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更新时间:2023-03-08 08:11:2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绪论

所谓发展有多种含义。一般人们理解为泛指某种事物的增长、变化和进步。在此含义上,与生长为同一语。但严格意义上、发展尤指一种持续的系列变化,特别是有机体在整个生命期的持续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也可能是环境或学习的结果,这种变化既可是量变也可是质变。而生长通常用于生理方面,对人类来说,生长是从卵子受精开始,直至个体或组织衰亡为止的持续过程。发展与生长两个术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成熟比前两者更为复杂,它有两层含义。其一为生理的成熟,即身体上各种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机能臻至完备状态,生长即告停止;其二为心理成熟,包括智能的成熟、情绪的成熟和社会性的成熟三个方面。简言之,成熟是指随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与变化,成熟排除了练习和经验。一般说来,成熟不但确定个体发展的最大限度,同时也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和速度。但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并不完全一致,这就形成了个体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人的发展指的是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如同一条蜿蜒的长河,时而会激起奔腾的波涛,时而会静静地流逝着。人的发展也会有起有伏,有激流涌进,有平静流淌;循环往复,循规变化。人从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和生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不断地变化。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心理发展,但生理发展不是心理发展的惟一决定因素。个体的发展除了依靠生理结构机能外,更重要的是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人的心理发展作为人类发展的 一个重要部分,从种系心理的演变,到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发展心理学”一词,是在儿童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虽然心理学家对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不论是儿童心理学还是发展心理学,都是研究人的发展。

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心理学(psychology)不仅是一门认识世界的科学,也是一门了解、预测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科学,对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研究与应用的范围也日益扩展,形成了诸多分支学科,发展心理学就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在心理学的大家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在英文中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对象由灵魂(soul)改变为心灵(mind);心理学既是对心灵的研究,或亦可称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s)。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Johann Fricdrich Herbart,1776~1841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之说。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宣告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独立的实验科学,并培养和建立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因此,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冯特被确认为近代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人在实践活功和生活活动中,与周围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必然会产生种种主观活功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或称之为心理。具体地讲,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或讯息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引起人对周围事物的感觉和知觉,并注意环境变化,记忆发生过的事件,思考各类不同的问题,想像未来情景,这种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思考)和想像等心理活动,就是人的认知或认识过程。人们有喜、怒、哀、乐、爱、恶、惧等对周围环境的体验,这是人的情感过程。人们根据既定目的,克服困难,做出努力,并通过行为去处理和变革客观的现实,这是意志过程。这三个过程,简称知、情、意,是人的心理过程。同时,对待某个事件,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和价值观等差异,这种差异既与各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其后天

的经验和学习有关。这就是人格(或个性(Personality)。人的心理现象,就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或个性)而言的。 与物理现象不同,心理现象不其形体,不能直接观察得到,这就构成了心理科学的特殊性。正如台湾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张春兴提出的:“心理学是超科学的科学”(张春兴,1991)。因此,在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人们首先把注意力集中于人的外表行为(behavior)活动上。心理活动,不仅来源于客观现实,来源于实践活动,且又通过其外部行为活动,主要由动作和言语表现出来。首先,人的行为活动很明显地要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和调节。外部行为乃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而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及整个人格〔或个性)对行为又有很大的影响。其次,人是有意识的高等动物,人的心理非常复杂,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掩饰自己的某些心理活动,甚至表现出一些与内心不符合的外部假象,说出一些与心理事实不相符合的话语。因此,当我们根据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去分析人的某种心理活动时,必须非常谨慎。第三,人的心理的复杂性与外表行为的多变性,并不能使心理活动成为神秘莫测、不可捉摸、无法研究的东西。心理现象由外界事物和体内变化引起,总会在行为活动上有所表现,而且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即使有接表现受到掩盖,它也会间接地在其他方面有所流露。因此通过比较长的时间、全面系统的观察或借助于仪器分析,我们仍然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有所了解。

(二)发展心理学

心理现象的复杂性,使无数心理学家众说纷纭,因而形成了许多派别。由于争议的结果趋于求同存异。保留各家的合理思想,才使心理学在一百余年内获得迅速的发展。心理现象的复杂性,也引起心理学家们从不同的方面展开跨学科和多学科的探讨。心理学既与生物科学、技术科学相结合,又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相结合.使心理学成为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的边缘科学、中间科学、模糊科学,即超科学的科学。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又使大多数心理学家往往从一个侧面去深入研究,使心理学研究范围广阔,分支众多。心理学尽管分支繁杂,但仍可从两个角度予以分析,一是从其性质上分门别类,另一是从应用上分门别类。如果把心理活动分成不同层次,在不同水平上加以研究,心理学可以有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等等。如果把心理学按其应用范围加以研究,心理学可以有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等。普通心理学则是概论性的基础理论的心理学。由此可见,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人的身心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的联系;其间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因而形成年龄特征。发展心理学正是要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方面。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等,其中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最主要的一环;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等,而人格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最主要的一环。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索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语言的发展。

人的个体发展离不开种系发展。所谓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这个过程又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一个是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前者研究的是动物心理学的内容,即研究动物心理和行为变化规律,以此研究结果来进一步揭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实质。后者研究的是民族心理学(主要是原始人类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的内容,意指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人类生活和文化的不断提高,人的心理水平也日趋发展。现代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远非原始社会成人所能比拟的。这说明社会条件对人类

心理发展的作用。因此,从广义来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psychology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以下分别叙述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 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种系心理发展,指从动物到人类心理的演变过程;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的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整个生命中,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两者构成了从动物到人类心理发展的整体面貌。 (一)种系心理发展

1.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 心理现象主要为人类所特有,但它是在动物界长期进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动物进化过程中逐步出现一些心理现象,为人类心理发生和发展准备了前提条件。对动物心理进化研究,是动物心理学(animal psychology)或比较心理学(comparative psychology)的主要课题。从历史上说,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在其著作《动物历史》中提出的自然等级表。谈的就是动物种系心理进化的顺序。1864年,法国生理学家弗洛伦斯出版了第一本《比较心理学》,这是对动物行为进化阶段研究有意义的尝试。在动物心理进化研究中,达尔文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1872年出版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就是运用进化观点对动物行为进行了比较的研究。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后,心理学家开始了许多动物智力进化方面的实验研究,例如,迷津学习、问题解决等课题。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trial and error learning)、巴甫洛夫(Ivan Petrevich Pavlov, 1849~1936)的条件反射学说(conditional reflection theory)等,都建立在动物行为实验研究的基础上。20世纪中期是动物心理学迅速发展的时期,“发展”的观念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于是对动物心理进化问题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例如,哈洛等人对恒河猴的研究,阐明了剥夺社会经验对后来社会化的影响。柯勒对猩涅(类人猿)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研究,不仅提出了顿悟学说(insight theory,而且阐述了动物在行为改变和可塑性方面具有的较大的潜力。对动物行为发生和发展的研究,其重点是考察行为进化和发展的因素,探讨遗传与经验即先天和后天在动物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动物进化标志之一是其结构的分化,其中最主要的是神经系统的出现,这对于种系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动物神经系统的发展经历过四个阶段,于是在此基础上,逐步产生了原始的心理

(1)刺激感应性阶段:原生动物是动物进化阶梯中最低等的一种,例如变形虫等一类

单细胞动物,它们具有刺激感应性的各种特点,即能在一定范围内按照环境中的变化因素与自身的生存关系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动物界的进化是由单细胞动物发展为多细胞动物,例如,腔肠动物的水蟋。这时产生一种散漫的、无意向、无中枢的网状神经系统,尽管那时反应形式属于刺激感应性阶段,但是它们产牛感觉细胞,能专门负担反应的传导职能。 (2)感觉阶段:网状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进化到梯形神经系统。环节动物的蚯蚓就是代表。它们不但产生了头神经节,而且出现了有彼此独立的原生质的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处叫突触(synapse ) ,突触式的联系使神经系统形成新的功能。于是动物进入了心理发展最初形式的感觉阶段。这时,动物能够回答那些起信息作用并能指导动物行为的个别刺激物或物体的个别属性的作用。在无脊椎动物的发展中,节肢动物如昆虫,是进入较高级发展水平的动物。昆虫的节状神经系统,有其较庞大的脑神经节,并形成了相当发达和专门的受纳器官,不仅使感官越来越发达,而且形成各种本能;。例如蚂蚁的觅食和存食本能,蜜蜂的交际本能,都成为各种习性

(3)知觉阶段: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其神经系统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类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都是空心管状。管的后端是脊髓,管的前端有膨大部分叫脑泡。在发展过程中,由三个脑泡变为五个脑泡。即前脑、间脑、中脑、后脑和末脑。低等脊椎动物,从鱼类开始,发

展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及鸟类,其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变化是比较大的。例如,爬行类,在大脑半球的背外侧面出现了一层新的结构大脑皮质;鱼类则发展了大脑半球的腹内侧面,即纹状体,于是,这些脊椎动物产生了较高的分析综合能力,使种系心理发展进入知觉阶段。 随着大脑的进化,低等脊椎动物的行为逐渐脱离感觉冲动的直接控制,到由综合各种感觉冲动的大脑半球新皮层的复杂过程来控制,也就是由感觉过程到知觉过程。动物发展到了知觉阶段,就是对周围事物的刺激,不再只是回答其个别属性,而是在其行为中形成了不可缺少的个体经验,对周围事物做出整体的反应。

(4)思维萌芽阶段:哺乳类功物属于高等脊椎动物,它们是由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的。哺乳类动物种类极其多样、分布极了广,在生态方面的差别也极大,所以它们的心理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种系心理发展的研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是灵长目的类人猿。类人猿的发展,进入了思维的萌芽阶段。类人猿有发达的大脑和大脑皮质,从外型看,与人脑相差不多。各种感官也接近人类的构造。动物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猩猩的行为出现新的特点:①利用简单的工其解决问题。例如,黑猩猩用石头砸开硬壳果等。典型的研究是柯勒的黑猩猩取食物的实验。在黑猩猩前边放着食物,身旁放好一粗一细的两根竿子,每根竿子都取不到食物。经过摆弄,黑猩猩偶然把两根竿子接(套)在一起,于是它接好竿子,动作迅速而确切,竿子也较结实,结果取到了食物。②模仿人的动作,如拿抹布擦地,拿扫帚扫地,用勺子舀水,用茶杯喝水,甚至于“学习”人的抽烟、缝纫。③学会手势语言。美国加特纳夫妇应用聋哑人用的手势,教会黑猩猩许多手势,并能应用这些手势和人们进行交际,这些手势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普利马克利用符号语言对一只6岁的黑猩猩作实验,实验内容有八种:字词、句子、是非问题、用语言教语言、类概念、连结词、量词和条件关系词,结果这只猩猩能用塑料小片与事物建立联系,造句、辨别颜色、大小和形状并建立类概念

(或类属概念)由此可见,哺乳类动物,尤其是灵长目哺乳类动物不仅对周围环境有粗浅的感觉和完整的知觉,产生清晰的表象,而且能对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属性做出完整的反应,初步解决了一些问题,证明它们萌芽了思维。这种初级思维或动作思维为人类思维发展提供了生物学的准备。 2.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

(1)人类的进化:人类是由动物界进化而来的。人类的动物祖先是高度发展而现已灭绝的猿类。它们和现代人猿相似,有高度灵活的运动能力,高度发展的定向探索反射和初级思维。在远古的时候,由于地球表面的变化,森林减少,人类的动物祖先被迫由树上生活改变为地面生活。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人类的动物祖先的活动有进一步发展。促进人类动物祖先演变到人类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直立行走、手的发展;二是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三是交往需要产生语言。于是这些条件与人脑发展、与经验传递、与劳动生产的相辅相成才使人类动物祖先进化为原始人。动物的进化受到生物原理或生物规律的支配,而人类的发展则受社会原理或规律的支配。所谓社会,主要指人类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社会无疑是由一群人组成的,人类群体生活是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并产生共同的习惯、心理、情操、民俗。随着社会的发展,才由原始人发展为远古时代的人、古代社会的人、中世纪的人、近代社会的人,直到现代社会的人。 (2)人类心理的特点:人类心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原始人的思维和现代人的思维就有区别,法国社会学家列维早在1910年所著的《原始思维》一书中就做了详细的论述。我们不拟深入讨论这种差异,而探讨人类心理的共同特性,井把这种共性归纳为如下三个特点: ①意识的心理特性:人类心理是有意识的.所谓意识是指能清醒觉察、明了思考、具自觉行为等特征的心理状态,它包括意识客体和意识自我两种类型。具体地说,是能够清醒觉察周围的事物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联系;明确思考过程和方向,使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组织

性、计划性和预计性;以及调节自身的行为,具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自觉能动性。当然,意识是人的心理的高级的主要的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因为人的心理存在着意识和无意识交互作用的两种形式。

②社会的心理特性:人类心理受着社会历史的制约,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有具不同的心理特点。民族心理学就是研究原始人和现代人心理差异的一门科学。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社会及文化背景’下的人类心理和行为表现。例如,研究社会境遇如何影响社会知觉,社会因素如何作用于人类态度和信仰等。因此离开了人类社会和人类实践,就谈不上人类的心理。

③语言的心理特性:语言有两个主要的功能:概括作用和调节作用。人类借助于语言,认识了周围事物的内容,使感知、概念、记忆概括化、理性化,使情感、意志更具有调节功能。人类借助于语言,积累在世世代代的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知识,再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促进社会的文明和发展。人的有意识的心理,正是以语言为基础的个体经验和社会经验的总和。

(二)个体心理发展

1.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 一个人出生的时候是否有心理?他的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在人的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中,心理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它是按照什么原理或规律发展变化的?这些发展变化在人的生活、教育和工作上具有怎样的意义?这些都是研究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必须阐明的问题。个体发育始于妊娠期,也就是说,个体的产生虽然复杂,但也是从单细胞开始的,不过这个单细胞却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父源,一个是母源。这与动物中的两性生殖是完全一样的。人体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合子)细胞开始,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分裂而来的。生命正是从这里开始,其过程极为迅速。“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实际上妊娠期从末次月经起算约280天)。新生儿出生后仍保持迅速发展的趋势。虽然新生儿大脑皮质还未充分发挥功能,但出生时大脑低级中枢却提供了一整套行为反射,逐步出现各种感觉。个体生理的发展,主要显现在出生后的12~13年间,各种器官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化;尤其进入青春期10、11-17、18岁)(见第六章第一节),不仅身体外形变化巨大,内脏机能趋于健全,而且性的成熟,标志着人体全部器官接近成熟。随着生理的发育,在这出生后的18年,心理也逐渐地发展变化。心理发展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认知在发展,思维趋向初步成熟;二是人格在发展,趋向个性化。18岁进入成人期(或成年期) ,经过相当长的成人早期、成人中期(中年期)和成人晚期(老年期)的变化,身心也会持续的变化。这种生命全程或毕生发展的身心变化,构成了发展心理学各类研究的课题。发展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个体一生心理发展的趋势。 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通过社会化,个体获得在社会中进行正常活功所必需的品质、价值、信念以及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社会化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人类个体借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人类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会基本生活技能,掌握社会规范、生活目标,形成社会职能,培养社会角色。其中有些过程在青少年阶段可完成,即儿童青少年的社会化;有些过程则贯穿于个体的一生,即成年人的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社会化过程是人类学会共同生活和彼此有效互动的过程,也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过程。 2.个体心理发展与种系发展的关系

关于个体心理发展与种系发展关系的理论,最具代表性的首推20世纪初霍尔的复演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物进化论的影响很广,当时在生物学中已经发现人类的胚胎发展史是动物进化过程的复演。霍尔接受了这种进化论和复演说的思想,并将其运用到个体心理发展的学说上来。他提出了应该把个体心理发展看做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历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cw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