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座

更新时间:2023-09-05 20: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语对中国人的影响

《论语》的来历 论语》1、它是战国时期各国儒生的读本和讲本。 2、孔子自己述而不作,他编辑整理历史文献, 但自己没有留下专著。 3、孔子去世的前后,他的弟子们开始在列国 传学,引用和发挥孔子的思想,弟子和再 传弟子记录成册,这就是原始文章。 4、孔子在传播孔子思想时各持一说,形成了 战国时儒家的不同学派。

《论语》的来历 论语》现存《论语》 (基本保持了战国到 西汉的面貌)

列国儒生读本残稿 (主要是鲁国和齐国 的儒生,他们的读本 有些是重复的)

主要保存了“曾子”和 “有子”两大学派后人 的读本

秦国“焚书坑儒”的 销毁和重辑

论语和“四书五经” 论语和“四书五经”1、“五经”是儒家学派核心经典,历史上也 五经” 有称“六经” 有称“六经”的,指:诗(经),(尚) 书,(周)易,礼(记),乐(记),春 秋。这些经籍数量大,内容深奥,是初学 者无法学懂的,于是有了普及教育和简易 读本。 2、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扫 盲以后的统一教材,由浅入深,大学讲学 习目标的,中庸讲方法论,论语是孔子的 言传身教,孟子讲学者的品格。

论语和“四书五经” 论语和“四书五经”3、“大学”是相对“小学”来说的,它们是 大学”是相对“小学” 宏观与微观的区别;“大学” 宏观与微观的区别;“大学”把学习的目 标分为几个区域:格物,致知,诚意,正 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在有 次递关系。 4、“中庸”是所谓的“心学”,即求学的方 中庸”是所谓的“心学” 法,具体讲,中就是事物的圆心,庸就是 不偏不易,含有不过不及的意思。

论语和“四书五经” 论语和“四书五经”5、论语是弟子记录孔子的言传身教,保存了 大量孔子的原话,比经籍里的话明白好懂, 也比较具体,切实。 6、是最晚加入书四的,宋代以前它只是“子” 、是最晚加入书四的,宋代以前它只是“ 书,孟子是孔子孙子(子思)的学生,孟 子在战国乱世中发扬了儒学的实用性“ 子在战国乱世中发扬了儒学的实用性“王 道”思想,捍卫了儒家的正统地位(批判 农家等),宣扬人性善良,知人论世,浩 然正气。所以被宋儒用来对抗佛教思想。

论语和“四书五经” 论语和“四书五经”7、“四书”是中国最早的考试范围和题库。 四书” 科举考试规定从四书中命题,起于元仁宗 皇庆二年(1313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 皇庆二年(1313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实际考试范围 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实际考试范围 做了592年,近600

年。 做了592年,近600年。 8、“五经”作学位在中国将近有2000年的历 五经”作学位在中国将近有2000年的历 史,汉代皇室设太学,将一门经学设为一 个博士,通一经就可以一个博士头衔。

论语和“四书五经” 论语和“四书五经”9、儒家学说是中国正统的“官方学说”,从 、儒家学说是中国正统的“官方学说” 汉武帝起,是唯一正确的主体思想。是 “大道”,民间思想是“小说(道)”。 大道”,民间思想是“小说(道)” 10、官方思想是用国家财力来维护的,用国 10、官方思想是用国家财力来维护的,用国 家机器来保护的。 11、官方学说深入到了社会的教育体制、人 11、官方学说深入到了社会的教育体制、人 们的思维方式和伦理道德、深入到了政治 体制、司法制度,总之《论语》就是中国 体制、司法制度,总之《论语》 的圣经。

论语和“四书五经” 论语和“四书五经”12、以儒学为代表的汉人思想文化精髓,还 12、以儒学为代表的汉人思想文化精髓,还 影响到了周边地区(国家),汉族同化了 周边的少数民族如鲜卑、蒙古、女真、契 丹等,还影响了日本(琉球)、朝鲜、越 南、缅甸、东南亚等,形成了一个儒家文 化圈。 13、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儒学是公认 13、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 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论语和“四书五经” 论语和“四书五经”14、《论语》是最可信,最可靠,最贴近孔 14、 论语》 子原理的传统典籍,也是比较感性的,真 实的原始儒学。

我们现在可以从《论语》中得到什么? 我们现在可以从《论语》中得到什么?

孔子的教育思想1、教育的动机激励 2、教育的动机激励 3、教学的广泛内容 4、学习的崇高境界

教育的动机激励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 女画。」

教学的有效方法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 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 何莫由斯道也?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 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 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 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 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 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 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 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 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教学的广泛内容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 学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 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 乎哉?不多也!」 子曰:「君子不器。」

学习的崇高境界子曰:「自行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在齐闻《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孔子的道德思想1、仁爱的思想 2、正义的思想 3、礼(等级)的思想 4、乐教的思想 5、忠诚的思想 6、宽恕的思想 7、“孝”“悌”“智”“信”“勇” ”“悌”“智”“信”“勇

孔子的哲学思想1、天命思想(吾谁欺,欺天乎)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 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2、人道思想(忠孝恕) 3、中庸思想(过犹不及) 4、理性至上(礼乐) 5、温情主义(非暴力,温良恭俭让)

孔子的管理思想1、正名

思想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 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 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 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效率观念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 「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3、实用至上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 子曰:「诵《

对;虽多,亦奚以为?」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 「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4、上行下效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su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