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运行规程

更新时间:2024-04-16 00: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汽轮机运行规程

(试运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B7-3.43/0.981/0.49型汽轮机运行操作程序、事故处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矿热电分厂B7-3.43/0.981/0.49型汽轮机。 2 总则 2.1

为了保证汽轮机发电机组安全、经济的运行,汽轮主机、除氧器、给水泵

值班人员必须密切配合、加强联系,遵守本标准规定,听从上级的一切指令,进行设备的起动、运行、停止和维护。 2.2

汽轮机室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工作岗位上应有:

运行操作规程和机组设备系统图。

运行日志、设备定期检查记录本、缺陷记录本、值班记录本、培训工

2.2.1 2.2.2

作记录本等。 2.2.3 2.2.4 2.3 2.4

必须使用的工具,如钳子、板手、手电、油壶等。 消防用具。

汽轮机停机备用时,要做好防冻、防潮、防腐等保养工作。 下列工作必须在专门指定的技术人员监护下运行。

大修理工后汽轮机的启动。 危急遮断器的超速试验。 带负荷清洗叶片。

进行调速系统试验包括主汽门、调节汽阀的严密度试验。 设备经过重大改进后的起动、新技术的试用。

机组运行中冷油器的切换、操作及滤油器、滤水器的切换操作、清洗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工作。 2.4.7 2.5

给水泵准备检修前的倒闸操作,检修后的起动。

汽机室各主、辅设备、管道、各层地面、地沟以及门窗玻璃等均应定期清

扫、保持清洁完整。沟道上有盖板,运转层栏杆下安装好护板,现场有充足的照

明装置和可靠的事故照明。 3 汽轮机组规范及特征 3.1

汽轮机主要技术数据

进汽参数:

0.23.43??0.29MPa(绝对); 10435??15℃。

3.1.1

a) 额定压力: b) 额定温度:

3.1.2

转速

3000 r/min; 3360r/min;

a) 汽轮机额定转速: b) 汽轮机极限转速:

c) 危急遮断器动作转速: 3300~3360r/min; d) 汽轮机监界转速: 3.1.3 3.1.4

1834r/min。

旋转方向:顺汽流方向看为顺时针。 排汽参数(额定工况)

0.1970.49??0.098MPa(绝对);

a) 排汽压力: b) 排汽温度:

~235℃

3.1.5

抽汽参数(额定工况)

0.981MPa 323℃

10.855kg/kw.h

a) 抽汽压力 b) 抽汽温度

3.1.6 3.1.7

汽耗率(额定工况) 机组振动值:

a) 额定转速时 b) 临界转速时 3.2

≤0.03mm(全振幅) ≤0.15mm(全振幅)

调节系统及油系统参数

调节系统静态特性:

≤15r/min 4.5±0.5% ≤0.5%

3.2.1

a) 转速摆动值 b) 转速不等率 c) 调速迟缓率

d) 空负荷时同步器高速范围:2880~3210r/min e) 排汽压力不等率: 20% f) 排汽压力迟缓率:≤2% 3.2.2 轴向位移保安装置动作时转子相对位移: 0.7mm

3.2.3 油系统参数:

a) 主油泵压增: 0.882MPa

b) I路脉冲油压与主油泵进口油压差:c) 润滑油压:

0.08~0.12MPa

d) 汽轮机油牌号: L-TSA 32#

3.3

主要辅助设备

3.3.1 主油泵:

a) 压增: 0.882MPa b) 流量:

540 l/min

3.3.2 高压电动油泵

a) 型号: 65Y-60 b) 扬程: 60M c) 流量: 25m3/h

3.3.3

直流辅助油泵:

a) 型号: CHY18 b) 压力: 0.353MPa c) 流量: 20.5m3/h

3.3.4

注油器:

出口油压 0.07MPa

3.3.5

冷油器:

a) 型号:

YL-12.5

b) 冷却面积: 12.5m2 c) 冷却油量: 360 l/min d) 冷却水量: 60t/h

0.294MPa

f) 冷却水温(max): 33℃ g) 冷却管材料: HSn70-1A h) 冷却管规格: Ф12×1mm 3.3.6

油箱

1.6m3

容 积:

3.3.7

汽封加热器:

20m2

a) 传热面积

b) 水侧压力(max) c) 冷却水量

0.981MPa 50t/h 0.6~1.2MPa 260~435℃ ~36Kg/h HSn70-1A Ф15×1mm

d) 抽汽器工作蒸汽压力 e) 抽汽器工作蒸汽温度 f) 抽汽器工作蒸汽流量 g) 管子材料 h) 管子规格 3.4

整定值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排汽安全阀动作压力: 0.70~0.72MPa(表)

高压电动油泵自动启动时主油泵出口压力: 0.65Mpa(表) 高压电动油泵自动关闭时主油泵出口压力: 0.75MPa(表) 轴向位移遮断器正常位置时控制油压: 轴向位移遮断器动作时控制油压: 润滑油压降低保护:

0.47MPa(表) 0.25MPa(表)

a) 报警 0.055MPa(表) 0.04 MPa(表) 0.03 MPa(表) 0.015MPa(表)

b) 直流电动油泵投入 c) 停机

d) 电动盘车不得投入 3.4.7

轴承温度升高保护

a) 报警:回油温度 b) 停机:回油温度

65℃ 70℃

轴瓦金属温度 轴瓦金属温度

85℃ 100℃

4 汽轮机的启动、运行、停机 4.1

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接到汽轮机准备启动的命令后,司机应联系锅炉做好通汽前的准备工

4.1.1

作,联系电气完成对发电机,励磁系统及各马达的绝缘电阻测量工作。 4.1.2 4.1.3 4.1.4

全面检查机组设备完好及周围场地清洁整齐。 仪表、工具、记录簿等准备齐全,照明良好。 启动前应进行下列各项检查:

a) 油系统内所有设备处于正常状态,它们与管路的连接部分不应漏油; b) 油箱油位正常,油位计灵活,并放出油箱积水; c) 油箱及冷油器的放油阀门应关闭严密;

d) 冷油器进出油阀门开启(备用冷油器进出油阀门关闭);进水阀门关闭,

出水阀门开启。并开启一组滤水器前后阀门(备用滤水器前后阀门关闭);

e) 同步器手轮应退到顶端(即低限位置); f) 调压器应在关闭(侧面手轮把柄朝上)位置; g) 主汽门应处于关闭位置;

h) 危急遮断器油门应处于脱扣位置; i) 磁力断路油门处于脱扣位置; j) 轴向位移控制器牌断开位置;

k) 启动阀手轮位于底部(切断脉冲油路)。 4.1.5 4.1.6 4.1.7 4.1.8 4.1.9

对调速汽门三角架转动支点及转速表加注润滑油。 检查各仪表完好,考克全开,联系仪表工送上电源。 试验机电联系信号及同步器“+”“-”方向正确。 检查滑消系统并记录膨胀指示和相对膨胀指示值。 对蒸汽、水系统的检查。

应关闭的阀门有:主汽门、背压隔离阀、汽封冷却器及汽封抽汽

4.1.9.1

器的进汽门、抽汽隔离门、调压器脉冲管蒸汽门。 4.1.9.2

应开启的有:总进汽门、背压排空门、所有疏水门、防腐汽门、

汽封冷却器、软化水进出阀门、减温器后背压阀、减温水总阀。

4.1.10 空气冷却器的检查

空气冷却器室内清洁无杂物,进出口水门全开、总进水门关闭。 4.1.11

检查冷态油循环

开启电动油泵

4.1.11.1

a) 汽机安装或检修后首次运行前,应在各轴承进油处加装铜丝网进行过滤,

并不断清洗滤网,直到确认油内不含脏物后,方可去除铜网。

b) 将危急遮断器挂闸,手顶轴向位移遮断器捏手至工作位置,然后旋紧限位螺丝项住档油环(待轴向位移油压建立为正常值后,再把限位螺丝旋出到底),使高压油路建立油压,将启动阀手轮旋至顶端,以便接通错油门的脉冲油路。 4.1.11.2 4.1.11.3 4.1.11.4 上阀调节)。 4.1.11.5

手击危急遮断器小弹簧罩、卸去保安油的同时,检查主汽门及油检查油动机行程(此时,油动机应处在调节汽阀全开位置)。 用手缓慢旋开主汽门操纵座手轮,将主汽门开启1/3。

初步调定润滑油路油压使不小于0.08MPa(通过调整调节式节流

动机关闭时间。 4.1.11.6

将危急遮断器重新挂闸,将主汽门开启1/3,接通电磁阀检查其卸

油情况,并将此时的主汽门及油动机关闭时间与上项对比。 4.1.11.7 4.2

切断电磁阀,使其复位。

暖管:在汽轮机启动前,应把锅炉至汽轮机前的蒸管道进行分段暖管。

隔离门前主蒸汽管路和暖管:

打开隔离门前疏水阀,逐渐提升管内压力到0.2~0.3MPa(表),

4.2.1

4.2.1.1

暖管20~30分钟后,以0.1~0.15MPa(表)/min压力提升速度升到正常压力,汽温提升速度不超过5℃/min。 4.2.1.2 4.2.1.3 全开。 4.2.1.4

升压过程中,应根据压力升高程度适当关小直接疏水门,并检查在暖管过程中应检查关严隔离门,严防暖管时蒸汽漏入汽缸。 管道内压力升到正常压力后,应将隔离门前总汽门逐渐开大直至

管道膨胀及支吊架状况。

4.2.2 隔离门到主汽门前蒸汽管道的暖管。

打开直接疏水门,微开隔离阀,以0.1~0.15MPa/min(表)的压力

4.2.2.1

提升速度将管道内压力提升到正常压力升压过程中,应根据压力升高程度适当关小直接疏水门,并检查膨胀及支吊架状况。 4.2.2.2 4.3

管道内压力升到正常压力后,逐渐开大隔离阀直至全开。

机组启动

全开背压管路上手动排空阀。 检查并确定高压电动油泵工作正常。

检查盘车电机旋向,确认无误后,停下电机。

旋转盘车电机上的手轮,同时,逆时针转动盘车手柄至“啮合”位置。 开启润滑油旋塞,起动盘车。

检查各轴承回油是否正常,冷油器出口油温不低于25℃,润滑油压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0.08~0.1MPa 高压油不低于0.5MPa。 4.3.7

将各保安装置挂闸,启动阀手轮旋至顶端,同步器摇到下限位置,调

压器开关放在“切除”位置。 4.3.8

缓慢开启主汽门,转子冲动后立即关回,保持一定转速,检查通流部

分,轴封主油泵等处有否不正常响声,转速超过盘车转速时,盘车齿轮脱开,电机停转,手柄锁住。 4.3.9

使转速约在400r/min附近低速暖机不小于30min并注意内部声音、轴

承温度、油系统的油温、油压、油位高度的变化,汽机各部分的热膨胀和振动情况及汽温、汽压、各疏水情况,尤其是主汽门后两蒸汽管的疏水情况和温度变化。 4.3.10

当冷油器出口油温达40~45℃时,开启冷油器进水阀门,调节冷却水

量,保持冷油器出油温度约35~45℃,并注意冷油器水侧压力不应超过油侧压力,但应大于大气压。如进口冷却水温大于33℃,应同时投入两台冷油器。 4.3.11 4.3.12

投入汽封加热器,调整加热器内压力为0.097~0.099MPa(绝)。 低速暖机经检查确认正常后,逐步开大主汽门,使转速在10~15min

内提升到1200r/min,并在此转速内保持20min,注意上下汽缸温差不得超过50℃,汽缸水平结合面法兰和螺栓之间的温差不可超过25℃及各处膨胀、声音、振动无

异常情况。 4.3.13

上述各项正常后,轴承进油温度已高于30℃时,即按300r/min的速

度升速。注意在接近监界转速1834r/min时,应迅速而平稳通过。 4.3.14

越过临界转速后,当高压油油压升至0.75MPa(表)时,电动油泵应

自动关闭,当转速升至2700~2880r/min时,调节器应开始动作,调速器门应关小,否则,应进行调整。确认调节器动作且工作稳定后,全开主汽门(开足后将手轮关回半转),操作同步器调整转速至额定值。 4.3.15

升速过程中,注意:

a) 当机组出现不正常响声和振动时,应降低转速检查。

b) 当油系统出现不正常现象(油温过高或油压过低等),应停止升速,查明

原因。

c) 当汽轮机热膨胀发生显著变化时,应停止升速,进行检查。 4.3.16

空负荷运行正常后,检查及调整:

a) 主油泵进出口油压; b) 脉冲油压;

c) 轴承油温及润滑油压;

d) 使各保安装置分别动作,主汽门、调节汽阀是否迅速关闭; e) 同步器控制升速,降速是否平稳;

f) 同步器上限转速是否符合规定值(电动操作时); g) 安全阀动作压力是否符合规定值。

4.3.17 汽轮机第一次起动,大修后、停机一个月以后或者运行2000小时以

上,应进行危急遮断器动作试验,步骤如下:

a) 将同步器滑键拉出,向增速方向摇动同步器手轮,将转速提升到

3300~3360r/min,此时,危急遮断器应动作,否则应立即手击危急遮断油门,停机调整危急遮断器动作转速。

b) 危急遮断器动作后,主汽门自动迅速关闭,此时应将主汽门操纵座阀杆旋到底等转速降到3000r/min后,将危急遮断油门重新挂闸,重开主汽门。

c) 汽轮机第一次起动或大修后,危急遮断动作试验应进行三次,第一、二次

动作转速差不应超过18r/min,第三次与前二次动作转速平均值之差不应超过30r/min。

d) 试验之前应先打闸检查主汽门和调节汽门动作情况。 h) 冷态起动的机组,应在额定转速下暖机1~2小时后进行试验。 4.3.18

调整背压高于热网压力5%,通知热网准备接通背压送汽。提升背压

时,排汽温度升高速度不高于5℃/min。 4.3.19 4.3.20 4.4

缓慢开启背压隔离阀,同时关闭向空排汽阀,保持背压稳定。 关闭主蒸汽管路、背压排汽管路、汽缸本体上的直接疏水门。

带负荷

按电负荷运行,接带负荷。

切除调压器。

用同步器调整转速与电网频率同步,把机组并入电网。 接主控发来“已合闸”信号,将同步器改为手动以150kw/min的

4.4.1

4.4.1.1 4.4.1.2 4.4.1.3

负荷提升速度增负荷。 4.4.1.4 查。 4.4.1.5 4.4.2

一切正常后,继续增加负荷直至额定值。

当负荷增加至50%额定负荷时,停留30分钟对机组进行全面检

按热负荷运行接带负荷

机组并入电网

用同步器带上25%的电负荷。

从漏斗往蒸汽脉冲室注蒸馏水,确定注满后,开启调压器信号管

4.4.2.1 4.4.2.2 4.4.2.3

路上的蒸汽门,待蒸汽冲出后,关闭排空门,开启接调压器的截止阀。 4.4.2.4 4.4.2.5 4.4.2.6

旋转调压器手轮,使调压器弹簧的压紧螺钉完全松开。 将调压器手柄切换至工作位置,投入调压器。

向加负荷方向慢慢旋转调压器上部手轮,同时向减负荷方向旋转

同步器手轮(保持负荷不变)至同步器处于空负荷位置,由调压器控制运行。 4.4.2.7 4.4.3

在切换过程中,注意保持调节系统与热网压力应保持稳定。

在带负荷过程中,应做好下列工作:

a) 投入空气冷却器,开启总进水门,保持发电机进风温度不高于35℃; b) 在增加负荷的同时,逐渐关闭减温减压器运行。

4.5 停机

按电负荷运行

降负荷前应通知有关部门作好准备。 各辅助油泵进行试验。

检查主汽门阀杆是否有卡涩现象。

明确停机目的,以便采用相应的操作方式:

4.5.1

4.5.1.1 4.5.1.2 4.5.1.3 4.5.1.4

a) 停机大修,接到停机命令后,用同步器减负荷,同时开减温减压及减温水,减负荷的速度与接带负荷速度相同(150 kw/min)。

b) 停机后短时间内需立即启动,接停机命令后,迅速降低负荷或甩负荷后的紧急打闸停机。 4.5.1.5

当负荷降低至额定负荷的5%以下时,即可将自动主汽门关小1/3,

其目的是减少停机时汽门落座的冲击力。 4.5.1.6

负荷降低到零,电气发来“注意”,“解列”信号后,应检查高速

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以及能否维持空转。 4.5.1.7

手打危急保安器保安器停机,关闭主汽门,将主汽门阀杆关到底,

检查主汽门是否关闭严密。 4.5.1.8 打开疏水门。 4.5.1.9

停机降速过程中,应注意电动油泵是否自动投入运行,否则应手开启排汽管路上的排空阀,关闭排汽隔离阀,停下汽封加热器,

动起动油泵,维持润滑油压不低于0.055MPa(表),或操作手摇油泵。 4.5.1.10 4.5.1.11

停机时测绘惰走曲线与原始曲线比较。

转子完全静止后,立即投入盘车装置,汽缸金属温度调节级后)

降为250℃后改为定时盘车,直至汽轮机完全冷却(汽缸金属温度低于150℃)。 4.5.1.12 4.5.2

冷油器出口油温降至35℃以下时,关闭冷油器水侧阀门。

按电负荷运行

用调压器减负荷到25%时,由调压器切换为调速器控制,注意切

4.5.2.1

换过程中负荷应稳定,调压器切除后,关闭调压器信号管路上的蒸汽门,减负荷过程中,注意调节汽阀关闭情况,若发现有卡涩现象,发电机不应与电网解列,立即查明原因。

a) 旋转调压器上部手轮将调压器压紧弹簧完全松开。 b) 将调节器切换手柄切换到退出位置。 c) 关闭调压器信号管路上蒸汽门。 4.5.2.2 4.5.2.3 4.6

用同步器将负荷减为零。 其它操作过程与4.5.1相同。

汽轮机运行中的维护和检查

保持设备清洁,注意保护保温层。

至少每60分钟记录一次,发现仪表读数与正常数值有差别时应查明

4.6.1 4.6.2 原因。 4.6.3 4.6.4

定期检查和校准各种仪表。

对油系统定期检查,保持管道的清洁和畅通,不得有漏油之处。冷油

器应定期冲洗;按时放出油箱底部的积水和油垢,并补充新没,保持油位正常,滤油网不得有堵塞现象;滤油器前后压差超过0.05MPa(0.5at)时应切换清洗;定期检查汽轮机油的质量。 4.6.5

各轴承、械杆活节及前轴承与座架滑动面处要定期加注润滑油、脂。

调节汽阀械杆上的球形头拉杆及支架转轴处应使用耐高温油脂,叉形接头处使用二硫化钼油剂。 4.6.6 4.6.7

滤水器滤网应定期冲洗。

经汽轮油泵自启动装置至汽轮油泵的蒸汽管路上的阀门应常开,使汽

轮油泵随时可以起动。 4.6.8 4.6.9 4.6.10

电负荷不允许超过汽轮机最大功率。 汽轮机运行中周波变化不应超过50±0.5Hz。

每天定时将主汽门、电动隔离阀等重要阀门的阀杆上下移动一、二次,

以免发生阀杆卡涩或咬死现象,此项操作应在低负荷时进行。 4.6.11

如汽轮机连续带固定负荷时间很长,应定期以短时间内变动负荷的方

法,检查调节汽阀开关情况,以防阀杆卡涩。 4.6.12

各轴承进油温度应保持在35~45℃范围内,温升一般不超过10~15℃,

润滑油应保持在0.08~0.12MPa(表)(0.8~1.2atg)。 4.6.13 4.6.14

定期作保安系统试验及电动油泵、汽轮油泵自动投入运行试验。 将备用冷油器投入运行时应注意:

a) 从放油门放油检查,肯定备用冷油器油侧无积水和油渣。

b) 缓慢开启备用冷油器入口油门充油,同时开启油侧排气旋塞排出空气,空

气全部排除后关闭旋塞。注意在充油过程中不应使油系统油压发生波动。

c) 开启备用冷油器水侧排气旋塞和进水门(出口水门应先开启),使水侧通水,空气排除后,关闭排气旋塞。

d) 慢慢开大油侧出油门和水侧进水门注意不应引起润滑油压和油温波动。 e) 若将运行中的冷油器停下来,应缓慢关闭油侧和水侧的阀门。关水侧阀门时,应先关进水门后关出水门。

4.6.15 冷油器油侧压力应大于水侧压力,用进水门调节冷却水量。

a) 油温低于25℃或润滑油压低于正常值。 b) 任一保安装置工作不正常。 c) 主汽门、调节汽阀有卡涩现象。 d) 辅助油泵自启动装置工作不正常。 e) 转速表及其他指示仪表出现不正常误差。 f) 机组振动超过0.07mm。 4.6.16 4.6.17

当机组不能维持空负荷运行或甩负荷不能控制转速时,禁止带负荷。 在下列情况下,禁止由调速器切换为调压器控制:

a) 调压器投入后,负荷低于25%.

b) 调压器投入后,排汽压力低于最低限定值。

5 调节系统的试验 5.1

静态保护装置试验

此试验是在汽轮机处于静止状态下进行的,一般每次启动前应进行主

5.1.1

汽门前电动隔离阀应关闭,目的是检查危急保安器,轴向位移遮断器,电磁阀等

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 5.1.2

试验步骤:

a) 启动高压电动油泵。

b) 将危急保安器等保护装置挂闸,接通高压油,再开启主汽门1/3。 c) 手打危急保安器,检查主汽门和调速汽门是否迅速送闭之后,依次做轴向位移遮断器和电磁阀的手动试验,方法同上。 5.2

动态保护装置试验。

此试验是在汽轮机空转时进行的。 轴向位移遮断器的试验

5.2.1 5.2.2

a) 手动试验危急遮断器合格后,调整转速在3000r/min。

b) 缓慢拧紧喷嘴调节螺钉,使控制油压在0.25MPa(表),检查主汽门和调

速汽门是否迅速关闭。

c) 此项试验做两次,动作油压应相同。 5.2.3

危急遮断器试验(超速试验)。

一般规定,下列情况应进行超速试验:

5.2.3.1

a) 设备大修后;

b) 检修中拆御过调速系统; c) 汽轮机运行 2000h以上; d) 停机一个月后再启动。

5.2.3.2 5.2.3.3

危急遮断器试验应由专业人员主持,设专人监视及操作。 试验前,确定应校验汽轮机转速表,确保测定转速准确或准备手

携式标准转速表。 5.2.3.4 5.2.3.5

试验应在手动危急遮断器试验合格后进行。

机组启动达额定转速后,检查机组运行情况,确认机组运行正常

稳定后,开始做超速试验。 5.2.3.6

接主持人命令后,操作人应拔出制动杆,将同步器滑键拉出,向

增速方向摇动同步手轮,将转速提升到3300~3360r/min,否则应立即手击危急遮断顺焦机调整危急遮断器动作。

5.2.3.7 危急遮断器动作后,检查主汽门和调速汽门是否关闭严密,并将

主汽门阀杆旋到底,等转速降到3000r/min后,将危急遮断器油门,重新挂闸,同步器手轮复原,重开主汽门。 5.2.3.8

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危急遮断器的第二、第三次试验。第一、二次

试验,动作转速差不应超过18r/min,第三次与前两次动作转速的平均值之差不应超过30r/min。 5.2.3.9 5.2.3.10

冷态起动的机组,应在额定转速下暖机1~2 小时后,进行试验。 危急遮断器动作后,汽轮机转速应立即下降,否则,应立即关闭

主汽门或电动隔离阀门。 5.2.4

电磁阀的试验

手动试验危急遮断器端正门合格后,调整转速在3000r/min。 手按电磁阀,主汽门应迅速关闭。 断电,使电磁阀复位。 重开主汽门,进行第二次试验。

5.2.4.1 5.2.4.2 5.2.4.3 5.2.4.4 5.2.5

背压安全阀的试验

在汽轮机空载运转时,缓慢关小排空阀,提高背压至0.70MPa

5.2.5.1

(表),安全阀应动作排汽,否则,应立即开启手动排空阀,待调整安全阀参数后再做试验。 5.2.5.2 5.2.5.3

试验共进行两次,两次动作压力不超过0.05MPa。

试验结束后,应详细检查安全门关闭是否严密,并做好安全阀开

启和回座压力记录。 5.2.5.4

背压安全阀的试验每季度或检修后应进行一次。

6 汽轮机事故处理 6.1

事故处理原则

根据仪表指示,机组外部象征,判断设备是否真正发生事故。 事故发生后,迅速消除对人身和设备的危险,找出事故原因,防止事

6.1.1 6.1.2

故扩大,设法增开减温减压器,保证对外供汽。 6.1.3

司机、副司机发现自己不了解的现象,必须迅速报告值长,共同实地

观察研究查清,当发现本标准没有规定的故障象征时,司机必须根据自己的能力判断,主动采取对策和措施,并尽可能地迅速把事故情况报告值班长。 6.1.4 级。 6.1.5

故障消除后,司机、副司机应将所观察到的现象、故障发展的过程和事故发生时,值班长应迅速参加消除故障的工作,并尽可能地报告上

时间、所有采取消除故障的措施及整个处理过程实际地记录在值班干部日志上。 6.1.6 6.2

在特别紧急情况下,司机可以先处理,后报告。但记录必须如实详细。

故障停机

下列情形应紧急故障停机:

汽轮机转速上升到3300~3360r/min时,危急保安器不动作。 机组振动超过0.07mm或者轴振动超过0.32mm(全振幅)。 主油泵发生故障。 调节系统异常。

转子轴向位移超过0.7mm,轴向位移遮断器或者轴向位移监视保

6.2.1

6.2.1.1 6.2.1.2 6.2.1.3 6.2.1.4 6.2.1.5

护装置不动作。 6.2.1.6 6.2.1.7 6.2.1.8 6.2.1.9 6.2.1.10 6.2.1.11 6.2.1.12 6.2.1.13 6.2.1.14 6.2.2

轴承回油温度超过70℃,轴瓦金属温度超过100℃。 油系统着火并且不能很快扑灭时。 油箱油位突然降到最低油位以下。 润滑油压降低至0.03MPa。 汽轮机发生水冲击。 机组有不正常响声。

抽汽压力超过0.72MPa(表),安全阀不动作。 主蒸汽管路或排汽管路破裂。 发电机或励磁机冒烟着火。

故障停机步骤:

手打危急保安器或接通电磁阀,切断蒸汽进入汽轮机的一切通路,

6.2.2.1

同时打开背压排空阀,关闭背压管路隔离阀,并检查抽汽逆止阀是否关闭,严防蒸汽倒回汽轮机机,引起汽轮机超速。

6.2.2.2 6.2.2.3

立即向电气发出“注意”“机器危险”信号。

随着汽轮机转速的降低,检查电动油泵是否自动启动,如因断电

不能自动启动,当润滑油压低于0.04MPa时,应启动直流油泵或手摇油泵。 6.2.2.4

迅速启用减温减压器,防止锅炉超压,同时开启减温减压器的减

温水阀门,向外供汽。 6.2.2.5 统中的风门。 6.2.2.6

如因汽轮机进水而停机时,必须将汽轮机的疏水门和进汽管道上如因发电机或励磁机内冒烟着火而停机时,应关闭发电机冷风系

的疏水门全部开启。 6.2.2.7 6.3

完成其它停机过程中的操作。

主汽门前蒸汽超出规定范围

主汽门前蒸汽压力超过额定压力0.2MPa以上,应关小电动隔离阀节

6.3.1

流降压,并通知锅炉迅速降压,如无效可故障停机。 6.3.2

主汽门前蒸汽压力低于额定值0.29MPa后,通知锅炉升压,并视实际

情况降低负荷。 6.3.3

主汽门前蒸汽温度超过额定值10℃以上,通知锅炉降低汽温,维持

30min后,仍不能降低可故障停机。 6.3.4

主汽门前蒸汽温度低于额定值15℃以下,通知锅炉房升高汽温,并视

情况降低负荷。 6.3.5

当主汽门前蒸汽参数急剧变化时,应特别注意汽轮机各部分温度变化

情况及振动、膨胀情况。 6.4

汽轮机负荷突变

汽轮机甩负荷

甩掉电负荷

6.4.1

6.4.1.1

a) 发电机突然甩掉负荷和从电网解列,电力表指零。转速上升并稳定在一定

数值,调速汽门自动关小。此时,说明甩负荷是由电气故障引起的,由于调节系统调整得当;将转速控制在危急遮断器动作转速之内。

处理方法:应立即用同步器将转速降低到正常值,并快速投入减温减压器,

检查机组运行情况,若一切正常,可准备并列和接带负荷。

b) 发电机突然甩负荷和从电网解列,电力表指零,转速上升后又下降,调速

汽门和主汽门全关。此时说明甩负荷是由电气部分故障引起的,但由于调节系统调整不好,转速升高到危急遮断器动作而停机。立即打开排汽放空阀,关闭排汽管路隔离阀,投入减温减压器。

处理方法:检查抽汽逆止阀是否关闭,转速降低过程中,电动油泵是否自动

启动及机组是否正常,若无其它故障,可准备升速和接带负荷(与常规操作同)。

c) 发电机突然甩负荷和从电网解列,电力表指零,转速下降,调速汽门和主

汽门全关,此时,说明甩负荷是由于保护装置误动作或人为解列所致。

处理方法:同b)。必须在查明原因和消除缺陷之后,才可重新并列和接带负

荷。

d) 发电机突然甩负荷,电力表指零,电流表指示有电流,主汽门和调汽门全关。但转速不变,此时说明甩负荷是由于保护装置误动作引起,但发电机并未从电网解列,且机组已转入电动机方式运行。

处理方法:立即查明误动作原因并消除缺陷,具体操作方法 同b)。注意,机组以电动机方式运行不能超过3min。 6.4.2

汽轮机负荷聚增

现象:功率表指示突然上升,机组转速下降,频率和电压降低,

6.4.2.1

机组运转声音沉闷,背压降低。 6.4.2.2

处理方法:

a) 迅速检查电力表指示和高速汽门位置,确认过负荷时,通知主控减负荷; b) 检查推力轴承乌金温度和回油温度; c) 检查轴向位移数值和机组振动情况; d) 检查汽温、汽压、油温、油压是否正常; e) 确认机组正常后,可以让机带满负荷。 6.5

水冲击(汽轮机进水)

现象:

6.5.1

a) 新蒸汽温度急剧下降;

b) 轴封信号管、轴封、蒸汽管道法兰盘、汽缸法兰接全面等处有白色湿蒸汽

冒出或溅出水滴;

c) 机组振动增大;

d) 汽轮机内有金属响声和撞击声;

e) 转子轴向位移增大,推力轴瓦乌金温度和回油温度升高; f) 新蒸汽管和背压管内有水击声。 6.5.2

原因:

a) 锅炉满水;

b) 锅炉负荷骤增,蒸发过度强烈;

c) 炉水品质不良,引起“汽水共腾”或汽水分离装置失效; d) 锅炉减温器穿管,大量漏水; e) 汽轮机疏水系统故障或操作不当。

6.5.3 处理方法:

a) 紧急故障停机;

b) 全开主蒸汽管路及汽缸疏水门;

c) 转子惰走时,仔细倾听机器内部响声,并正确记录惰走时间; d) 检查推力轴承瓦块温度及回油温度; e) 检查轴向位移数值;

f) 如果在惰走过程中一切正常,没有发生异常情况,则可重新启动汽轮机。提速时应仔细察听机器内部声音,无异常情况,可小心地接带负荷,同时注意轴向位移和推力轴承瓦块温度变化情况,启动过程中,如发现内部有异声和磨擦应立即停止启动,进行检查。如果轴向位移控制器已动作,则不应重新启动。 6.6

汽轮发电机组不正常的振动和异声

汽轮发电机组的振动超出允许范围或发出清楚的金属声音,将对汽轮

6.6.1

机组产生极大的危害,应立即紧急故障停机。 6.6.2

汽轮机组不正常振动的原因:

a) 润滑油温度过高或过低,油压下降; b) 主蒸汽温度迅速降低,造成水冲击;

c) 主蒸汽温度过高,引起汽缸不正常的热变形和热膨胀; d) 叶轮破损或叶片折断; e) 大轴弯曲;

f) 发电机磁场不平衡,发电机转子线圈短路或转子或静子间空气间隙不均匀。

g) 发电机转子在热状态下质量不均匀; h) 机组转子质量不平衡;

i) 机组靠背轮找中不准,或靠背轮本身缺陷;

j) 汽轮机热状态时,滑销系统不良,主蒸汽管道布置不当,其它不正常的热变形;

k) 轴瓦间隙过大或过小引起油膜不稳。 6.7

油系统工作失常

主油泵故障

主油泵声音失常时,及时报告上级;

注意监视油压,仔细察听主油泵及各有关部件声音,若主油泵发

6.7.1

6.7.1.1 6.7.1.2

出声音继续增大,且油压下降,应紧急故障停机; 6.7.1.3 6.7.2

停机检查、处理,正常后,方可重新正常启动。

油系统漏油

主油泵压力侧漏油,表现为油压、油箱油位同时下降。

6.7.2.1

a) 检查高压或低油管路是否泄漏,冷油器铜管是否破裂,及时消除泄漏点或

切换冷油器;

b) 及时补充新油,保证油箱油位; 6.7.2.2

系统油压降低但油箱油位不变。

a) 检查电动油泵是否启动,如未启动,应手动启动,检查主油泵运行情况; b) 检查主油泵进口或冷油器入口及油系统各漏网是否堵塞;

c) 停下电动油泵,油压是否立即下降,如果下降,说明电动油泵出口逆止门不严;

d) 检查油箱内油管法兰接合是否严密。

6.7.2.3 系统油位降低油压不变

a) 检查油位计是否正确;

b) 检查油箱放水门和事故放油门是否关严及其它泄漏点,及时消除并补充新油;

c) 经采取措施仍不能消除,应在油位未到最低油位前,启动辅助油泵并故障停机。 6.7.3

辅助油泵工作失常

在汽轮机启动过程中,如电动油泵发生故障,应紧急故障停机。 在停机时,电动油泵工作失常,应恢复汽轮机的空负荷运行直至

6.7.3.1 6.7.3.2

电动油泵恢复正常后,才能停机。 6.7.3.3 6.7.4

停机后,盘车时,若电动油泵工作失常,应用手摇油泵供油。

油系统着火

油系统着火时,应迅速通知消防人员,并主动使用四氯化碳或泡

6.7.4.1

沫灭火器灭火,禁止用水和砂; 6.7.4.2

如火不能立即扑灭,威胁到机器安全时,应紧急故障停机,并打

开事故放油门。 6.8

汽轮机严重超速

汽轮机转速超过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3360r/min并继续上升,称为严

6.8.1 重超速。 6.8.2

立即手拍危急停机按钮或危急遮断器,故障停机。

7 减温减器的运行 7.1

减温压器技术参数(见下表)

减压减温器技术参数

名 称 进汽压力 进汽温度 排汽压力 排汽温度 流量 安全门动作压力 进汽管直径 排汽管直径 减温水压力 减温水温度 单 位 MPa ℃ MPa ℃ t/h MPa mm mm MPa ℃ 额定参数 3.82 450 0.49 160 80 0.53 DN200 DN500 5.9 104 备 注 冲量式 阀前 7.2

投入前的检查

接到司机或会长的通知后,作投入前的检查工作。 7.2.1

将减温减压器电动调节装置送电,并调节检查减压阀及调节喷嘴动作

良好后,投入手动操作位置。 7.2.2 7.2.3

压力表、温度计应完好,考克打开。

检查并开启的阀门:总进汽管路各疏水门、减温减压器后各疏水门、

减温减压器出口、蒸汽隔离阀。 7.2.4 7.3

检查并关闭的阀门:减压阀、减温水阀门、减温减压器前隔离阀。

投入并热网

检查工作完成后,联系锅炉送汽。

稍开进汽门,将减压阀开启20%,开启减温水阀门,检查减温水系统

7.3.1 7.3.2

量否正常,检查完毕后,关闭减温水。 7.3.3 于30min。 7.3.4

预热后,调整进汽门,以0.1~0.25MPa/min的升压速度升压,同时操将减温减压器内压力调整在0.02~0.05MPa预热整个装置,时间不少

纵减压阀和调节喷嘴,使出口蒸汽参数稳定上升,并保持在规定范围内。 7.3.5

关闭管道各直接疏水门,全开进汽门,适当开大减温水总阀,并视运

行情况,调节减压阀和调节喷嘴,使出口蒸汽参数符合正常值。

7.3.6 升压过程中,对冲量安全阀进行定铊。当升压至50%额定压力时,手

动抬起冲量安全阀杠杆,检查主安全阀的灵敏性和密封性,到规定压力时,将冲量安全阀定铊。 7.4

停用

将减温减压、电动调节装置退出,投入手动。

慢慢关闭减压阀降低排汽流量,流量到“O”后,报告上级。 7.4.1 7.4.2 7.4.3

关闭进汽门、出汽门及减温水总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l4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