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口解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更新时间:2023-03-08 08:59:1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选择题

(一)A型单项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属于端生牙的是( ) A.鱼类

B.鱼类、两栖类

C.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D.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E.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2.动物由低等向高等进化的过程中,牙齿演化规律正确的是( ) A.牙数由少变多

B.牙形由复杂变为单一同形牙 C.由端生牙变为侧生牙,槽生牙 D.由端生牙变为槽生牙,侧生牙

E.牙替换次数由单牙列、双牙列变为多牙列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牙功能的是( ) A.保持面部形态正常 B.保持口腔的自洁作用 C.发音时限定舌的活动范围 D.通过咀嚼增进牙周组织健康 E.通过咀嚼可刺激颌骨正常发育

4.根据牙形态与功能特点,恒牙可分为( ) A.前牙和后牙 B.同形牙与异形牙 C.切牙、尖牙、磨牙

D.单根牙、双根牙、多根牙 E.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5.位于口角之前的牙包括( ) A.中切牙 B.侧切牙

C.中切牙、侧切牙 D.切牙、尖牙

E.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

6.根据牙形态与功能特点,乳牙可分为( ) A.乳切牙、乳尖牙、乳磨牙 B.乳切牙、乳尖牙、乳前磨牙 C.乳切牙、乳前磨牙、乳磨牙 D.乳中切牙、乳尖牙、乳前磨牙

E.乳切牙、乳尖牙、乳前磨牙、乳磨牙

7.用部位记录法表示右上颌第一乳磨牙( ) A. 4

B. 4 C. Ⅳ D. Ⅳ E. 4

8.通用编号系统的#16表示的牙是( ) A.右上第三磨牙 B.左上颌第三磨牙 C.左下颌第三磨牙 D.右下颌第三磨牙 E.左上颌第一磨牙

9.palmer记录系统中 E 表示( ) A.左下颌第一前磨牙 B.左下颌第二前磨牙 C.左下颌第一乳磨牙 D.左下颌第二乳磨牙 E.左下颌第一磨牙

10.从外部观察,牙可以分为( ) A.牙冠、牙根

B.牙冠、牙根、牙髓 C.牙根、牙颈、牙髓 D.牙冠、牙根、牙颈

E.牙冠、牙根、根尖、牙颈

11.不属于牙体组织的结构是( ) A.牙釉质 B.牙骨质 C.牙本质 D.牙髓 E.牙髓腔

12.临床牙冠是指( )

A.牙体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 B.牙体暴露于口腔的部分 C.牙体被牙龈覆盖的部分 D.牙发挥咀嚼功能的部分 E.牙体被牙本质覆盖的部分 13.面部中线是指( ) A.颅骨矢状缝

B.穿过眉间的一条假想线

C.平分颅面部为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直线 D.将牙弓分成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直线 E.平分颅面部为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直线

14.牙体长轴是指( )

A.通过牙冠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 B.通过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 C.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

D.通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 E.贯穿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直线

15.外形高点是指( ) A.牙冠邻面最高点

B.牙冠牙合面最突出的点 C.牙冠唇颊面最突出的部分 D.牙体各个轴面最突出的部分 E.牙冠各面最突出的部分

16.牙齿的“牙合”面可以描述为( ) A.牙冠发生接触的一面 B.牙冠上有牙尖突起的部位

C.上下颌牙齿在咬合时发生接触的面 D.上下颌的后牙在咬合时发生接触的面 E.上下颌的后牙相对而发生咀嚼作用的一面

17.牙冠的轴面是指( ) A.牙合面

B.唇(颊)面与舌面 C.近中面与远中面 D.唇(颊)、舌(腭)面、近中面与远中面 E.唇(颊)、舌面、近中面与远中面、牙合面 18.牙尖是指( )

A.牙冠上两个斜面相交而成 B.牙冠上两个轴面相交而成 C.牙釉质上的三角形隆起

D.牙冠上近似椎体形的显著隆起 E.牙釉质过度钙化所形成的小突起 19.嵴是指( )

A.牙体上细长形的隆起

B.轴面上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 C.牙冠上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 D.牙合面上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

E.牙尖两斜面相交成的细长形牙釉质隆起 20.边缘嵴位于( ) A.牙冠的舌面 B.牙冠的牙合面

C.前牙舌面近、远中边缘

D.前牙舌面近、远中边缘和牙冠牙合面窝的周围 E.牙合面与轴面相交处

21.横嵴最常见的牙是( ) A.下颌第一前磨牙 B.下颌第二前磨牙 C.上颌第一前磨牙 D.上颌第二前磨牙

E.上颌第一磨牙 22.三角嵴是指( )

A.牙冠的四个面相交而成 B.牙冠的两个轴面相交而成

C.牙尖顶伸向牙颈部的纵行隆起构成

D.位于牙合面的两个牙尖上的斜面相交而成 E.位于牙合面的一个牙尖的两个斜面相交而成

23.牙冠上的发育沟是指( ) A.牙冠牙合面上的浅沟 B.钙化不全的缺陷部分 C.牙齿发育时所形成的沟 D.牙冠上细长凹陷部分

E.牙齿生长发育时,两生长叶相连所形成的浅沟 24.点隙的解剖定义是指( ) A.龋病的好发部位

B.副沟相交而成的凹陷部位 C.钙化不良而形成的凹陷 D.牙冠上不规则的凹陷部位

E.三条或三条以上发育沟相交处形成的点状凹陷 25.牙冠上的斜面是指( ) A.构成边缘嵴的各个面 B.组成牙尖的各个面 C.构成轴嵴的各个面 D.组成嵴的各个面 E.牙冠上斜形的面

26.下列关于生长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叶交界处为发育沟

B.牙发育钙化的中心称为生长叶 C.每个生长叶都发育为一个牙尖 D.多数牙是由4个生长叶发育而成 E.部分牙是由5个生长叶发育而成

27.上颌中切牙牙冠唇面形态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唇面轮廓呈梯形 B.切龈径大于近远中径 C.近中缘长直,远中缘短突 D.唇面有3~4条纵行的发育沟

E.近中切角近似直角,远中切角圆钝

28.下列关于切牙组的外形特点中不正确的是( ) A.牙根为单根

B.唇舌面轮廓呈梯形 C.近远中面呈三角形

D.接触区均位于邻面中1/3处 E.上颌切牙体积较下颌切牙大

29.下列关于上颌中切牙发育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切1/2见两条纵行的发育沟 B.切1/3见两条纵行的发育沟 C.切1/2见一条纵行的发育沟 D.切1/3见一条纵行的发育沟 E.无发育沟

30.上颌侧切牙与上颌中切牙比较( ) A.上颌侧切牙形态窄而长 B.上颌侧切牙舌窝窄而浅 C.上颌侧切牙唇面唇缘平直 D.上颌侧切牙唇面窄小

E.上颌侧切牙舌面边缘嵴不显著

31.下颌中切牙的形态特征中不正确的是( ) A.切缘比颈缘宽 B.舌窝不明显 C.是恒牙中最小的

D.切缘平直,近远中切角相等

E.远中接触区靠近切角,近中接触区离切角稍远 32.上、下颌切牙的区别中不正确的是( ) A.下颌切牙牙冠较窄

B.下颌切牙牙冠冠唇面较光滑 C.下颌切牙牙根窄而扁

D.下颌切牙的切嵴靠近牙体长轴

E.下颌切牙舌面边缘嵴明显,舌窝较浅

33.下颌侧切牙与下颌中切牙比较,正确的是( ) A.下颌侧切牙牙冠稍宽

B.下颌侧切牙近中缘与远中缘对称 C.下颌侧切牙近、远中接触区靠近切角 D.下颌侧切牙近中切角与远中切角约相等

E.下颌侧切牙近中面与远中面的长形凹陷深度相等 34.上颌尖牙牙冠( ) A.牙尖偏远中 B.唇轴嵴不明显

C.远中边缘嵴较近中边缘嵴长

D.唇面的外形高点在颈1/3与中1/3交界处

E.近中接触区靠近近中牙尖嵴,远中接触区距离远中牙尖嵴稍远

35.上颌尖牙舌面特征中正确的是( ) A.舌轴嵴不明显

B.近中舌窝大于远中舌窝 C.舌面外形高点在舌隆突处 D.远中边缘嵴长于近中边缘嵴 E.近中牙尖嵴长于远中牙尖嵴 36.全口牙中牙根最长的牙是( ) A.上颌尖牙 B.下颌尖牙

C.上颌中切牙 D.上颌第一磨牙 E.上颌第一前磨牙

37.下颌尖牙牙冠唇面形态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两条牙尖嵴相交成锐角 B.两牙尖嵴相交约为90°

C.近中牙尖嵴占唇面宽度的2/3

D.唇面观牙冠与牙根在近中缘延续成一直线 E.邻面观牙冠与牙根在唇缘相连几乎成一直线 38.上、下颌尖牙的区别不正确的是( ) A.下颌尖牙牙根细长 B.下颌尖牙牙冠长而窄 C.下颌尖牙牙尖略偏远中 D.下颌尖牙舌面窝较浅平

E.下颌尖牙牙尖顶位于牙体长轴舌侧

39.有关前磨牙组的外形特征中哪个是正确的( ) A.牙根为单根 B.邻面似三角形

C.牙合面均有两个牙尖

D.下颌前磨牙颊尖低而圆钝,舌尖长而锐

E.牙冠有颊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及牙合面

40.牙尖偏远中的牙是( ) A.上颌尖牙牙尖 B.下颌尖牙牙尖

C.上颌第一前磨牙颊尖 D.上颌第一前磨牙舌尖 E.下颌第一前磨牙颊尖

41.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合面特征中正确的是( ) A.发育沟不清晰 B.牙合面呈六边形 C.颊舌尖均偏近中

D.颊尖大而钝,舌尖小而锐

E.颊缘、舌缘与近远中边缘嵴均相等

42.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特征中正确的是( ) A.颊尖偏远中 B.舌尖偏远中 C.牙根为颊舌二根

D.牙冠邻面近中接触区在中1/3近牙合缘处

E.从颈缘至根分叉有沟状凹陷,远中面较近中面者浅 43.上颌第一前磨牙近远中接触区的位置是( ) A.均位于颊1/3近牙合缘处 B.均位于中1/3近牙合缘处 C.均位于舌1/3近牙合缘处

D.近中接触区颊1/3近牙合缘处,远中接触区在中1/3近牙合缘处

E.近中接触区中1/3近牙合缘处,远中接触区在颊1/3近牙合缘处 44.上颌第二前磨牙近远中接触区的位置是( ) A.均位于近牙合缘偏颊侧 B.均位于中1/3近牙合缘侧 C.均位于舌1/3近牙合缘侧

D.近中接触区颊1/3近牙合缘处,远中接触区在中1/3近牙合缘处 E.近中接触区中1/3近牙合缘处,远中接触区在颊1/3近牙合缘处 45.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形态区别中不正确的是( ) A.上颌第二前磨牙的颊尖比较圆钝 B.上颌第二前磨牙多为扁形单根 C.上颌第二前磨牙近中颈部少有凹陷 D.上颌第二前磨牙在近中面无近中沟

E.上颌第二前磨牙牙合面近远中点隙相距较远 46.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合面形态中正确的是( ) A.颊尖顶偏向远中 B.牙合面呈方圆形 C.远中窝大于近中窝

D.牙合面上有一远中舌窝

E.颊尖最大,远中舌尖次之,远中舌尖最小 47.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最显著的解剖标志是( ) A.横嵴 B.舌面短小 C.舌尖特小 D.体积最小

E.牙合面呈卵圆形

48.前磨牙中牙根超过半数为颊舌二根的 牙是( ) A.上颌第一前磨牙 B.上颌第二前磨牙 C.下颌第一前磨牙 D.下颌第二前磨牙 E.上颌第一磨牙

49.上颌第一磨牙牙冠颊面的特征中正确的是( ) A.牙合缘短于颈缘 B.颊面可见远中尖

C.外形高点在中1/3处 D.近中颊尖大于远中颊尖 E.远中缘较直,近中缘稍突

50.有沟跨过牙合面至舌面称为远中舌沟的牙为( ) A.上颌第一前磨牙 B.上颌第二前磨牙 C.下颌第一前磨牙 D.下颌第二前磨牙 E.上颌第一磨牙

51.下列关于上颌第一磨牙牙合面形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近中窝短于远中窝

B.牙合面轮廓呈斜方形

C.近牙合边缘嵴长于远牙合边缘嵴

D.近中颊牙合角及远中舌牙合角是锐角

E.近中舌尖三角嵴与远中颊尖三角嵴连成斜嵴 52.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接触区的位置是( ) A.均位于近牙合缘偏颊侧 B.均位于近牙合缘中1/3 C.均位于近牙合缘舌1/3

D.近中者在近牙合缘偏颊侧,远中者在近牙合缘中1/3处

E.近中者在近牙合缘中1/3处,远中者在在近牙合缘舌1/3处 53.上颌第一磨牙牙冠牙合面的牙尖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远中舌尖<远中颊尖<近中颊尖<近中舌尖 B.远中舌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近中颊尖 C.远中舌尖<近中舌尖<远中颊尖<近中颊尖 D.远中颊尖<近中颊尖<远中舌尖<近中舌尖 E.远中颊尖<远中舌尖<近中颊尖<近中舌尖

54.上颌第一磨牙的斜嵴是由( )

A.近中颊尖三角嵴与近中舌尖三角嵴相连而成 B.远中颊尖三角嵴与近中舌尖三角嵴相连而成 C.远中颊尖三角嵴与远中舌尖三角嵴相连而成 D.近中颊尖三角嵴与远中舌尖三角嵴相连而成 E.近中颊尖三角嵴与远中颊尖三角嵴相连而成

55.牙合面的近中窝为中央窝的磨牙为( ) A.上颌第一磨牙 B.下颌第一磨牙 C.下颌第二磨牙 D.上颌第一前磨牙 E.下颌第一前磨牙

56.上颌第一磨牙牙合面的发育沟有( ) A.颊沟、舌沟、近中沟 B.颊沟、舌沟、远中沟 C.颊沟、近中沟、远中舌沟

D.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

E.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中央沟

57.上颌第一、第二磨牙形态差别中不正确的是( ) A.上颌第二磨牙牙冠较窄

B.上颌第二磨牙牙合面的斜嵴不明显 C.上颌第二磨牙舌面极少有第五牙尖

D.上颌第二磨牙近、远中舌尖大小差别不大 E.上颌第二磨牙牙根分叉度较上颌第一磨牙小

58.下列关于第三磨牙形态特征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牙的形态、大小、位置变异很多

B.其标准形态一般与第一磨牙相同 C.牙合面副沟多

D.根的数目和形态变异很大 E.牙根多合并成一锥形单根

59.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接触区的位置是( ) A.近中接触区在近牙合缘偏颊侧 B.远中接触区在近牙合缘偏舌侧

C.近、远中接触区均在近牙合缘偏颊侧 D.近、远中接触区在近牙合缘的中1/3 E.近、远中接触区在近牙合缘偏舌侧

60.下颌第一磨牙牙合面最长的三角嵴是( ) A.近中颊尖三角嵴 B.近中舌尖三角嵴 C.远中颊尖三角嵴 D.远中舌尖三角嵴 E.远中尖三角嵴

61.下颌第一磨牙牙合面的发育沟有( ) A.颊沟、舌沟、近中沟 B.颊沟、舌沟、远中沟 C.颊沟、近中沟、远中舌沟

D.颊沟、舌沟、远中沟、近中沟

E.颊沟、舌沟、远中沟、近中沟、远中颊沟

62.上颌第二磨牙如为四尖型,其牙合面的发育沟有( ) A.颊沟、远中沟、舌沟 B.颊沟、舌沟、近中沟 C.颊沟、近中沟、远中舌沟

D.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

E.颊沟、远中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

63.上、下颌磨牙的区别不正确的是( ) A.上颌磨牙多为三根 B.上颌磨牙牙冠呈长方形

C.下颌磨牙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 D.下颌磨牙舌尖锐而颊尖钝 E.下颌磨牙牙冠倾向舌侧 64.畸形中央尖多见于( ) A.上颌第一前磨牙 B.上颌第二前磨牙 C.下颌第一前磨牙 D.下颌第二前磨牙 E.上、下颌第二前磨牙

65.在ICO时,上颌磨牙牙尖斜面中无牙合接触的是( ) A.颊尖的颊斜面 B.颊尖的舌斜面 C.舌尖的颊斜面 D.舌尖的舌斜面

E.斜嵴的近中斜面

66.在ICO时,下颌磨牙牙尖斜面中无牙合接触的是( ) A.颊尖的颊斜面 B.颊尖的舌斜面 C.舌尖的颊斜面 D.舌尖的舌斜面

E.组成三角嵴的两个斜面

67.下颌第二磨牙形态特征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根相距较近

B.一般有四个或五个牙尖 C.牙冠呈方圆形或长方形

D.可为融合根,常在舌侧融合

E.极少数根分叉为近中颊根、远中舌根、远中根 68.临床拔牙时,可用旋转力拔除的牙是( ) A.上、下颌中切牙 B.上、下颌尖牙 C.中切牙与尖牙

D.上颌中切牙与尖牙 E.上颌中切牙与上颌尖牙

69.牙冠形态不同于任何恒牙的乳牙是( ) A.上颌第一乳磨牙 B.上颌第二乳磨牙 C.下颌第一乳磨牙 D.下颌第二乳磨牙 E.上、下颌第一乳磨牙

70.下列乳牙与恒牙形态相似的是( ) A.上颌第一乳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相似 B.上颌第二乳磨牙与上颌第二磨牙相似 C.上颌第二乳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相似 D.下颌第一乳磨牙与下颌第一磨牙相似 E.下颌第二乳磨牙与下颌第二磨牙相似 71.牙齿萌出的规律中正确的是( ) A在同一时间内萌出 B.按同一顺序萌出

C.上下颌同名牙成对萌出

D.上颌牙萌出的时间略早于下颌牙 E.女性萌出的时间略早于男性

72.乳牙中最早被恒牙替换的是( ) A.第二乳磨牙 B.第一乳磨牙 C.乳中切牙 D.乳侧切牙 E.乳尖牙

73.与同颌第一恒磨牙形态相似的乳牙是( )

184.牙尖交错牙合时上下颌牙齿成一对二交叉咬合关系,例外者是( ) A.下颌中切牙与上颌第三磨牙 B.下颌中切牙与下颌第三磨牙 C.上颌中切牙与下颌第三磨牙 D.上颌中切牙与上颌第三磨牙

E.没有例外,都是一对二的交叉咬合关系

185.有关正中关系的定义中不正确的是( ) A.下颌适居正中

B.髁状突处于关节窝的后位 C.在适当的垂直距离下

D.是一个稳定可重复的位置 E.是一个功能性的位置

186.关于ICP,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依ICO而存在,ICO的特征确定了ICP B.又称为牙位tooth position C.是最大牙尖交错位MIP

D.在ICP时,下颌位置都不偏左不偏右,居于正中 E.在人的一生中相对稳定,是下颌的重要功能位 187.“长正中”所指的滑动距离是( ) A.由RCP自如地滑到ICP B.由ICP向前滑到RCP C.由RCP向前滑动到ICP

D.由ICP自如地直向前滑动到RCP E.由RCP自如地直向前上滑动到ICP

188.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上下牙列自然分开成一楔状间隙称( ) A.牙合间隙 B.息止牙合间隙 C.牙合高度 D.颌间距离 E.垂直距离

189.息止颌位的生理意义是( )

A.升降下颌诸肌的张力平衡所产生,可使咀嚼肌得到充分休息 B.升降下颌诸肌不收缩,可使咀嚼肌得到充分休息 C.形成息止牙合间隙,可以使舌位于此间隙内 D.便于下颌处于正中关系

E.便于下颌由RCP自如地运动

190. MPP,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受体位的影响

B.在ICP下方1~3mm处

C.在该位时无咬合接触,上下牙列间有1~3mm的息止牙合间隙存在

D.在人一生中可随咬合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不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E.该位时,由于髁突从ICP后退的程度受到颞下颌韧带水平纤维的限制,所以该位又被称为韧带位 191.开闭口运动正常的标志中不正确的是( )

A.关节内无响声 B.关节内无弹跳现象 C.开口度为40mm以上 D.双侧髁突运动均匀一致

E.下颌颏部运动不偏斜,有前伸动作

192.下述哪个因素与牙合力大小无关( ) A.性别 B.年龄

C.牙合力方向 D.面部距离 E.咀嚼习惯

193.前牙切割食物是通过下颌( )

A.由正中牙合位向下、向前、上升回归到正中牙合位

B.由息止颌位向前、向上、上下切牙相对,咬穿食物后,回归至正中牙合位 C.由正中牙合位向前、上升至上下切牙相对,咬穿食物后,回归至正中牙合位 D.由息止颌位向下、上升至上下切牙相对,咬穿食物后,回归至正中牙合位

E.由正中牙合位向下、向前、上升到上下切牙相对,咬穿食物后,回归至正中牙合位 194.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 A.舌尖对于甜味最敏感 B.舌侧面对酸味敏感 C.舌根对苦味最敏感

D.四种基本味觉为酸、甜、苦、辣 E.舌后1/3黏膜无乳头

195.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有下列几种,除了( ) A.TMJ疾患

B.口内软硬组织的缺损 C.牙齿支持组织

D.牙齿功能性接触面积 E.牙冠轴面凹度的大小

196.当长期侧方运动受限,临床上患者的牙齿磨耗会出现( ) A.上颌颊尖和下颌舌尖磨耗过多 B.上颌舌尖和下颌颊尖磨耗过多 C.下前牙切缘较后牙牙尖磨耗过多 D.一侧磨耗较重

E.横牙合曲线的曲度加大

197.磨耗的生理意义不包括( )

A.在特定时间能促使牙合面达到均匀接触 B.使牙尖形态与牙周相适应 C.保持冠根比例协调

D.使前牙不致因后牙的推动而拥挤 E.预防龋病及牙髓疾病

198.青年男性第一磨牙的平均最大牙合力约为( ) A. 10kg B. 20kg C. 30kg D. 40kg

E. 50kg

199.一位女性患者长期不进行义齿修复,临床检查中会发现什么问题( ) A.出现早接触点

B.左右两侧咀嚼肌强度不一致 C.左右两侧TMJ松紧不一致 D.牙合面磨耗程度不一致 E.以上情况都可能发生

200.附着于颞下颌关节盘的是( ) A.翼内肌 B.颞肌 C.翼外肌 D.咬肌

E.以上都不是

201.颏孔多位于下颌什么牙齿的下方( ) A. 4 B. 5、6 C. 5或4、5 D. 6 E. 1

202.下列哪个结构在颞下颌关节窝平面的横断面上看不到( ) A.上颌窦 B.翼腭窝

C.颞下颌关节盘 D.硬腭

E.颞下颌关节窝

203.下列哪个结构不出现在下颌牙列咬合平面的横断面上( ) A.咬肌间隙 B.舌下间隙 C.翼下颌间隙 D.颊间隙

E.咬肌间隙和翼下颌间隙

204.下列哪个结构出现在经下颌第二磨牙的冠状面上( ) A.蝶窦 B.翼外肌 C.泪腺 D.舌盲孔

E.蝶窦和舌盲孔

205.下列哪个结构可以出现在正中矢状冠状断面上( ) A.关节盘 B.下颌髁突 C.咬肌 D.鼻中隔

E.关节盘和下颌髁突

206.腮腺床的结构不包括( ) A.颈内动脉 B.颈内静脉 C.颈外动脉 D.迷走神经 E.舌咽神经

207.与下牙槽神经管关系最密切的是( ) A.上颌第一磨牙 B.下颌第三磨牙 C.下颌第二磨牙 D.下颌第二前磨牙 E.下颌所有磨牙

208.关于腭骨的描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 A.腭骨水平部构成硬腭的1/4部 B.腭骨水平部与上颌骨围成腭大孔 C.腭骨垂直部的外侧面朝向鼻腔 D.腭骨为L形的骨板

E.腭骨垂直部和水平部连接处有一伸向后外方的锥突 209.以下哪一点不正确( )

A.上颌第一磨牙根尖与上颌窦底壁间有时仅隔一层薄骨板 B.下颌第一磨牙根尖与下牙槽神经管关系不太密切 C.下颌第三磨牙根尖与下牙槽神经管关系最密切 D.上颌中切牙牙槽窝位于鼻腔底部的下方 E.上颌尖牙牙槽窝位于上颌窦底壁的正下方 (二)A型多项选择题

210.胸锁乳突肌体表标志的意义( )

A.显露颈外动脉,颈内动、静脉常在该肌前缘作切口 B.显露胸导管、副神经常在该肌后缘作切口 C.该肌后缘中点处为神经点 D.该肌浅面有面神经通过

E.颈部以胸锁乳突肌为界可将其划分为颈前和颈后三角

211.狭义的咀嚼肌包括( ) A.咬肌 B.颞肌 C.翼内肌 D.翼外肌 E.舌骨上肌群

212.翼内肌起自( ) A.翼外板内面 B.腭骨锥突 C.翼外板外面 D.上颌结节 E.颞下面

213.具有上提下颌作用的肌肉是( )

A.翼内肌 B.翼外肌 C.颞肌 D.咬肌 E.二腹肌

214.翼外肌的主要作用是( ) A.开口作用 B.使下颌前伸

C.使下颌作侧方运动 D.升下颌 E.以上都是

215.具有降下颌作用的肌是( ) A.二腹肌 B.下颌舌骨肌 C.颏舌骨肌 D.颈阔肌 E.翼外肌

216.具有侧动下颌功能的肌是( ) A.咬肌 B.颞肌 C.翼内肌 D.翼外肌 E.二腹肌

217.水平肌链由下列哪项肌肉构成( ) A.口轮匝肌 B.颊肌 C.咽上缩肌 D.颞肌 E.翼内肌

218.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有( ) A.颞浅动脉和颞浅静脉 B.耳颞神经和面神经 C.颈外动脉和面横动脉 D.颊神经和颊动脉 E.以上都不是

219.面侧深区内重要结构有哪些( ) A.翼丛 B.上颌动脉 C.上颌神经 D.下颌神经 E.以上都不是

220.颈部分区中颈前区包括( ) A.颏下三角 B.下颌下三角 C.颈动脉三角

D.胸锁乳突肌区 E.锁骨上三角

221.被颈深筋膜浅层包被的颈部结构有( ) A.颈阔肌 B.斜方肌 C.腮腺

D.下颌下腺 E.舌骨下肌群

222.内脏周围间隙包括( ) A.咽旁间隙 B.气管后间隙 C.食管后间隙 D.咽后间隙 E.颊间隙

223.在颈动脉三角内可以见到的重要神经血管是( ) A.颈外动脉与颈外静脉 B.颈内静脉与面总静脉 C.舌下神经及喉上神经 D.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 E.迷走神经

224.二腹肌后腹深面下缘,由后向前依次排列为( ) A.副神经、颈内静脉 B.舌下神经、颈内动脉 C.颈外动脉、面动脉 D.舌神经、下颌下腺管 E.以上都不是

225.在胸锁乳突肌深面,有以下重要解剖结构( ) A.颈鞘

B.颈总动脉及颈内静脉 C.迷走神经及副神经 D.胸导管与膈神经 E.以上都不是

226.颞下间隙的解剖特点( ) A.位于翼下颌间隙的上方 B.处于颌面深部诸间隙的中央

C.间隙中有翼丛、上颌动脉及上下颌神经通过 D.颞下间隙的感染很少单独存在 E.以上全部错误

227.口腔疼痛的部位特点是( ) A.牙龈缘处痛觉最为敏锐

B.与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区有触点而无痛点 C.自颊侧黏膜中央至口角的一段带状区痛觉较迟钝 D.自前牙区至磨牙移行区的黏膜痛点分布依次减少

E.以上全部错误

228.属于颈外动脉分支的是( ) A.甲状腺下动脉 B.舌动脉 C.面动脉 D.上颌动脉 E.枕动脉

229.在颈后三角,哪些结构不位于锥前筋膜的深面( ) A.臂丛 B.副神经 C.锁骨下动脉 D.颈横动脉 E.膈神经

230.与咬合有关的可重复的颌位有( ) A.前伸牙合颌位 B.侧牙合颌位 C.牙尖交错位 D.后退接触位 E.下颌姿势位

231.下颌运动相关的神经反射活动是( ) A.下颌卸载反射 B.水平颌反射 C.牵张反射 D.开颌反射 E.闭颌反射

232.属于面动脉分支的是( ) A.下唇动脉 B.上唇动脉 C.内眦动脉 D.颏动脉 E.腭升动脉

233.上颌牙的血供来自( ) A.脑膜中动脉 B.上唇动脉 C.上牙槽后动脉 D.上牙槽前动脉 E.以上都不是

234.颅内外静脉的交通有( ) A.导血管 B.板障静脉 C.眼静脉

D.脑神经和血管周围的静脉网 E.以上都不是

235.颈外动脉的走行特点为( ) A.起自颈总动脉

B.在颈动脉三角内先在颈内动脉前内侧,再转向上后 C.经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浅面,进入下颌后窝 D.上行于腮腺浅面

E.在下颌骨髁突颈部后内方分为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2终支

236.翼丛的特点( )

A.位于颞下窝内,相当于上颌结节的后上方处 B.分布于颞肌,翼内,翼外肌之间

C.主要收集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血 D.该丛后部最后汇集成上颌静脉 E.与颅内外静脉有广泛交通 137.翼丛的正确流向为( ) A.经卵圆孔至海绵窦

B.经破裂孔导血管至海绵窦 C.经眼下静脉至眼上静脉 D.经上颌静脉至下颌后静脉 E.经面深静脉至面静脉

238.面静脉的解剖特点是( )

A.部分行走于肌肉中,肌收缩时血液可反流 B.静脉内瓣膜少而薄弱,难以阻挡逆流 C.面部化脓性感染易在面静脉内形成血栓

D.可经内眦静脉,眼上静脉而逆流至颅内海绵窦 E.以上都不是

239.下列哪项结构参与构成翼腭管( ) A.下颌骨 B.上颌骨 C.蝶骨翼突 D.腭骨垂直部 E.蝶骨大翼

(三)B型选择题

A.上下颌牙弓牙合面接触最广,牙尖呈相互交错接触时上颌骨的位置 B.一个稳定而可重复性的位置,是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

C.上下颌牙弓牙合面接触最广,牙尖呈相互交错接触时下颌骨的位置

D.下颌不偏左右,适居正中,髁状突处于关节窝的后位,在适当的垂直距离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

E.下颌不偏左右,适居正中,髁状突处于关节窝的中位,在适当的垂直距离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 1. ICP( )

2.正中关系( )

A.双侧滑动-双侧转动-双侧滑动 B.双侧转动-双侧滑动-双侧转动 C.一侧滑动-一侧转动 D.双侧转动-双侧滑动 E.双侧滑动-双侧转动

3.下颌做最大开颌运动时髁状突的运动是( ) 4.下颌侧方运动时髁状突的运动是( )

5.下颌前伸运动时髁状突的运动是( )

A.发生在TMJ上腔的滑动 B.发生在TMJ上腔的转动 C.发生在TMJ下腔的滑动 D.发生在TMJ下腔的转动

E.下腔的转动与上腔的滑动相结合的混合运动 6.小开颌运动为( ) 7.大开颌运动为( )

8.最大开颌运动末期为( )

A.颌位

B.侧牙合颌位 C.前伸牙合颌位 D.尖牙保护牙合 E.组牙功能牙合

9.工作侧仅有尖牙接触而其他牙齿无接触是 ( )

10.指下颌相对于上颌位于ICP前方的下颌位置( )

11.下颌在保持一侧上下颌牙接触的同时向该侧移动,即移向同名牙尖相对的一侧,运动过程中所有下颌的位置称为( )

A.叩齿运动 B.边缘运动 C.前伸咬合运动 D.侧方运动 E.闭口运动

12.运动初期,髁突做单纯转动,随后沿关节结节后斜面滑动兼转动回到关节窝内是( ) 13.下颌从ICP沿上切牙舌面向前下运动,到达上下切牙切缘相对的位置是( ) 14.代表下颌、TMJ及其韧带和咀嚼肌的功能潜力是( )

15.一种无意识地进行的反射性开闭口运动,与口颌系统下颌运动中神经肌肉记忆型的反复强化有关的是( )

A.牙槽窝 B.牙槽嵴 C.牙槽突 D.牙槽间隔 E.牙根间隔

16.两牙之间的牙槽骨称为( ) 17.牙槽骨容纳牙根的部位称为( ) 18.多根牙诸牙根之间的牙槽骨称为( ) 19.牙槽窝的游离缘称为( ) 20.牙槽骨又称为( )

二、判断题

1.沿眉间点至颏前点画线,沿鼻尖至鼻根点画线,两线相交构成鼻面角。

(正确)

2.皮肤皱纹线与Langer线在面部的大部分范围内走向基本相似,仅在眉间和内眦处不同。 (错误)

3.腮腺咬肌筋膜来自颈深筋膜中层,筋膜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被腮腺,形成腮腺鞘。 (错误)

4.腮腺浅叶下端从前向后排列的神经血管依次为:面神经下颌缘支、面神经颈支、下颌后静脉。 (正确)

5.翼丛向前经面深静脉通面静脉,亦可向上通过卵圆孔网和破裂孔导血管与海绵窦相通。 (正确)

6.翼外肌两头之间有上颌动脉穿入和下牙槽神经穿出:翼外肌下缘有舌神经和颊神经穿出。 (错误)

7.脑膜中动脉经卵圆孔进入颅腔供应硬脑膜血供。 (错误)

8.颞浅间隙位于颞深筋膜与颞肌之间。 (正确)

9.颈深筋膜中层形成一个完整的封套包围颈部,故又称为封套层或包围层。 (错误)

10.舌下神经经二腹肌后腹深面进入颈动脉三角,跨过颈内、外动脉的表面,经二腹肌后腹的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 (正确)

11.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头颈部淋巴结中有些可以触及。 (错误)

12.淋巴液经过区域淋巴结之后向心性回流,必须经一级或数级淋巴结回流至淋巴干或淋巴,跳过该区域淋巴结至其下一级淋巴结。 (错误)

13.耳后淋巴结,又被称为乳突淋巴结。 (正确)

14.颈淋巴干由颈深下淋巴结的输出管所形成;左、右颈淋巴干分别入左淋巴导管或右淋巴导管,有时可直接入静脉角、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 (错误)

15.下颌下淋巴结可以被称为口腔颌面部的区域淋巴结。 (正确)

16.锁骨上淋巴结,又称颈横淋巴结。 (正确)

17.颈深淋巴结沿颈内静脉、副神经和颈横动、静脉分布,上到颅底下至颈根部,为颈部最大的淋巴结群。

(正确)

18.味蕾、嗅觉细胞为化学感受器。 (正确)

19.感觉阈限有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两类。绝对阈限说明人能感觉到刺激本身的存在,差别阈限说明人能否感觉到刺激的变化。 (正确)

20.感觉度量中的感受性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 (正确)

21.疼痛列为继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 (正确)

26.疼痛的敏感性和游离神经末梢分布的密度呈正相关。 (正确)

27.牙髓及牙周膜的痛觉感受器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前牙、前磨牙、磨牙。 (正确)

28.痛觉敏感分为两类:即炎症性痛觉过敏和神经病理性痛觉过敏。其临床表现相似,但其发生机制有根本的区别。 (正确)

29.三叉神经疼痛与牙源性感染有关。 (正确)

30.在三叉丘系以上损伤,出现对侧头面部痛觉等浅部感觉障碍;若损伤在三叉神经脊束,则感觉障碍发生在同侧。 (正确)

31.在延髓平面切断三叉神经脊束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术后三叉神经分布区痛觉消失,触觉与角膜反射不受影响。 (正确)

32.味蕾主要发布于舌的菌状乳突、轮状乳头和叶状乳突内。 (正确)

33.儿童的味蕾较成人分布为广。 (正确)

34.味神经纤维分别汇入面神经(鼓索支,神经元在膝状神经节)、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进延脑。 (正确)

35.延脑的弧束核,系味觉的第一级中枢。 (正确)

36.舌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味觉的敏感性不同: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根对苦味敏感,舌侧面对酸味敏感,但舌的各部分对咸味均甚敏感。 (正确)

37.软、硬腭交界处对酸、苦味的感受甚至比舌更为敏感。 (正确)

38.口腔黏膜各部对触压觉的敏感度不同:最敏感者为舌尖及硬腭前部,较迟钝者为颊、舌背和牙龈。 (正确)

39.口腔黏膜表面对触觉的敏感度与该处触点分布的密度成正比。自切牙区黏膜、尖牙区黏膜、前磨牙区黏膜和磨牙区黏膜的触点依次减少。龈乳头、龈缘、龈、颊粘膜移行区亦依次减少。 (正确)

40.牙周膜的本体感受的感觉极为敏感。 (正确)

41.口腔温点布于上下颌前牙周围,硬腭前部却仅有冷点而无温点。 (正确)

42.口腔前部的冷点和温点多与口腔后部。牙龈、舌尖、舌边缘硬腭、唇颊等的黏膜处冷点较多。 (正确)

43.口唇黏膜对冷、热的耐受力各异,上唇黏膜皮肤移行部为55~60℃,而口腔黏膜为60~65℃。 (正确)

44.口腔黏膜对温度的耐受力较皮肤为大。 (正确)

45.在正常情况下,上眦耳线几乎与颅底平面相一致。 (正确)

46.颞下颌关节窝平面的横断面稍高于眶下耳线。 (错误)

47.上颌神经出圆孔进入翼腭窝,此处可作为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的注射点。 (正确)

48.在下颌骨乙状切迹平面的横断面上,可见腭大孔及向前走行的腭大神经。 (错误)

49.在经下颌第二磨牙的冠状断层面上,可见从舌体到颏下分别是舌内肌、颏舌肌、颏舌骨肌、二腹肌前腹、颈阔肌和皮肤。 (正确)

50.一个感受器的单一冲动,甚至低频发放并不引起痛觉,只有同时激活许多Aδ和C疼痛性感受器才产生疼痛。 (正确)

三、填空题

1.牙齿紧密邻接成为牙弓,其作用有:( ),( ),( ),( )。

互相支持 分散咀嚼压力 避免食物嵌塞 便于舌的运动

2.按照构成牙的类别,牙列可以分为( ),( ),( )。 恒牙列 乳牙列 混合牙列

3.根据六个前牙的排列情况,可将牙列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 ),( )。牙列中按照牙的排列情况,可大致分为( ),( )。

尖圆形 椭圆形 方圆形 正常牙列 异常牙列

4.后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分为( ),( ),( ),( )。 正常牙合 反牙合 锁牙合 反锁牙合

5.灵长类间隙指( )岁期间( )近中和( )远中的间隙。 4~6 上颌乳尖牙 下颌乳尖牙

6.替牙期间,暂时性错牙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类型:( )、( )、( )、( )、( )、( )。

上唇系带位置过低 上颌中切牙间隙 上颌切牙牙冠偏远中 暂时性远中牙合 暂时性拥挤 暂时性深覆牙合

7.鼻翼耳屏线是指从一侧( )到同侧( )的假想连线,该线与( )平行,与眶耳平面的交角约( )。 鼻翼中点 耳屏中点 牙合平面 15° 8.TMJ由( )、( ),居于两者间的( ),外包以( )、( )等部分所构成。 颞骨关节面 下颌骨髁突 关节盘 关节囊 囊内外韧带

9.TMJ窝位于( )下表面,大致呈三角形,其底在前,为( ),其内后边为( )及( ),外边为颧弓的后续部分,有的顶点呈一锥形骨状突起,称为( )。

颞骨鳞部 关节结节嵴 鼓鳞裂 岩鳞裂 关节后结节

10.髁突呈( ),其前后径较( ),约为( )mm;内外径较( ),约为( )mm。髁突内外两侧的突起分别被称为( )和( )。( )将髁突关节面分为髁突( )和髁突( )两部分。 梭形 短 8~10 长 15~30 内极 外极 横嵴 前斜面 后斜面

11.矢状方向上可根据厚度将关节盘分为( )、( )、( )三带,其厚度依次约为( )、( )、( )。冠状方向上,关节盘呈( )形,( )较厚,( )较薄。

前 中 后 2mm 1mm 3mm 凹向下的C形 内侧 外侧

12.TMJ囊外韧带包括( )、( )、( )。

颞下颌韧带 蝶下颌韧带 茎突下颌韧带

13.TMJ的血供主要来自( )及( )的关节支。 颞浅动脉 上颌动脉

14.TMJ主要由三条神经分布,即( ),( )和( )。 耳颞神经 颞深神经 咬肌神经

15.TMJ中有四型感受器:( ),( ),( )和( )。

鲁菲尼小体 帕西尼小体 高尔基腱器官 游离神经末梢

16.头颈部肌系统中与口颌系统功能相关的肌链分别是( )、( )、 ( ),姿态肌链的主要功能是( )。 水平肌链 垂直肌链 姿态肌链 支持头的垂直位置

17.舌骨上肌群包括( )、( )、( )、(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 );( )。 二腹肌 下颌舌骨肌 颏舌骨肌 茎突舌骨肌

当舌骨固定时,除茎突舌骨肌外,其他三块肌均能向后下方牵拉下颌骨而开颌 当下颌骨固定时,舌骨上肌群收缩可上提舌骨、口底和舌

18.翼内肌深头起自( )、( ),浅头起自( )、( )。深、浅两头环抱( ),肌束共同止于( )。 翼外板的内面 腭骨锥突 腭骨锥突 上颌结节 翼外肌下头 下颌角内面的翼肌粗隆

19.咬肌浅层起于( )、( ),止于( )和( ),主要功能是( )。

颧骨的上颌突 颧弓下缘的前2/3 下颌角咬肌粗隆 下颌支外侧面的下后部 上提并微向前伸下颌骨;产生强大的咬合力

20.咬肌深层起于( )和( ),主要功能是( )。

颧弓深面止于下颌支上部 喙突 上提下颌骨并使其微向后

21.舌骨下肌群可分为浅、深两层,浅层自外向内为( )、( ),深层自下而上为( )、( ),该组肌群的共同作用是( )。

肩胛舌骨肌 胸骨舌骨肌 胸骨甲状肌 甲状舌骨肌 下降舌骨和喉

22.脑膜中动脉入颅处为( )。 棘孔

23.淋巴结常以浅、深两群分布,两者以( )为界。 深筋膜

24.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所构成的间隙称为( ),其内穿过的重要结构有( )、( )。 斜角肌间隙 锁骨下动脉 臂丛

25.胸锁乳突肌深面通过的主要神经、血管有:( )、( )、( )、( )。 颈总动脉 颈内静脉 迷走神经 副神经

26.锥前肌群包括( )、( )、( )及( ),其主要作用是( )。 头长肌 颈长肌 头前直肌 头侧直肌 屈头、屈颈

27.在下颌角下缘,咬肌浅层大部分纤维和翼内肌附着部以( )相延续,这种结构被称为( )。 肌腱 下颌吊索

28.( )、( )、( )、( )、( )、( )与( )等均参与翼丛的构成。 脑膜中静脉 颞深静脉 腭降静脉 上牙槽静脉 下牙槽静脉 翼肌静脉 咬肌静脉

29.腮腺深淋巴结一般位于腮腺内,聚集在( )和面神经分支的周围。 下颌后静脉

30.颈外动脉在面颈部的分支:( )、( )、( )、( )、( )、( )、( )、( )。 甲状腺上动脉 舌动脉 面动脉 上颌动脉 咽升动脉 枕动脉 耳后动脉 颞浅动脉

31.根据前牙的覆牙合覆盖关系,可以将ICO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 )、( )、( )和( )。 正常牙合 对刃牙合 深覆牙合 深覆盖 反牙合 开牙合

32.Ⅰ区淋巴结主要包括( )淋巴结和( )淋巴结。

下颌下淋巴结 颏下淋巴结

33.Ⅴ区淋巴结位于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内,主要代表是颈深淋巴结群的( )淋巴结和( )淋巴结。

副神经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

34.眼眶与鼻窦的关系密切,其上、下、内和后内方分别与( )、( )、( )和( )相邻。 额窦 上颌窦 筛窦 蝶窦

35.眶下动脉经( )入眼眶,再经( )入( ),出( )至面部。 眶下裂 眶下沟 眶下管 眶下孔

36.腮腺浅叶上缘有一排神经血管,从后向前依次为( )、( )、( )、( )及( )。 颞浅静脉 耳颞神经 颞浅动脉 面神经颞支 颧支

37.颊间隙与( )、( )、( )、( )及( )等处的脂肪组织相连,成为感染相互扩散的途径。 翼下颌间隙 咬肌间隙 眶下间隙 颞下间隙 颞间隙

38.以舌骨为界,将颈前区分为舌骨上区和舌骨下区。舌骨上区包括( )和左右( );舌骨下区包括左右( )和左右( )。 颏下三角 下颌下三角 颈动脉三角 肌三角

39.循颈部正中自上而下触及()、()、()、()和胸骨上窝,两侧可触及锁骨上窝及胸锁乳突肌。 舌骨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气管颈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7j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