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九总复习单元

更新时间:2023-03-08 08:11:2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 六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教学内容 教学目知识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加以识别。 技能 标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为了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材在编写中分两个活动进行介绍。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生活中一些直观立体物品的分类活动,引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的名称,从而使学生能根据这些名称来判断生活中直观物品的形状;在“你说我摆”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学生搭积木的形式,巩固几何体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在搭的过程中,培养表象思维的能力。 情感发展初步的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态度 过程方法 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单元教材分析 为充分运用学生的经验,教材所呈现的“物体分类”中的物品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物品,提出的分一分要求也是学生可以进行操作的活动。安排这一活动是因为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活动中进行,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为逐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中设计的“你说我摆”实践活动,是学生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后的一个活动。这一活动一方面是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为发展学生表象思维提供了一个载体。学生在根据指令进行摆放物体时,首先需要在头脑中有立体物品的表象,至于放在哪里合适,则需要熟悉物品的特征。所以说,看上去学生是在搭积木,实际上在这背后隐含着表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1

课时教案A

第六单元 第 1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物 体 分 类 课型 新授课 情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认识。 教 感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态 学 度 知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并能结合学生生活积累,目 识 增强学生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技 标 能 过小组合作讨论 程 方法 教学 学会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这些几何图形,初步建立起各种图形的空重点 间表象;如何在分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难点 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辨认物体及设计 其特点;注重让学生从体验中获得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新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思路 要培养学生对物体模型的兴趣,以坚定他们持续学习的信心。 教学 教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模型 准备 师 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模型 生

2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 第 一 课第 1 节 物 体 分 类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球 教 学 资 料 剪 贴 、 摘 抄 知识基础 这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开始,学生生活在三维空间里,平时接触到了很多比较规则的几何形体的物体,他们不同程度的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几何体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有的甚至可以叫出它们的名字。可以说在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几何体的经验,但是由于个人生活背景的不同,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有很大差异。 认知特点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乐于动手,喜欢参与数学活动。特别是之前学生已经有了给物体分类的基础,所以本单元适于在学生中开展有趣的“分一分” 、“搭一搭” 、 “看一看” 、 “摸一摸” 活动,以便在快乐的活动中认识各种形状的物体。 典型错误 1.有时不能准确的在实际的物体中抽取出几何体。 2.在进行“你说我摆”的活动中,由于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造成了合作学生操作上的困难,活动进行缓慢。 3.在数物体个数时,有的学生马虎,容易数错。

3

课时教案B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情景。(全班参与)

教学时首先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结合生活实际,记忆一些问题方法,为教学问题铺路。

老师要在班中找一个人,怎么办?

1、讨论一:找怎么样的人?(女→七岁→长头发→爱看书→红→姓?) 2、讨论二:怎么找人?(按规则找人) 二、进入教学情景,讨论问题。(小组讨论)

给物体分类。(黑板上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并出示课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按照讨论得出的方法分一分各自的物体。学生分类(允许有不同分法,可以是4类,也可以是3类或2类,学生演示不同分法)。 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些比较规则的物体。 三、新授,让学生在讨论中求知。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 长长的,方方的,是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从桌面上举起来。在小组中讨论。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2) 举起正方体,它的形状和长方体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找出来,再给它起一个名字。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3)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图形,贴在黑板上。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P65 2、认识圆柱和球

(1)同桌互玩两种物体,让学生在玩玩想想中区分圆柱和球,两生扮演小老师,按研究结果,上来介绍圆柱的形状特点。(先在小组里互说,再请代表在班里说。)小朋友在小组里交流学习并反馈。

(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圆柱和球体。 3、小结

今天我们初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师生图名物三者分辨。说说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学生讨论并反馈。 4、找朋友

4

每组拿两件你最喜欢的物体,和讲台上形状相同物体放在一起,请两个同学做观察,谁找错谁帮他。

5、P64 把今天认识的几种物体认一认,读一读。 四、巩固所学,游戏激趣 1、做课本上练习。

2、猜一猜,击鼓传球,一生在袋子里摸球,说形状,其余传球,球停在哪里,就由哪猜他摸的是什么。(或指定形状摸)

3、小小设计师:让学生用各种形状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五、总结,问题的延续声

给每人几个名称标签,自己去贴,明天汇报。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球

5

课时教案A

第六单元 第 2 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你说我摆 课型 活动课 情1、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 感 2、初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态 学 度 知1、根据现实情境,通过游戏,进一步识别简单几何体。 目 识 2、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技标 能 过以问题情景为中心,引导自主学习 程 方法 教学 把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游戏放之于现实情境中应用。 重点 培养学生合作、探索、交流的能力。 难点 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物体模型的兴趣,以坚定他们持设计 续学习的信心;教师要尽可能的组织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思路 充分去体验、表达、交流,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习惯;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小组交流和汇报,让他们在自我思考、他人质疑、集体解惑的过程中去用一种自觉、自然的方式学习。 教学 教一些简单的几何体。 准备 师 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生

6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 第2课第 1 节 你说我摆 上 右 下 左 教 学 资 料 剪 贴 、 摘 抄 7

课时教案B

一、问题情境

师:你知道了四种物体名称,我们来研究一下它们的数学问题。

研究一下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分组讨论) 二、建立模型 1、分组研究讨论。

学习要求:(1)讨论这些物体摆放的不同。

(2)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研究结果。 2、汇报交流,初构模型。

老师:物体间位置可以用上下左右来分析,在小组中交流、汇 总的基础上讨论出结果,明确空间关系。全班确定一下其空间位置关系。 3、情境迁移,再构模型。 情境呈现:几个几何体积木。

你说我摆,同桌互相进行游戏,随着空间位置关系确立,其积 木的个数可以随之增加,说和摆的身份可以变化。 三、解释应用 1、说一说,写一写。

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

正方体(正),圆柱(圆),球体(球)。再同桌互说,并用单个汉字写下来。再用空间位置关系来说。(其形状只要大致正确即可) 2、 看一看,填一填。 让学生自主完成。 3、摸一摸,说一说。

8

这是一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可以

是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结合名称再支摸出相应的物体,这一活动可以分组进行。

4、看一看,数一数。

对本题的解答有一定难度,可以用搭积木的方法先协助解答。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前后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

3、自选一场景,进行位置关系的描述。

9

第 七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认识11~20的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从本课时起,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教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数一数,捆一捆。学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二是摆一摆,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计数器表示数结合起内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同时,在本部分的内容中又呈现了数的组合,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三是数的认识的拓展。容 为了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的活动,其目的一方面拓展学生对数认识的范围,另一方面也能形象地让学生看到20以内数的排列,为他们认识数的大小、数的顺序打下基础。 情感 态度 教学知识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的各数。理目技能 解11~20各数的顺序、大小以及数的组合,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标 过程摆一摆、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以便他们的后续学习。 方法 单本课时的教学活动可以作如下的思考:一是让学生在数数的活动中认识10个10个元地数这种方法的简便性。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请每个学生准备十几根小棒(学生的小棒数也可以不同),要求学生数一数,并交流自己数小棒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教以与学生共同讨论哪种数数的方法比较简便,为引出10根一捆打下基础。二是引导材学生认识计数器。因此,在学生建立10根1捆的概念后,仍可以安排学生再摆一摆小棒,即按1捆与几根的形式摆。在学生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呈现计数器,先介绍计分数器的个位珠子,然后介绍十位上的珠子,并与摆小棒的图像对应起来,让学生清晰析 地看到1捆的1是放在十位上,1根的1是放在个位上,所以十位上与个位上同样放1个珠子其意义是不同的。随后可以请学生根据自己摆小棒的图像,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这个练习也可以反过来做。这两者之间的转化练习对学生认识计数器有较好的作用。三是认识数的顺序与大小。 10

课时教案A

第七单元 第 1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情捆小棒 课型 新授课 学会与人合作,体会计算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感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填写算式。 态在教学中渗透数的顺序,并进行社会秩序教育 度 知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识 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技能 过程 方法 抓问题,用多种游戏,把抽象的数位具体化。 教学 重点 难点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初步建立数的概念 教学 教学时应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中引入“1个十”、“10个一”等抽象概念,使学设计 生初步建立“十进”的概念;教学时应让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新思路 知;在关注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同时,关注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 教准备 师 学生 10根小棒 每组一个数位计数器及40-50根小棒等。

11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 第 一 课第 1 节 捆小棒 1个十,1个一,是11 10+1=11 1个十,5个一,是15 10+5=15 1个十,9个一,是19 10+9=19 2个十,是20 10+10=20 教 学 资 料 剪 贴 、 摘 抄 在这节课中,小棒捆成10个一捆,是学生把10个一看成1个十的这个抽象过程的思维模型,是学生从具体事物(11支铅笔)——小棒(1捆1根)——算珠(计数器个位和十位上两个珠子) ——数字(11)这个逐步抽象化和符号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思维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位置值的重要意义。人类经过了漫长的探索总结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要想让5、6岁的孩子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而且没有可以调动的生活经验的情况下,独自探索出来是不太现实的,教师就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启发,而且,确实也是因为人有10个手指启发了我们的祖先以10为单位计数的方法,产生了十进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我们的孩子去感悟数学的神奇。

12

课时教案B

一、 创设情景,寻找关键问题。

1、 数学课研究数学问题,一些小棒会有什么数学问题。 (每张桌子发40-50根小棒,玩小棒时间为3-5分钟) 2、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目的:练习20以内数的顺序,也可以在玩小棒中发现十根捆一捆) 3、游戏,看谁的手小巧。

老师报数,学生用棒子表示,讨论:快的同学的诀窍。 出示:十根可以捆一捆。

再进行游戏,让学生习惯中把1捆当作10根用。

4、完成:

( )个一 ( )个十 试一试,在计数器拔出10 个位只有几颗珠子,怎么办?(10个一是1个10) 二、自主合作,解决数位顺序。

在解决了10是1个十也是10个一后,还能过度试一试在计数器上表示。接下来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数位,组成和算式结合,理解11-20各数。

1、11-20各数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

问题提出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并结合P68的图示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实现生生互动。

(这儿注意11-20的表达多样,只要求至少一样,方法选择,方法应用应由学生通过自主交流来确定。)

2、15 、19 、20的数位可重点检查。 (20的数位可由10-20,也可19-20来描述。)

3、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数位不一样,数也不一样,十位上1表示1个十,个位上1表示1个一。

4、 练习:(口算)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9+10 8+10 7+10

13

6+10 5+10 4+10

三、实践应用,实现知识延伸

1、寻找粗心丢失的数。

游戏报数。(报数时丢一些中间数) 2、开火车顺数

游戏:数数(顺数和倒数) 3、拔珠游戏(师生――生生)

报数13,拔13并写出13,同时说13的含义,还可画珠。四、课外实践,拓展知识应用。

1、完成10-20各数数位图及小棒图。 2、和父母互说10-20各数组成。

14

课时教案A

第七单元 第 2 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情感 态搭积木 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课型 活动课 1、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2、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度 知识 技能 过程 方法 小组合作与个人思考相结合,抓问题,重技能形成。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多样有趣的情景,寓计算与具体的生活化活动中,从而达设计 到学习计算技能的目的;算法要在学生充分操作、探索、交流的基础形成;应适当评价和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关注点能较长时间的停思路 留在方法的思考和运用上。 教学 教准备 师 学生 18块规则积木、碰碰车的图片、鲜花、铅笔。 积木

15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 第 2 课第 1 节 搭积木 13+2= 18-2= 12+5= 13-3= 教 学 资 料 剪 贴 、 摘 抄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结构 〖小华有五颗弹珠,他还要赢得几个才有八颗弹珠〗这个问题的语意〖赢得〗是加法,儿童的做法可能用了加的;由五起接着数到八,6、7、8,还要再赢得三颗,也可以用减法做,8-5=3,未知数在算式中的位置影响运算的方法,形成不同的运算结构,这些不同的结构也影响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种中法与减法情境都有三种运算结构,以改变型问题为例说明如后。 (一)加法改变型情境 1.小华有5颗粒弹珠,小英又给他3颗,他现在有几颗弹珠? 5+3=□ 2.小华有5颗弹珠,小英双给了他一些,他现在有8颗,小英给了他必颗? 5+□=8 3.小华有一些弹珠,小英又给他3颗,他现在有8颗,小华原有几颗弹珠? □+3=8 以上2和3两题在语意上是加法,若以接着数的数数方式解答,是采取加的操作,若要采取学校正式教学方法,应该写成8-5=:和8-3=?,面采取减法的运算,这种语意结构和运算结构相反的问题,对儿童而言当然较为困难,未知数在式子前面的问题一般而言是儿童感到较为困难的题目。 (二)减法改变型情境 1.小华有5颗弹珠,他给了小英3颗,他现在有几颗弹珠? 5-3=□ 2.小华有8颗弹珠,他给了小英一些,他现在有5颗,他给小英几颗? 8-□=5 3.小华有一些弹珠,他给了小英5颗,小华原有几颗弹珠? □-3=5 第3题在语意上是减法,但正式的教学里有采用加法,因为未知数要摆在等号后面,也因而增加问题的难度。

16

课时教案B

一、 由境生疑,引发学习兴趣。

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它方法,让学生尽情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_块或拿走_块” 。

1、你在玩积木时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在初次玩时学生是地目的的,生活的搬造,有问题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 再放_块 多 + 拿走_块 少 - 2、根据发现,自己再玩积木。

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认识的巩固,但对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己知的再逞现,而其中的对手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 由疑得技,获得计算能力

1、14+5=_ 17-6=_

你怎么算的?有了两次合作机会,这次有学生思考更能有独特见解。 2、比一比谁算得快。

19-7 13+5 16-3 15+3 14+4 12+6 5+13 16-4 15+4 17-5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6至8个分钟。 3、游戏:碰碰车(小组内活动)

A、每小组选其中一组进行游戏。

B、每小组各组成员写一数字再组成游戏。(这次游戏由于自写数字会出现两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加减,可由小组研究获得,也可老师告知。) 三、 实践应用,实现课内外延伸

1、今天小技巧:今天的计算,只和个位有关,和十位无关。 自编加减20道,看看符合这节课要求。 要求:(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加减时不进位,不退位。 (3)可在小组中评价,通过。

17

2、课内作业P71。

其中第3道题既是顺序的训练 ,又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仔细写作业的习惯,应自主完成再集中反馈。

18

课时教案A

第七单元 第 3 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情有几瓶牛奶 感 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态度 知识 技能 过程 方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的担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理解凑+法的含义。 合作学习是增加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考和计算。 教学 理解凑+法的含义; 重点 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难点 教学 1、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在归纳算法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设计 2、计算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思路 3、算法应在学生充分操作、探索、交流的基础上形成; 4、画图应用题要走渗透化的新路。 教学 教准备 师 学生 “有几瓶牛奶”主题图,小棒若干 小棒若干,数字卡片

19

20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 第 3 课第 1 节 有几瓶牛奶 9+5=? 方法一:。。。,9,10,11,12,13,14。 方法二:把5分成1和4。 方法三:把9分成5和4。 方法四:。。。。。。 教 学 资 料 剪 贴 、 摘 抄 加法与减法的情境 教师都有一个经验,儿童做计算题的能力很好,但对于应用问题就束手无策。原因之一是,儿童没有把适用加法减法的情境和计算联结起来。幼儿在学习加法时通过是将两堆东西并在一起,数一数有几个,但是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情境也是适用加减法运算,儿童对这些情境并不了解,所以碰到文字题就不知道要用加的或减的。数学的主要目标是解决问题,我们要让儿童学会判断哪种情境要用加法运算,哪些情境要用减法,也就是他们要了解其语意结构。 在加减法的情境(或语意结构)方面有许多学者研究过,也提出不同分类。 Carpenter & Moser(1984)认为加减法有四种类型的题目:改变、合并、比较和等化。改变型及有联合及分离两类,Fuson(1992)综合各种意见,将加法情境分成三项,减法也分成三大项,简介于后。 (一)加的情境 1.改变型的添加(change add to) 在一个集合之上添加东西,结果成为另一集合,例如小华有四个弹珠,又得了三个,现在他有几个?这个情境里由一个集合转变为另一集合,称为一元运算(unitary operation)。这类型题目我国称为添加的题目。 2.物理操作的合并(combine physically) 这是活动型的合并,儿童将两个部分(两堆东西)动手动操作将它们合成一个全部,这个动作操作两个集合,称为二元运算。例如小华的书包里有四颗白弹珠,口袋里有三颗蓝弹珠,他把弹珠都放在一起,共有多少颗弹珠? 3.概念操作的合并(combine conceptually) 这是静※型的合作,儿童在思考里将两个部分合成全部,儿童作此操作时并不动手将东西合并在一起,例如足球队里有男生六个,女生三个,足球队多少队员? (二)减的情境 1.改变型取走(change take from) 儿童从一个集合取走部分东西,变成另一个集合,这个操作中将一个集合加以改变而成另一个集合,所以也是一元运算。例如小华有八个弹珠,他拿了三个给小英,现在他有几个弹珠,这类型问题在我国课程里称为〖求余的问题。〗 2.等化的情境(epualize) 一个集合经过转变而与另一个集合相等,例如小华有四个弹珠,他还要赢得几个才有七个。 等化的问题可以分成两类,一是添加的等化一是取走的等化。 (1)添加的等化(epualize add to)或称为〖补不足〗 一个集合由于添加一些东西而与另一集合相等。例如,小珊有八个弹珠,小华有五个弹珠,小化还要赢得几个才会和小珊一样多? (2)取走的等化(epualize take from) 一个集合由于取走一些东西与另一个集合相等。例如,小珊有八个弹珠,小华有五个弹珠,小珊要损失几个才会和小华一样多,又如,桌上有八个杯子,拿走三个后就和盘子一样多,盘子有几个? 21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况,提出问题

教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1、 小芳家很穷,小华送给小芳一些牛奶,小冬也送小芳一些牛奶,你想知道牛奶有多少瓶?

2、缸里有金鱼8条,又买来9条,一共有金鱼几条呢?

你知道牛奶有几瓶,金鱼有几条吗?这些都是数学问题,你想解决吗?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组织小组活动)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问题提出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

1、9+5 (1)数数法

(2)9+5=14 (分小数凑大数) (牛奶瓶表示) (3)9+5=14 (分大数凑小数)

(牛奶瓶表示)

(4)9+5=14 看见9就-1 ??

2、“8+9”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9+5”的计算,是组织交流后共同解决。

“7+9”的教学层面就在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一些尝试后接受了交流的结果,一些机灵小朋友在交流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能有新的想法,在汇报后就进步,进一步尝试,也就是巩固阶段。

3、试一试。

9+3和7+9 可指名8至10位同学板演,不是机械段,而且学生对方法最终选择的体现和最佳方法的呈现,对凑+法要进一步落实。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在此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 1、P73,完成书本内容。

题2,原有金鱼9条,现又有8条,一共有几条?看图应用题(仔细观察,说一说图

22

示,然后独立完成)

2、巩固凑十法

9+1+5 9+1+3 9+1+8 9+1+9 9+1+6 9+1+4 9+1+7 9+1+1 9+1+2 9+1+0 3、数学游戏:

游戏可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课外作业:继续上课的数学游戏。

23

课时教案A

第七单元 第 4 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有几棵树 教 学 目 标 情课型 新授课 1、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感 2、 进行环保教育 态度 知识 技能 过老师要充分发挥在归纳算法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理清计算思路,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 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2、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程 解决疑惑,使每一种算法都适合学生的适应能力。 方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 计算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画图应用题设计 的生动性和灵活性;应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此基础上体验或找到算法,然思路 后利用同桌交流或全班交流的形式归纳出思路完整的计算方法。 重点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多样化。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算法交流能力。 教学 教准备 师 学生 情境图及一些实际数学问题的用品。 14个方块

24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 第 4 课第 1 节 有几棵树 8○□=□? 8+6=14 8+6=14 9+6=15 8+6=14 教 学 资 料 剪 贴 、 摘 抄 任何一位教师,都要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位人们所说的学困生,他们大多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自制力差,懒惰涣散,学习成绩不好。这些学生得到最多的是批评和训斥,很少从老师那里得到表扬和鼓励。长此以往,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损伤,造成他们对于学习更缺乏热情和兴趣,自卑自弃,成绩更差。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全新的教育理念,用富有情感性、激励性的语言评价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真情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心灵,用情感去赢得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以十二分的热情回报你,喜欢你,接受你所教的知识。 1、以学生为主体,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新课改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师生平等对话,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大家都知道,一堂课的完成,不论是小组合作,还是大班研讨,起主导作用的依然是那些积极、主动的学生,而那些平时“动作慢”的学生,很少参与“动手做”。道理很简单,他们的知识都跟不上“趟”,他们又怎么去参与实践呢?因而,教师要重视这部分学生,要用“爱”培养他们的兴趣,多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知识,训练他们的技能,让他们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重视感情投资,用富有情感性、激励性的语言感化每一位学生。 没有情感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因而时常受到教师的批评,由此造成了他们内心存在着敏感、戒心和敌意。他们往往主观地认为教师轻视和厌弃他们,而与教师存在着心理隔阂,甚至是对抗,并因此而关闭了教师通达他们心灵的门户。教师只有“爱”字当头,运用富有情感性、激励性的语言,对他们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激励性的推论、解释和评价,才能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唤起每名学困生的学习欲望,使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己,认真地投入到索取知识的过程中。只有这样,学生们各自不同的潜能才能得到相应的发挥,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有效地发展。 总之,在教学工作中,对于学困生的消极,教师重视善于正确的引导,以促使他们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学习者和能够学习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成绩,逐步树立起自尊和自信。

25

课时教案B

一、 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图和环保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生活经验与情境相映合,并从中产生数学问题。(积木型板图)

1、树林中有20棵小树,分两排种植,可是过不了多久一

些小树死了,第一排死了2棵,第二排死了4棵,你说怎么办?(一些学生为几棵树发问,另一些为小树的死着急)。

2、给小树浇了水,施了肥,还给小树带来了一个朋友,小草、小树快乐地生长,又活了两棵,长哪儿好呢?

3、小朋友去树林玩,去跳皮筋, P树,摇树,还把小草带回家给自己的小兔朋友吃,小树又生病了,有3棵小树生病了,怎么办呢?

在众多连续情境的呈现下,学生情感与小树产生关系,达到环保教育这一目的,又引导学生去研究所产生问题。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8+6 8+8 5+8 ??

这些在情况设计下,产生了这些算式,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1、8+6=14怎么来?

(1)8+6=14 (2)8+6=14 (3)9+6=15 (4)8+6=14 8+6=14 看见8就减2 (5)8+6=14 2、自己研究其余算式。

3、 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 7+8 8+4 5+8 8+6 8+3 4+8 8+7 8+5 2+8 9+8 8+9 3+8 6+8 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 P103 独立完成思考,解决问题。 题2 组织学生交流图意和算法。

题3 先说一说计算方法,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再说一说方法。 2、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

26

种树问题 游戏问题 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3、课外研究:

7+ 6+ 5+ 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27

课时教案A

第七单元 第 5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练习4 教 学 目 标 情感 态度 知识 技能 过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9和几、8和几、7和几、6和几的进位加法。 课型 练习课 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程 情境教学法、示范法 方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 设计 思路 教学 教准备 师 学生 小黑板、投影、卡片。 计算教学的最大难题就是“枯燥”,学生不能持续学习。教学中应创 设多样有趣的情景,寓计算与具体的生活化活动中。 巩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进位加法的思考过程

28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 第 5 课第 1 节 练习四 8.一共有几只? 教 学 资 料 剪 贴 、 摘 抄 一、直接写得数。 12―9= 9+9= 8+9= 9+8= 13-8=8+4= 5+8= 16-9= 18-9= 11-6= 9+3= 16-9= 9+9= 13-3= 20-10= 二、在○里填上“>”“<”或“=”。 10+5○ 14 9+10○ 18 15―5○ 10 13-2 ○ 11+1 3+10○ 13 17-6○13 16-1○ 20 14+2○ 10+10 三、填一填 □+6=12 9+□=15 16-□=0 8+□=1 7 12-□=9 18-□=9 14-□=8 14-□=□ □+8=1 6 9-□=7 0+□=9 四、填一填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_______位,第二位是_______位, 2.1个十和8个一是( );1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20个一是( );14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4.在18、20、13、19、15、11这六个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把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顺序排一排: 5.个位是5,十位是1,这个数是( )。 6. 7.19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五、看图写算式。 29

30

课时教案B

一、复习

1、说说数的组成。

2、说说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拆数凑+再加) 二、练习第1题 1、独立计算。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三、练习第2、3题 1、让学生算出得。

2、观察算式,说说每一竖列的算式有什么规律。 3、交流规律。 四、练习第4题

1、指导学生看懂题意,明确做题方法。 2、学生完成练习。 3、交流结果。 五、练习第5、7题

1、学生完成第5题,评出夺得红旗者,给予表扬。 2、仔细观察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7题,评出做得又对又快者,给予奖励。 六、练习第6题

1、指导学生弄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七、练习第8题

1、让学生观察图,理解图的意思。 2、列式计算。

3、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八、开放练习

1、第9题,让学生填写,鼓励学生对后2题写出多种答案。 2、教学游戏。

(1)、拿出准备好的卡片,老师拿出一个得数,小朋友找出这个得数的算式。(同桌合作)

31

(2)、同桌间一生拿结果,一生找算工。 九、总结。

32

课时教案A

第七单元 第 6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情 买铅笔 感 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态度 知识 技能 过程 方法 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课型 新授课 观察法、 自由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示范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培养学生探讨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计算方法,达到运算方法正确计算的目的。 设计 2、通过活动引发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减9的方法,来计算减8的退位减。 思路 教学 教 小棒若干、十几减9、十几减8的算式卡片,投影仪。 准备 师 学生 小棒若干

33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 第 6 课第 1 节 买 铅 笔 (1)15-9=6 (2)15-9=6 (3)15-9= 因为9+6= 10-9=1 15-5=10 所以15-9=6 1+5=6 10-4=6 ?? 教 学 资 料 剪 贴 、 摘 抄 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应用,另外,有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关于20以内的数的运算的经验,甚至有的学生还可以计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可以说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是参差不齐的。 认知特点 学生天性爱玩,乐于争强好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弱。形象思维发达,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弱。 典型错误 1、对于数位意义的理解,个别学生有困难。 2、20以内退位减法,个别学生计算慢,错误率高。 3、学生讲算理和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力较差

34

课时教案B

一、创设情景. 二、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过生日时最喜欢吃什么?明明也喜

欢吃蛋糕.今天,

咱们就和我们的好朋友\明明\一起切蛋糕. 1.出示图片:蛋糕1

2.思考:左边有一整块,右边有一小块,明明说他吃半块就能够吃饱,可以怎样切呢?

(1)把整块蛋糕切成两半拿走半块;

(2)把整块蛋糕切成四份,拿一份和另外的一小份组成半块. 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谈话:明明看到你们的口算算得这么棒,想请全班同学参加他的生日宴会!请同学们看看这块蛋糕上还缺少点儿什么? 4.出示图片:蛋糕2

教师提问:明明今年9岁了,需要几根蜡烛?商店里有多少根蜡烛呢? 5.出示图片:蜡烛 教师提问:商店里有14根蜡烛,买走9根,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14-9

教师提问:明明还要再买9个气球布置房间,商店里又有多少个气球呢?

6.出示图片:气球

教师提问:商店里有17 个气球,买走9个,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17-9 二、算法多样化.

(一)学习\-9\的口算方法.

1.教师提问:\-9\等于几,可以怎样算? 2.学生反馈

(1)方法一:因为9+5=14,所以14-9=5 教师板书:9+( )=14

教师小结:你是用加法来算的,这是一个好方法. (2)方法二:先用10-9得1,再用1+4=5 教师板书:10-9=1 1+4=5

教师小结:你是把14分成了10和4,先用10-9得1,也好算,也是个好方法.

(3)方法三:14先减4,再减5.

教师板书:14-4=10 10-5=5 教师小结:你是把9分成4和5,先减4,再减5,真是个好方法! (4)方法四:14先减10,再加1. 教师板书:14-10=4 4+1=5 3.小结

方法一:是用加法来想;

方法二:是把14分成10和4,先用10来减;

35

方法三:是把9分成4和5,先减4再减5; 方法四:是9离10近,先减10,再加1. (二)学习\-9\的口算方法. 1.教师谈话

你们能用这么多方法算出14-9=5,想的真好.能用这些方法算算17-9吗?

2.小组交流

17-9可以怎么想呢?把你们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看看哪个小组想的又好,说的又清楚! 3.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反馈 5.揭示课题

14-9、17-9这两道题大家已经学会,这实际上已经研究了十几减9的方法了.

教师板书:十几减9 6.编题练习

除了14-9、17-9这两道题,你还能再编出几道十几减9的题吗? 三、游戏:贴气球.

1.讲明游戏规则,帮助欢乐球找到家. 明明把这9个欢乐球都买回来了.他还准备了许多欢乐球想请同学们一起布置房间.每个欢乐球的算式上都有一个算式,请你们把欢乐球贴到相应的大气球下面,得数是2的贴这儿!(在大气球上面贴数字\)这是贴3的、贴4的??9的. 2.小组活动

欢乐球就在你们桌上的信封里,希望你们分工合作!

教师小结:大家看,我们在数学学习中和明明一起过了一个多么愉快的生日呀! 探究活动

帮小白兔回家

游戏目的

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游戏准备

1.用纸板或其他材料制作8座小房子,在窗口处分别写上算式:\-9\、\-9\9\.

2.制作8只小白兔,小白兔身上分别写上:2,3,4,?,9(如下图).

游戏过程

1.将房子和小白兔分别悬挂在黑板两侧(顺序打乱).每个学生手中都拿着一套数字卡片(2~9).

2.教师任指一座小房子问:这是谁(哪个小白兔)的房子?学生想好答案后,举起手中相应的卡片.然后教师将写有相应得数的小白兔和小房子配在一起,直到全部搭配好为止.

36

课时教案A

第七单元 第7 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情跳伞表演 感 良好的思维习惯。 态度 知 课型 新授课 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识 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技能 过教学时可直接呈现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理解题意后,解决“谁 程 多、多几只”这一问题,例如,对于“11-7=()”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方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 1、把应用题教学和计算教学相结合。 设计 2、把算式的排列规律与运算相结合进行教学。 思路 3、算法营造学生充分操作、探索、交流的基础上进行。 4、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思维、交流、评价能力。 独立思考后进行交流。 教学 教准备 师 学生 “飞行表演”主题图,投影 预习本课内容

37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 第 7 课第 1 节 跳伞表 演 11-7=4 11-7=4 11-7=4 因为4+7=11 10-7=3 11-1=10 所以4+7=11 3+1=4 10-6=4 教 学 资 料 剪 贴 、 摘 抄 鼓励多向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而创新思维又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一题多说、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创新思维的有力措施。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开始,学生思维平静,习惯于顺向思维,因此问题直观明了,只是“一共有多少个?”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我及时指导,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学生提出“草地上一共有11只羊,白羊有6只,黑羊有几只?”这个比较难得,这是学生的逆向思维。我在课堂上没有好好地利用。这个环节可以改进一下:肯定、赞赏这个学生所提的问题,并以此为契机,适时加以引导,关于黑羊、白羊,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层层引导,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思维空间。

38

课时教案B

激发学习热情

活动一: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请同学们欣赏空中特技表演. 1.出示图片:飞行表演

2.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飞行员在表演,有红色队和黄色队; 我想到了红色队比黄色队多多少人? 黄色队比红色队少多少人? 红色队和黄色队共有多少人?

我还想到了长大后要像他们一样学习飞行表演. ??

二、探究解题策略.

(一)活动二:寻找生活中数学问题.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 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 (二)活动三:重点研究11减几的算式. 1.学生汇报,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方法1:出示图片:圆片

从11个当中去掉7个,从图中看出结果是4. 方法2:出示图片:小棒

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从11根当中减去7根,还剩4根. 方法3:把11拆成10和1 10一7=3 3+1=4

方法4:把7拆成1和6之后再连续减. 11-1-6=10-6=4

方法5:把减数7凑成10,多减后再加. 11-10+3=1+3=4

方法6: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果. 因为:4+7=11 所以:11-7=4

课间游戏:小朋友们,累了吧?咱们一起说个歌谣吧. 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三)活动四:培养思维有序性 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1-2=9 11-9=2 11-3=8 11-8=3

11-4=7 11-7=4 11-5=6 11-6=5 11-6=5 11-5=6

39

11-7=4 11-4=7

11-8=3 11-3=8 11-9=2 11-2=9 三、培养数学技能.

(一)看图列式(出示图片:小鸟和小鸭子)

(二)看图列式(出示图片:松鼠和小兔子)

(三)出示图片:小猫钓鱼

教师谈话:周末了,小猫欢欢和笑笑到池塘去钓鱼,它们俩在为谁钓的鱼多,谁钓的鱼少争吵呢?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它们呀!

(四)出示图片:小熊射门 教师谈话:森林运动会上,其中一项比赛是足球射门.看图回答问题,看谁填的数最多,时间3分钟. 探究活动 接力赛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过程

1.以班级为单位活动. 2.教师任意说一个20以内的数,第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加号或减号)第二个学生再说一个数,第三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计算出结果. 3.以第三个学生所说的结果作为加数或者被减数,第四个学生再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第五个学生任意说一个数,第六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的计算出结果.

4.后面的学生照此继续进行游戏. 游戏说明

1.学生计算错误或者出的题目超出目前所学范围(例如出现19+9或者6-7这个错误)都要为同学表演节目. 2.要灵活使用这个游戏,变化着练习.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cw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