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习题

更新时间:2023-03-08 18:00:44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念奴娇?赤壁怀古》习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熏陶(tāo) 葡萄(táo) 稂(láng)莠 书声琅琅(láng) B.戈(gē)壁 游弋(yì) 框(kuàng)架 热泪满眶(kuàng) C.漂(piāo)洗 漂(piāo)浮 滂(pāng)沱 气势磅(páng)礴 D.恶(è)劣 恶(è)习 粘(niān)连 拈(niān)轻怕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靡靡之音 风靡一时 防止靡费 如堕五里雾中 B.尤为奇妙 困兽尤斗 怨天尤人 敬酒不吃吃罚酒 C.沦落街头 不伦不类 语无伦次 工欲擅其事 必先利其器 D.曲意逢迎 是非曲直 卑躬曲膝 偷鸡不成蚀把米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教育部不久前曾发出留学预警,提醒赴挪威留学前,务必要先 留学学校的办学层次,以防被骗上当。

②鲁迅文章中有些 的地方需要仔细琢磨,并了解当时的环境才能读懂。 ③根治“豆腐渣”工程,____要严格质量管理,____要在反腐败上下功夫。 A.核实 隐讳 既/又 B.核实 隐晦 不仅/还 C.核准 隐晦 既/又 D.核准 隐讳 不仅/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本?拉登传出风声说要行刺美国总统布什,美国又几乎没有获得有关本?拉登下落的任何有价值的情报,因此美国人陷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恐怖之中。

B.个间因由在于美国因其强大、日本则因其狭隘,从来不愿意实践“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之类的箴言对待中国的完全统一。

C.他们最初创业时手无寸铁,穷得叮当响,经过两年的奋斗,现在已经基本走出了困境。

D.老李虽说已经退休了,但他精力充沛,在许多事情上都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人。 二、语段精读

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回答下列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试分析这几句诗在景物描写上的表现力量。 答: 6.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并且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答: 7.这首词塑造了词人自身什么样的形象?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样感情? 答: 三、拓展延伸

8.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出浴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叫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①,莫辞醉,此花不与鲜花比。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②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绿蚁:一种美酒。②挼:搓揉。这两首词都是李清照的咏梅之作。

(1)两首词中的“梅”这一意象有什么不同?两首词都写到了“醉”,所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 (2)两首词都写了梅花,通过梅花写人,创设的意境却完全不同。试简要分析各是怎样的意境以及意境不同的原因。

答: 9.阅读下列唐朝诗人孟浩然和王维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比较两首诗歌,说出它们描写景的不同的特点。

答: (2)结合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请简要分析说明他们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参考答案

1.B(A熏陶(táo) C漂(piǎo)洗 D 粘(zhān)连) 2.A(B困兽犹斗 C工欲善其事 D卑躬屈膝)

3.B(核实:审核是否属实。核准:审核后批准。隐讳: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隐晦:(意思)不明显。③句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

4.B(A、对象错误,“庆父”指制造内乱的人。B、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或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帮助,你就要帮助别人;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就要尊重别人。C、指手中没有任何武器D、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不能用于退休的老人。)

5.以“乱”修饰“穿突”之“石”,表现出岩峰错列,直插云霄的态势;以“惊”修饰“拍岸”之“涛”,表现出拍击江岸的波涛汹涌奔腾,“卷起千堆雪”,“卷起”这个动词,“千堆雪”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汹涌的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起形成簇簇浪花,宛如堆堆白雪。这几句诗表现出赤壁古战场的壮丽奇险,体现了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

6.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但周瑜三十四岁就破曹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地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更是在坎坷遭际中的强自排遣,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有报国无路的感慨。

7.这首词塑造了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古代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无成的形象,创造出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抑郁感情。

8.

(1)前首词中的“梅”:开在雪中但春意已露,有明月照耀,娇媚半开,玲珑清新,像一个出浴美人。后首词中的“梅”:开在雪中受狂风摧残,零落难看。前“醉”:梅花的娇美姿色使人欣赏,雪缀琼枝、月照梅花的清新意境使人迷恋,劝人饮醉,表达的是依恋梅花、欣喜春信的陶醉喜悦的感情。后“醉”:年年都醉,但是伤心泪,是感伤自己天涯海角飘泊不定,感伤世事动荡变化、岁月流逝,而人生衰老。(抓住作品中写梅和写情的词句加以分析)

(2)前词的意境:淡雅、清新、宁静、玲珑、优美;后词的意境:冷落、萧索、沉郁、凄伤。不同的原因:环境(背景)不同——虽然都以雪为背景,但前词以“春信”“明月”配合;后词以“风势”等配合。意象特点不同——前“梅花”香脸、琼枝、玉人出浴,形象美好;后“梅花”零落、难看。人的遭遇、情感不同——前词是“赏”,愉快欣喜;后词是天涯海角、年华衰老。等等。

9.

(1)孟诗从听觉角度描写春天景色,重点写的是鸟啼声和风雨声。王诗描绘景物的色

彩和形态,用“红”“绿”分别描绘桃花和柳条,以“含宿雨” 写出桃花被雨滴滋润的形态,以“带朝烟”写出绿条笼罩在朝烟中,袅娜迷人。(找出其他不同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第一首写春之“闹”,第二首写春之“静”。)

(2)第一首因有“风雨声”而问“花落知多少”,表现诗人惜爱春花、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第二首有“花落未扫、山客犹眠”的词句,表现诗人追求闲适宁静的生活情趣。(也可以说出他们的相似点,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vj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