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角度尺的使用》教学设计剖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22: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万能角度尺的使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说明:

1、我校机电专业采用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机械测量技术》作为教材,其中万能角度尺作为重要的常用测量仪器推出。如何让学生掌握万能角度尺的测量原理并正确读数,常规手段难以讲解清楚。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其放大性好,交互性强的特点,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2、本节课设计成学生 “任务驱动”与“边学边实验”的模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求知识的欲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3、本课没有直接从万能角度尺的测量原理为切入点,而是从学生已有的长度测量知识着手,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的观察、思考,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习资料的查询与利用,实验的实际操作,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掌握万能角度尺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能角度尺的构造。

(2)知道万能角度尺各部分的用途及用法。 (3)会用万能角度尺进行实际测量并准确读数。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自学资料的学习和利用万能角度尺实际测量,在过程中规范万能角度尺的使用方法。

(2)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的交流与分析,了解万能角度尺的测量原理,总结万能角度尺的读数要点。

(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培养技术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交流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质量意识。

(2)通过设问,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做好仪器整理工作,养成对工作认真负责,严谨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万能角度尺的测量原理

要求学生会实际测量并准确读数。

2、难点:尽管学生手边有万能角度尺的实物,但课堂演示并讲解时,其可见度太小;作示意图,太费时,效率不高,效果不好;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辅助,让学生自主性学习,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场地与器材:

多媒体教室, 万能角度尺(精度2′),测量用的工件,万能角度尺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学法: \小组自主探究\+\边学边实验\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问题1:在实习中,我们测量工件长度时,用到的工具是 。 问题2:实际实习中,我们只需要测量长度吗?(展示工件图) 在学生完成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有没有精确的测量角度的仪器呢?[出示万能角度尺,说明万能角度尺是用途很广、精确度很高的计量仪器。]

新课教学: (一)发布任务

介绍下发给小组工件的来源,并展示本节课的任务——用万能角度尺测量指定的三个角度是否达到图纸要求精度。 (二)分组讨论

让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后指定出合理的工艺方案。 (三)提交审核

教师对学生制定的工艺方案进行审核并得出最终方案,将本节任务分解为3个子任务,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四)任务实施

任务一:让学生了解万能角度尺的构造、用途: [课件]出示万能角度尺

(1)主尺:最小分度是1 ° (2

(3)直角尺、直尺、基尺的位置 (4)卡块、制动器、调节旋钮的作用 (5)观察万能角度尺的刻度规律

[学生活动]:6人一组,配有万能角度尺,仔细观察,弄清各部分的名称及用途,并能拆卸。

任务二:让学生掌握万能角度尺的读数方法:[课件出示万能角度尺的读数方法] 介绍读数方法:

提示:万能角度尺的读数与游标卡尺的读数类似 (1)

在主尺上读取整数——度(°)。(看游标尺的零刻线位置)

(2)在游标尺上读取分(′)

具体方法:观察游标尺,如第n条刻线(零刻线除外)与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则分的读数为:n

(3)总的读数=主尺读数+游标尺读数。 强调:万能角度尺的读数为 ° ′ 任务三:学生分组实验,学习万能角度尺的使用(1)测量30°角

[多媒体展示0°—50°角的万能角度尺的组合]

①学生按照图示进行组装,并测量工件的30°角,记录测量数据。

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进行讨论、交流与质疑。 ③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巡视、监督、指导、答疑

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万能角度尺组合1测量0°—50°。

[测量工件的30°角]

实验器材:万能角度尺,工件。

按照图示组装万能角度尺——组合1。

一名同学测量后固定制动器,其他同学进行读数.各小组把测量的数据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筛选出3个数值后求出平均值。 (2)测量90°、120°角

[多媒体展示50°—140°角的万能角度尺的组合]

①学生按照图示进行组装,并测量工件的90°角,记录测量数据。 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进行讨论、交流与质疑。 ③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巡视、监督、指导、答疑

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万能角度尺组合1测量50°—140°。

[测量工件的90°、120°角]

实验器材:万能角度尺,工件。

按照图示组装万能角度尺——组合2。

一名同学测量后固定制动器,其他同学进行读数.各小组把测量的数据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求出平均值。 数据分析与处理:

30° 90° 12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1. 使用万能角度尺不需要估读。

2. 使用游标卡尺时先松动固定游标的制动螺丝,旋动调节旋钮 转动游标尺。

3. 读数时,先将游标尺固定,取下被测物体再进行读数。

(五)质量测评:多媒体投影展示课前教师对工件的测量值,分别与学生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查看测量结果。

(六)反思改进

教师对上述数据产生的差异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错误与误差的区别,解释出现数据不一的原因。 (七)练习提高

1、在角度尺中找22°26′ 2、在角度尺中找到92°36′

3、课下自学140°—230°角的测量方法。 (八)课堂总结(投影课件、提高效率)

板书设计:

万能角度尺的使用

1、万能角度尺的构造:主尺、游标尺、直角尺、直尺、调节旋钮、制动器、基尺。

2、游标卡尺的用途:测量0°—320°之间的任意角度。 3、读数方法:

①.测量值=主尺读数+游标尺读数

测量值=主尺的小格数(°)+精度×游标与主尺对齐的游标尺小格数(′) 4、使用方法 组合1 组合2

七、教学流程表:

教学环节 时间 [分钟] 2 媒体 游标卡尺 工件图纸 CAI课件 万能角度尺 网络、 CAI课件、 教师活动 1、明确目标 2、问题引导 3、激发兴趣 1、指导 2、提问 学生活动 1、听讲 2、思维定向 3、引起注意 1、借助资料自学 2、记忆 3、回答 引入新课 了解万能角度尺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了解万能角度尺的精确度 使用及读数 5 2 1、讲解知识结构体系 1、多感官学习 2、突破重点难点 2、思考与讨论 3、注重设疑、启发 3、回答问题 11 网络 CAI课件 万能角度尺卡尺 1、指导 2、教师示范和讲解 1、学生学习资料 2、思考、记忆 3、听讲 学生分组实验 15 万能角度尺 工件 CAI课件 1、巡视、监督 2、启发、指导、答疑 1、动手测量零件尺寸 2、质疑 3、讨论、交流与提问 1、思考与讨论 2、回答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结。 探究创新 5 CAI课件 启发、引导 课堂总结 5 课件 启发、引导 课后拓展

网络平台 交流讨论,解疑答惑,登录网络平台,进行练巩固、拓展知识 习,提问、讨论。 八、教学反思

1、万能角度尺是机械测量中重要的测量仪器之一,常规手段难以讲解清楚。本节课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其放大性好,交互性强的特点,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2、本节课设计成学生“任务驱动”的模式,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和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利用资料及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的技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pj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