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君-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2-29 01: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贵 州 师 范 大 学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 文 题 目 智力风格与学习方法的匹配性在高一

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研 究 生 姓 名 沈建君 学 号 4201420000414

导师姓名、职称 胡长刚(教授) 培 养 单 位 贵州师范大学

专 业 学科教学(化学) 研 究 方 向 化学教育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 签字处统一用黑色签字笔填写。

2. 本表需双面打印,一式三份,一份(原件)报培养单位,指导教师及学生各留存一份。

一.立论依据

选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本研究的意义 当今,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理念形势下,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 “完整的人”、“完善的人”,当代教育不断强调“全面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教学必须从“以教师和课程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和个体为中心”。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是: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关注的中心依然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不是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实施的仍然是统一的教学进度、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相同的教学模式和相同的教学要求。这些忽视了学生在智力特征、认知特征、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对教学的不同要求。每个个体的智力风格和个性存在差异,同样的学习方法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都适合。因而,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智力风格和学习方式,并据此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多种教学方法并用,让不同风格的学生体验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化学教学更加顺利,让化学教育与化学课程标准不断接近。也就是实现化学教育的回归,某种程度上教育的回归应该是回到“人”的身上,回到生命个体的生命成长的需求上。因此,本研究将从课程标准出发,从时刻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让教学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智力风格模型理论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其学业成绩;能够为化学教学提供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为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丰富智力风格理论的实证研究;通过智力风格模型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究化学课堂教学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新方法和新策略。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 国外研究现状 张丽芳和斯滕伯格在《智力风格的本质》一书中提出了三重智力风格模型并构建了三重智力风格模型的理论框架。三重智力风格模型的提出在美国乃至国际心理学界及教育心理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地反响,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研究者对证实思维风格在中学生学业成绩中的影响的兴趣从来没有停止过,大量的研究在五种文化群体里开展:香港、中国大陆、菲律宾、西班牙和美国。最早对思维风格在中学生学业成绩中的影响的研究是由Sternberg和 Grigorenko(1993,Grigorenko &Sternberg,1997)以参加耶鲁暑期学校计划的天才儿童为被试进行的。1

结果表明,立法型和审判型思维风格对学生在大量学业任务中的成功有积极的影响,而执行型思维风格对这些任务的成功有消极影响。对思维风格在学业成绩中的预测能力的最近的研究是由Li-Fang Zhang(2002f)以美国大学生为被试进行的。结果表明,保守型思维风格对预测学生的年级平均分数有积极的影响,而全局型和激进型思维风格却对其有消极作用。 Li-Fang Zhang和Sternberg在香港分别开展了以大学生和中学生为被试的三项研究,结果表明,对香港男大学生以及香港中学生来说,审判型思维风格项目上获得高分的学生倾向于获得较好的学业成绩;而对香港女大学生来说,审判型思维风格项目上获得高分的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不优秀。在调查思维风格对菲律宾大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中,Bernardo et al.(2002)获得了与以香港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类似的结果。总的来说,保守型、执行型、等级型的思维风格对学业成绩积极的影响,审判型思维风格与菲律宾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正相关。最后,思维风格和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也在西班牙大学生群体中开展(Cano-Carcia&Hughes,2000)。结果支持上述研究结论。 查诺—加西亚和休斯对—西班牙大学生样本的研究: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的查诺—加西亚和休斯以来自西班牙南部的220名一年级大学生作为样本,试图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学习风格与思维风格存在相关吗?二是通过学生的风格能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吗?经过较长的时间追踪研究,得出的共同结论为,学生的学习风格与思维风格存在相关而且学生学业成绩受风格的影响。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具有保守型风格比较喜欢独立工作(内向型风格),而且不喜欢创造和构想。这个研究的结果与Li-Fang Zhang等人的研究有着很大的相似度。 (二)国内研究现状 华中师范大学孙灯勇、胡瑜的研究:其研究认为,智力风格的三维模型是Li-Fang Zhang和Sternberg在风格这个研究领域最近提出的一个整合模型。该模型基于Sternberg心理自我管理理论,并结合以往的风格研究,提出了思维风格的概念,把风格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而且认为,大部分风格是价值负荷的;是集特质和状态为一体的,但是大部分是可调整的,所以更倾向于状态;平且具有跨理论的重叠,但也有其独特性。孙灯勇、胡瑜对思维风格三维模型的产生背景、理论来源以及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并探讨了该模型的意义。 湖南工程学院肖江淑的研究:肖江淑通过多年对中学、大学生的研究,认为三重思 2

维风格模型理论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个体的思维差异;第二,提醒我们注意思维模式与人格的关系;第三,赋予因材施教教学原则以新的含义。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林丰勋和孟庆茂的研究: 林丰勋和孟庆茂运用Sternberg的《思维风格问卷》为测量工具,以北京一所普通中学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的560名学生被试,学生学业成绩用一次期中考试的语文、数学和外语成绩。研究发现,我国中学生得分较高的思维风格是立法型、自由型、外倾型和等级型思维风格,得分较低的是保守型和局部型思维风格。本人认为,思维风格本身并不具有明显的好坏优劣的差异,不同类型的思维各有利弊,关键是如何使每种思维风格的优势得到发挥。 福建省泉州惠安一中张少雄提出,高中化学教学应从四个方面关注学生智力风格差异:一是教师要正确看待思维风格的差异,教师应该平等对待、尊重学生的思维偏好,不以教师自己的思维偏好代替学生的思考;二是教学内容的处理要有分别适应不同思维风格学生的不同方案,在化学教学中,针对一个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不能只一种呈现方式、一样的知识形成过程;三是通过教学活动完善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技能和综合技能;四是要让不同思维风格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互补。 南京师范大学的余嘉元运用斯滕伯格的《思维风格问卷》,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初一到高三学生为被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语文、数学和英语成绩和一些思维风格类型有一定的相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吴鑫德的研究:吴鑫德的《化学教育心理学》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渗透到中学化学学习过程中。他主要研究当代学习理论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化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化学学习中的认知规律与教学以及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这几大模块。他的思维规律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是通过培养中学生化学学科独特思维习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包括三方面:以观察和实验为思维的源泉;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运用独特的词汇系统。

3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新课程立足于21世纪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该研究从高一学生的智力风格特征和发展出发,了解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方便对不同学生设置个性化教学的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改变了过去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以及偏重学科知识的倾向。因此,笔者提出了《智力风格与学习方法的匹配性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主要将学生的思维风格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相结合,运用较为前沿的模型理论-----三重智力风格模型理论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依据学生的智力风格与学习方法的匹配度,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希望研究的结果能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所启发和帮助。 研究内容: 1、学生智力风格的调查研究 通过采用南京师范大学付小连根据Sternberg变质的Thinking Styles Inventory(TSI)修订形成的中文学生版《思维风格调查表》调查分析统计学生的思维风格,并针对不同思维风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使之更好的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 2、学生自信心的调查研究 通过采用美国心理学家罗森伯格设计的《自信心测试量表》了解学生的自信心水平,以便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帮助其完成化学学习。 3.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 通过采用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了解高一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看法,发现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4、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 4

通过采用张国定编制的《关于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有关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将学习方法与智力风格相匹配,分出匹配组、半匹配组和失配组,对学生个体观察,关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情况。通过学生学业成绩反馈学习成果,再对匹配组、半匹配组和失配组学生进行分析。 5、学生个性发展的调查研究 通过对高中生的个性发展的情况调查,了解每一个个体的认知方式、自我意识、个性心理发展等情况,从而可以调节教学策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6、学生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分析 分析学生的学业成绩,选取高一学生入学时初始成绩、第一次月考、期中考试、第二次月考及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分析;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选取学生入学时初始的学习兴趣调查表、期中学习兴趣和期末学习兴趣调查表,进行分析;分析学生的个性发展情况,选取学生入学时初始的个性发展调查表、期中个性发展和期末个性发展调查表,进行分析。得出学习方法与智力风格匹配性对学生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的影响关系。 7、研究总结 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与智力风格的匹配性研究,分析匹配组、半匹配组和失配组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的变化,得出本次研究的结论,并对以后的教学实践提出相应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依据智力风格类型与学习方法的匹配度对学生进行分组; 2、 教师对实验班分组后的教学采取个性化教学方式; 3、关注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对学生化学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等的影响; 4、实验班依据智力风格与学习方法匹配度进行分组后学习,实验班学生可能会把这种分组模式信息传递给对照班学生,从而对该试验的研究产生一定的干扰。 5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资料对智力理论、智力风格模型、学习方法、个性化教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2、调查法: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智力风格、学习方法、个性心理发展等问卷调查,通过问卷分析初步了解学生的智力风格类型与学习方法的匹配程度; 3、统计分析法:依据智力风格与学习方法的匹配度对学生进行分组; 4、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采用行动研究法; 5、对照实验法:教师根据实验班学生智力风格与学习方法的匹配度采取个性化教学。通过跟踪观察,结合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等得出实验结果。 技术路线: 查阅文献资料 初步得出结论 实验方案: 1、 在高一所在的班级中选择入学成绩相当的两个班级并作显著性分析; 2、 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班,另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对试验班级的学生做智力风格和学习方法的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教师再按照智力风格与学习方法匹配度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 3、 教师在实验班级的教学中调节教学策略,采取个性化教学方式。通过一学期的观察和学习,对实验班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做全面的测试并与对照班比较结果。 可行性分析: 1、 实验班和对照班是选择高一年级入学成绩相当的两个班级,实验班学生通过问卷调撰写论文 完成全稿 问卷调查 深入行动研究 6

查,依据学生的智力风格和学习方法的匹配度进行分组学习;而对照班则按照传统的学业成绩来分组学习。 2、 实验班依据智力风格与学习方法匹配度进行分组后,教师采取个性化教学方式和策略;而对照班则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

三、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搜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依据智力风格类型与学习方法的匹配度对中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按照学业成绩分组; 2、教师采取个性化教学方式和策略,从而达到提高中学生化学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等。 7

四、论文大纲

一、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三重智力风格模型理论 (一) 三元智力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内涵 (二)智力风格理论的研究 (三)智力风格模型理论在化学个性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三、学习方法理论 (一)学习方法概述 (二) 化学学习方法概述 (三) 化学学习方法分类 (四) 化学学习方法的选择 四、个性化教学理论及实施 (一)个性化教学理论的相关研究 (二) 个性化教学课堂的实施 五、问卷调查研究 (一) 高一学生的智力风格调查与分析 (二) 高一学生的自信心调查与分析 (三) 高一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与分析 (四) 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调查与分析 (五) 高一学生的个性发展调查与分析 8

(六) 对高一学生的智力风格与学习方法的匹配度统计分析 六、对高一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的测试数据统计分析 七、高一学生的智力风格与学习方法的匹配度对学生成绩、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八、研究结果与讨论 九、参考文献 十、附录 十一、致谢

五、预期的论文进展

第一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征询导师意见,广泛收集并阅读文献资料,确定研究课题。 第二阶段(2015年7月——2015年8月):整理文献,编写问卷调查。 第三阶段(2015年9月——2016年1月):开始问卷调查,进入教学实践行动研究阶段,并撰写论文,完成论文初稿并交导师审阅、修改。 第四阶段(2016年2月——2016年4月):修改论文,完成论文二稿、三稿。 第五阶段(2016年4月——2016年5月):完善论文格式,做好答辩前准备。 第六阶段(2016年6月):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9

六、主要参考文献

[1]王磊.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修订及其所引发的思考[J]. 学科教育,2001,(4):3-6. [2]吴晓玲. 试论我国二十年来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关系[J]. 课程·教材·教法,2002,(8):5-9. [3]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5]孙灯勇,胡瑜. 智力风格的三维模型:一种更为综合的认识风格理论[J ]. 心理科学,2008,31(1):169-172. [6]冯恩洪.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 [7]张少雄. 化学教育应关注学生思维风格的差异[J]. 化学教学,2004,(10):44-48. [8]张丽芳,(美)斯滕伯格. 智力风格的本质[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9]李洪玉,姜德红,胡中华. 中学生思维风格发展特点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22-27. [10]肖江淑. 智力风格及其教育意义[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4):142-144. [11]范为桥. 智力风格的实践支持与理论困惑[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6:11-15. [12]樊文霞.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试探[J]. 成人教育,2010,6(281):35-36. [13]许芳,李寿欣,金玉华. 斯滕伯格思维风格理论的研究进展[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1):19-21. [14]张彧,唐功志. 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的匹配与失配[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3):100-102. [15]齐桂红. 学习风格在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教育科学·高等研究,2006,(1):24-25. [16]曹研. 中学生数学学习风格差异及其教学策略[D]. 山东师范大学,2007. [17]温志成. 谈“一题多解”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 [18]王中华,熊梅. 当代个性化教学研究述评[J]. 当代教师教育. 2012,5(2):52-56. [19]邓志伟. 个性化教学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55. [20]杨庆荣. 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思考[J].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06-209. [21]李如密,刘玉静. 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9):37-40. [22]姜淑颖. 教师个性化教学形成的几个阶段[J]. 教学与管理,2011(2):32-33. [23]冯恩洪.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 [24]邵燕. 高中生学习化学思维方法的研究[D]. 苏州大学,2007. [25]李红艳. 学习方式与学习风格匹配性对学习的影响[D]. 南京师范大学.2005. [26]张国定. 初三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调查报告[J]. 化学教育,1994,8:25-30. [27]冯恩洪.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

10

七、审批意见

导师意见: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开 题 报告考核小组成员 姓名 职称 是否硕导 工作单位 考核小组意见: 考核小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注:本表一式三份,培养单位、指导教师、研究生本人各留存一份。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x1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