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教学成果奖申请书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2-27 23: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甘 肃 省 教 学 成 果 奖 申 请 书

成 果 名 称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成 果 完 成 人 王玉明、郭炳、杜建荣、谢志春 成 果 完 成 单 位 河西学院 申 请 等 级 厅 级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 河西学院

推 荐 时 间 2007年6月15日 成 果 科 类 04 代 码 0 4 0 1 2 2 2 序 号 1 0 7 4 0 0 4 编 号

一、成 果 简 介

获奖 时间 2007.5 成果曾获 奖励情况 获奖 种类 校级 获奖 等级 一等 奖金数额 (元) 300 授奖 部门 河西学院 成果起 止时间 主题词 起始:2004年6月 完成:2007年5月 电视教材编制;教学改革;研究; 实践 ●围绕本课题先后发表10多篇学术研究论文,对《电视教材编 导与制作》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最终构建起了新的《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知识体系,调整、充实了课程教学内容,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编写了新的《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教材初稿,并在03、04级学生中应用,效果反映良好。 ●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探索出了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参与式教学法”、“媒体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模式”等。这些教学方法和模式,经过两届学生的实践和应用,效果明显,成果突出。课题组成员先后发表的近10篇研究论文,从不同角度对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和总结。 ●通过课题研究和教学活动,开发了一批多媒体课件和电视教材,初步构建了《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专题学习网站,丰富了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环境和条件。 ●完成了《教育电视节目评价标准》、《电视教材的评价方法》、《电视教材技术质量标准》和《课堂电化教学实况录像评议办法》等有关教育电视节目评价材料的研讨、论证和制定,基本上形成了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体系,使得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电视创作水平有了量化评价的依据。 ●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总体的教学效果,推动了课程建设,获得了多项教师教学优秀奖和学生作品竞赛奖。该课程于2007年4月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成 果 内 容 概 述 二、成 果 内 容

1、基本内容 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本课题取得了如下成果: (1)较为全面地掌握了《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教学的现状,明确了课程及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由王玉明同志撰写的论文《高校“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构》(见附件,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就《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刻的分析和论述,对该课程的改革提出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2)根据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重新构建了《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知识体系,调整、充实了课程教学内容,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编写了《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教材(等待出版),(以上材料均见附件)。原来本课程名称叫“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沿用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课程知识体系和教材编写体例,课程内容仅仅限于传统的电视教材的编制知识,制作技术主要是传统的模拟技术,这些很显然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形势(电视教材使用越来越少、数字电视制作技术迅速兴起)。这次调整压缩了电视教材编制的内容,删去了手工动画、模拟特技和教材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增加了教育专题和教育新闻编制知识以及非线性编辑、虚拟演播室等数字制作技术方面的内容,并将课程改名为《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同时,根据知识结构层次,调整过去传统教学内容的顺序,按照电视节目创作的基本过程,以编导基础和制作技术分别设计编排内容,形成了新的、更为科学、实用的《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材料,解决了教材不适用的问题。 (3)课题研究人员结合课程内容的改革和教学的实践,对当前电视制作的最新技术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如“数字时代的虚拟演播室技术”(甘肃高师学报)、“色温、滤色镜与白平衡的关系及其应用”(影视技术)、“网络技术在电视制播系统中的应用”(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带来电视制作技术的变革”(影视技术)、“Studio MP10非线性编辑软件制作VCD视频的系统设置”(中国有线电视)等,并将电视制作新观念、新技术引入课程教学,促进了教学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 (4)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探索出了一些较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近年来,我们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探索了多种教学模式,其中 “参与式教学法”、“媒体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模式”等,实践证明是比较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由王玉明撰写的论文“《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教学策略方法探微”(获河西学院教研论文一等奖),就如何创新本课程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论述,并从“讲”、“看”、“说”、“写”、“做”、“练”六个方面对“参与式教学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及其优化控制”(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传统教学结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国教育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如何实现整合” (教育信息化)等论文,对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际,就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概括出了“媒体教学法”的特点;“教育电视节目编制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收入“十五”教育教育化建设巡礼)、“建立专题学习网站 实现教学内在整合——以《教育电视节目编制》专题学习网站为例”(河西学院学报)两篇论文则就如何开发网络资源,建立本课程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5)积累了实践教学活动的经验,探索出了一条培养学生电视制作技能的有效途径。《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仅靠教学计划内有限的实验课,很难体现该课程的特色,达不到技能培养的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结合课题研究做了大胆的尝试,即采用兴趣小组的形式,在课余时间利用学校电视台这个阵地,由教师指导和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电视节目的拍摄与制作,这样既为校园电视台提供了节目,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能有效培养学生电视制作技能的良好途径。有不少学生通过这种途径,学到了许多课堂以外的知识,提高了能力,成为学校电视队伍的主力军。 (6)通过课题研究和教学活动,开发了一批多媒体课件和电视教材,初步构建了《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专题学习网站,丰富了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其中由王玉明、杜建荣等同志制作的系列课件“电视拍摄技艺”,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组织的评比中荣获二等奖(见附件)。 (7)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总体的教学效果,成果突出。由王玉明同志主讲的《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连续三次被评为优质课,获得校级教学优秀奖。2007年4月,《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顺利通过校级重点课建设验收后,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由课题组成员指导的学生电视艺术作品《走进康乐》参加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获得一等奖,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获得三等奖(见附件);DV作品《有爱心的盲人――马天慧》参加全国师范院校大学生DV作品比赛,荣获二等奖(见附件);学生万淑珍围绕本课程的学习撰写了《论电视人物新闻采访用光与拍摄角度的选择》,发表在《河西学院学报》上。 (8)完成了《教育电视节目评价标准》、《电视教材的评价方法》、《电视教材技术质量标准》和《课堂电化教学实况录像评议办法》等有关教育电视节目评价材料的研讨、论证和制定,基本上形成了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体系,使得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电视创作水平有了量化评价的依据。 2.创新点 (1)打破了延续多年的《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知识体系,在课程教学中融进了当前最新的电视创作理念和制作技术,增加了教育电视新闻、教育电视专题节目编制等方面的知识内容,课程名称改为《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这对该课程建设来说是一种新的突破。 (2)通过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以“讲”、“看”、“说”、“写”、“做”、“练”为主要内容的“参与式教学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开放式教学的特色。 (3)在实践课时有限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学校电视台节目创作,把教学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开拓了实践教学的新途径。 (4)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手段,将教学活动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充实和完善了本课程的教学信息资源,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手段。特别是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交互式学习的环境。 3.应用情况 (1)通过课题研究制定的新的课程标准和实践教学方案在河西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两届学生中得到了应用。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教学讲义(教材)也已连续使用两届,经调查反映,应用效果良好。 (2)在课题研究中提炼总结出来的“参与教学法”、“媒体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不仅在《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中得到充分验证,而且被课题组成员应用到了其他课程的教学中。 (3)课题组成员开发制作的系列教学课件《电视拍摄技艺》经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评选获奖后,已被山东枣庄师专、重庆涪陵师范学院应用到各自的教学中。 (4)由王玉明同志撰写的“《教育电视节目编制》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一文,被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收入《“十五”教育教育化建设巡礼》一书。以“研究性教学模式”为特征的《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专题学习网站正在本系试运行中。

附:发表论文及成果奖项 教学内容研究论文: 王玉明. 数字时代的虚拟演播室技术 《甘肃高师学报》2001. 9 王玉明. 色温、滤色镜与白平衡的关系及其应用 《影视技术》2001. 10 王玉明. 网络技术在电视制播系统中的应用 《中国有线电视》2001. 12 王玉明. 郭炳,卫星通信与我国的卫星电视教育 《中国有线电视》2002. 5 王玉明. 数字化带来电视制作技术的变革 《影视技术》2002. 3 王玉明. 如何增强电视教材的表现力 《中小学电教》2003. 1 郭炳、王玉明. 试析电视教材制作中的“三角形原理” 《河西学院学报》2003.5 郭炳、王玉明. StudioMP10非线性编辑软件制作VCD视频的系统设置《中国有线电视》2003. 6 王玉明. 开放式构图及其美学特征 《摄影与摄像》2004.2 万淑珍、郭炳. 论电视人物新闻采访用光与拍摄角度的选择 《河西学院学报》2004.5 杜建荣. 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几种数据压缩格式的比较《计算机与网络》2004.10 王玉明. 摄像中广角与长焦的应用 《摄影与摄像》2005.9 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王玉明. 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及其优化控制 《现代教育技术》2001. 8 王玉明. 改革传统教学结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中国教育界》2004.8 王玉明.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如何实现整合 《教育信息化》2004.9 王玉明. 高校“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构 《电化教育研究》2006.6 王玉明.《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教学策略方法探微 河西学院2006.7 王玉明.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 教育部教育信息中心 2006.9 王玉明、杜建荣. 建立专题学习网站 实现教学内在整合——以《教育电视节目编制》专题 学习网站为例《河西学院学报》2006.10 获得奖项: 论文奖:王玉明. 论教育电视节目的编导与策划技巧 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 一等奖 2005.12 王玉明. 论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策划技巧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二等奖 2005.9 王玉明.《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教学策略方法探微 河西学院 一等奖 2006.7 王玉明.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 教育部教育信息中心 三等奖 课件奖:王玉明、杜建荣、王国俭、谢志春. 电视拍摄技艺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二等奖 05.9 教学奖:王玉明主讲的《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2004年获河西学院第四届“教学优秀奖” 王玉明主讲的《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2005年获河西学院第五届“教学优秀奖” 王玉明主讲的《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2006年获河西学院第六届“教学优秀奖” 作品奖:由王玉明、谢志春等教师指导,学生雷玉宏等创作的电视专题片《走进康乐》在全国 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竞赛中获得三等奖 2005.7 由杜建荣、王玉明指导,学生曹春明、张晓援等创作的电视专题片《有爱心的盲人-马天慧》在全国第二届师范院校大学生DV作品竞赛中获得二等奖 2006.11 指导奖:王玉明同志在2006年4月河西学院第四届“挑战杯”竞赛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杜建荣同志在2004年11月在传播系被评为专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获得奖励 三、主 要 完 成 人 情 况

第(1)完成人姓名 出生年月 参加工作时间 专业技术职务 工作单位 从事工作及专长 通讯地址 王玉明 1963年12月 1984年7 月 副教授 河西学院传播系 教学、影视文化研究 河西学院传播系 性 别 最后学历 高校教龄 现任职务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邮政编码 男 大学本科 23 系主任 13993605608 wym@hxu.edu.cn 734000 何时何地 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过程整合的研究》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2006年主讲 受何奖励 的《教育电视节目编制》课程连续三年获得河西学院 “教学优秀奖” 负责课题调研、论证与申报; 制定课题研究计划与方案; 主持编写新的课程标准及教材; 实施本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 2003年,参与主编的《现代信息科学》获甘肃省第八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现主 要 贡 献 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 负责讨论制定教育电视节目评价标准; 组织本课题其他教研活动; 发表相关教研论文10余篇。 本人签名: 课题组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第(2)完成人姓名 出生年月 参加工作时间 专业技术职务 工作单位 从事工作及专长 通讯地址 何时何地 受何奖励 郭炳 1973年3月 1993年7月 副教授 河西学院传播系 性 别 最后学历 高校教龄 现任职务 联系电话 男 在读硕士 14 13814438797 Guobingzhangye @163.com 221009 教学、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 电子信箱 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 邮政编码 高等师范院校公修现代教育技术课教学改革研究 河西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3.7 参与《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教材编写; 主持讨论制定教育电视节目评价标准; 组织课题的论证和调研; 组织课题组教研活动; 发表教研论文3篇。 主 要 贡 献 本人签名: 课题组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第(3)完成人姓名 出生年月 参加工作时间 专业技术职务 工作单位 从事工作及专长 通讯地址 杜建荣 1980年4月 2002年7月 助教 河西学院传播系 教学、媒体应用研究 河西学院传播系 性 别 最后学历 高校教龄 现任职务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邮政编码 男 大学本科 5 教研室主任 13369361962 Djr@hxu.edu.cn 734000 何时何地 受何奖励 获得03级专业实习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参与课题调研论证,撰写调研报告; 负责教学课件的制作; 组织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组织并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活动; 负责“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专题网站建设; 发表本课题教研论文1篇。 主 要 贡 献 本人签名: 课题组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第(4)完成人姓名 出生年月 参加工作时间 专业技术职务 工作单位 从事工作及专长 通讯地址 谢志春 1973年6 月 1994年7 月 工程师 河西学院传播系 宣传及电视节目制作 河西学院传播系 性 别 最后学历 高校教龄 现任职务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邮政编码 男 大学本科 13 电视站副站长 8282080 734000

何时何地 受何奖励 2006年获得甘肃省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负责并指导学生课余参与学校电视台实践活动; 参与本课题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参与本课题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 参与“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专题网站建设。 主 要 贡 献 本人签名: 课题组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四、主要完成单位

第(1)完成 单位名称 联 系 人 传 真 河西学院 杨斌 0936-8283598 主管部门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邮政编码 甘肃省教育厅 0936-8282498 jwcsjk@hxu.edu.cn 734000 通 讯 地 址 甘肃省张掖市北环路87号 创造条件支持任课教师申报教研课题;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对本课程进行重点建设; 协助联系有关高校、地方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完成了课题调研活动; 装备了多媒体教室,增加了实验教学设备,改善了教学条件; 从经费上予以支持,购置了一批教学视听资料; 协调社会有关部门,建起了专业实习基地; 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制作教学课件和电视教材; 主 要 贡 献 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影视创作竞赛活动; 从技术和设备上支持 “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五、申报、评审意见

该项研究课题,论证、准备充分,基础资料扎实,选题针对性强,有实用性;课题组成员有较深厚的研究功底,善于创新,大胆改革,课题研究过程组织周密,工作扎实,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了许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有些成果已经应用到了相关课程的教学中,特别是实践教学方面探索的经验和模式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经学校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议,同意推荐该研究成果参加甘肃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的评定。 申报单位负责人签名: 申报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申 报 意 见 初 评 意 见 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组组长 签字: 年 月 日 评 审 意 见 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 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审 定 意 见 甘肃省教育厅盖章 年 月 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ee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