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新站镇镇域说明书(改后合)11.2.10

更新时间:2024-05-17 02: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肇源县新站城镇总体规划

说明书

(2010—2030)

组编单位:肇源县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

第一章 总 则

一、对上一轮规划的回顾与分析

新站镇曾于2005年编制了《肇源县新站镇总体规划》。规划确定了城镇性质、规模、用地布局等主要内容基本符合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

2005年4月编制的《肇源县新站镇总体规划(2005-2020)》,经大庆市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批准实施。规划确定的新站镇的性质为:新站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肇源县西部物资转运及商品集散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城镇人口规模为:2005年为3.8万人,2020年5.2万人;城镇用地规模为2005年为6.74平方公里,2020年7.69平方公里;用地发展方向为向铁路东发展为主。

上轮规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站镇未来城镇发展的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本次规划在深入研究新站镇历史及现实情况基础上,谋划新站镇未来城镇发展的新格局,主要有:

(1)重新审视新站镇域城镇体系空间发展战略,确定合理的城镇发展格局;

(2)进一步研究新站镇的城镇性质与发展规模; (3)重新确定适合新站镇未来发展的城镇规划区范围; (4)从整体上确定新站镇用地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 (5)以现代化标准对基础设施进行重新布局; (6)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二、规划背景

1

1、上一轮《肇源县新站镇总体规划》对新站镇全镇的城镇规划和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较好的指导作用。但随着新站镇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庆市发展背景的变化,原有规划已经逐渐出现不适应新站镇发展需求的问题。因此,对肇源县新站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已经势在必行。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的发展观实质上是城市规划要达到的目的,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即“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

《论五个统筹与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到“城市必须要成为紧凑的城市,与开放的生态空间相结合,否则的话就不能解决我们的城市发展问题 。规划的本质是以人类的理性安排克服市场的失败,实际上是用有限的资源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因为捕捉发展机遇的能力是由城市空间结构决定的,所以这就要求在规划空间布局时要有前瞻性,对未来的城市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3、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哈大齐工业走廊”、全省百强建设试点镇和市“十强镇”建设及大庆新站粮食产业园区的启动建设为新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新站镇总体规划应将老工业基地振兴作为城镇化发展道路选择、城镇发展目标、城镇功能定位的重要政策依据,充分利用相关有利政策,争取城镇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规划原则 1、区域性原则

充分认识新站镇的镇情及其在市、县中的地位,强化城镇在区域中的地位,加强与中心城镇的联系。

2

充分研究新站镇发展的内外环境,特别是要从县内外和区域发展的角度研究新站镇的发展优势和不足,从肇源县整体发展的角度研究新站镇的地位和发展战略。新站镇域城镇体系的规划要以中心城镇与区域整体发展相协调,发挥城镇体系的综合功能优势,带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2、“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原则

依据城镇总体规划要求,充分挖掘现有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指标,切实保护耕地。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的技术控制指标,留有弹性和兼容性,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3、强化优势的原则

充分利用新站镇的地缘、环境,以及其它强有力的优势来发展新站。把握好市政府、县政府对新站镇发展的优惠政策,抓住全省百强建设试点镇和市“十强镇”建设及大庆新站粮食产业园区在新站启动建设的时机,以此为契机,使新站得到迅速的发展。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4、《黑龙江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规范》 5、《大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6、《大庆市市域村镇体系规划》 7、《大庆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3

8、《大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9、《大庆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

10、《肇源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11、《新站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

12、《肇源县新站镇总体规划》(2005-2020) 13、相关法规及政策文件 五、指导思想

根据上一层次地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依照新站镇地域环境的特点和资源条件,拟定本次城镇体系规划的原则,结合镇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地配置建设项目,确定新站镇发展的格局和重点,把新站镇域城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突出优势、特色鲜明、密切联系、协调发展、具有强大的经济活力、宜人的生活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系统的现代化城镇。

六、规划目标

本次总体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在镇域范围内,科学合理地预测分析新站镇发展的条件、城镇化水平和发展前景;在节约土地和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优化镇域布局和环境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新站镇的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因地制宜地安排工农业生产及各项建设项目,促使新站镇尽早形成具有强大经济活力、良好生态环境、能够促进地区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镇域体系。

4

的优势,产业结构单一,虽是\肇源县第二大集镇 \,产业基础牢固,产业发展规模已形成,但产业结构仍不够合理, 11个中心村仍以传统的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

4、产业布局不合理。新站全镇现有的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新站镇区内,占全镇的四分之三以上,镇域其它中心村乡镇企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一定规模。

5、城镇体系整体结构仍需优化。镇域内的一些村屯由于位置较偏远,地势低洼,交通闭塞,不利于镇域村镇布局的发展及镇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必要通过迁屯并点等措施对镇域村镇布局体系做进一步调整。

第三节 镇域发展与布局条件分析

一、区位条件分析

从地理位置角度来看,新站镇位于肇源县西北部,大庆市域的西南部,正好处于让通铁路与林肇公路的交汇处,水路与大安港、肇源码头衔接,嫩江从镇域南部流过,让通铁路贯穿镇域东部。镇域交通便利,为镇域整体发展,物流、信息流、能量流、人流等要素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从区域社会经济角度来看,新站镇处于肇源县的经济区内,是肇源县域西部的中心城镇,新站镇的发展对肇源县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是肇源县域西部城镇的经济区中心。

二、资源条件评价

10

新站镇域农业资源、人口资源、水资源等各资源要素在地域空间上分布组合良好,特别是农业资源中的绿色食品资源、牧草资源十分丰富;工业资源中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也逐渐地得到了良好的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中的高素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正逐步加大比例;环境资源中的自然地貌以水、草、田为主,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优越,环境空气质量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平均值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水资源中以嫩江水资源为主。

以上资源要素构成了镇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布局,优化空间发展与布局基础。

三、产业经济条件

据资料统计分析中看出,目前新站镇产业经济结构比例已初具形成21:13:66的结构型态,第二产业目前呈逐步发展趋势。

第一产业中,种植业结构日趋合理,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合理调整种值业结构。畜牧业初步形成奶(肉)牛、马、羊等养殖基地。

第二产业中,围绕市场需求,依托新站镇丰富的资源,大力推进了粮食食品加工业、石油化工工业。为工业体系结构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三产业方面,饮食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流通贸易业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1

总体分析来看,新站镇域区位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良好,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城镇发展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具备,有利于镇域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有利于工业化发展,有利于县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新站镇域经济和城镇发展战略

以肇源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为指导,在对新站镇域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资源状况、区位环境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新站镇城镇发展战略:

一、肇源县相关规划的规定

《肇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中指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精神,发扬肇源精神,以坚持农业产业化、城乡工业化、乡镇城市化、信息网络化、服务社会化为努力方向,大力发展特色绿色、石油石化、旅游文化三大产业,加快结构调整,扩大经济总量,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新站镇作为肇源县重要的集贸中心、物资转运中心,是“大庆●新站粮食产业园区”建设的所在地,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因此今后20年新站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任务应该是进一步由单一的农业开发向多元化的综合经济转变;由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转变;培植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由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轨,逐步形成对外开放的新格

12

局。

2030年后的新站应成为具有一流、舒适、完备的城镇基础设施、健康稳定的社会环境、自然优美的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小城镇。

(1)建立充满活力的开放型的经济结构

加速新站镇经济的综合发展,增强城镇经济开放度,增强以农业为龙头的第一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使新站镇的发展更富有效率,人民生活更加方便,城镇产业发展更富弹性。

(2)建设与自然和谐的高质量人居环境

要建设与新站镇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发展空间,发展适当的城镇规模,逐渐强化与乡村之间的功能分工。同时加强城镇发展的生态意识,提高区域和城镇的绿化程度,形成有机联系的绿化网络,保护新站镇的自然与人居环境,使二者能够协调有序地共同发展。

三、发展模式

以新站镇良好的区位环境及优越的交通条件为依托,以大庆●新站粮食产业园区的建立为带动力,以肇源县的集贸及物资转运为龙头,构筑新站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及产业布局体系。

四、经济结构调整

以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为依托,以大庆●新站粮食产业园区为扶助力,以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方向,以大力开发和建设项目为载体,在粮食加工、建材、木材等行业发

13

展上实现新突破,构筑资源配置合理、比较优势明显、新兴产业崛起的工业经济新格局,努力把新站镇建设成新兴工业基地

按照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新站镇经济结构应当从长远着眼,远、近结合,进行较大的调整。以开发利用优势资源为出发点,以粮食产业园区扶植主导产业,提高产业的关联度为方向,以扩大经济范围,发展外向型经济为导向,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逐步形成合理的、具有特色的经济结构。

第一、稳定发展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潜力仍然较大。农业发展的重点是粮食生产和加工、畜牧业。抓住大庆●新站粮食产业园区启动建设的机遇,通过耕地面积,增加对农业投入,推广生物技术等措施使粮食总产量稳定并有所增加;加快牧业基地建设,加快对内陆水域的开发利用,提高牧业、林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同时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等多种经营,提高农业收入。

第二、巩固发展乡镇工业和建筑业。乡镇工业发展要立足于现有基础,粮食产业园区的带动下,加快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企业改组、联合,提高产品质量,调整行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对食品、服装等已有一定优势的行业着重在质量、品种上下功夫,向高、精、尖方向发展。重点开发石油资源,努力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加强企业联合和企业群体的组建,提高专业化协作生产程度和技术水平。建筑业的重点是提高设计水平,提高建筑队伍的素质和施工设备水平。使建筑业适应道路、城镇建设和住宅装饰

14

的需要,提高建筑业的比重。

第三、加强交通运输、邮电通信、能源等基础产业的建设。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通源等是该镇的瓶颈产业,对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制约性大,应作为战略重点继续优先发展。近期道路交通建设的重点是在村村通砖路的基础上,扩大与县城的通道,提高公路的等级和通过能力,中、远期重点是柏油路建设。邮电通信、电力建设也应在近期加快进行,为全镇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经过不断调整,新站镇经济结构将更趋合理,农业基础稳固,工业较为发达、运输服务业为新的增长点,国营、集体和个体经济全面发展,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大为提高的新的经济结构。

主要经济部门调整方向:

1、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向专业化、标准化、特色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林、牧、副业。

(1)在粮食生产中,以水稻、玉米、大豆、高粱种植为重点,依法治地,保护耕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

(2)增加农业投入,增加农业发展后劲。农业投入包括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劳力投入、有机肥投入等,用于水利建设,改良品种,提高土地肥力和农、机、化补贴。在农业生产力布局上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为实现农业种植区域化和现代化奠定基础。

15

(3)大庆●新站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来推动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加强生产专业化程度,建立、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其他地区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推广科学种田,集约经营,精耕细作。逐步建立农业大生产社会体系,实施土地补偿制度,以工、商、贸补农,保持务农与务工经商人员收入的相对均衡,力求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

(4)利用丰富的粮食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要猪、牛、禽并举,积极发展食草畜、禽等生产。办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发展饲料加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业。随着交通运输的改善和对外联系的加强,扩大猪、禽等畜产品的收购和输出,提高商品化程度。

(5)靠特色养殖提高效益,抓住皮革城建设投产机遇。 2、在治理整顿中巩固发展乡镇工业和建筑业

根据工业发展现状,新站镇今后工业的调整方向应是:在治理整顿中巩固和发展传统制造业,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本着开发本地资源,为国家大中型企业服务,提高产业关联度的原则,调整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新产品,发展新行业;积极发展依靠本地资源的食品加工、土特产加工、建材工业,逐步形成绿色优势产业;远期发展与石油资源相关联的精细化工等行业,逐步形成具有特色,产业联系紧密的工业体系。

(1)在粮食产业园区的带动下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16

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加快对农副产品的开发利用,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将成为实现该镇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之一。农副产品加工的发展要充分利用较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促进农业基地建设。应在恢复、改进传统食品加工业制作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增加品种,发展大众食品,重点推出名特优产品。

(2)适当集中,注重规模效益。优先支持全民和集体企业的发展,以此为带动力,通过合并、股份制、专业分工等形式,组建中小企业群落,加强企业专业化协作生产,提高企业的关联度和竞争能力。

(3)工业发展应始终以科技进步为前提,注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避免技术落后、效益低下的项目建设。通过内联外引等方式引进技术,培训人才,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

(4)工业布局要以集镇为中心,与城市化相结合,建立以集镇为中心的工业地块,避免农村工业遍地开花,占用大量工业用地,造成基础设施的重复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扩散。

(5)建筑业目前在本镇经济中比重不大,随着该镇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将面临诸如道路交通建设、城乡公共设施及居民住宅建设与装饰等任务,发展前途十分广阔。但目前该镇建筑业规模小,施工设备简陋,技术装备水平低,工程质量差。这种状况很难适应经济发展对建筑业提出的要求,因此,应不失时机地提高建筑业骨干企业,优化建筑业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7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运输、邮电通信和电力业 现状的基础设施对新站镇经济发展有极大影响,该继续优先发展,应尽快完成镇内道路的改造工作,扩大与邻乡县城的公路,做到村村通公路。

邮电通信业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随着经济发展和与外界联系的加强,该镇邮电通信事业也将得到迅速发展。但邮电通信设施的现状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今后应重点加强电讯业的建设。实现长话、市话的自动联网,有重点地发展邮政业务,提高邮电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邮电服务网点建设和重点地区邮电业建设,改善邮电基础设施,继续发挥邮电通信事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加强管理,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商业服务业 存在的问题:设施布局缺乏规划,尤其是个体商业网点大多数集中在新站镇内,呈线状沿城镇干道布置,人车混杂,影响交通,再加上管理不善,致使城镇市容与卫生状况明显下降;各地区商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商业发达,经济落后地区尤其偏远村屯设施水平低、网点少;对个体商业服务业缺乏严格管理,经常出现个体企业服务质量差,损害消费者利益等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对商业服务业的管理与规划。

继续利用社会力量发展多种形式的商业及其他服务业,加强市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发挥国营和集体商业的主渠道作用,以搞好农副产品的收

18

购、储运、推销为重点,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品基地建设。同时疏通和扩大工业品流通渠道,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充分利用国营和集体商业的优势,积极开展议购、议销,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

加强对商业网点的管理,严格控制城镇个体商业的发展规模和经营范围,重点扶持相对落后的地区商业网点和设施的建设。

加强对商业服务设施布局的规划管理,减少商业服务活动同交通道路的彼此干扰和对市容、公共卫生的影响。

鼓励农副产品多渠道流通,有组织地建立大型集贸中心和生产资料市场,繁荣经济。

五、发展产业重点

调整第一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壮大第三产业,加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提升产业层次。

第一产业:农业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发展绿色畜牧业及以水稻、玉米、大豆、高粱、果菜为主的绿色生态农业,中草药种植业。

第二产业:围绕市场需求,依托地方丰富的资源,大力推动绿色食品加工业和农用物资加工业。

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商业金融业及信息服务业,完善新站镇内粮食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建材市场、生资市场和农机市场五大专业市场的建设。

六、主要发展指标

19

1、人口发展

到2030年新站镇域总人14.50万人,其中常住人13.97万人,流动人口0.53万人,新站镇区总人口12.2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1.72万人,流动人口0.5万人。

2、经济发展

到2030年,新站镇实现社会总产值24亿元,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30:30:40。

3、人民生活水平

到2030年,新站镇实现人均收入3.0万元,人均住宅居住面积30平方米。

4、基础设施水平

到2030年新站镇实现城乡自来水普及率100%,人均日生活用水量250升,人均年生活用电量1300时,燃气普及率100%。

5、城镇绿化建设

城镇绿化率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以上。

第五节 镇域村镇体系与经济布局发展规划

一、镇域体系现状分析

镇域驻地居民点多,农业资源特征明显。新站镇现辖11个村,包括新站村、靠山村、安合村、发展村、古城村、巴彦村、向前村、新城村、先进村、振余村、新合村,经济职能单一,各村的发展与地域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密切相关,与传统农业经济

20

的发展模式相关,依托农业资源、发展农业经济,除中心镇外其它村屯的经济功能比较弱。

新站镇现有的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新站镇中心,其它中心村乡镇企业发展比较缓慢,对其职能分工有待进一步明确,要结合镇发展潜力,围绕市场资源进行定位。

二、镇域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新站镇人口变化是以自然增长为主的,人口分布与土地资源,社会发展程度,产业结构有关。全镇至2009年现状人口为5.10万人,其中镇区人口2.7万人,镇域城镇化水平达到56.7%。这一数据是由新站镇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的,由于城镇商贸发达,从事非农业生产人口剧增,人口结构属发达地区特征。

新站镇人口规模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分析预测: 1、人口规模预测

根据大庆市人口发展趋势,肇源县域体系对新站镇的人口规模界定,并充分考虑县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可能,同时对县域人口的历史变化进行全面分析。新站镇属重点发展建设城镇,且担负着”建设黑龙江省西部综合经济强镇“的历史重任,因此,其人口增长率应取8‰,据此推算;规划期末新站镇域人口规模将达到14.50万人。新站镇区总人口将达到12.22万人。

2、城镇化水平预测

大庆市总体规划确定2020年市区城市化水平将达到85.29%,市域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7.58%,考虑到未来新站镇的

21

经济区划特征,商贸中心特征,其在城市中的商业职能地位较高,因此2030年新站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84.28%。

三、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综合分析新站镇域体系的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次新站镇城镇总体规划所指镇域是新站镇行政区划所辖区域,总面积338平方公里,镇域村镇体系指由新站镇区,11个中心村和25个自然屯所组成的城镇和农村聚落分布体系。

1、村镇体系构成

新站镇现状村镇体系可分为三级:第一级中心镇—新站镇区;第二级中心村—新站村、安合村、靠山村、先进村、新城村、发展村、向前村、新合村、古城村、振余村、巴彦村11个中心村;第三级自然屯—燎源、四合、永安、靠山、新路、张塌鼻子、前木甲、后木甲、花岗子、陈小狗地房子、花尔、十家子、前振余、后振余、西窑、二等户、发展、向前、古城、卧龙、巴彦、新合、小八队、新站、旭日。

三级村镇以自然屯为基础,以11个中心村为主体,以新站镇为核心,构成新站镇的镇域村镇布局体系。

表1 新站镇域村镇体系现状(2010)

等级 第一级 乡镇名称 镇区 新站村 新合村 第二级 安合村 靠山村 先进村

总人口(人) 27000 2593 2038 4618 2947 1895 22

总用地(公顷) 674.64 398.60 361.26 199.58 106.95 73.22

发展村 振余村 古城村 巴彦村 新城村 向前村 总计 1521 1642 2305 807 964 2670 51000 45.73 119.36 87.26 46.60 73.46 87.26 2273.92 注:第三级自然屯表略,人口包含在各中心村中。 2、村镇布局比较分散

新站镇区位于新站镇域的中心位置,其它11个中心村和25个自然屯分散在新站镇域内,最远的基层村距新站镇区18.5公里。

3、村镇体系规划

本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规范发展的原则,规划对新站镇村镇结构、布局及发展战略进行一定的调整。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战略目标,着眼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加快城市化进程主线,着力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力促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转变,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规划以新站镇镇区为中心镇,以振余村、发展村、古城村、安合村、靠山村、先进村为卫星村,周边的村屯并入其中,形成了“一个中心镇六个卫星村”的基本框架。侧并后的土地置换成耕地,农民以转租的形式租出增加收入。卫星村在中心镇的带动下发展各自的特色经济,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着力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力争用21年时间,初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城乡基本统一的社会

23

保障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公共财政城乡合理分配制度,使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

4、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根据新站镇的城镇发展总体战略,部分村屯将由于城镇的拓展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并入新站镇内或卫星村,使新站镇和卫星村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规划期末,新站镇域人口为14.50万人,按人口规模将新站镇规模结构划分成两级:第一级中心镇人口规模大于12万人;第二级卫星村人口规模将达2.28万人。(见表2)。

表2 新站镇域2030年村镇规模

项目等级 第一级 村镇名称 中心镇 总人口(万人) 12.22 侧并村屯名称 新站村新站屯、旭日屯、新合村新合屯、小八队。 新城村花尔屯、十家子屯、振余村后振余屯、西窑屯、二等户屯。 向前村 古城村卧龙屯、巴彦村 安合村四合屯、永安屯、 靠山村新路屯 先进村张塌鼻子窝棚屯、后木甲屯、花岗子屯、陈小狗地房子屯。 建设用地(公顷) 2167.46 振余卫星村 0.31 43.4 发展卫星村 古城卫星村 第二级 安合卫星村 靠山卫星村 0.49 0.37 0.54 0.35 68.6 51.8 75.6 49.0 先进卫星村 0.22 30.8 合计 14.50 2486.66 5、职能结构规划

依托新站镇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广阔的水域,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等其它村镇所不具备的特色优势。本次规划以城乡

24

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指导,结合镇域内各村的实际情况,以形成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的村镇体系为目标,确定新站镇域村镇职能分工体系如下:

规划中心镇人口为12.22万人。中心镇是镇域具有产业、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和一定影响范围的镇域中心。主要发展展华集团的粮食精加工产业、帅亿集团的虫草、五味子精深加工产业,物流产业和建材产业等。

规划振余卫星村人口为0.31万人。以发展畜牧养殖业为主导产业,主要以养黄牛、奶牛、绵羊为主。

规划发展卫星村人口为0.49万人。利用靠近嫩江水域的资源优势,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种植业为主导产业,主要以种植高粱、玉米、大豆、水稻、蔬菜为主。

规划古城卫星村人口为0.37万人。利用靠近嫩江水域的资源优势,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种植业为主导产业,主要以种植高粱、玉米、大豆、水稻、蔬菜为主。

规划安合卫星村人口为0.54万人。利用靠近嫩江水域的资源优势,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种植业为主导产业,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和中草药为主。

规划靠山卫星村人口为0.35万人。利用靠近嫩江水域的资源优势,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种植业为主导产业,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和中草药为主。

规划先进卫星村人口为0.22万人。以发展畜禽养殖业为主

25

导产业,主要以饲养猪、鸡、鸭、鹅、兔为主。

6、空间结构规划

根据新站镇域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特点和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新站镇域城镇体系应以新站镇区为中心,以林肇路、肇新路两条公路为发展轴,辐射六个卫星村,将产业发展布局和区域生态环境密切结合,带动全镇域经济的发展,从而构成新站镇域城镇体系 “一个中心镇六个卫星村” 的基本框架。

四、镇域经济区划

在对新站镇域的经济发展基础、资源状况,区位环境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应促进城乡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突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确定新站镇域的经济体系布局按建立“一个中心镇六个卫星村”,发展三大经济区进行规划。

经济区

综合经济区:新站镇不但是新站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县域物资转运基地石油石化、绿色食品深加工基地。随着大庆●新站粮食产业园区的启动建设,和镇区五大专业市场的(粮食市场、建材市场、蔬菜市场、生资市场和农机市场)建立,就更加能带动新站的发展。

农业经济区:包括发展卫星村、古城卫星村、安合卫星村、靠山卫星村,其中发展卫星村、古城卫星村以种植水稻、玉米、高粱、大豆、蔬菜为主,安合卫星村、靠山卫星村以种植玉米、水稻、中草药为主。

26

重点确定农产品的品种,并全面推广,搞好农产品提档升级,推行模式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在保证第一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牧业经济区:包括振余卫星村和先进卫星村。其中振余卫星村以养黄牛、奶牛、绵羊为主,先进卫星村以养猪、鸡、鸭、鹅、兔为主。

重点搞好牧业小区建设,进而带动牧业经济区的发展,发展畜牧业的畜产品加工工业。

第六节 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一、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一)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道路是城镇的骨架,如果具有通畅、便捷的道路系统,将直接带动城镇经济的迅速发展。

镇域内的交通主要为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

1、让通铁路从境域内通过,新肇站座落在新站镇内,是让通线北段运量较强的三级站,规划客运量为100万/人次.年,货物吞吐量为70万吨/年。

2、公路运输

镇域内的路网主要分三级布局,第一级为县级公路,林肇路是新站镇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从新站镇区内穿过,向东至肇源县,本次规划主要是将林肇路改造拓宽,并从发展村向西延伸至

27

古城村,进一步加强镇域西部的对外联系。第二级为乡镇公路,肇新路主要为新站镇区和其它村镇之间的联系,由新站镇区向东南方向通至茂兴镇。第三级为村级公路,主要为各卫星村之间联系的主要道路,遍布镇域的东西南北。规划以林肇路和肇新路为基本框架,以通村公路为环绕,打通断头路和死角,形成四通八达的镇域公路网体系,使中心镇和卫星村联系密切。

规划标准:

县级公路:路面宽度16米,四车道,水泥砼路面。 乡镇公路:路面宽度9米,二车道,水泥砼路面为主,沥青路面为辅。

村级公路:路面宽度7-9米,二车道,沥青路面为主,砂石油为辅。

二、镇域给排水工程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给水现状

新站镇城镇供水主要由自来水公司负责运行管理,自来水公司水源取地下水,水厂处理工艺主要采用:深井水→清水池→加压→用户。

2、给水现状存在问题

1)水源出水能力不足。镇域内现有地下取水设备不足。同时,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生活用水量也随之增加,以及消防用水要求,现有水源供水能力不足。

28

2)输水管网布置不合理,现有管网呈支状布置,供水不稳定,不满足消防用水需求。

3)配水管径小,不能满足配水要求。现有配水管按80年代供水人口计算,管径小、配水能力低,并且现有配水管部分锈蚀堵塞,更加剧了配水量不足的矛盾。

3、用水量计算 1)城镇综合用水量

新站镇近期2010年供水人口5.1万人,远期2020年供水人口14.5万人。

结合新站镇城镇特点、居民生活水平、居民生活习惯,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确定:近期2010年城镇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25万m3/万人·d,远期2020年城镇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3万m3/万人·d。近期城镇综合用水量为1.275万 m3 /d,远期城镇综合用水量为3.375万m3/d。

2)消防用水量

消防按同一时间着火次数为1次,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一次灭火用水量为15l/s,消防用水量为108m3。

4、配水管网规划

新站镇供水采用生活、生产、消防统一供给系统,镇区给水管网各自采用地下取水设备,单独成换装布置,由于各村屯位置

29

较分散,不采用统一布置。

(二)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现状

新站镇排水系统为雨污合流制排水,经泵站统一处理后排入各自就进受纳水体,排水体制为合流制。

2、现状存在的问题

1)新站镇排水系统不完善,部分居民沿街散排的污水积聚在街道两旁,污染环境。

2)随着城镇发展,楼房建设量越来越大,没有完善的城镇排水系统,楼房排水靠吸泥车清运,楼房内的卫生设施不能正常使用。

3)城镇没有污水处理厂,现有的污水排放系统将城镇污水直接排入就近现状大坑,污染环境。

3、排水量预测

新站镇排水量按给水量的80%计算,则2010年近期污水量为:1.02万m3/d。2020年远期污水量为:2.7万m3/d。

4、雨水量计算 雨水量按汇水面计算: Q=ψFq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大庆市暴雨强度公式 :

q?1820(1?0.91lgp)(t?8.3)0.77(L/s.ha)(L/s104m2)

30

F—汇水面积(ha)

ψ—地面径流系数取0.35—0.5 P—设计重现期取0.5年

t—t1+mt2,t1地面集水时间10~20分钟,折减系数m取2。 5、排水体制

新站镇排水体制:根据新站镇排水系统几年来运行情况看,合流制排水系统较符合当地情况,运行状况较好,为满足环保要求,本次规划继续沿用合流制排水系统。

6、排水管网

于嫩江附近地势较低洼处结合近年来洪水水位情况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各城区间沿公路新建排水主管道,城区污水经中途提升泵站和总泵站提升,泵站主要是将污水送入污水处理厂,雨季泵站将雨水排入嫩江。

三、镇域电力工程规划 1.供电工程现状

规划区域东北部现有一座110KV变电所,规划区域内变电所共出五回10KV架空线路供电。为别为:10KV北部线,10KV林肥线,10KV外贸线,10KV高法线及10KV红内线。

规划区域内供电线路绝大多数为架空线路,共有10KV架空线路约195公里。变压器多为柱上及落地式变台。其中民用变压器124台,生产用变压器208台。供电架空线路普遍老化,影响城市美观。变压器数量及容量不能满足规划区发展需要,须增大

31

负荷。

2. 供电工程规划

在规划区域内新建三处10KV开闭所,深入负荷中心。开闭所进线为2*YJV22-10KV-3*300,电源由110KV变电所引来,由开闭所供给规划区域用电。

四、镇域通讯工程规划 1.通讯工程现状

规划区域内通讯业务主要有网联通通讯、移动通讯及铁通通讯。规划区域内现有联通公司通讯站2座,移动公司通讯站2座及铁通公司通讯站1座。主要分布在铁路以西地区。通讯线路为管道线路与架空线路相结合。

现状通讯站装机容量较低不足以满足城市规划发展需要,须新建通讯站。

2 总体构想

以高起点、高速度、高标准、高可靠性规划通讯网。向智能化、宽带化发展。建设成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通讯网。规划新建通信站3座,规划区域内新建通信管道。

第七节 镇域社会公用设施规划

本次规划从镇域综合发展的角度出发统筹考虑,根据新站镇区及各卫星村的不同规模配置相应的公共设施。

新站镇:是新站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型商服、

32

文化教育、行政事业等公共建筑都集中在镇内。保留新站镇西城区中心小学扩建为九年制学校,在东城区新建九年制学校一所。保留新站镇人民医院,完善人民医院医疗设施,改善医疗环境。在东城区新设置一所现代化医院,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高超技术的医护人员,为新站镇居民以及工业园区工人提供放心的、可靠的医疗保障。同时,在各居住区内设置医疗卫生用地,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大型商场一座,体育场和图书馆一座,并完善镇内五大专业市场和公安、电讯、银行、税务等公共建筑,既能充分满足镇内居民的生活、学习需要,又对周围村镇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各卫星村:在发展卫星村设置中学一所,小学一所,中型商场一座,银行、卫生所、税务各一座,在其它卫星村内设置相应的小学、商服、卫生所等公共设施,满足各村村民的需要。

第八节 镇域总体规划实施的对策及措施

为促进新站镇域总体规划的实施,把新站镇建设成为高标准,现代化的小城镇,应围绕城乡一体化、农业产业化、乡企集团化、教育现代化这一主导方向,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搞好村镇规划

以新站镇区为核心,以六个卫星村为主体,全面搞好村镇建设规划,特别要搞好新站镇区的城镇建设规划,以高水平的规划

33

树立全新的城镇形象,带动镇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2、发展优势产业

依托区位及资源优势和粮食产业园区启动建设,发展水稻种植,采用集团化大面积专业种植和大米精加工结合起来,建立起绿色食品的主导品牌。

依托区位及资源优势,发展牧业经济区,大力发展以牛、羊、猪、禽为主体的绿色畜牧业及畜产品加工工业。

3、发展专业市场

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在新站镇内完善五大专业市场的建设,即粮食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建材市场、农机市场和生资市场。

34

第三章 新站镇镇区总体规划

一、镇区现状概况 (一)人口

2009年末,镇区驻地实际居住人口为2.7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2.4万人。

(二)用地

新站镇总面积为33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5.88平方公里,建成区周边除一部分为耕地外,其余用地均为弃置地,地势南高北低。

(三)城镇建设

新站镇建成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88平方公里,让通铁路、林肇公路穿境而过,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让通铁路与林肇公路交叉口的西南。建成区范围有部分耕地和弃置地,现状城镇建设用地呈现向南发展趋势。

09年泥草房改造工程已建设完成改造1000户,棚户区改造工程规划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新建住宅以多层住宅为主。

建成区内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比较齐全,但规模偏小,布局不尽合理,缺少集中大型文化、教育、体育等大型公建设施。

建成区内道路网形式为方格网,道路网等级结构不清晰,断头路、丁字路较多,路面较窄,部分道路路面质量差,缺少停车场等道路设施。

35

市政系统工程建设基本满足城镇居民生活要求,仍存在建设标准低,未实现集中供热和全镇完整统一管网系统。09年已完成中央大街硬化工程、火车站广场改造工程、转盘路南北侧路灯改造工程等工程项目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生活质量。

建成区内公共空间和绿化系统不完善,现有一个站前广场,镇区内绿化覆盖率低。

(四)产业

新站镇的支柱产业是粮食、建材和生资经济。镇内现有粮食经营企业近百家,粮食年流通量近120万吨,粮食购销业全年累计销售额12亿元;建材经销业户80多家,从业人员700多人,年经销额3亿多元;生资经销企业152家,全年销售额累计达3亿元。此外,镇内还有三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大庆展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庆帅亿生物质技术有限公司和东方集团。大庆展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玉米淀粉、纤维饲料、蛋白、玉米胚芽等产品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大庆帅亿生物质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黑龙江帅亿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全资控股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固定资产7,000万元,主要从事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研发,在我县重点建设虫草产业和五味子科技园两个项目。东方集团主要从事物流运输业。

(五)现状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1、现状特点

(1) 新站镇集中式的城镇形态初具规模,其吸引力和辐射力逐渐增加,为未来区域中心城镇的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36

(2)让通铁路南北穿越镇区,林肇公路经过镇区,方便快捷的对外交通,将对新站镇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3)镇区内中央大街和站前路之间集中了全镇主要的商业服务、行政办公等公共设施,是全镇的公共服务中心,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为新站镇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镇区内现状大型工业企业主要有展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帅亿生物质技术有限公司和即将入驻的东方集团,主要分布在镇区北部和东部,临近主要对外交通,方便产品的运输,但部分工业企业对镇区环境影响较大,需进一步改造完善。

2、存在问题

(1)新站镇道路交通体系不够健全,道路红线较窄。虽然已形成中央大街、站前路、林肇路和农民街等几条主要道路,但道路等级不明确,功能混杂,丁字路、断头路较多,无法适应城镇长远发展的需求。

(2)部分小型工业、仓储与居住区混杂,对住区环境也有一定影响。

(3)居住区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城区内除部分新建住宅楼外,其他均为平房,住宅质量较差,居住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配套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4)新站镇区生态环境需进一步完善,镇区没有集中的休闲绿地和生态公园,居住区、居住小区级道路绿化建设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不能满足未来城镇建设的要求。

37

(5)城镇中心的聚集力还不够。目前新站镇初步形成了中央大街、站前路之间的镇区中心,多以小型零散商业为主,缺少影响力较大的商业服务设施,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需进一步扩大。

(6)镇区系统配套设施不完善,供电、供水不能满足城镇需要,雨排设施简陋,集中供热面积少。 二、城市性质

综合分析新站镇的经济基础,发展条件与制约因素,区域地位与职能,拟定新站镇的性质为:大庆市南部产业重镇,肇源县县域副中心,新站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肇源县西部粮食产业基地,物资转运及商品集散基地,建材工业基地。 三、城市规模 (一)人口规模

新站镇未来人口构成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由镇内现有人口自然增长;二是产业发展带来的人口容量。

1、镇内现有人口自然增长

2009年末规划范围内总人口为2.7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4万人。根据近几年人口变化情况,确定新站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同时考虑农转非等各种因素,利用递推法进行人口预测,确定新站镇的人口规模近期3.3万人,远期4.1万人。

2、产业发展带来的人口容量

根据既有企业人口情况,可以推测出不同产业用地与人口的

38

关系,可根据以下指标计算:粮食产业人口规模为0.8万人/平方公里,建材产业人口规模为0.4万人/平方公里,生物科技产业人口规模为0.20万人/平方公里。由此可初步预测产业工人人口近期1.62万人,远期3.69万人。

本次规划确定产业工人中单身职工占职工总数的40%,带眷职工占职工总数的60%,利用带眷系数法可预测新迁入人口为近期1.94万人,远期4.43万人。综上数据可预测由于产业发展带来的人口容量为近期3.56万人,远期8.12万人。 综合以上两部分人口预测:

近期到2015年,新站镇人口规模将达到6.86万人。 远期到2030年,新站镇人口规模将达到12.22万人。 (二)用地规模

规划至203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1.6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77.37m2/人。 四、城市用地总体布局 (一)发展方向

为达到科学性、长远性、整体性的统一,规划对新站镇发展进行了多方案对比和研究,分析城镇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并选择最适合新站自身特征的城镇结构和发展模式,以增强规划的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

对新站镇现状资料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领导的意见,考虑规划的发展余地,确定了新站镇的发展主要方向为:居住区

3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5l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