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选购之硬件篇

更新时间:2023-08-18 08:03: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显卡吧]笔记本选购之硬件篇,由吧友亲编

上一帖讲了笔记本的具体分类级价格,因为是第一次发帖,排版很乱,这次看了大神的教程贴,学会了一些美化帖子的方法,希望大家看的舒服一点。

这次讲的是笔记本的硬件相关,包括cpu,显卡,内存,屏幕等等,希望大家在购买前能够多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我保证这里写的都是非常使用的东西,如果讲的不对请指出,我会改进的。

一、处理器(CPU)篇

我问别人你想要什么样的本本的时候,往往第一个出现的参数就是CPU。CPU有多快,大致上就能确定一个本本的水准,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参数,它负责绝大多 数运算。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处理器有两个供应商,一个叫做英特尔,INTER,它的处理器下面叫做IU;还有一个叫做超微,不过更多人叫它AMD,同样,它 的处理器下面叫做AU。

相同性能下,AU要便宜一点,但在处理器总体实力上IU更占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前面部分的介绍IU更多一点,很不恰当的说法是“I3战A10,I5秒全家”,实际体验并非这样。同时强调一点,4核并非比双核强,核心数量并不是CPU强弱的必然标准,手机上的处理器也是一样的,苹果到现在还是双核。

IU大致按照I7>I5≥I3定位,注意I5和I3是大于等于,I5比I3多了动态睿频的功能而已。IU第四代以后I7更加高高在上,I5I3

越来越相 似,I7I5之间的性能空隙变大了,截止目前市场上除了I5 4300M外I5没有更高的产品了。至于AU,是A10≥A8≥A6>E≈C。 APU不是不好,但是经常被居心不良的商家拿来说是“真四核”用来让小白换机型,而且A8卖出了I5的价格。对于轻量级应用,买APU也是可以的,但是玩儿大型游戏最少也要A8A10,除非是用来办公的,需要长时间外出没有电源还要办公的。

IU和AU命名中,第一位数字是代数,后面的是定位和频率,更多信息在天梯图里有标注。性能越强,发热越多,能耗越多,相对续航越短。有些CPU还可以超 频,AU比IU更容易超频(除非是A6-3420M这种APU偶尔跟不上性能需求,不然不建议折腾,蓝屏死机重启 残念)。

影响CPU整体性能的因素有构架,频率(正相关),缓存(负相关),总线前端(正相关),工艺(正相关),功耗等。一般来说,CPU不太好升级,和封装形 式有关,有些直接焊接在主板(BGA)的就不行了。PGA可以换,但是会带来比较多的问题,我的T6500换成T9500后会频繁自动关机,拆下来只能打 孔做钥匙链了 另外,按照英特尔的安排,恐怕到了下一代Broadwell构架开始,大部分IU本本就真的不能升级CPU了。目前市场可以买到的是IU 第三代构架Ivy Bridge,第四代Haswell。下一代Broadwell估计是14年秋天的事情了。

再次强调,只是听歌看电影玩儿小游戏,I3一代都够了!但是一般远离B,C和E命名的,是因为经常被奸商掉包转型,说好的I5就

变成B980了。另外,别 小看现在的低电压版本的处理器,现在的四代IU,比如I5 4200U在将来就是标准电压处理器了,下一代Broadwell分为H(注重性能)、Y和U系列,功耗比这个还低,IU再也看不到M的命名了。下面是移 动版CPU天梯图,找到自己的型号,位置越高性能越强,但并不是越高越好(发热和成本)。

二、显卡(GPU)篇

又是一个重要的东西,比较直接的影响看电影,玩儿游戏的体验,负责整个图形输出。但并非显卡好玩儿游戏就不卡,很多运算还是要靠CPU的,尤其物理特效, 反射、粒子等。笔记本的显卡常见供应商有三个,分别是英伟达Nvidia,农企AMD(非说ATI也没错),还有就是英特尔INTER。大致分两类,独显 和核显(集成在主板上的是集显)。

英伟达,一般叫做N卡,命名一般是G(入门级)/GT(消费级)/GTS(笔记本上极少见)/GTX(奢侈级),一般越往后性能越强。数字部分一般是三位 数,比如GT750M,7是说它隶属7系列,5一般是定位,最后的0或者5是频率定位。一般而言,第二位数字越大越好(目前来说5是准高端),但是看命名 规则确定显卡性能是非常不靠谱的,这里只是简单说一下。

AMD,一般叫做A卡,命名一般是HD,后面是四位数字,同样,第一位是第几代,第二位是定位,第三位是频率,最后一位是0。比如HD8670M,是第七 代的准中端独显。同样,命名规则和性能不一定成正比。在AMD的APU里,就融合了比较好用的GPU,IU和AU(APU)核显实力大致一样,可以参考天 梯图。

英特尔,叫做I卡也是可以的。命名是一般是HD3000/4000,现在是HD4600。而最强的Iris pro HD 5200据说在768分辨率下和GT650M有一拼,但是贵得不行,更何况一般都有GTX级别的独显,对普通人

没啥意义。不管是APU的核显,还是IU的 核显,显存都是和内存公用的,内存越大核显的显存就越大。核显其实性能不错(在你需求范围内),甚至可以直接替换一些入门级独显,高端核显和性能稍好的独 显都有一战之力,核显=低性能的日子基本过去了,所以别再误会核显了。

这里再说几个东西:一个是A卡N卡玩游戏哪个好,我只能说都不错,同等性能下表现不分伯仲,再者游戏厂商对它们都有优化,而且越来越多,但是也有A黑游戏 或者N黑游戏。二个是显存大小和显卡性能基本无关。显存仅仅是草稿纸,显卡本身运算够快草稿纸才有意义,2G甚至4G的显卡未必比1G的显卡强。大显存在 超高分辨率下才有意义。个别显卡还可以试着超频。最后核显对内存很敏感,内存频率、位宽越高,核显越强,APU相对IU对内存更敏感些,所以建议买了 APU都配双通道高频率的内存,而不要求独显。

影响显卡整体性能的因素有核心架构、流处理单元个数(可以理解成核心数,只可与自家比较,因为AN两家工作原理不太一样)、显存位宽(真的真的要玩儿大游 戏最少也得128bit,64bit的可以直接跳过,但是常见游戏和日常程序一点问题没有!高端可以看到192bit甚至256bit)、显存类型 (DDR3和DDR5,后者一般更强,提升幅度和显卡本身素质有关,一般是10%-20%)、显存频率(正相关)、最后才是显存大小(1/2/3/丧心病 狂的4GB)。一般来说,显卡不太好升级,和封装形式有关,绝大多数都是直接焊死的,只有个别高端本才能更换升级,也有某些大神针对极个别机器外接台式机 显卡,

跪了,这一顿折腾 性能因为接口的原因应该是原来的2/3左右。 再次强调,只是听歌看电影玩儿小游戏,HD3000都够了!你要是玩儿一些像样游戏就尽可能不要选择位宽只有64bit的某些神卡——NGB大显存 G610M,GT710/720M,某些8570/8670M。尽管是64bit,但是对于很多人,已经够用了。就上个班,3.0T到底有没有必 要,

1.8都觉得多 普分屏U不是瓶颈的时候,G610M够COD8中特效,630m可以全开,7670M战地3可以中等画质,750m战地3高特效, 超高画质只能上GTX675M这种了。

下面是移动版GPU天梯图,找到自己的型号,位置越高性能越强,但并不是越高越好(发热和成本)。最左侧是台式机的型号,绿色部分是N卡,红色是A卡,最后面是核显。

三、内存(RAM)篇

简单来说就是草稿纸,传递本本里硬件之间各种信息的纽带,一般是最容易升级的。厂商非常多,常见的有三星、金士顿、镁光,海力士、海盗船等。

内存容量在目前来看,4G成了主流,8G也成功了中高端标配(戴尔比较喜欢6G,原因不明,自带双通道?)。2G其实也是够用的。32

位系统只能识别4G 一下内存(3.3G左右),想要充分利用大内存,64位系统很有必要。内存类型上,现在是DDR3为主,DDR3L(低电压版,效率更高,更省电)正在逐 渐渗透,DDR2在新品里基本绝迹了。要是升级的话一定按照原来的型号选择,不同类型不能通用。内存频率上,本本上常见的是1066/1333 /1600MHz,同类型不同频率内存可以混用,但是最终频率是按照低的来(自行车和电动车一起走,只能按照自行车的速度,才能同步)。

至于双通道内存,实践证明,不同牌子混用没问题,两个内存也不用一样大。另外不必盲目升级内存,只有在内存是瓶颈的时候升级才有效,还有要注意自己本本有 没有预留插口,部分本和超极本都是集成在主板上的,不能增量升级。高频率和双通道比起大容量更重要,当然,要是原机自带优质内存就没必要纠结了。

小补充下,核显的话,双通道内存比单通道内存能很大程度提升核显的性能,另外频率也是个重要因素,尤其针对APU。

四、硬盘篇

硬盘才是作业本,用来保存你的软件、文档、照片、各种爱情片、动作片以及爱情动作片等,别再说500G内存了,会很尴尬的。常见厂商是西部数据(收购了日立)、希捷等,固态硬盘厂商有英特尔、三星、浦科特、镁光等。

硬盘分为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嗖嗖的)。机械硬盘比较常见,容量超大,动不动就1TB(台式机更夸张,3T),但是速度偏慢,最直观 的是开机40多秒甚至一分钟,浏览器动不动的假

死卡住,开启软件时一顿一顿的,多半是因为它。机械硬盘就像桑塔纳、荣威、马6这种,一般人用妥妥的,够用 了。固态硬盘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硬件了,特点是容量相对小,相对抗干扰,速度极快,但比较贵,数据不能恢复,固态硬盘是硬盘里的宝马5系,奔驰S级。机械 硬盘转速常见的是4200/5400/7200rpm,转速越高读写越快,噪音也会更高一丁点儿。笔记本上一般都是7mm或者9.5mm,2.5英寸规格 的硬盘。机械硬盘组成RAID也可以提升读取速度,但是数据安全性会下降,SSD不建议组RIAD,据说会丧失部分特性。

机械硬盘,你要多大买多大就好了,转速个人觉得无所谓,实际体验差别不大。固态硬盘如果买建议128G起步,读写速度才够看。固态的寿命相对机械硬盘要短 一点,每天折腾,一般人用没个10年也要有8年才会出问题,别再拿固态硬盘的寿命说事儿了。固态硬盘里主控、颗粒和接口类型比较重要,影响速度和寿 命,SLC更好,但容量做大不容易;而MLC容量更容易大一点,但是速度相对慢。接口一般是SATA3.0,2.0比较少了,还有MSATA接口,比较容 易升级,还有新出的USB3.0接口,固态硬盘极致速度应该是PCI-E接口,后两种不是一般的贵,还有个M.2接口,更加犀利。

这里说一下混合硬盘,就是小容量SSD+大容量HHD,经过几次使用后他会记录你最常用的文件以提高访问速度,貌似目前只有希捷一家在专业生产真正的混合 硬盘,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里吐槽下那些无良商家,为了应付英特尔的硬性要求,只是提供了32G甚至20G的SSD+机械硬盘的方案。要么别上SSD 为我们减预算,要么加

一个像样的SSD(128G起步)。这里建议有实力的直接入手全固态,很有必要。

升级方案常见的一是直接替换原来的HDD,原来的HDD改装成移动硬盘(淘宝上移动硬盘盒60左右);二是原来的HDD放到光驱的位置,SSD放到原来 HDD的位置,光驱改装成移动光驱(光驱位硬盘支架、移动光驱套装一般50);三是直接升级MSATA的SSD,如果有这个接口的话;四是本身就有两个硬 盘位的,那就随意了。

自己选择了三星840EVO(128G/SATA3.0,现在貌似只需599),虽然在固态硬盘家族里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 是它对一般用户来说没问题。推荐一些良心固态(不分前后)——三星840PRO/840EVO、浦科特M5M/M5S/M5PRO。土豪请直接购买英特 尔。

五、屏幕篇

其实这个才是最为直接的体验,当你打开本本的时候,第一眼就是屏幕,但是往往被无良商家在这里掺水。屏幕尺寸直接影响本本尺寸,但是也有极个别小尺寸本本 依仗窄边框有了非常好的效果,像魅族MX3一样。常见厂商有三星、Sony、飞利浦、LG、友达,苹果本本一般是LG和三星的屏幕。抛开平板电脑,相对应 的笔记本尺寸就是10.6(微软色妃Surface Pro)、11.6、12.5、13.3(联想瑜伽)、14、15.6、17.3、18.4(Alienware 18)英寸。按一般用户来说,14、15.6是最容易被大众接受的,便携性和实用性都很不错。

屏幕还有个比较直观的参数是分辨率,一般是1366x768最为常见(八成以上),还有1920x1080、1600x900、1440x900等。 768为普分

屏,1080为高分屏,900的严格来说算不上高分屏。苹果PRO系列15.4英寸却动不动就 2880x1800,所以更吸引人眼球。屏幕比例上16:9的机型远远多于16:10的,这个也不是咱们纠结的重点了。如果你对屏幕的表现力真的真的要求 很高,涉及到单反改图,设计等,建议高分IPS面板的本本,一般苹果的比较多,索尼VAIO S系列也有,神舟某些旗舰也有;经济比较宽裕的建议15.6对应1080,14寸对应900分辨率;一般用户则还是建议768,虽不堪大用,但是可以有效 控制预算。5k以下几乎找不到1080p的全高清屏幕,高分屏是本本锦上添花的东西,但并不是一定要有。

六、系统篇

常见的是Windows,包括Win8.1,Win8,Win7,还有vista和有着相当群众基础的XP(政府机关或者网吧学校)。其他还有Linux(林尼克斯)、DOS(倒斯)和Mac(迈克)OS苹果系统。

一般而言,没有触摸屏的情况下建议WIN7,但是自带了WIN8什么的,应该就有一键恢复了,那就不必换WIN7了,得不偿失(除非你决心要玩儿LOL,反TP补丁也可以,但是不能语音,现在好像更正了)。

盗版(正版镜像安装后激活,不是说别人GHOST压缩后安装的)和正版系统差别不大,只是个法律上的意义,当然,经济宽裕的请支持正版。如果你的本本预装 了系统,那么它的开销是包含在你的购机款里的,WIN7各版本市场零售价在399到2460之间,Win8.1是988到1988之间。厂商一般都是批发 的,Oem价格不得而知,但是羊毛

出在羊身上,最终买单的是消费者。

至于兼容性和稳定性,现在的系统都没大问题,但是windows系统一般建议半年重装一次,这个系统天生用的时间太长了就有点卡,还有WIN8硬盘占用率 比较高。如果你是某些专业、特殊软件,请向油腻的师姐问问。系统是所有软件里要求几乎是最低的,别纠结XXX机型运行XX系统怎么样,只要驱动没问题(黑 苹果),跑什么系统问题都不大。

预装win8的本本BIOS和之前的不太一样,可能要找更多的资料才能完成,主要是改成传统BIOS模式,关闭安全模式,转换硬盘格式几个问题。下次我将在另一个贴中教大家如何在预装了win8的笔记本上装原版win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wr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