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剌勒歌教学设计精减

更新时间:2023-11-03 22: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剌勒川》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字音。

2、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句表达的情感、意境,熟读成诵。 3、学会学习古诗文的一般学习方法,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古诗所表现

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表达

的意境与情感。 教学难点 :学会学习古诗文的一般方法,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想像画面,体会诗的意境和作

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了解修辞与写作表达的方法。 三、 教学用具 :

多媒体课件

一、 导入

1.引出课题,板书课堂,理解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听歌唱歌吗?生:喜欢。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平时也喜欢听歌唱歌,最近老师新学一首歌,想唱给你们,想听吗,生:想 师:听老师唱歌是有要求的,学生读大屏的要求,(学生听老师唱《天堂》并回答交流)

师:你们都答对了,这首歌曲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让我们看到了牧民的幸福生活,对草原的热爱之情,也激起了我们对草原美好向往。 师:今天我们学习也学习一首古代的草原牧民的歌,叫《敕勒歌》。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敕勒歌》。 师:这首北朝民歌《敕勒歌》一首什么样的歌呢?歌唱了什么呢?请拿出你们的课文纸,自由读几遍。注意字音读准确,节奏读清楚,读完了结合下面的注释和课文的插图想一想民歌的意思。读自己的。(学生自读诗句,教师巡视。) 2.汇报自读成果,教师相机指正。 3.初步指导读诗。

师:谁再来读读这首诗?我们要听听字音读准了没有,节奏读清楚了没有。(请一名女同学读) 师:听出她的停顿了吗?看大屏,节奏停顿 手势读,叠读。

4.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师:这诗中有歌,诗中还有画呢。这《敕勒歌》一句一景,是连环画。下面我们静静地默读一下,找一找每一句都有哪些景物,拿起笔圈画下来。(学生默读诗,边读遍圈。)(指名汇报) 生:剌勒川 阴山 天 四野 草 牛羊。 师:有没有补充? 生:

师:这叫读得细致,找得清楚。瞧,诗中就是写了这些景物,(板书简笔景物)

师:色彩艳丽,美景如画,咱们是不是想不想去草原看一看呢,站在哪里看好呢,(生:草原上)好,现在我们跟随这首北朝民歌一起到剌勒川,去欣赏那里的景,感受草原那雄伟辽阔气势,体验远古牧民们富足的生活。现在我们就来到了辽阔苍茫的剌勒川大草原,放眼望去,映入我们眼帘的是

三、 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句“剌勒川 ,阴山下”。 (学生齐读古诗第一句。) 师:什么叫“川”? 剌勒川 生:。 师:那“阴山”呢? 生:。 师:谁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师:带着理解再读 :剌勒川 ,阴山下

师:站在草原上抬起头向远望,看到了,齐读: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穹庐什么,生:用毡布揕的半球开的帷幕。

师:对的,就是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也叫蒙古包。似什么意思 生:像,。

师:作者把什么想像成了什么呢,为什么呢作者是在告诉我们,天空下的大草原就是所有敕勒人民的家。这咱修辞方法叫做——生:比喻。比喻的作用?

笼什么意思,那作者把整个的剌勒川比喻毡房,表现什么样的情感呢。好带着这样的情感带着理解再读:剌勒川 ,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2.学习第二句“天苍苍,野茫茫,”

师:我们站在剌勒草原上,放眼向远处去,看到了,齐读:天苍苍,野茫茫。 师:从哪个词语中能读出那种气势。 生:苍苍 茫茫,。

师:“苍苍”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师:青蓝色的天空无比的高远,茫茫草原一眼望不到边,来,带理解,读出这种意境,再读。 师:这时我们向水草丰茂的地方仔细一看,看到了什么呢,齐读: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看到了什么了, 生:牛羊 师:怎么看到了 生:风吹

师:对,风吹过后草起伏不停,肥壮的牛羊就显落出来了。那这里的见就不读见,而读作现。显现的意思。小麦被风吹下下起伏,像水的波浪,叫什么麦浪,草被风吹,起起伏伏的叫草浪。体现了人们丰富的想像力。而这名风吹草低见牛羊也成草原牧民富足生活的千古名句。

师:和上课时老师唱的歌有所不同,这首民歌只写景,写了牛羊,却没有写人,是没有人吗, 这样写更能体现草原的勃勃生机。

生带着理解再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同学这首民歌短短的27个字,向我们展现了古代牧民放牧生活的画面。第一句字了剌勒川的位置,第二句字了对天空的想像。这些都是静止的景物,而第三句牛羊,是动态的景物,这叫动静相结合的写法。更能体现草原的生机。

师:带着理解再读全诗,要读出它的意境和韵味。

四、链接拓展

师:这么优美的民歌,你知道他是怎么产生和流转下来的吗,你们也许想像不到。他是在战争中产生和流传下来的。老给你们讲个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个国家,东魏和西魏之间爆发了一场大战,东魏的将士死伤了几万人。士兵们垂头丧气,没有了自信。怎么办?不作战怎么保家卫国?主帅着急啊,就请大家吃了一顿饭,在宴会上,大将斛律金表演了一个节目,他深情地唱起了一首本族的民歌,这首歌是那么深情、那么动听,把所有人都带回了日思夜想的家乡,泪水打湿了他们的衣裳。第二天,又是一场恶战——同学们,你猜猜战果如何? 生:东魏又打败了。

生:不,也可能胜利了,因为士兵们想打完仗早点回家。

师:的确如此,为了热爱的家乡,士兵们个个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最后取得了胜利。好奇怪啊,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发生了这样神奇的变化? 生:是那首民歌使他们发生了变化。

师:是啊,一首歌居然有这样神奇的力量。战争结束了,人们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而这首民歌一直流转到下来,一代代的传唱开来。

解放以后,剌勒川的新牧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也用歌声歌唱自己的新生活, 想听吗,(布置任务)

师:你们发现了吗,无论是古代的民歌,还近现代的民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通过景物的歌唱来表达对生活的,对家乡的热爱。这种方法叫什么?生:(借景抒情)。

师:同学们,一千五百多年过去了,如今阴山依然高大、绵延在内蒙高原,剌勒草原依然水草丰茂,牛羊肥壮。他们不仅是大山名川,还是文化,人们来到这里游览时,都会情不自禁的吟诵起这民歌,(生齐读。)

师:而来这时郊游的孩子们也会唱起这样一首歌。

师:同学们,课后根据今天的学习与理解,画一幅你心目中的剌勒川放牧图,并把这首民歌民歌默写到你的画上,对比剌勒歌,再画一幅自己家乡的美景,让我们第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歌唱自己的家乡,将来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的美好。

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3o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