务 37.国家基本的财政计划称为( B )。

A.经济计划 B.国家预算 C.收支方案 D.国家扶算 38.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是( C )。

A.税收 B.利润 C.国债 D.财政贷款 39.《预算法》规定,从( C )年起国债不再作为财政收入,而是作为弥补赤字的手段。 A.1979 B.1992C.1994 D.1995 40.预算外资金是( B )的组成部分。

A.预算同资金 B.财政资金 C.银行资金 D.国债 41.处理各级财政之间关系的根本制度称为( B )。

A.财政体制 B.预算管理体制 C.税收体制 D.国有企业财务体制 42.国有资产管理的宗旨是( C )。

A.提高效益 B.增加收益 C.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D.加强资产监督 43.财政政策总是从( D )角度影响经济运行的。 A.需求 B.供给 C.总量 D.分配 44.税收收入的自动变化是指( B )的税收收入。

A.比例征税 B.累进征税 C.固定总额税 D.免税 45.财政是下列哪两种范畴的统一?( A )。

A.政治范畴和经济范B.历史范畴和政治范畴C.历史范畴和经济范畴D.社会范畴和历史范畴 46.在封建社会产生的财政范畴是( A )。

A. 王室土地收入 B.军赋收入 C.贡物和掠夺收入 D.专卖收入 47.财政分配区别于物质生产领域分配的主要特征是( A )。 A.只凭借政治权力进行分配 B.凭借国家两种权力进行分配 C.以生产资料占有权为主要依据 D.主要是对当年剩余产品的分配 48.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是增加社会产品价值构成中的( C )。 A.C部分 B.v部分 C.m部分 D.C+v部分 49.最能保证财政收入稳定性的收入形式是( A ) 。

A.税收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规费收入

4

50.按计税依据分类,可将税收分为( A )。

A.从价税与从量税 B.价内税与价外税 C.直接税与间接税 D.国内税与涉外税 51.有利于贯彻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税率是( C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定额税率 52.下列税种中,属于流转税类的是( A )。

A.营业税 B.契税C.土地增值税 D.印花税 53.公债偿还资金的最终来源是( A ) 。

A.预算盈余 B.发行新债收入 C.税收 D.利润上缴收入 54.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支出的依据是( C ) 。

A.收支平衡原则 B.财政效益原则 C.财权.事权统一的原则 D.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55.决定中央预算预备费动用的权力属于( B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财政部 D.全国人大常委会 56.以下税种中,属于地方固定收入的税种是( C )。

A.增值税 B.消费税 C.印花税 D.资源税 57.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的分配活动是( C )。

A.信贷分配 B.价格分配 C.财政分配 D.企业财务分配 58.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而产生的新的财政范畴是( B )。

A.税收 B.国家预算 C.基金 D.利润上缴 59.财政体系的主导环节是( B )。

A.预算外资金 B.国家预算C.国家公债 D.综合财政计划 60.企业财务中,同财政收入成正比例关系的影响因素是( B )。 A.工资 B.费用 C.利润 D.折旧

61.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来看,增加财政收入的最根本途径是( D )。 A.增加“C”部分的投入 B.增加“v”部分的投入

C.减少“m”部分的份额 D.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C”与“v”的投入 62.从公平原则出发,所得税最适合采用的税率是( C )。

A.比例税率 B.全额累进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 63.将税收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时采用的分类标准是( C )。

A.课税对象 B.计税依据 C.税负能否转嫁 D.税收收入归属权 64.我国现行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是( D )。

A.统收统支 B.利改税 C.利润包干 D.税利分流 65.有利于稳定预算收支,保证国债均衡偿还的偿债资金来源是( B )。 A.经常性预算收入 B.预算盈余 C.发行新债收入 D.偿债基金 66.国际上公认的外债偿债率的警戒线是( B )。 A.20% B.25% C.30% D.35%

67.用于国家行政机关的基本建设支出的性质是( C )。

A.补偿性支出 B.积累性支出 C.消费性支出 D.生产性支出 68.下列支出项目中属于财政转移性支出的选项是( C )。

A.国家公务员的工资 B.国家机关的基本建设投资C.支付国债利息 D.国家机关的行政经费 69.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正确处理( A )。

A.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 B.国家与企业的财政分配关系 C.国家与各部门的财政分配关系 D.国家与个人的财政分配关系 70.分税制下,属于地方固定收入的项目有( D )。

A.消费税 B.资源税 C.增值税 D.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1y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