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08:55:23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7 你要去哪儿

教学日期: 累计 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和掌握有关校园场所的词语,方便日常使用和表达。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疑问词“哪儿”询问去向,会运用“去??”表达去向。 2.能听懂并称说“教学楼”“办公室”“阅览室”等关于校园有关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会用与校园有关的词语。 教法与学法:示范法、朗读法、合作法、领读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会话,掌握句式。

会话

1.引导学生看图,了解对话发生的场景。教师提问:古丽娜指着哪里? 2.学习词语“教学楼”“美术教室”。让学生说说本校的教学楼在哪里,教学楼里面有那些教室。

3.教师逐句讲解会话中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好“你要去哪儿”等问句。 4.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同学分角色练习对话。 可以学生两两对读,也可以男女生比赛朗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通过活动学习有关校园的词语。 (一)活动

1、了解学情,激发兴趣。

本课学习的关于校园场所的词语,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经常使用。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哪些校园场所。

2.学习新词语

教师领读,或播放教学光盘,学生跟读。 3.学生合作练习词语。

一名同学指图片,另一名同学说出是什么校园场所。

4.扩展练习先教师问、学生答。然后、教师启发学生问、学生答。 “校园里有什么?”——“校园里有教学楼、操场和食堂。” “你要去哪儿?”——“我要去阅览室” “你去哪儿?”——“我去卫生间。” (二)唱一唱

1.播放光盘。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2.教师朗读歌词。学生在听懂的词语下面划线。如“学校”“老师”“教室”“操场”。

3.学生学唱歌曲。师生共同表演唱。 作业:唱给别人听

教学反思:

8你喜欢什么动物

教学日期: 累计 课时

教学内容:动物。学习和掌握一些常见的有关动物的词语,方便日常使用和表达。 教学目标:

1.会运用“喜欢??吗”“喜欢什么??..”询问喜好,会运用“喜欢??”“也喜欢??.”表达喜好。

2.能听懂并称说“马”“狗”“鹰”等关于常见动物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会用动物有关的词语。

教法与学法:示范法、朗读法、合作法、领读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光盘,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会话,掌握句式。 会话

1、引导学生看图,了解对话发生的场景。可以让学生说说,巴克提和李杰在哪里,他们看到了什么,泡泡中巴克提在做什么。

2、逐句讲解会话中的句子,练习读重点句。

3、对话中出现的词语“狗”在课文中已经出现,“马”尚未学习过,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插图或事先准备的图片学习。结合图片理解“骑马”的意思。

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东西,练习说句子,如:

“我喜欢猫。”“我喜欢苹果。”“我喜欢水果。”“我喜欢动物。” 帮助学生理解“我也喜欢狗”中的“也”,可以帮助学生在运用中体会“也”的用法。可以问学生:“你喜欢狗吗?”对第一个表示喜欢狗的学生说:“你喜欢狗。”对第二个表示喜欢狗的学生说:“你也喜欢狗。”对第一个表示不喜欢狗的学生说:“你不喜欢狗。”对第二个表示不喜欢狗的学生说:“你也不喜欢狗。”还可以继续扩展,如,“你是学生。”“你也是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4、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连续对话。注意疑问句要读出疑问语气。

5、分角色练习对话。可以两两对读,可以男女生比赛朗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通过活动学习词语和句子 (一) 活动

1.了解学情,激发兴趣。

本课学习的关于动物的词语,有一些在数学课本中接触过,还有一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

2.学习新词语。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学习词语。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有些词语也

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认记。 3、引导运用,巩固词语。

(1)教师范读句子“我喜欢蜜蜂和蝴蝶。”学生跟读。

(2)让学生说出两种或两种以上自己喜欢的动物,如,“我喜欢马和牛。”“我喜欢青蛙、蝌蚪和金鱼。” 4、同桌回答巩固词语,复习句式。 “这是什么动物?”——“这是鸭子。” “你喜欢牛吗?”——“我喜欢。”

“你喜欢马吗?”——“我不喜欢,我喜欢金鱼。” “你喜欢什么动物?”——“我喜欢金鱼、螃蟹和青蛙。” 5、采用做游戏的方式巩固词语。

几人小组做游戏,可以采用开火车的方式,学生依次说自己喜欢的动物。 (二) 读儿歌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说图上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做什么。 2.教师朗读儿歌,并大体讲解儿歌的意思。

3.指一名学生模仿儿歌中各种动物过桥的动作,其他学生猜这是哪种动物。

4.同桌之间,一名学生读句子,另一名学生表演动作。 作业:背诵儿歌

9.你在干什么

教学日期: 累计 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语。 教学目标:

1.会使用疑问词“什么”询问行为;会使用“在?.”描述自己做的事情。

2.能听懂并称说“眼睛”“鼻子”等与身体部位有关的常用词语。 教学重难点:会用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语。 教法与学法:示范法、朗读法、合作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会话、掌握句式。 会话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说说话面上有谁,他们在哪里,在干什么。如果学生无法用汉语表达,教师可以用汉语说:他们在教室里。古丽娜在画画。

2.学生拼读句子,连续对话。教师解释学生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并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读出疑问的语气。

3.对话中出现的“眉毛”“眼睛”“鼻子”“耳朵”是本课的重点词语,可以引导学生一边指认身体部位一边学习词语。

如,教师指着自己的眉毛,让学生同时指向自己的眉毛,然后一起说“眉毛”。

4.扩展练习。出示图画,或做动作,引导学生运用在阅读课中或通过其他渠道学习的词语。 教师问:“你在干什么?”

学生答:“我在画画。”“我在读书。”“我在写字”“我在上课。”“我在做作业。”“我在??.。”

5.在真实场景下运用新学的句式。

如,教师可以指着班里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同学提问。 教师问:“地拉来在干什么?”学生答:“她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运用学过的句式进行活动并学儿歌。 一、 活动

1.先在图片上找自己知道的身体部位,大声说出来。如,在会话部分刚刚学过的“眉毛、眼睛、鼻子、耳朵”。

2.学生借助图片,对应自己的身体部位,自行拼读词语,记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这些词语。

3.全班交流,用“这是我的??”这一句式巩固新词语。

如,一名学生指着自己的鼻子,说:“这是我的鼻子。”可以采用开火车接力的方式,学生依次说。

4.同桌对话,巩固词语。

“这是你的耳朵吗?”——“是的。”

“这是你的鼻子吗?”——“不是。这是我的嘴。” 5.采用做游戏的方式巩固词语。

(1)教师说出词语,学生快速指向相应的身体部位。 (2)几人小组做游戏,一人指身体部位,其他学生说出词语。 (二)唱一唱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还可以说说两只老虎有什么不一样。

2.教师演唱或播放一遍《两只老虎》。知道这首歌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3.在看图画,说说两只老虎分别少了什么? 4.教师带领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 作业:同桌互相唱一唱

教学反思:

10.李杰在哪里

教学日期: 累计 课时 教学内容:学生了解常用的表达方位的词语和句式。 教学目标:

1.会使用“。。。。。。在哪里”询问方位,会使用“左边是。。。。”“在。。。。的后面”等句式简单的说明方位。

2.能听懂并称说“左边”“右边”“前面”“后面”等方位词。 教学重难点:能听懂并称说“左边”“右边”“前面”“后面”等方位词。

教法与学法:示范法、朗读法、合作法、领读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会话掌握句式。 会话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对话场景。 教师问“谁在台上表演?”

学生答:“巴克提、李杰、古力娜????.”

教师问:“谁在台下看?” 学生答:“加娜尔和妈妈。”

如果学生无法用汉语回答,则教师用汉语讲解。 2、结合图画,讲解句意。

让学生数数,巴克提左边有几个人,右边有几个人,体会“中间”的意思。

教师告诉学生,“哪里”有时候可以说“哪儿”。

3、教师范读对话或播放光盘。出现“左边”“右边”“后面”等方位词时,教师做动作示意。

4、教师领读对话,学生跟读。读到“左边”“右边”“后面”等方位词时,让学生在图中指出人物的位置,帮助理解词义。

5、扩展联系。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书、铅笔、文具盒等物品,并站在学生的同一视角,引导学生运用本课学习的句式。 如:教师问:“书包在哪里?” 学生答:“书包在文具盒的左边。” 可以调换物品的位置,引导学生反复练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让学生运用方位词描述周围的人和物。会唱儿歌。 (一) 活动 场景一:

1.观察图画,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学习词语,练习说句子。

(1)教师领读词语,借助示意图理解词语

(2)练习说句子,巩固词语。如,“他后面有一只兔子。”“他前面是小狗,上面是小鸟。”“小鸟在他的上面。” 场景二、场景三: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两个场景的内容。 2. 句式练习。

场景一,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模拟图画中的人物说有关方位的句子。

场景二,教师引导学生模拟巴克提,复述“前面是教学楼,后面是操场”。 3. 扩展联系。

在真实场景中运用句式,巩固词语。

“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你的左边是??.”“你的右边是??”

“??.在哪里?”——“他在??” (二)唱一唱

1. 看图,了解歌词大意:几个小朋友围坐在一起,玩手绢的游戏。 2. 播放歌曲,师生跟着音乐一起唱。

3. 教师播放光盘,引导学生做动作,帮助理解歌词的意思。 4. 学生边听歌曲边做动作,并试着跟唱,感受歌词的韵律。

5. 课间可以带学生到操场做丢手绢游戏,一边做游戏一边唱歌。 作业:回家给爸妈唱一唱

11.你早上几点起床

教学内容:学生能会表达整点和半点时间,以及与时间相关的一些日常活动。 教学目标:

1.会使用疑问词“几”询问时间;能说出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 2.会使用“起床”“睡觉”等与作息时间有关的常用词语。 3.听故事的时候,能听懂新学的词语;能借助图画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听懂并称说“左边”“右边”“前面”“后面”等方位词。

教法与学法:示范法、朗读法、合作法、领读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光盘、用硬纸板制作的钟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会话

1.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了解会话发生的场景。

2.教师指着教室里的钟表或自己的手表,问学生:“几点了?”

让学生回答当时的实际时间。

3.学生拼读第一组会话中的句子。教师作必要的解释,以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分角色对话。

4.引导学生看第二幅图,了解会话发生的场景。

5.学习新词语。“早上、中午、晚上”可以借助太阳、月亮等图示帮助学生理解。“起床”“睡觉”可以借助《贝贝要去看电影》中的第一幅插图理解。

6.学生自由拼读句子。教师理解句子的含义。两两分角色对话。 7.引导学生对比句子:“我九点半睡觉。”“我每天九点半睡觉。”学习“每天”的用法。引导学生读以下几句话,体会不同的表达。 我九点半睡觉。 我晚上九点半睡觉。 我每天九点半睡觉。 我每天晚上九点半睡觉。

8.指几组学生到讲台前表演两组对话。 9.扩展练习。教师问,学生答。

“你妈妈早上几点起床?”“我妈妈早上七点半起床。” “你弟弟晚上几点睡觉?”“我弟弟晚上十点半睡觉。” “你每天几点上学?”“我每天八点上学。”

(二)活动

1.教师出示写有“放学”“中午”等词语的小黑板,词语上面加注拼音,学生拼读、理解新词语。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几个钟表,其中的时间分别指向早上八点,九点,中午十二点,下午三点,等等。

3.学生依据每个钟表的时间,说出相应的句子。 4.以同桌为小组,学生互问互答。如: “你晚上几点睡觉?” “你每天下午几点放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听故事的时候,能听懂新学的词语;能借助图画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一) 听读故事

1.学生借助拼音读故事的题目。教师解释题目的含义。 2.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让学生说说图画的内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钟表指示的时间。

3.听教师读第一、二自然段,然后说说听到了什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是否听懂了故事。如:“贝贝几点去看电影?”“他和谁一起去看电影?”

4.学生观察第二、三副图,借助拼音自读第三到六自然段。教师解释“十点钟”和“十点”的意思和用法是一样的。

5.学生观察第四幅图、借助拼音自读第七、八自然段,然后说一

说:贝贝下午六点在干什么?

6.学生观察第五幅图,听教师朗读第九、十自然段。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如:

晚上八点,贝贝在干什么?贝贝看电影了吗? (二) 唱一唱

1.播放歌曲,学生感受汉语的音韵美。

2.学生借助拼音拼读儿歌,将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向教师提问。 3.借助图画理解“亲”的含义。 4.教师带读儿歌,学生跟读。 5.学生学唱歌曲。师生共同表演唱。

作业:回家给爸妈唱一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wi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