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资料

更新时间:2024-02-20 19:36: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松鼠课文分析

《松鼠》课文分析

(一)关于作者

布丰,(Georges Louis Leclere de Buffon,1707-1788)法国著名学者,作家。生于蒙巴尔城的贵族家庭。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后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他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的博物志《自然史》。这部著作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几大部分,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并开创了现代地质学的先河,尤其在物种起源方面,指出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的影响而变异。达尔文称他“是现代以科学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自然史》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其中关于动物活动形态的描绘尤其富于艺术性,文笔细腻生动而富于感情,如《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作品对狮、虎、熊、狗、狼、狐狸等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的描写,生动活泼,趣味横生。作者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各种动物的一幅幅肖像。

1777年,法国政府在御花园里给他建立了一座铜像,座上用拉丁文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

(二)文意阐释

要说明松鼠,首先要弄清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开篇作者就写明松鼠总的特点: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其中“讨人喜欢”是贯串全文的线索。这些特点与下面的第2至第5段的具体说明对应。第6段是对松鼠习性用途的补充,增加其“讨人喜爱”的成分。作者将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研究的结果,用文学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给人以一种艺术享受。

第2段写“漂亮”,是从外貌方面来说明,体现在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以及坐姿和吃相,让人感知松鼠"讨人喜欢"的模样。

第3段写“驯良”,是从三个方面来写的:一是松鼠活动的范围,"经常在高处活动"(不侵犯人类);二是活动的时间,"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显得很是活泼有趣(不骚扰人类);三是松鼠主要的食物和寻食的习惯(不伤害人畜),表明它的驯良。这样,就更加深了"讨人喜欢"的印象。

第4、5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生动的表明它的灵性,突出了"讨人喜欢"。

最后第6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以及其用途。

作者通过对松鼠的形态、动作、用途等细节方面细致的描写,勾画出这种小动物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令人喜爱的特点。小松鼠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精练的说明。

(三)说明顺序研究

1、全文在总体上是按总——分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全文共6段文字,可以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说松鼠的特征。

第二部分(第2至5段)具体说明松鼠的主要特征

第三部分(第6段)补充说明了松鼠的其他习性和用途

2、介绍漂亮、驯良、乖巧是从外表到内部的说明顺序,第(2-5)段与第6段是由主到次的顺序,第5段介绍松鼠搭窝是时间顺序。

6段文字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如下的结构图来表示:

(四)说明方法的运用技巧

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是本文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课文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科学性和可读性。

1、举例子:“它们是十分警觉,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这里写松鼠的“警觉”,先下结论,再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论证,令人信服。

2、作比较:“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这里拿黄鼠狼的叫声与松鼠的叫声比较,突出松鼠叫声的响亮。

3、摹状貌:“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4、打比方:“它们常常直竖著身子坐著,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五)语言品味

《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其特点是擅于运用文学手法具体生动地向读者介绍说明对象。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性说明,是描写与说明的巧妙联合。这就不难理解《松鼠》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我们读时并不感到枯燥和乏味,相反,读来倒很有情趣。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以下两个特点:

1、准确运用词语。

作者在从面容、眼睛、四肢、面孔、尾巴等方面来说明松鼠漂亮的形体时,用了“清秀、闪闪发光、矫健、轻快、敏捷、机警、玲珑、漂亮”等形容词和“翘、躲、竖、坐”等动词,形象地说明它讨人喜欢的特点;作者在介绍松鼠的活动范围时写到:“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这其中“从来”、“也不”、“只”等词语,清楚明白而准确地写出了松鼠的活动区域;在说明松鼠选择地点搭窝时,用了“搬、放、编扎、挤、踏”一系列动词,具体地表现它的精明灵巧,用“先”、“再”、“然后”等表示工作程序的词语,将松鼠做窝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写得有条不紊。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说明作者的观察非常细致。

2、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作者在介绍松鼠叫声响亮时,对松鼠进行人格化的描写:“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生动地表现了松鼠讨人喜欢的特点。

篇二:《松鼠》结构图

面容:清秀

眼睛:闪闪发亮 身体:矫健

外形特征四肢:轻快

(漂亮)尾巴:上翘

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活动范围:树上松鼠性格特征(驯良)活动时间:夜晚

行动:轻快敏捷 行为特征(乖巧)搭窝:精心考究 生活习性:梳理打扮:洁净

篇三:主题:《松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jp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