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非语言技巧

更新时间:2023-03-08 05:34:16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的非语言技巧——目光语言

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不仅可以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的魅力,而且可以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表示赞许、反对、劝勉、制止、命令等意向。世上最会说话的莫过于眼睛,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信息传递,常常是通过眼睛来表达和维持的,因为透过目光可以看到人的内心世界和友好的含意,印度大作家泰戈尔说:“学会用眼睛的语言是十分必要的,它在表情上是无穷无尽的,像海一般深沉、天空一般清澈。黎明和黄昏、光明与黑暗,都在这里嬉戏。”教师和学生的眼光接触,实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交流,其中既有赞赏、期望和鼓励,也有暗示、责备和制止,双方丰富的内心感情都是用眼睛巧妙地传递和表达的,通过眼神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课堂上教师的眼睛看某些学生的频率,反映教师对他们的好恶。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做小动作,教师用暗示或责备的眼光反复去捕捉学生的视线,只要双方的视线一接触,学生便会心领神会,而有所收敛或立即改正。有的学生大胆发言,回答问题正确,教师用和蔼亲切的目光表示赞许,就会给学生以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使之体会成功的愉快,促使其更加专注地听讲,钻研教材。

许多教师遇到学生偷看画册、讲小话、做小动作??这些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时,普遍的做法是用点名批评来控制学生的分心。这种做法不妥,因为语言批评学生即使唤回了一两个人的注意,但由于老师的行为,使大部分学生把注意都转移到受批评者身上,反而分散了更多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既影响了教学进度,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种做法,得不偿失。要及时再集中这些学生的注意力,较好的方法是动用一种无声的目光交流。比如一堂识字课上,大部分学生正在津津有味地学着字组着词,当我发现有学生走神儿时,我就用目光给予暗示。对于不太专心的学生来说,尽管没有注意老师究竟讲了些什么,但能从老师停止了讲课的声音就能感受到了。当这种一直持续着的声音突然消失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抬头观望是何缘故,而老师也正用严肃的目光注视着他,四目相对,虽然彼此不言,但却心领神会,“此时无声胜有声”。而其他同学却不一定知道老师的行为意图和具体指向。

所以,在我的语文课堂管理中,我积累了一些非语言提醒学生,如:眼神、摇头、其他面部表情及手势动作等,灵活运用这些肢体语言有助于及时巧妙地把学生的问题、行为止于无形之中。经师、能师都喜欢用目光语言解决教学活动中突现的“小插曲”。

目光语言的运用能检验教师是否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也能体现教师处理课堂小问题的技巧;更能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而有效地进行。

目光语言的使用帮助教师和谐地处理教学活动这棵大树上的“斜枝叉节”。即不妨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又不影响其他孩子认真投入的学习劲头,更能保护少年儿童稚嫩的自尊心,让他自觉主动地收住分散的思绪,集中精力参与到教与学双边活动中来。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目光语言给我带来的种种好处,总结了一下,最常用的目光语言是环视和注视。

一、环视

这种目光语言的运用能起到暗示、提醒、发现等作用。常用于讲课之前和提问之后。 讲课之前的环视,是为了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告诉他们要集中精力,做好上课的准备。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大部分孩子下课的时候玩得过于兴奋,以至于坐进教室里了还意犹未尽,兴高采烈、叽叽喳喳地讲个不停。这个时候,有的教师会大吼一声“上课了!”也许学生的议论声会戛然而止,但胆怯的心态进入教学,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对此,我觉得教师既不必高声吼叫,也不要马上授课,而是站在教室门口,用严肃的目光环视着教室一周。这时,总会有人会有意或无意地发现老师的到来,最先接受到老师发出的非言语信息而迅速地做出反应。这些举动的突然变化,必然会立即影响到背向老师的吵闹者,回头寻视,便会身不由

--- 黄春阳

己地闭口坐正。虽然老师一字未吐,但他们从老师的眼睛里已领悟到了老师要说的一切。自然而然地遵守课堂秩序,接着教师要开展的教学活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提问之后用环视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也可以传递出老师的信任和赞赏,让学生大胆地站起来回答问题,还能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把握情况,方便教师调整教学策略。这样的环视,一定要照顾到全班同学,把目光送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更不可把视线总集中在一个点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在关注着自己,期待着自己,从教师的眼神里感到对自己的真挚和热情,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思索勇于回答问题,还能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注视

注视不同于环视,使用这一技巧得掌握好度,它不像环视那样面对全体,相反,注视面对的是学生个体。它又分严肃注视、授课注视和亲密注视。分类的名称不一样,它们的作用和意义也不尽相同。

1、严肃注视。

严肃注视常用于含有批评之意的教育行为中,一般教师都认为,用坚定的目光“死死盯着”违犯纪律的“调皮鬼”,是扭转课堂秩序的有效武器。目光的类型不同,会给学生不同的影响。冷峻的目光,使学生产生疏远感;热情的目光,使学生产生勉励感;轻蔑的目光,使学生产生逆反感。眼能传神,眼能达意,而且能传递微妙之神,表达复杂之意。虽说要严肃注视,也只不过是盯住学生的额中间,停留三秒而已,达到警示作用即可。

2、授课注视。

通过教师丰富多采的目光,学生可以窥见教师的心境,从而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产生或亲近或疏远、或敬重或反感的情绪体验,进而形成这样那样的师生关系,导致或优或劣的教学效果。授课时,教师能微笑着注视学生,能让孩子感觉到老师的亲切,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也就乐于参与您设计的学习活动了!

3、亲密注视。

教师从事的本来就是爱的教育,所以无论是授课还是课下交流,只要亲密地注视孩子的双眼到胸之间,就能让孩子们体会到老师的关爱,令其放松心情快乐地学习。因而,这种注视比较适合于一、二年级的学生。

总的来说,批评也罢,赞许也好,只要使用好目光语言,不仅能传递教师积极的、健康的教育思想,也避免了不良的语言或者某些肢体语言对学生的伤害。同样,细心的教师也能从学生的眼神里,捕捉到兴奋、呆滞和疑惑的情感,及时掌握教学信息反馈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教育才能发挥其实质的重要作用。所以,使用好了目光语言,不仅能师师生之间关系和谐友好,而且也能极大地维护小孩子的自尊心,取得更加优良的教学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d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