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达标练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

更新时间:2024-05-03 08: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 1 页 共 5 页

高考达标练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鞍山模拟)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水循环与岩石循环有直接联系的环节是( ) A.蒸发 C.下渗

B.降水 D.径流

2.关于两种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循环动力来源相同 B.水循环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C.岩石循环以内力作用为主 D.水循环活跃的地区岩石循环也活跃

解析:1.D 2.C 第1题,径流对岩石具有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属岩石循环的外力作用环节。第2题,水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太阳辐射,以外力作用为主;岩石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地球内部,以内力作用为主;沿海地区水循环活跃,板块交界处岩石循环较为活跃。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Ⅰ、Ⅱ、Ⅲ、Ⅳ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4.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Ⅱ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第 2 页 共 5 页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3.D 4.C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Ⅰ表示由海洋水转化为大气水说明其代表蒸发,Ⅱ表示由地表水进入海洋说明其代表地表径流,Ⅲ表示地表水转换为地下水说明其代表下渗,Ⅳ表示地下水进入海洋,说明其代表地下径流。第4题,Ⅱ表示地表径流,其随降水强度的增加而增多,随下渗的增多而减少,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少,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多。

(2017·绍兴模拟)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南省三亚市“海绵城市”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完成5~6题。

5.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减少地表径流 C.减少植物蒸腾

B.减少大气降水 D.减少地下径流

6.三亚某校学生为建“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填湖建绿地公园 C.禁止开采地下水

B.城区河道内建坝 D.地面铺设透水砖

解析:5.A 6.D 第5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即对城市部分下垫面进行相应的改造以增强降水时下垫面的吸水、渗水、蓄水、净水功能,“海绵城市”的建设将会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增加植物蒸腾。第6题,填湖造陆与市内河道建坝会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地下水开采应合理适度不宜一禁了之,城市铺设透水砖有利于地表水下渗,是一个相对可行合理的措施。

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脉南部,流经俄罗斯联邦及哈萨克斯坦,注入里海,全长2 428 km,是世界第四大内流河,为欧洲与亚洲的界河。读图完成7~8题。

第 3 页 共 5 页

7.乌拉尔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 A.雨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B.地下水 D.高山冰雪融水

8.乌拉尔河不同河段流量状况有明显差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源头到河流下游流量逐渐增加

B.①至②河段汇入支流多,下渗量小,河流流量大 C.②至③河段降水量增加,河流流量变化小 D.①至③河段蒸发量逐渐减少

解析:7.C 8.B 第7题,根据乌拉尔河流量季节分配状况可知,乌拉尔河的汛期在4~5月,该河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冬季积雪在春季融化汇入河流形成春汛。第8题,由图示信息可知,乌拉尔河从源头到河流下游径流量由少到多再到少;自北向南,冻土层从有到无,下渗量逐渐增加,蒸发量逐渐增加。

江苏省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结合下图回答9~11题。

9.有关江苏省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B.南、北地区水资源数量差别较大 C.过境的水资源数量较少 D.污染的水体较少,优质的水源多

10.造成江苏省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因素不包括( )

第 4 页 共 5 页

A.人口密度大,人均水资源数量少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需水量大 C.不合理的生产造成水污染较严重 D.南水北调工程导致水资源大量减少

11.缓解江苏省水资源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

①海水淡化 ②从珠江调水 ③修建水库 ④大力开采地下水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9.B 10.D 11.A 第9题,江苏省位于季风气候区,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差别较大;随着自南向北季风势力的减弱,降水逐渐减少,南北差别较大;长江和淮河流经江苏,过境的水资源数量大。第10题,南水北调工程调水量有限,对江苏省水资源的影响不大。第11题,修建水库可以缓解江苏省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江苏省靠海且经济发达,海水淡化也是缓解水资源问题的措施之一;从珠江调水不符合实际情况,大力开发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17·成都模拟)读某地地形地质剖面——水循环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34分)

(1)D处建一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其类似于哪种水循环过程?图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怎样?目前,人类活动施加影响最多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什么?其主要的具体措施是什么?(14分)

(2)在哪些自然条件下,环节⑥输水量会很大? (10分)

(3)图中,如D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哪些可能的影响? (10分) 解析:第(1)题,读图,D处建一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其类似于海陆间大循环。图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在西部平原地区是双向互补,东部山区是地表水终年补给地下水,是单向补给。目前,人类活动施加影响最多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主要的具体措施是跨地区调水、修建水库。第(2)题,读图,环节⑥是下渗,输水量会很大的条件包括降水多,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地面坡度小,岩石透水性强,土质

第 5 页 共 5 页

疏松。植被覆盖好,涵养水源能力强等。第(3)题,如D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短缺,甚至枯竭。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导致地面沉降、甚至塌陷。海水入侵,污染地下水,导致水质变坏。

答案:(1)海陆间大循环。 西部平原地区双向互补,东部山区地表水终年补给地下水(单向)。 地表径流。 跨地区调水、修建水库。

(2)①降水多,降水历时长、强度小;②地面坡度小,岩石透水性强,土质疏松;③植被覆盖好。

(3)①地下水短缺,甚至枯竭;②形成地下水漏斗区(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甚至塌陷;③海水入侵,污染地下水(水质变坏)。

13.(2017·黄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岱海(如图)是内蒙古境内的内陆湖泊,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为400 mm和1 200 mm,有22条河流汇入。流域内为内蒙古人口密集、农牧渔业发达地区。近30年来,岱海面积不断减小,富营养化不断加剧。

(1)说出图示区域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10分) (2)根据水循环原理分析岱海面积减小的原因。 (12分)

解析:第(1)题,根据河流的流向和水系形态来判读地势。第(2)题,主要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及入湖河流减少角度分析。

答案:(1)特点:中间低,四周高。 理由:河流由四周汇入岱海。

(2)岱海为内陆湖,水量收入为降水和径流,支出为蒸发,流域内多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由于在河流上游建水库、引水灌溉和居民用水增加,使得入湖水量减少;从而导致面积减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yj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