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析法

更新时间:2023-10-03 04: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内容分析法

一、形成、发展过程

众多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入内容分析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理论研究的开展,产生了许多关于内容分析的定义。

1、1952年,美国传播学家伯纳德·贝雷尔森(Bernard Berelson)将内容分析法定义为“一种对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技术”。(明示的内容、程序上的客观性、系统性和定量性) 2、霍尔斯蒂(Holsti)在对包括书面和口头的所有交流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后指出:“内容分析法是系统地、客观地描述信息的特征”。同时为内容分析确定了三个主要目标:描述传播特征,推测传播者的意图以及传播效果。

3、“内容分析是为了测量某些变量而以系统、客观和定量的方式来研究和分析传播过程的一种方法。”(Kerlinger)

4、“内容分析是一种揭示社会事实的数据调查方法,在这种方法中,通过对一个现存内容进行分析而认识它所产生的联系、发送者的意图、对接收者或社会情境的影响。”(阿特斯兰德)

5、为了克服以上定义“过窄”、“有局限性”等缺陷,美国学者克里朋多夫给出如下定义:

内容分析是系统、客观和定量地研究传播信息并对信息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推断。

这个定义简洁地包含了一些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概念:数据、情境、研究目的(推论)、信度(可重复)和效度。

二、内容分析法的特征

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方法,例如,从方法属性看,它虽然被列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但明显受到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影响;从方法特点看,它既有独特的个性,又处处显示出交叉性、边缘性、多样性??从以上定义来看,众学者基本认同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三个关键特性。

1.客观性

必须要有明确制定的规则,确保不同的分析者分析同一素材能够得出相同的结论。

研究对象客观,不受打扰。这和问题调查和定性分析不一样,前两者都是以人为研究对象,而内容分析法研究的不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人,而是研究的客观的文本,不存在因研究对象的主观因素而影响研究效果的问题

应该强调的是,在内容分析的前期阶段,研究者选择分析题目、制定评价标准、定义分析类别和单元等过程基本上仍是主观的。内容分析法需要研究者首先将文字的(或图画的)非定量的内容转化为定量的数据,这一转化过程是根据理

论引导观点来进行的。

但一旦评价标准、分析的类别和单位被确定,转化过程完成,其后续的研究过程就被认为是客观的了。这时,研究者的个人意志不再能左右分析的数量结果,他必须按照确定的评价标准、分析的类别和单位进行计量,计量出什么结果,就只能表述什么结果。任何研究者都应该得出同样的结论。由此,内容分析法的客观性被确立。

2.系统性

讯息内容或类型得取舍选择要有首尾一致的标准,防止分析者仅选择支持自己见解的材料。

因此,选择样本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每个项目接受分析的机会必须相同。其次,评价过程也必须是系统的,所有的研究内容应以完全相同的方法被处理。编码和分析过程必须一致。各个编码员接触研究材料的时间应相同。总之,系统评价意味着研究自始至终只使用一套的评价规则,在研究中交替使用不同的规则会导致结论混淆不清。

3、普遍性

内容分析应该是将讯息属性和传播者以及受传者的特征联系起来,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具有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结果,而不是纯粹的“描述性”信息。(铃木裕久,《大众传播调查研究法》)

4.定量性

指研究中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类目和分析单元出现的频数进行计量,用数字或图表的方式表述内容分析的结果。

首先,内容分析的目的是对信息实体作精确的量化描述。

其次,统计数据能使研究者用最简要扼要的方式描述研究结果。 再次,统计数字有助于结论的解释和分析。定量性是内容分析法最为显著的特征,是达到“精确”和“客观”的一种必要手段。它通过频数、百分比、卡方分析、相关分析以及T-TEST等统计技术揭示传播内容的特征。“定量”并不排斥解释。当研究者得出一组说明传播内容特征的数据后,需要对这组数据进行解释,即说明数据的意义。

5. 描述媒介内容

无论研究目标和目的是什么,它都只能提供有关数据,从不直接涉及有关传者和受者的数据,只能根据媒介内容推断有关对象的态度和行为的变量。

三、内容分析的课题与用途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早期的内容分析法源于社会科学借用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历史文献内容的量化分析。二次大战后,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军事情报机构一起,对内容分析方法进行了多学科研究,使其应用范围大为拓展。

传播学研究史上所关注的课题归纳概括如下

1、不同时期传播内容的纵向比较分析:解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变迁 2、同一时期传播内容的横向比较:解释不同国家、地区、社会、民族、群体或个人信息传播的共性、个性

3、特定时期的传播内容分析:从传播内容特色来推断时代精神、潮流、社会成员态度、关心、价值观

4、不同媒介间的比较:比较不同讯息内容的特点、结构及其作用方式

5、分析传播内容与传播者的关系:通过内容来判断传播者的意图、主张、倾向、或其社会背景特点 6、分析传播内容对传播效果的影响:考察内容主题、观点与表达方式或技巧(内容提示法、说理法、诉求法)对说服效果的影响。

7、分析传播内容与受传者的关系:考察特定社会群体经常接触的媒体内容,分析他们的兴趣、关系、需求,以及讯息接触、解读过程、结构、特点

8、考察传播内容与宏观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考察传播内容中所体现的意识形态及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联系。

研究的重点

1、为了获得“文化指标”而进行的内容分析,如“潇洒”“土豪”“屌丝”

2、用于媒介提示的“拟态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的比较,格伯纳的“培养分析” 3、欧洲批判学者从事的“文本分析”。推断文本提供者的意图与目的。

四 、内容分析法的优缺点

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对类目定义和操作规则十分明确与全面,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设定的计划按步骤进行,研究者主观态度不太容易影响研究的结果;不同的研究者或同一研究者在不同时间里重复这个过程都应得到相同的结论,如果出现不同,就要考虑研究过程有什么问题。

2.非接触研究。内容分析不以人为对象而以事物为对象,研究者与被研究事物之间没有任何互动,被研究的事物也不会对研究者做出反应,研究者主观态度不易干扰研究对象,这种非接触性研究较接触研究的效度高。

3.定量与定性结合。这是内容分析法最根本的优点,它以定性研究为前提,找出能反映文献内容的一定本质的量的特征,并将它转化为定量的数据。但定量数据只不过把定性分析已经确定的关系性质转化成数学语言,不管数据多么完美无缺,仅是对事物现象方面的认识,不能取代定性研究。因此这种优点能够达到对文献内容所反映“质”的更深刻、更精确、更全面的认识,得出科学、完整、符合事实的结论,获得一般从定性分析中难以找到的联系和规律。

4.揭示文献的隐性内容。内容分析可以揭示文献内容的本质,查明几年来某专题的客观事实和变化趋势,追溯学术发展的轨迹,描述学术发展的历程;依据标准鉴别文献内容的优劣。其次,揭示宣传的技巧、策略,衡量文献内容的可读性,发现作者的个人风格,分辨不同时期的文献体裁类型特征,反映个人与团体的态度、兴趣,获取政治、军事和经济情报;揭示大众关注的焦点等等。

内容分析法的缺点

1.内容分析只适合研究那些明确的、显在的媒介内容,在处理意识形态、观念、价值、意义这些含义精妙的概念方面比较薄弱。

2.内容分析只能够研究那些被记录和流传下来的媒介内容,当需要获得的媒介内容超出了研究者能力范围的时候,就无法采用内容分析。

3.内容分析的内在效度不高,因为人为的编码过程会产生误差。 单一的内容分析外在效度并不高,因为媒体总量巨大。

4. 内容分析都是对媒介内容的描述,至多能够证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很少能够揭示因果关系,只有跟其他方法配合,内容分析才能用于解释性研究之中。

五、内容分析法的程序: 1确定课题,

2找到内容资料,确定分析单位(单词或象征符;句子或段落;整条讯息;或者是录音、视频等)、选定对象,

3制定抽样计划(来源、日期、单元抽样)(全数——分析对象有限;抽样——数量庞大)、实施调查, 4整理分析数据

信度分析(指两个或以上的研究者按照相同的类目对同一材料评价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有重测信度法用同样的问卷对同一组被调查者间隔一定时间重复施测,计算两次

施测结果的相关系数

复本信度法让同一组被调查者一次填答两份问卷复本,计算两个复本的相关系

数,两个复本除表述方式不同外,在内容、格式、难度和对应题项的提问方向等方面要完全一致

折半信度法将调查项目分为两半,计算两半得分的相关系数,进而估计整个量表

的信度,常用于态度、意见式问卷的信度分析,最常见的形式是5级李克特(Likert)量表

α信度系数法

α信度系数法是最常用的,其公式为:α=(k/(k-1))*(1-(∑Si^2)/ST^2)。 K为量表中题项的总数, Si^2为第i题得分的题内方差, ST^2为全部题项总得分的方差。从公式中可以看出,α系数评价的是量表中各题项得分间的一致性,属于内在一致性系数。这种方法适用于态度、意见式问卷(量表)的信度分析。

总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好在0.8以上,0.7-0.8之间可以接受;分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好在0.7以上,0.6-0.7还可以接受。Cronbach 's alpha系数如果在0.6以下就要考虑重新编问卷, 5提出结论。

六、案例分析:汶川大地震中党报报道内容分析 步骤一:提出研究问题 研究假设:

面对地震,我国党报改变“少报,不报,只报救灾,不报灾难”的原则,全面细致报道。

作为国家级党报和地震灾区的省报,四份报纸在同样的外部意识形态框架下,力求寻找自己内部小框架,表现共性与差异性。

作为受意识控制严格控制的党报,在这次报道中表现了一定的人文关怀、公众意识,由于自身定位与以往报道思维惯性,仍有很多不足。

1、报道主题结构分析。

四份党报的报道框架分别是什么?有哪些特征?

在纵向层面上,与我国以往党报的灾难报道比较,报道主题有哪些变化?报道主要集中在哪些主题上,而哪些主题相对在报道的边缘。根据新闻价值理论,报道在主题的结构上存在哪些问题?

在横向层面上,《人民日报》与地方党报之间,地方党报之间对比,报道主题框架有何不同,重合度和区分度有多高?

2. 信息来源结构分析。

信息结构是否合理,信息来源是呈现出丰富多样还是趋于单一?按照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要求,信息来源的结构是否做到了基本的平衡?

步骤二:抽样

抽样的前提是确定研究总体,包括所研究的主题和时间跨度,这往往直接从研究问题中就能推导出来。

抽样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确定研究样本来自哪些媒介 第二,对研究日期进行抽样 第三,确定研究样本

1、确定研究样本来自哪些媒介。这是进行抽样的第一个步骤,即在关注哪些媒介呈现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要说清楚: 选择了哪些媒介? 为什么选择这些媒介? 最好有这些媒介的简要介绍

汶川大地震中党报报道内容分析确定的研究媒介。本研究选择了《人民日报》、《甘肃日报》、《四川日报》、《陕西日报》中的地震新闻报道作为研究的对象。之所以选择这四份报纸,原因有二:

⑴ 相较于电视、广播和网络媒体,报纸内容容易收集且方便查阅。同时,在国内的新闻框架研究中,多数以报纸作为内容分析对象,对于复杂性议题,报纸较能深入探讨。 ⑵ 这四份报纸都是党报,《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党报,它所体现的报道特性可作为中国现有新闻宣传体制的样板,代表性自不必言说。而《甘肃日报》、《四川日报》、《陕西日报》都是受灾地区的党报,它们对地震新闻的报道集中地体现了受灾地方的宣传政策。 对研究日期进行抽样

这是进行抽样的第二个步骤,在确定了分析媒介以后,就要确定研究的日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确定研究日期的起止(比如研究的是2008年1月1日到2008年12月31 日之间的媒介内容;

二是确定具体日期的抽样方法。一般都采取等距抽样法(比如选择2008年1月 1日到2008年12月31日之间,每个星期天的媒介内容进行研究。)

汶川大地震中党报报道内容分析研究日期抽样。本研究选取了四份党报从2008年5月13日—2008年5月31日期间每一天关于汶川地震事件的相关报道为分析对象。之所以这样限定,主要是因为,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地震之后,从5月13日开始,党报媒体就将地震事件作为了首要的议题进行大规模的报道,之后的报道量逐步上升,而到5月底,随着救灾工作的结束,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各党报媒体都对该议题采取了淡化处理和话题转移。 2、确定研究样本

在研究的媒介和时间确定以后,抽样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确定研究的样本。即确定特定日期中媒介内容的具体抽样方法,关注哪些内容,排除哪些内容。

汶川大地震中党报报道内容分析确定的具体样本

本研究把2008年5月13日——2008年5月31日这19天期间的《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甘肃日报》、《陕西日报》地震新闻报道按照地震专版前后分为两大部分来抽样: ①专版出现前采用饱和抽样,即抽取党报中所有与地震有关的报道,将每一篇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等作为一个分析单位;

②专版出现后只抽取头版和专版中的所有的地震报道,将每一篇报道,包括消息、

通讯、评论等作为一个分析单位。

按照上述的抽样方法,本研究一共采集到2418个有限样本,即5月13日-5月31日四分党报中位于头版和专版的所有的地震报道。

步骤三:编码

编码是指依据某种规则对媒介内容进行分类,且将结果用定量数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过程,这是内容分析的核心过程。 编码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确定分析单位;

第二,制作编码表(分析类目) 第三,进行编码 1、确定分析单位

分析单位是研究者实际分类和计算的最小元素。对印刷媒体来说,分析单位可以是数字、词组、句子、段落、文章、图表、图像符号等,电子媒体的分析单位可以是镜头、声音、图像等。

研究对象是内容分析直接进行编码和记录的个体,有时候他跟分析单位 可能会不一致。

2、制定编码表(类目建构)

编码表是内容分析的测量工具,它记录了有关分析单位的信息。一个测量指标对应着一个分类系统,每一个测量指标的某种结果都归入到某一个类别之中,这是衡量编码表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

建立分类系统的原则是穷尽性和互斥性,不会出现无法归类的现象,同时,一种情况只能归入到某一类别中去,不会出现能够同时归入两个以上类别的现象。

以文章类型这个指标为例,它的分类系统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性报道、社论、评论、政治性文件、散文、读者来信、其他等十类。

按照新闻框架理论,类目的种类可分为“说什么”(what is said)与“如何说”(how is said)两种类目,并分属实质(substance)与形式(form)两种。 在“说什么”类目中,共可区分为“主题类目”、“方法类目”、“特性类目”、“主角类目”、“权威类目”、“来源类目”、“目标类目”、“标准类目”、“方向类目”与“价值类目”十种类目。(王石番)

在“如何说”类目中,共可区分为“传播形式或类型”、“叙述形式”、“强度类目”与“策略类目”四种类目。(王石番)

汶川大地震中党报报道内容分析建构的分析类目 ① “说什么”类目:

1.1 所属报纸:□1人民日报 □2四川日报 □3甘肃日报 □4陕西日报 1.21 新闻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 关键词: □1灾情 □2救灾 1.3 日期:____________ 1.4 版次:

1.5 报道对象属地: □1四川 □2甘肃 □3陕西 □4全国 1.6:主题类目: 1.61:主题归类:

□1灾情报道(请回答1.62) □2救灾报道(请回答1.63) □3人道主义关怀报道

□4灾后影响、反思、重建(请回答1.64)

1.62:灾情报道:□1伤亡、失踪人数及财产损失 □2 受灾地及灾民生活情况 □3地震震级、烈度等震情 □4地震引发的次生灾难 1.63:救灾报道:□1领导会议\\视察\\慰问 □2各级政府措施 □3灾民自救 □4志愿者救助 □5 军队救灾 □6医务人员救灾

□7公民捐赠、献血等行为 □8港澳台及海外侨胞救助

□9国际救援 □10非政府组织 □11其他民间组织救助(如学校、国企、民企等) 1.64: 灾后影响、反思、重建:

□1 灾难对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影响 □2地震在世界引起的反响 □3 责任追究、灾难原因分析 □4对灾难的反思和认识 □5 提高防灾救灾能力、建立预警机制的思考与努力

□6 灾区复苏、重建 □7 地震服务信息(防震避震的常识、天气预报等) □8 舆论监督:救灾物资的使用 1.7:来源类目: 1.71:信息来源:(可多选)

□1政府官员 □2消防队员、武警官兵 □3医护人员 □4专家学者 □5新闻工作者 □6灾民 □7志愿者 □8普通民众 □9公众人物 □10非政府组织 □11其他组织,如企业、国际组织等 □12匿名来源 1.72:新闻来源:

□1本报记者□2新华社□3国内其他通讯机构或媒体□4网络媒体□5外国媒体 1. 8:报道与言论的基调

□1积极 /正向/赞扬 □2客观/中立 □3消极/负向/批评 ②“怎么说”类目 2.1 体裁:

□1消息:包括动态消息,分析、解释、预测性报道 □2通讯/特写 □3评论 □4深度报道 □5现场报道 □6典型报道 □7读者来信 □8文艺作品 □ 其他(注明:) 2.2 版位:

□1上左区 □2 上中区 □3上右区 □4中左区 □5 中中区 □6 中右区

□7下左区 □8 下中区 □9 下右区 □10 通版

3、进行编码 编码过程中,编码员用数字记录研究样本在每个测量指标上的所属类别。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来记录编码结果,如图:

也可以按照建构的类目建立SPSS数据库,然后直接将媒介的内容按照类目直接录入到电脑之中。如图:

步骤四:数据分析

编码员完成编码工作之后,就可以把数据录入计算机,使用统计软件(一般是SPSS软件)进行分析。如果是直接采用计算机编码的方式,那就可以直接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一般最常用的是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如百分比、平均值等。

最常用到的几个分析方法是频数分析、交叉分析、平均数、回归分析等。

汶川大地震中党报报道内容分析所进行的数据分析

步骤五:报告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应该依据数据分析结果来回答研究问题,解释以数字形式呈现的内容分析结果,包括解释数字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在撰写内容分析研究报告时切忌两点:

一,空洞的陈述结果而不用数字说明问题,缺乏说服力;

二,只陈述研究的数据,而不深入分析数据所表现的实质性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缺乏深度。 在汶川地震报道中,《人民日报》人道主义关怀报道和灾后影响反思重建在四份报纸中比例是最高的。作为全国性党报,关注全国民生,引导国家舆情,在集中报道举国抗震救灾的同时,还要传达国际信息,关注即将举办的北京奥运会,所以地震报道总量比较少。

而《四川日报》作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四川省的省委机关报,这段时间的报道总量最大,在救灾报道和人道主义关怀报道中名列前茅。抗震救灾的任务艰巨,并且直接与灾民接触,人道主义关怀是可以给灾民送去温暖与关怀,稳定民心、防止灾后极端事件的出现。

而其他两份报纸则由于受灾,但是非重灾区,所以各项报道处于居中水平。 http://www.taodocs.com/p-3908966.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jo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