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的礼物》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06:50:35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教材分析 《十年后的礼物》是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十年前,大音乐家在森林里邂逅了一个守林人八岁的女儿,答应在十年后送她一件礼物。当这个女孩长到十八岁时,在一次音乐会上,她真的收到这份礼物——一首乐曲《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这份礼物让达格妮激动不已,让他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好。本文的语句流畅优美,采用顺叙与插叙交错的写作特点,读来生动形象。 二、学生分析

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流畅优美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品读兴趣,达格妮的心情变化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只要引导他们进入问题情境,认真阅读,积极探究,他们就不难感悟到世俗礼物有价而诚信无价。 三、设计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教学环节的设计切合学生实际,让他们有足够的个性发展空间.教学过程中随时捕捉教学信息,充分利用生成资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教学重点

⑴深入体会达格妮收到礼物前后的心情,感悟她内心的变化,激起对生活的热爱。知道这是一件千金难买的珍贵的礼物。

⑵了解课文运用插叙的方法,将现实与回忆交错描写的特点。 ⑶圈划、品读重点词句,感悟世俗的礼物有价而诚信无价,从而感受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美德。

⑷理解重点句段的内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

⑴通过圈划、品读重点词句,知道这是最好的礼物,感悟世俗的礼物有价而诚信无价。 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人与人之间诚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目标

⑴在多元化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

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⑶通过这篇课文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诚信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①教师行为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17课的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板书课题——齐读)。

2、请同学们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十年后的礼物是什么?(板书:一首乐曲)是谁送给谁的礼物?

3、同学们真会学习,老师很高兴,决定带你们到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一个公园,和十八岁的达格妮一起参加那里举行的露天音乐会,一起欣赏美妙动听的交响乐,准备好了吗?

4、乐曲动听吗?这首乐曲是挪威的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专门为达格妮创作的乐曲,曲名是? ②学生活动

1、学生齐读课题。

2、指名回答以上第一个问题(一首乐曲),集体回答第二个问题(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送给 达格妮)。

3、欣赏乐曲

4、学生回答曲名《献给首林人的女儿达格妮》 ③时间:2分钟

④设计意图:围绕礼物“温故而知新”,很快将两节课的内容衔接在一起,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

垫,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凝聚动力。 (二)学习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①教师行为

1、如果你就是达格尼,收到礼物时你会怎样?那达格尼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2、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她当时心情的句子。

3、交流出示描写达格妮心情的句子 :忽然,她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a)老师读这句话,你们把她当时动作表情做出来,好吗? b)表扬学生并要求边读边做动作。

c)能用一个词来描述达格妮当时的心情吗?(学生回答后板书:惊讶) d)引读:达格尼惊讶是因为——(报幕人的报幕词) e)要求扮演报幕人读报幕词。

再交流出示: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这个著名的音乐家怎么会知道她的名字,而且将一支乐曲献给她呢 ?

a)此时,她的心情怎样呢?(学生回答后板书:疑惑)

b)愿意和老师合作读这句话吗?老师读第一句,你们读第二句。 c)男女接读 (你们真会读书,都读到达格尼心里去了。)

d)下面请全班同学齐读以上两个句子,读出达格妮惊讶、充满疑惑的心情。 过渡:起初,由于心情激动,达格尼无法静下心来听音乐.渐渐地,她不由自主地沉浸到乐曲中去了。

引读出示:她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

a)播放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牧童吹着悠扬的笛声,各种动物在欢快地唱着歌,远处隐约传来阵阵大海波涛汹涌的声音,想象中的画面美吗?声音动听吗?感觉怎样?

b)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c)各种声音交汇成一首美妙的交响乐,达格妮深深地陶醉了,(板书:沉醉)她在乐曲中还会听到什么呢?(想象说话) d)这些声音对于达格妮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这是来自故乡的声音,来自挪威西部——一个面朝大海,背靠大森林的美丽地方的声音,听着、听着,她明白了!让我们跟随她的思绪回到十年前,去看看那里的人和事。 ②学生活动

1、指名回答收到礼物的心情及达格妮的心情。

2、默读第五自然段,划出描写达格妮心情的句子,在书旁作批注。 3、学生听老师读并做动作、边读边做动作、扮演报幕人。

4、学生边听音乐边想象(想象说话:她还会听到潺潺的水声、吱吱的蝉鸣??)、听完音乐后说感受:(妙不可言??)

5、学生与老师合作读、男女接读、自己练读、指名读、集体读。

③时间:11分钟 ④设计意图:本课的一条主线是达格妮的心理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抓住相关的重点句子,鼓励学生大胆地表演、想象、融合个人的体验和理解,走近人物,读到人物的心里去,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二、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①教师行为

1、那时,达格妮还是个八岁的金发小姑娘,在林间小道上,遇到了一个陌生的城里人,这个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这个人动作的词语。 2、从这些动作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同学们体会得真好,看课文插图,这个异常和气的城里人,微笑着对达格妮说了什么? 4、出示“咳,真糟-----大约十年以后”谁愿意来扮演这位和气的城里人读一读这段话。 5、学生评读---老师指导朗读(带着真诚、亲切的语气)---全班齐读。

6、从这个陌生人的话中,我们知道了,他向达格妮许诺十年以后送给她一件很好的礼物。 7、多么和气的陌生人,多么美丽的诺言,达格妮的心情又是怎样变化的呢?指名读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用词语概括:期待—怀疑---失望(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表扬自己) 8、愿意和老师合作读这段话吗?出示:达格尼渐渐长大的时候,有时会(微笑着想起这次相遇,期待着那件礼物。)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随着时光的流逝,她开始怀疑了(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最后她失望了(即使他有这样的心意,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啊。) 9、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达格妮的心情变化。

10、刚才我们学习的4、5自然段的内容是达格妮的回忆,这种回忆在学习16课的时候已经学过,叫“插叙”插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②学生活动

1、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这个人的动作词语(提、送),通过这些动作词语体会人物性格。

2、借助课文插图, 感悟、体会他们的对话情景,并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知道这个陌生人的城里人向达格妮许诺十年以后送给她一件很好的礼物。

3、指名读第5自然段、其他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概括达格妮的心情变化:期待—怀疑---失望

4、学生和老师合作读、感悟达格妮的心情变化、男女接读。

5、学生了解“插叙”在文中的作用——交代了礼物的由来,连接上下文,起到铺垫作用。在以后的写作时可根据需要恰当地使用“插叙”的方法让叙述更完整。 ③时间:10分钟

④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内容是插叙,将现实与回忆交错描写,是故事情节铺开的必要补充。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这两节不写不行.假如不写这两节,那么达格妮这个普通的守林人的女儿为什么会得到大音乐家爱德华的礼物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了。这部分内容交代了礼物的由来,也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三、学习课文第6—8自然段 ①教师行为

1、就在达格妮放弃希望的时候,这份礼物真的来了,对于达格妮来说——(出示引读:这是最好的礼物——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来说,这是比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

2、老师觉得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对于一个守林人的女儿,这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已经是非常珍贵的礼物了,因为它们能让达格妮更加美丽动人,为什么这首乐曲超过了它们,

成了最好的礼物?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6自然段从中找到理由。(小组讨论、交流答案)

3、爱德华为了一个八岁的小姑娘,信守了十年的承诺,十年啊,三千多个日子,所以我们一致认为这是(引读——最好的礼物,比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 4、通过学习,你体会到到爱德华是个怎样的人?

5、收到这样珍贵的礼物,达格妮听完乐曲后又有什么表现?

屏幕出示: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她歇力抑制住呜咽,弯下身子,把脸埋在双手里。她从音乐的洪流里感到了音乐家对她的祝福:“你是黎明的曙光,你就是幸福。” a)找出描写达格妮神态动作的词语,从中体会达格妮的心情?(相机板书:激动) b)老师范读、指导用激动的语气朗读、集体读。

c)师引读:她激动是因为她从音乐的洪流里感受到了音乐家对她的最美好的祝福是—— 6、得到这样的祝福达格妮又有什么举动?(面对大海高声说:“生活啊!我爱你!”) 7、此时她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她所陌生的情感指的是什么?(同桌交流答案)

8、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汇总:达格妮这一举动说明她被大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信守承诺的美德深深地感动了(板书:感动),使她产生了对美好生活更加热爱的思想感情,让我们深情地高声喊出(生接读)

9、最后让我们也铭记这美好的人间真情,请同学们轻轻地说(生接读) ②学生活动

1、学生接读——这是最好的礼物——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来说,这是比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这首乐曲超过了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成了最好的礼物? a)她知道了十年前那个和气的城里人就是大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 b)大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用奇妙的方式将礼物送给了她。

c)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是可以用金钱买到的,最终都会过时,会变难看,而乐曲 却是无价之宝,是永恒的。

d)爱德华?格里格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意义非凡??

(学生每说一个理由,就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读出这是最好的礼物。) 3、学生评价爱德华:(异常和气、受人尊重、具有崇高品质、讲诚信、很伟大??) 4、学生在第七自然段中找描写达格妮神态动作的词语并指名汇报:(流满、 呜咽 、 弯下 、 埋在 )感悟达格妮激动的心情、集体朗读。 5、学生接读:“你是黎明的曙光,你就是幸福。” 6、学生接读:面对大海高声说:“生活啊!我爱你!” 7、同桌交流、指名汇报:(达格妮觉得生活更美好,世界更美丽了,她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守信是无价之宝,感受到了大音乐家爱德华·葛利格信守承诺的人格魅力。达格妮的心里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爱德华的厚爱使她觉得生活无限美好,优美的乐曲使她陶醉??)

8、学生接读——“生活啊!我爱你! ③时间:13分钟

④设计意图: 课文第三部分的内容既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在小组内先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讨论、总结、老师适时给予他们点拨和指导。用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交流、探究、启智,解决了问题——感悟到世俗的礼物有价而诚信无价,从而感受到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美德。 (三)课堂小结,揭示中心。

①教师行为

1、是啊,一个历经了十年的承诺,让达格尼的生命从此焕发出异样的光彩,使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这份礼物仅仅是一首乐曲吗?它最珍贵的内容是——(板书:信守诺言) 2、是啊!信守诺言,是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送给达格妮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也是送给老师,送给你们,送给大家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让信守诺言永远与我们相伴吧! ②学生活动

1、集体回答:信守诺言 2、③时间:1分钟

④设计意图:课题是文章的中心,“十年后的礼物”它有双重含义:具体的礼物是一首动听的乐曲,这份礼物最后应升华为高尚的品质——信守承诺。 (四)拓展延伸,陶冶情操。 ①教师行为

学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②学生活动

学生谈学习收获:我知道了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努力做到;做人要讲诚信;我被德华·格里格信守承诺的美德深深感动了;人与人之间太需要“诚实守信”了,它可以让生活更美好;我太喜欢爱德华·格里格了,他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姑娘,信守了十年的承诺,真伟大,令人敬佩?? ③时间:2分钟 ④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语文课堂应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并从中感悟人生哲理受到教育。 (五)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①教师行为

教师布置作业,明确要求。 ②学生活动

1、把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想写下来,字数300字以上。 2、回家后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诚信格言,背诵格言。 (以上两题任选一题)

3、完成课后练习1、2、3题。(必做)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必做) ③时间:1分钟

④设计意图:作业是课堂的延伸,让学生有选择地完成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板书设计: 17 十年后的礼物

一 听到乐曲:惊讶、疑惑、陶醉 信 首 守

乐 回忆往事:愉快、怀疑、失望 诺 曲 言 听完乐曲:激动、感动、热爱生活

这样的板书简洁又清楚,体现了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和记忆。

教学反思:

教学课文,我以礼物为线,以达格妮收到礼物前、后的心情变化为珠把整篇文章串联起来,

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问题情境,认真阅读,积极探究,通过听、读、想、说、品、议、析等学习方法,其中主要采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方法,使学生在朗读读中理解,朗读读中感悟到了世俗礼物有价而诚信无价。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开始,我以“决定带学生到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一个公园,和十八岁的达格妮一起参加那里举行的露天音乐会,一起欣赏美妙动听的交响乐”为情境依托,借助媒体播放乐曲,把学生带进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感受交响乐的美妙旋律,再让学生表演动作、想象,朗读体验达格妮收到礼物时的心情变化。在教学“她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一句时,我先播放配乐与学生朗读,再请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牧童吹着悠扬的笛声,各种动物在欢快地唱着歌,远处隐约传来阵阵大海波涛汹涌的声音,理解喧哗和咆哮,随后,再次播放配乐,请学生想象,沉浸在乐曲中的达格尼还会听到什么?学生们兴趣盎然,各抒己见。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我认为只有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才会乐意、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读中感悟 引领学生领悟文本美

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真、善、美。教师要引领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去领悟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本课的语言流畅优美,能激发学生品读兴趣,所以我认为教学本课应采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方法。课堂中,我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形式多样,有老师引读、学生自读、师生合作读、男女接读、个别读、集体读、课堂上不断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学生在读中走进文本,感悟到了语言美,领悟到文本所抒发的情感美,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三、小组探究 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对于本课的难点问题:为什么一首乐曲超过了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成了最好的礼物?我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动下,积极发言、讨论,小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大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使学生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交流、探究、启智,解决了问题——感悟到世俗的礼物有价而诚信无价,从而感受到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美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sk.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