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表现--四导四动

更新时间:2024-05-19 05: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灵动表现—四导四动”课堂教学模式

一、 “灵动表现—四导四动”课堂概述

“表现教育”是我校核心教育理念,源于我们对教育现状的反思与对素质教育的领悟。 所谓学生表现,即指学生“个人天赋、才能和倾向”的显示。我们研究的“表现”,不是通常所说的一般意义上的做作或张扬,更不同于表演。表演只是按事先的某种规范与角色行事,而表现则是自我潜能的淋漓尽致的发挥,是学生对自身素质、学识、才能以及品性的外化和展示。是学生的主动的行为。“表现”具有二个意义:一、强调学生要自己行动,把内部的东西,如思想、情感、个性、人格等表露、外显、展示出来,以一种外化的形式体现出来,让别人也清晰、具体地感受到,直观、形象地观察到;二、鼓励学生要大胆地尝试,敢于在他人面前行动,它以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为前提,着眼点是为了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人格。

所谓“灵动”,表示有灵气,这里,“灵”主要指“心灵”,包括思想,情感和心理素质。“动”主要指“触动”,“感动”,“ 灵动表现—四导四动”课堂,指通过师生表现触动灵魂或心灵的课堂。它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面对儿童活泼的灵性,课堂教学应通过教学促进儿童灵性的生长。

“灵动表现—四导四动”课堂的着力点,力图通过促进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表现,勇于表现,勤于表现,善于表现,触动学生的心灵或灵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二、“灵动表现—四导四动”课堂理论基础

心理科学认为,人的心理系统主要由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构成的,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认知和情趣共同参予。

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好问是智慧的摇篮。喜欢自我表现,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满足儿童的这种心理需要,激发其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可促进学生灵性主动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因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自我表现在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学生的表现是学生精神生活充实、生活快乐和幸福的条件。学生感到精神生活充实和生活快乐幸福意味着学生在某些事情上表现出了自己的力量和才能,因此在“他的精神生活中充满着对自己力量的乐观的信心和自尊感”;“意识到、感觉到、体会到自己的充分价值,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自己的创造力和才能,自己在创造性劳动中的成就。”第二,学生的表现是促进其个性发展的基础。当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发挥和表现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体会到自尊、自豪和自信的时候,就会在他身上体现出“人格的独特性”,表现出个性。

雅斯贝尔斯说过:“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因此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

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换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三、模式的思维解读 1. 把握一条主线

即灵动表现—四导四动,自主生长。我们认为学生的表现是学生精神生活充实,生活快乐和幸福的条件。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人,应呵护儿童最本色的“童心”,依据儿童生命、精神的本性,充分体现其独立价值的存在,促使其丰富的心灵精神世界的健康成长。 2. 遵循两个原则 (1)格物致知

语出《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指推究感通;“物”即事物;致,达到极致的意思;知,就是知识。

“格物致知”关键在一个“格”字。“格”字表达了学习者的自主精神。它不是消极地接受灌输,而是自主的“格”,积极主动地对事物进行探索,推究。“格”还有感通的意思,表现了学习者心灵的参与。学习本来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因此学习过程中必须有学习者心灵的参与,将外在事物融入内在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思想体验中,通过感知、比较、推究而穷其理,达到豁然贯通,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获得智慧。“格”也是实践的意思。清代颜元说:“手格其物而后知”,这就是说在实践中学习。 (2)培养心灵

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立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孩子具有健全人格、健全心灵。“灵动表现—四导四动”意味着培养人的心灵原则,心灵状态还有心灵的力量。

它包含这样三层意思:

1.学习是一种生命活动。儿童是学习的生命主体,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儿童的学习主体意识,注意挖掘他们心灵潜在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去表现,增长智慧,塑造健全心灵,使生命变得更强大。

2.学习是一种心灵活动。教学活动一定要有学生的心灵参与,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儿童心灵潜在的寻根究底的好奇心和种种奇思妙想引导到探索和知识构建之中,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智慧的活动。

3.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顺应儿童好动、乐于表现和表现自己等孩子气,在教学中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孩子动手、动口、动脑,在实践中学习,探究,试错,发现,从而获得真知。

3. 实施三个方法

(1)研制出有价值的导学案是显示“灵动表现—四导四动”课堂高效的基础,我们确定了导学案研制流程:

①个人编制——形成个案。

②集体研讨——形成共案。 ③个性修改——形成特案。 ④课后反思——形成定案。 (2)提高课堂的实效是关键。

①控制讲授时间,让学生主宰课堂。要实现课堂求学的快乐高效,必须确保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现,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构建生态课堂,改变导学方式

在课堂导学中,我们要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加强师与生,生与生的沟通,精心组织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③组织当堂练习,达成目标

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当堂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围绕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练习方式进行知识巩固。要求一课一练,课堂作业当堂反馈。

(3)改进课堂教学评价是保证 4. 践行四个理念

(1)敬重儿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诗《彩虹》中写道:“儿童乃成人之父亲”。儿童的世界是使天性得以舒展和生长的“花园”。表现教育是真爱的表现。爱是心灵的第一语言,我们将关爱和呵护,善意与宽容,尊重与成全给予一个生命。

(2)顺应儿童。表现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我们尊重生命的自然状态,尊重儿童的生命自主、自由和独特。

(3)引导儿童。我们深知儿童潜力无限,相信人人都会表现,善表现,人人会创造。并执着的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去点化,润泽,震动,开启每一个智慧心灵,让我们的学校成为智慧与创造共舞的空间。

(4)融入儿童。师生共同搭建一座生命的平台,师和生的生命主体共生共荣,共同成长,让我们的学校成为师生同构的诗意栖息的精神家园。 卓刀泉小学“灵动表现—四导四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学科 项目 教师 表1、正确理解文本,目标设置准确,具体。 2、面向全体学生,把微笑、激励带进课堂。教学语言准确,要有激情和感染力。 3、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选取合适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表现,培养学生表现创造能力,课堂充满灵性。 教师 姓名 班 级 评 价 指 标 优 良 评价等级 评定中 差 分数 现 40分 4、教学过程有序,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指导学生认识、 理解、掌握新知、参与感知、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重难点突出。 5、围绕重难点和学生的疑点,有序引导学生开展多层次思维活动, 解疑及时,点拨思路方法,总结规律,评点时机恰当。 教学反馈与矫正及时充分,方法灵活多样,查漏补缺,知识拓展恰当。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个性、才能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 表现 40分 1、明确学习任务,产生求知欲望和自我表现的动机。 2、学生积极动脑、独立学习、态度端正。 3、主动完成导学案预习内容,提出疑难问题。 4、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讨论积极深入,按时完成任务,提出小组疑难问题。 5、学生表达积极,自信、流畅,见解较独到。 6、展示形式灵活多样,交流互动的气氛和谐。 7、学生主动、独立的完成课堂作业,积极自评,互相交流。 8、主动整改导学案,有创造性思考。 教学 效果 20分 1、师生教学相长,情感交融,共享共进,自我表现能力增强。 2、学生学科素养,探究精神,展示表现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心灵得到触动。 3、练习有目标性,层次性,适量性,实践性,达成了学习目标。 四、模式实践解读

1. 灵动表现—四导四动四导四动课堂模式

“灵动表现—四导四动”的课堂四导四动的基本结构

教师 (主导) 流程 学生 (主体) 诱导兴趣

萌动表现

进入情境

引导探究

主动表现 自主探究

督导交流

灵动表现展示评议

指导提升

能动表现 练习达标

2. 教学范式模块的阐述 1、诱导兴趣,萌发表现

这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是学习活动的定向阶段。在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要以新颖、有趣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表现的欲望,从心理情绪上作好准备。同时,还要正确确定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明确教与学的任务。

2、引导探究,主动表现

这一步要求学生选择运用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围绕学习目标,通过质疑解难谈谈议议,勾勾画画,做做练练,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自学实践中,围绕学习目标,独立完成任务。学生小组内或同桌互相检查,批阅完成基础性目标,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自主学习的收获。

3、督导交流,灵动表现—四导四动

这一步主要是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展示自学成果,暴露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疑难问题进行再研究。疑难,让学生剖析,当学生认识比较模糊时,激发学生主动探讨,组织学生剖析,把握重点,及时攻克难点。

4、指导提升,能动表现

这一步主要是训练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归纳。从中领悟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实现知识的内化,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4m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