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秋季考试-网络文化与伦理【0948】答案

更新时间:2023-08-10 20:10: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年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秋季考试-网络文化与伦

理【0948】答案

一种为法律和道德所不允许的“终南捷径”。在开放的网络,未经作者授权借用与复制一些的科技程序和人文成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和专利,往往不易被发现,因而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比如从网上免费下载音乐和应用软件,利用复制和剪贴等手段,“编辑”他人的创意或文字成果,变成自己的论文或设计。表面看,生产效率一下大幅度提高,实质上是做违背学术伦理的偷盗事情。至于未经授权上传和下载各种乐曲、影视、图片、文字资料、应用程序和游戏软件等等,在网络世界似乎天经地义。以至于美国微软公司要对这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做出某种反击时,还有人振振有词地抨击美国人,这种淡薄甚至是无知而霸道的知识产权观念不仅对公民基本伦理形成冲击,而且在实际的科技活动中,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原创性的科技进步。试想,能花个几元钱就搞定的软件,谁会花上几年几十年并投入巨资去研制呢?而科技创新的停滞,从长远来看,必定妨碍中华民族的发展,影响中国在世界领域的科技竞争能力。这些,就不仅仅是网络伦理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了。

式的人物都有这种模糊的是非认识,那么,社会上其他人的网络困惑情况肯定更加令人不容乐观。

3、追求正义与讲究平衡的矛盾。理性,是正常社会机器运转之所必需。客观公正,是理性的外在修养和表现形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也许我们不必拘泥于现实生活的温良恭谦让,可以舒展精神,可以大胆创新,可以放言宏论,甚至可以在网络冲浪时放纵一下情绪。而所有这些,都应有一个度。某些网络好汉的“笑傲江湖”,充斥着非理性的责骂,过度地披露他人隐私。这些对发帖人或许充溢着发泄的痛快淋漓,对接受者却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心灵创伤。2011年春晚,傅琰东表演

《年年有鱼》魔术后10分钟,就有人在网上自称破解了这个魔术,无论是将磁铁缝在金鱼肚子里,还是给金鱼喂了钢珠,或者用电击金鱼等版本,都将矛头对准了魔术师,结果魔术师面临着网络铺天盖地的“讨伐”。而傅琰东则坚称金鱼一直活着,既没胖也没瘦,魔术揭秘没有一个对。如此神速的揭秘和众多的指责,对魔术师肯定形成极大

2、严守传统与享受刺激的纠结 网络文化的产生,跨文化的交流,在很大的心理压力。2013年春晚,刘谦一句“找力宏”的调侃又引起舆论大哗,网民程度上影响着传统的伦理道德。后现代主义的道德相对主义就认为,不同社在解密刘谦魔术的同时,又大曝各种内幕,眼花缭乱,莫衷一是,其中不乏“正群不同个体的道德价值和道德观点是相对的,它们是各种各样的,而不是绝义之士”。其实,娱乐就是娱乐,没必要纠缠太多的“正义”,这里,“正义的探对统一的。由于不同社群不同个体所作所为乃至其一切信仰所赖以存在的基究”似乎演变成了“网络的狂欢”。 础是千差万别的,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和错,也不存在客观的是非

二、解决网络伦理问题的对策

标准。道德相对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对传统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造成了一定的

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网民人文素养。网络是科技的产物,但科技冲击与挑战。网络文化的强势影响,转型时期多元化的社会思潮的冲击以及

人性中本能的追求快乐原则,很容易使人们走入只求新鲜刺激而忽视道德准也是包含着人文选择的因素,而且科技发展越快,人文价值的选择性也就越则的迷途。比如,网络的开放性强调自由的沟通,网络的虚拟性使人没有了强。因此,时代与科技呼唤着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更新知识,他们在新的历把关

人的顾忌,这就助长了道德相对主义鼓励的追求“真实”与张扬“个性”。艳史变革中应有新的思维、新的视野、新的变革,主动地适应科技进步,娴熟照门、芙蓉姐姐、炫富女、罗玉凤等事例可谓“真实” 与“个性”的网络典型,地将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在研究传统的同时,注重将人文精神与科技而这些网络热点不仅会成为人们的谈资和笑料,也容易对人们的道德伦理观精神结合,适时适当引导网络文化。比如,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匿名性、开产生消极的影响,对人们的思想品格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起到消极的示例作放性、自由性和去权威化等特点,使网络发言随意,网络下载自由,网络刺用。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他们还不可避免地存有部分叛逆心理。激常见。一些人游离在网络道德真空或伦理无作为的空间,以自我的主观判他们并不完全认可现行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这反映了他们可贵的思考和断来对待社会生活和事件,缺乏崇高的理想,急功近利,标新立异,甚至不创新素质,但如果引导失当,也可能导致学生误入歧途。笔者2011年曾在江择手段一鸣惊人,完全漠视他人在遭受攻击和伤害时的痛苦,这些都成为网西部分高校做了一个调查。从调查数据来看:不少大学生对于网络的违法行络世界的道德荒地,而恪守儒家的先人后己,成人之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兴天下之公利”等思想行为准则,无疑有助于克服协调网民的行为,促笔者的调查数据显示,有22.1%的学生对网络“黑客或病毒制作者”给予“牛人”的赞誉;有21.6%学生甚至“对网络犯罪(如欺诈等)所持的态度”是“无话语霸权等专制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东西盛行,从道德根源看,还是某些所谓,网上都是匿名的,可不负责任”。这些数据说明了部分大学生网络伦理网民的公益意识缺失。一个没有正确的思想文化传统的灵魂,一个身心不受和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是社会的后备人才,如果连这种“准精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ye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