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典名著

更新时间:2024-02-19 18:36: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常识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常识

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关羽 。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

2、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5人)“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

3、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4、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在岛上生活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他的名字叫 鲁宾逊这部作品叫《鲁宾逊漂流记》。

5、““醉打 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 武松 的故事。

6、古代的“岁寒三友”指松 、 竹 、 梅 。

7、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对联称赞了一位借“写鬼写妖”来“刺贪刺虐”的清代名家,请你写出这位清代名家的姓名 蒲松龄 。他的一部著作 《聊斋志异》 。

8、《三国演义》中 “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9、《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

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10、 “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 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

11、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

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是诸葛亮擒的孟获。共七擒七纵,是谈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征服心理,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12、“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

《三国演义》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13、《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 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主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14、“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15、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 “刘备三顾茅庐”?

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16、《三国演义》中 “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 孙权;诸葛亮 _。

17、《三国演义》中,你最欢地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从中可见关羽对刘备的一片忠心。

18、《三国演义》中 “三英战吕布”的 “三英”指哪三个人? 刘备;关羽 ;张飞。

19、《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 “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20、“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__<三国演义>_;_关羽。

21、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观点?

反对这观点:因为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自私的人生观;或赞成这观点:要成大业就要在关键时刻忍痛割爱,不能有妇人这仁。

22、杜牧《赤壁》诗中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

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23、《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是哪几位好汉?各自的绰号是什么?

晁盖:晁天王 ;陆云龙:公孙胜;吴用:智多星;阮小二:立地太岁; 阮小五:短命三郎;阮小七:话阎罗;刘塘:赤发鬼;白胜:白日暑。

24、“风雪山神庙”是哪部书的情节?涉及到哪两个人物,性格怎样? 林冲:逆来顺受;陆骞:阴险狡诈出卖朋友。

25、《水浒传》中 “大闹野猪林”涉及到哪两个重要人物,他们的性格怎样? 鲁智深:性格粗犷,敢作敢当为朋友两肋插刀;林冲:逆来顺受,武艺高强。

26、《水浒传》中写出林冲性格中忍辱含诟,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转变成奋起反抗,杀人报仇,投奔梁山的情节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声场。

27《水浒传》中这样写道: “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 ‘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 ‘山东呼保义’一书 ‘河北玉麒麟’”。请问,上段话中的字是哪两位首领的称谓?

宋江、卢俊义。

28、《水浒传》中宋江率军战胜方腊以后,在回师途中鲁智深坐化、林冲、杨志、杨雄、时迁病死,燕青、李俊、童威、童猛全身退隐。由李俊带头,在太湖小结义。

29、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 《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轰轰,全书的高潮部分是_梁山英雄排座次;全书的低潮部分是_魂聚蓼儿洼_。

30、《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_元妃省亲_,最有趣的情节是_刘姥姥进大观园_,最凄惨的情节是_黛玉焚稿__。

31、《红楼梦》中提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都有谁?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巧姐、妙玉。

32、《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袭人_,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_晴雯_,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_鸳鸯_。

33、《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谁说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贾宝玉_;_不同意。因为男人并不都污浊不堪。这只是贾宝玉就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所说的比较偏激。用于批评一部分男人可以,倘加之全体则不正确了_。

34、《红楼梦》中 “两弯似蹙笼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妖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昭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写的是哪一位?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_;_多愁善感、多才多艺。

35、世界名著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出自哪国的哪位作家的什么作品?吝啬鬼的姓名各是什么?法国 巴乐扎克《欧也妮 葛朗台》 葛朗台;英国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夏洛克;法国 莫里哀《吝啬鬼》阿巴贡;俄国 果戈里 《死魂灵》泼留希金。

36、《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著名小家_笛福__。_鲁滨逊_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世界文学中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典形象。他出身不好,文化程度也不高。但他有较丰富

的生活阅历,有一股压抑不住的冒险进取精神。在他身上很好地概括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富于冒险、充满野心、百折不回的顽强毅力和一种斗志。

篇二:走进中国古典名著

《走进中国古典名著》 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孙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细细品味。

课文《将相和》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史记》用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如,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伟大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听老师说,我们以后在中学还要学习许多选自于《史记》的精彩文章呢!《史记》这部作品的地位这么高,我一定要想办法找来读一读。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编的。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广为流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的确,除了上面说的故事我还知道“七擒孟获”“火烧新野”“失街亭”“苦肉计”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赵云和诸葛亮。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还有一种说法,作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小说中的人物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等一个个英雄人物,栩栩如生,其中《景阳冈》这篇课文中所描写的武松打虎的内容可以说是最吸引我的情节之一。 《猴王出世》是选自于《西游记》第一回的一篇课文,《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作者展开丰富、奇特的想象,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个性鲜明的神话人物形象。在成长的岁月里孙悟空、猪八戒、哪吒等曾经陪伴我们度过许多快乐的时光。如果能找来《西游记》原著读一读,书中那些神奇的故事一定会让你着迷,那扑朔迷离的神话世界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中国古典名著还有许多,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官场现形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等,让我们走进中国古典名著,细细地品味,就可以增长智慧,提升素养,成为一个真正有底气的中国人。

篇三:中国古典名著及出处

中国古典名著及出处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民不畏死,奈何之死俱之? (《老子·七十四章》)

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八十一章》)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 (《论语》)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

9、知之者不如好之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10、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12、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 (《论语·宪问》)

1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

14、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

1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17、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庄子·胠箧》)

18、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

19、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孟子·公孙丑下》)

20、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孟子·尽心上》)

2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22、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3、天行不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

24、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

25、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

26、以骨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韩非子》)

27、以子之予,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28、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韩非子·说难》)

29、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吕氏春秋·尽数》)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足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

31、来而不往,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32、君子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上》)

33、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

3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35、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睢》

36、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伐木》)

37、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经·郑风·风雨》)

3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39、人之多,亦可畏也。 (《诗经·郑风·将仲子》)

4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邶风·相鼠》)

4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2、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诗经·魏风·伐檀》)

4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4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4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东毂》)

46、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诗经·小雅·巧言》

4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

48、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4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50、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系辞上》)

5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

52、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衰郢》)

53、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涉江》)

54、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楚辞·卜居》)

55、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楚辞·国殇》)

56、闭心自慎,终不过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楚辞·桔颂》)

57、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楚辞·国殇》)

58、悲哉秋之为气也!箫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

59、时日曷表,予及当皆亡。 (《尚书·汤誓》)

60、多行不义必自毖。 (《左传·隐公元年》)

61、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闵公元年》)

6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63、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64、人心之不同,如其而焉。 (《左传·襄公三十·三十一年》)

65、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已力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66、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上》)

67、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战国策·秦策》)

68、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战国策·赵策》)

69、图穷而匕首见。 (《战国策·燕策》)

70、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战国策·燕策》)

71、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兵法·九地》)

7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四十五章》)

7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对联)

7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75、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76、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77、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78、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79、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80、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笑林广记》)

81、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增广贤文》)

82、情随境变,字逐情生。 (明·袁宏道《叙小修诗》)

8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84、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明·戚继光《马上作》)

85、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明代民歌《京师人为严嵩语》

86、只因衣冠无义侠,遂令草泽见奇雄。 (施耐庵《水浒传》)

87、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 (施耐庵《水浒传》)

88、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主。 (施耐庵《水浒传》)

89、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知心。 (施耐庵《水浒传》)

90、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吴承恩《西游记》)

91、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吴承恩《西游记》)

92、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吴承恩《西游记》)

93、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则必智。 (蒲松龄《聊斋志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98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