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地名故事

更新时间:2023-09-19 22:46:01 阅读量: 小学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千 金 庙

“千金庙”这座古寺,是在金淘镇下墟街的虎厨地方。它的来历,有着一段风趣的流传:

后梁开平年间、开闽王王审知,为寻觅名贤,曾只身云游四方。经过金淘山后村时,腹中一时饥饿,偶尔受到乡民陈目五的款待,十分感激。便赠送一袭黄龙袄留念。

陈目五得此赏赐,气焰滔天,横行乡里,欺压乡民,在虎厨这个地方,面对黄旗尖山,建起了一座宫殿式的府第。后因污辱其侄媳,受到侄儿的报复。其侄买通乡绅刘登轩,大书“干全朝”横匾,高悬厅堂,然后赶到福州城,晋见王审知,指控陈目五图谋不轨,妄图造反。

消息传来,陈目五之女陈千金,聪明颖慧,受典故的启发,将“干全朝”改为“千金庙”。庙中供奉闽王塑像,才解危急。陈目五死后,“千金庙”香火十分旺盛,尤以王审知的白马和马夫造像逼真驰名(王审知又称“白马三郎”),成为南安三大名刹之一。

2梅花岭

柳城街道与官桥镇的交界,有一座气势巍峙的大帽山。越山而过的梅花岭为南安内陆与沿海地区的交通要衢。

传说岭上的曾经一度梅花岭盛开,山下有个穷苦的乡村姑娘,天天上山采摘梅花,在岭上的路口卖给过往客商,乡人们都叫她“梅花姑娘”或“卖花姑娘”,有一天,一个新上任的年轻知县姓张,乘轿过岭,突然,山风送来一阵阵婉啭动人的山歌声,那清脆悦耳的声韵竟然把张知县吸引住了。下令停轿,亲自在梅花丛中找到这位唱歌的姑娘。姑娘聪明秀丽,经过与张知县以歌对答,在邂逅相遇中,居然情投意合。张知县要娶她为妻,卖花姑娘不敢答应,心怕“门户不对”,“山鸡不敢配凤凰”。但是张知县是个有情人,竟然为了爱情而弃官,天天登上梅花岭与姑娘相会。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姑娘看见张生确实对她情挚意诚,就答应与他共谐百年之好。这个岭也就以“梅花”为名流流下来了。

1

3五马江

石井江又名五马江,位于南安石井与晋江东石的交界处。濒临滨海,眺望金门,为本市重要港口之一。

五马江中有五个浮 岩,状似五匹扬鬃欲驰的骏马,四匹头向大海,一匹头回过来。农历五月初二、十六两日海潮大退的时候,始可看见。这就是所谓“五马朝江一马回”了。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后,为了巩固其帝业,曾派一个江夏候叫周德兴的,遍游天下,专门破坏所谓“真龙穴”,他正在筹思破坏这穴道,忽然土地公破土而出,声言此穴“一马回头”,只能出藩王。二百多年后,能在南天保存汉家衣冠三十余年。江夏候周德兴这才作罢。

后来,果然出了一个延平郡王郑成功。这一编造,是牵强附会的,有意宣扬封建迷信。郑成功反清逐荷复台大业,与江中五块岩石,根本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五马江”这一地名,从此行世了。

4八尺岭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年,阳春三月之际,在通往“八尺岭”(泉州往溪美的小山头)的来路上,传来了一阵由远而近的马蹄声,马上骑着一位书生。那书生来到岭下,因山峦重叠,一时方向难辨。刚好迂见路旁田里有一位农夫跪着拔草,这书生傲气十足,坐在马上用鞭子指着田里的农夫高声问道:“喂,田趖,田趖,要过八尺岭从倒落(哪里)?”农夫抬头一看,见是个傲蛮无礼的书生在问路,他非常气愤,便有意教训他一下,即随手指另一条路说:“从那走”。结果,书生绕了老半天的“冤枉路”,还是找不到过八尺岭的路。此刻,书生自知有失。于是,便转回头下了马,拱着手礼貌而又柔和地问:“老叔公,老叔公,我要过‘八尺岭’应该从哪条路才走得通?”农夫欢喜地站起来说:“知错必改圣人也!早这么称呼,不用是说‘八尺’,就是‘一丈’也过了。”于是便把书生引上正路。书生红着脸,对农夫连声道谢。

2

5芙蓉

梅山镇的梅山、蓉中二村(居),古称芙蓉乡,俗名“浮墙”,是著名华侨李光前的故乡。芙蓉这个地名的来源,民间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

据说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从东方大海上一座仙岛飞来一位美丽善良的芙蓉仙子。她看见芸溪两岸山青水秀,风景绮丽,便撒下了花种,大地上顿时开满异彩缤纷的芙蓉花。这事触动了潜伏江中的乌龙,以为芙蓉仙占了它的地盘,便作法弄术,用狂风暴雨,飞沙走石,将两岸的芙蓉花摇毁殆尽。芙蓉仙大怒,与乌龙大战三百回合,化玉带为捆仙绳,将乌龙缚至杨梅山顶,禁锢在石洞里。

乌龙性情粗暴,横冲直撞,震得山摇地动,把杨梅山顶的岩石都掀走了,企图出来再伺作虐于民。芙蓉仙子柳眉一蹙,冷冷一笑,祭起芙蓉宝剑,将乌龙剁成两段,使芙蓉花重新吐艳。人们因事起名,就把他们自己住居的地方,叫做芙蓉树。后人为纪念芙蓉仙子的功绩,就将芸溪改名为“芙蓉江”,并在江上建起一座大桥,取名“芙蓉桥”。

6石井双奶山

“阳紫山”和“圆钱山”,在南安沿海拔地而起,山峰危耸,面对台湾海峡,成为往返台湾客商航行的标志,它有着一段风趣的民间传说:那是很早很早以前,孙悟空偷了太上老君的两个炼丹炉,用扁担挑起,走到这里扁担折了,扔下来,成了这两座高山。两山间还有一条折断了的扁担山横卧着。

圆钱山有个千人洞,洞里黝黑,阴森可怕,至今很少有人敢闯进去。据说,明朝倭冠侵扰时,上千沿海居民逃入此洞避难,不幸逃难人的家犬跑出洞口狂吠,而被倭寇所发现,叠柴生烟,数千居民闷死在洞中,山洞也由此得名。

从远处看去,这两座山与女人的乳峰状极相似,因而人们给它起个别名,叫“双奶山”。

年纪大一点的船工这么说:以前跑台湾时,船朝着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航行,回头看海面上涌起两座高耸的山峰,随着船只的远去,两个山峰慢慢地往海底下沉,直到两个乳峰看不见,他们称就是“双奶入水”。

船由台湾回头时,慢慢向大陆移近,双奶山的两个乳峰又慢慢地从水里显露,他们说这是“双奶出水。

3

7倒 吊 山

英都镇的英溪入口处,水面宽阔,水流平稳,使五千多丈的溪面,形成一个长方形平静如镜的小湖。秋间,天高气爽之时,乘一叶扁舟,饱览水中群山倒影奇景,北面的笔架山、翁山及南面的狮子山,十分清晰。溪中有一块突出水面的大石,向西的一面,有一个头向下,底朝天的大“山”字。石头表面是黑褐色的,独有这个“山”字呈白色而不黑锈。这里,流传着一段民间传说。

清朝乾隆年间,天下三博士之一的洪世泽,官拜翰林庶吉士。有一次,他坐船到这里,偶然看到溪中倒影的奇观,就停舟登上这块岩石,尽情观赏。由于一时的高兴,他便将手巾蘸水蹲在石上写了这个倒翻的“山”字。在他写过的字划,随呈银白色,任凭风雨浇洒,永不退化。后来,人们也就根据这个“山”字,将这个地方叫做“倒吊山”了。

8石亭茶史话

莲花峰石亭,在南安一都,现丰州镇所在地西北二里。“石亭茶”以亭为名,早已闻名遐迩。据名胜志云:“巅开八石莲花,故名莲花峰。其亭皆为石建,故称‘石亭’,因此地产绿茶,畅销国内外,便将茶叶命名为‘石亭茶’或‘石亭绿’”。

相传宋末莲花石间有茶丛,僧净业、胜因开始繁植。当时此处称莲花岩,到明正德改为石亭。宋以来,茶产是僧家供佛、款客和自奉的珍品,数量不多。据传说,清道光辛丑有复本禅师携带“石亭茶”上京,晋奉道光皇帝,御赐“上品莲花”荣誉美号。“石亭茶”到了道光以后,因具有特殊优点,吸引许多嗜茶者的爱好,可惜仅限于寺内生产,出品有限,供不应求,茶价不断上升,超过其它农作物的收获利益。上述情况激发了莲花峰下桃源村农民种茶的积极性,先是把私有山地范围,石道、闲道零星种植,进而在山上一丘丘开垦,用石彻岸,整然成序,成为茶园。

光绪年间,“石亭茶”即已远销南洋群岛。由于对外畅销,几十年来,莲花峰桃源村山上山下,遍种茶林,全村男女老少对种茶、采茶、制茶,锻炼出一套较好的技艺。现在石亭茶销路大增,种植范围也相应地扩展。从此,以莲花峰石亭寺为中心,分布到贪山、乌石山、西坑,路北的石马山、法君山、五虎山等几十个山,都有茶园。每年清明节后,在风和日暖的下午,桃源村到处飘

4

荡着制茶的香喷喷气味。

“石亭茶”驰誉国内外,并非偶然。首先是它出产期为全省最早。在清明前节可制成“明前茶”,即海外驰名的“石亭首春茶”,使马来西亚、印尼、缅甸、泰国的人都可以在豆雨前喝到石亭新茶。其次,石亭茶具有三绿三香的特点:精茶银灰绿色,泡水绿色,泡后繁叶还呈绿色。三香:有杏仁香味,绿豆香味,菊花香味。

9官桥、官轿、官楼

南安市南部有一个官桥镇,是福泉厦公路的通衢要道。细考“官桥”地名来历,原来却有三个风趣的小故事。

唐光启二年,王潮入闽,至南安兵变,返师至沙县,遇官桥梅花岭下岭兜村开基祖张延老,张延老诉述泉州刺史廖彦若之暴虐,王潮再返师攻下泉州城,杀廖彦若,后据泉州。梁开平二年(公元九0八年),晚唐大诗家翁承赞奉梁太祖朱晃之命,入闽封王潮三弟王审知为闽王。王审知待以上宾,安置翁于“南安招贤院”,与名士黄滔、韩偓、徐道融、罗隐、李洵、杜龚礼等讲读唱咏,十分悠然自得,史称“八闽文学之盛,十国文物之冠”。翁承赞于晋南交界的茂林修竹处傍溪筑宅,名曰“翁厝”,跨溪造桥,称“翁厝桥”;又因翁出身官宦,乡人简称为“官桥”。官桥地名便自此开始。

时嘉靖卅八年,唐朝福建第一进士欧阳詹的后裔欧阳模,衣锦还乡之日,会同儋仰庇、黄鸿详等六位同乡同僚,乘坐六顶八抬官轿,经官桥前往五峰山一片寺游览,饱尝山水大观。他们一路吹吹打打,前呼后拥,将六顶官轿停放在官桥的官道上。后来,乡人便又称“官桥”为“官轿”。这是官桥的第二个地名。

清朝康熙年间,史部尚书吴礼科娶丞相李光地的次女为媳,在官桥圩吴宅建一座美丽雅典的“梳妆楼”,晋南沿海风光,尽收眼眸。从此,便名扬“九溪十八坝,八乡十六里”。乡民都称它为“官楼”。这便是第三个地名。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因为后二个地名躐踄官府奢侈生活,民众便厌弃之。而选取最早的一个“官桥”,作为永久性的地名了。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ap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