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基础讲义(北大王浦劬第二版)

更新时间:2023-03-08 18:02:49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篇 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 政 治

第一节 政治的涵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一)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

1.孔子:“政者,正也。”仁义礼智信。

(1)柏拉图: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

(2)亚里士多德:国家等同“最高的善”,是人们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2.道德政治观的根本弱点:

(1)从哲学思辨出发,具有浓厚的“神秘和思辨的色彩”; (2)掩盖了社会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

(二)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1.“君受神权”、“天人感应” (1)托马斯.阿奎那: (2)黑格尔:绝对精神 2.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三)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1. 法家-韩非:政治就是用权

(1)马基雅佛利(意大利):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 (2)马克斯.韦伯(德国):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利或力求影响力的分配。 (3)哈罗德.拉斯韦尔(美):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2. 权力政治观: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恩格斯)。

(四)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1. 孙中山:“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1)吴恩裕:政治乃是用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

(2)G.庞顿和P.吉尔(美):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地集体活动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3)麦肯齐(英):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的进程。 2. 众人管理政治观的特点: ◆政治的公共性;政治的管理性

(五)其它别的政治观。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而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2、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 1.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一)政治的涵义

◆政治的涵义: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1. 强调社会政治关系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借助于一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 2. 强调了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实现和形成的利益要求何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

3. 指出了政治的全部本质内容。

(1)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

(2) 政治的本质包括了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个基本方面: ①首先包含人们的利益关系,政治关系的基础。

②包含人们的政治权力关系,是政治生活中的一种力量对比和相互作用关系。 ③包含着人们的政治权利关系,体现着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分配关系。

第二节 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 一、政治的起源和发展

政治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阶段。

◆在原始氏族社会中,存在着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四级组织。在这四组织内部,存在着利益的差别和共同的利益。为了维护和协调氏族社会活动,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及其机关应运而生。氏族组织内的权力带着道德强制性,在特定情况下也具有暴力强制性。原始社会中的这种政治,被称为氏族民主制。 (无政治社会、以非阶级利益差别和公共利益的维护和管理为主要特征) ◆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利益的对立和政治统治是这些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特征,同时社会公共权力也有协调和管理的另一面。

(以阶级利益对抗和政治统治为主要特征)

◆ 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建立,消除了阶级利益对立的基础,但社会利益差别仍然存在。社会政治以非阶级性的利益差别的协调和公共利益的维护及实现为主要特征,但社会公共权力仍然有统治的性质。

(以非阶级性的利益差别的协和公共利益维护和实现为主要特征) ◆ 到共产主义社会,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消灭,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不复存在,人类再回到无政治社会。 (无政治社会) 二、政治的社会地位

◆其是在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来的。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一方面,政治是由社会经济决定的,是社会经济的集中反映。 ①经济社会的性质决定社会政治的性质。

②社会经济的生产、交换方式决定着社会政治活动的原则、方式和社会政治组织的构成方式。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政治的发展。

◆另一方面,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它保护着特定的阶级和政治力量,进而推动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政治是法律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另一方面,法律

对于政治又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宗教会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发生极其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政教合一的局面,宗教在维护剥削阶级统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宗教与政治逐渐分离。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已不再支配社会政治生活。

4.政治与道德。两者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政治对道德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力,道德对政治也有积极作用。

第二章 政治学

第一节 政治学的涵义和内容构成 一、政治学的涵义 1.一般说法:

◆由于人们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不同,因而对于政治学的定义各不相同。政治学的定义是与政治的定义联系在一起的。 (1)政治学的研究国家问题地科学。

(2)政治学是研究社会公共权力地获得和运用的科学。 (3)政治学是对公共事务、众人之事的管理的研究。 2.本书的观点:

◆政治本质上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这一定义表明:

(1)政治学是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2)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3)政治学是一门科学。

★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等学科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政治学的内容构成

1、按政治学的本质属性划分,可以划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非马克思主义政

治学两大类。

2、按政治学的功能划分,可以划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

3、按照政治学研究的角度和层次来划分,可以划分为宏观政治学和微观治学。 4、按照政治学研究学对象的状况来划分,以划分为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 ★在我国政治学的研究与教学中,把政治学的基本内容分为政治学基本理论。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等五大类。其中政治学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政治学原理就其内容来看,具有抽象性,一般性、基础性等特性。 ◆政治学理论的作用和意义

1. 作为社会政治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对盛会政治生活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2. 作为政治认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对于提高人们正确认识政治现象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 作为政治科学的理论灵魂和思想精华,对于政治学的科学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西方政治学开了先河。

(1)维护奴隶主统治和奴隶制国家;强调政治的目的和最高取向在于特定的伦理价值;以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作为研究背景或分析对象

(2)前者思辨,后者以资料为据;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二)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欧洲封建社会完全处于神权的统治与支配下,政治学成了神学的分支,神权政治学的代表人物是A·奥古斯汀《论神之都》和托马斯·阿奎那《论君主政治》、《神学大全》。

(1)鼓吹神创等级制,以维护封建政治秩序;强调君权神授,以证明教权高于王权,同时给王权加上神圣的光环;主张信仰高于理性,以宗教教义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蒙昧主义、禁锢主义

(三)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代表着资产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0j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