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

更新时间:2023-09-25 19: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发展较为缓慢。农村和城市

学前教育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国家在办学体制上不断改革完善,可目前农村的学前教育现状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家庭教育的缺失、生源的大幅度减少与幼师专业队伍薄弱、办园不规范、农村幼教的“小学化”倾向严重 、相关政策及相关部门重视不够、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幼儿教师的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混乱、硬件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学前教育对国家未来发展和个人健康成长的特殊重要作用,迫切需要我们这一代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视,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尤其是要加大力度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投入和关注度也逐渐增加,我国的教育水平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农村中小学与城市中小学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的公平。但农村与城市教育的不均衡性表现还较为突出,特别是农村的幼儿教育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依旧是我国目前教育现状的一大不足。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这就要求全社会都应重视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 1、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缺失

一方面,在农村大部分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就只是小学及初中文化,加之忙于工作和农活,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差,阻碍供孩子上幼儿园的积极性,因此,不能很好地配合幼儿园进行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所迫,有极大多数家长,必须到城市打工赚钱,这样就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多数是由爷爷、奶奶来带,而多数的老人一方面基本就不认识字,另一方

面思想跟不上时代,认为孩子还小,不用那么早读书,有的甚至因为溺爱孩子,怕孩子在幼儿园会受欺负,因而不让孩子读书,时间一长,孩子的智力就不能得到开发,独立性也差,加上语言环境差,幼儿孩子到6、7岁了,还不会说普通话,甚至有的连普通话都听不懂。而孩子在家里,爷爷、奶奶又不会教,这样一来,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

2、生源的大幅度减少与幼师专业队伍薄弱,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

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及人们思想的转变,多数家长不再以在家务农为主要经济来源,而是多数到城市打工,这样就有大量的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农村只剩下越来越少的留守儿童,农村幼教班级规模也逐渐缩小,甚至出现了一个老师带几个幼儿的情况,这也影响教育的投入及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加上现在农村幼儿教育的薄弱,多数农村幼儿教师都是民办教师,有一些甚至是初中刚毕业就来任教,这样一来,教师的专业素质低,经验又不足,教师之间缺乏竞争意识,而且,多数存在包班现象,这样,教师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备课,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许多外出打工的家长,即使生活再辛苦,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自己打工的城市上幼儿园,也不愿意把孩子留在农村就读。时间一长,形成恶性循环,学校的生源也就越来越少。 3、办园不规范

近年来,一些社会力量办园目的偏重于谋利,真正重视学前教育、为幼儿成长提供优越育人环境的为数不多。许多个体民办幼儿园办园

条件较差,租用一些民房或陈旧的闲置房,不具备应有的安全通道、采暖、采光、通风均未达到幼儿学习的环境需要,而且设备陈旧简陋,数量有限,甚至没有教学设备器材。向幼儿收取的费用很少用于改善办园环境条件,收费标准逐渐在提高,但幼儿的学习生活环境没有多大变化。农村幼儿园教师实行一人包班制,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每班幼师、保育员的人数,而且大班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幼儿园一个幼师要管带40—50名幼儿,为教师管理幼儿造成很多安全隐患。

社会力量办园大多是家庭式办园,为管理监督带来诸多不便。他们缺乏足够的运动器材和图书、玩具;缺乏饮水、消毒等基本保育生活设施,缺乏消防安全设施,给幼儿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当前的农村幼儿园说是为了方便家长,但也为了争夺生源,上下学基本上都用车辆接送。为了节省钱,接送的车辆少,从早上6点半左右开始一直接到上午9点前后结束,下午3点半前后开始送回家一直要送到6点左右才完成,幼儿的在园时间相差很大,且不说早上6点前后接来的幼儿从睡梦中抱上车大多啼哭不休,不肯吃早饭或吃不饱早饭,不利幼儿的身体健康,更何况车辆接送幼儿基本上严重超载,各地时有事故发生,不能不叫人为这些幼儿捏一把汗,作为学前教育的行政主管部门,整日提心吊胆,随时担心乌纱帽掉落。 4、农村幼教的“小学化”倾向 严重

今天,在农村没有独立的公办幼儿园,多数幼儿园(班)都附设在小学里。作息制度同小学一样,教学课时过多,课时过长。加上家长要求幼儿要会念歌,会写字,会计算,有的甚至要求老师教20以

内或100以内的加减法,因此,也就出现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多偏重于读、写、算,从而形成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倾向。这样就剥夺了幼儿童年游戏快乐的权利,而且容易形成一些不规范的读、写姿势,有的甚至因为从小小班就开始写字,而造成手指变形,这样的习惯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便很难矫正。但是如果幼儿老师不这样,大部分家长会认为:“你们幼儿园的老师不会教,孩子学半年、一年了,都还不会写字。”这一做法,在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也阻碍着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5、地方相关政策及部门领导不够重视

有些地方领导特别是偏远山区乡镇领导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学前教育支持力度不够。以学前教育是非义务教育为由,放弃了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和管理责任。没有把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幼儿园完全推向市场,学前教育失去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呈现混乱无序状态,教师的合法权益和幼儿受教育权利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学前教育发展陷入了困境及低谷。

在农村,由于一些部门管理不严,很多民办幼儿园兴起。一些民办幼儿园业主为了达到\低成本、高回报\的营利目的,每个幼儿班只配备一位幼师, 幼师既要承担幼儿的教育任务, 又要承担保育任务( 幼儿吃、喝、睡、大小便等) 。一些农村小学的学前班实际上是混龄班, 没有配备保育员, 大多数农村学前班的教学工作也是\一人承包制\一个幼师负责一个班的所有事情。

在幼儿的安全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农村,关于幼儿教

育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被广大人群接受和认识。出现了重大问题才会关注,才知道需要改进,涉及到自己孩子身上的问题才会费心费劲。在整个管理层面,关注度不高,也不积极。 6、农村学前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一方面,学前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从事幼儿教育的配套设备严重不齐,难以满足儿童正常活动、教学需要。没有场地,没有器材,没有教学玩具,教师上课无教学挂图,幼儿没有动手操作的学具,更缺乏开启孩子智力的游戏场所和设备。一些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开发孩子智力和教养孩子社会角色的早期有效的措施。可是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偏远山区农村,却无法做到。

另一方面资金投入缺乏保障,办园条件总体水平不高,办园体制不明确。地方政府学前教育资金财政性投入较少,在很多地方几乎为零。幼儿园不得不靠增加班额,压缩教师数量,降低教师工资等手段艰难维持生存。大多数农村幼儿园,因为财政投入少,收费标准低,造成办学条件比较简陋,没有流水洗手设备,没有保温桶等饮水设备,没有达到一人一巾一杯等最基本的办园条件,更不必奢谈有足够的教具和图书;有的甚至是危房,如国家规定相关功能室,如保健室、值班室、传达室、隔离室、集中浴室、洗衣烘干室、活动室、卫生间、衣帽间、教具、音乐活动室等相关配套活动室就更不用说了。另外,有些政府为了减少投资,公办幼儿园设置数量不足,园所不独立,与小学园所混杂现象严重,造成管理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安全责任不明确等现象,导致造成很多安全隐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7n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