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运河名城 品临清名吃

更新时间:2023-03-08 17:26:55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游运河名城 品临清名吃

□水韵斋主人

一、白嫩细腻,满口香甜——托板豆腐

临清水豆腐,因卖主用秤称好后总是切好放在一块特制的长方形木板上,故称“托板豆腐”。在临清市内整天都能看到手推车、自行车或是肩挑的小担上,放着一大块用白布包着的颤悠悠、水汪汪、热乎乎的水豆腐,男女老少,争相购买。尤其早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手捧着托板,吃的满口香甜、津津有味的食客。水豆腐是用上等黄豆,经脱皮、水泡后磨成汁,用布滤出豆浆,倒入锅中烧开,加卤水精心点制而成。其特点是白嫩、细腻、香甜,营养丰富便于人体消化吸收。是人们方便可口的快餐。

二、香气扑鼻,酣醇入味——热羊肚

清末,羊肚作为名吃进入北京,在西交民巷“落户”,店铺名称叫“临清羊肉馆”。民国和解放初期,生意十分兴隆,很有名气。此馆主要卖“羊肚”,北京人叫“羊杂碎”。 三、异香无比,味道鲜美——八宝布袋鸡

临清八宝布袋子鸡创始于清同治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八宝布袋鸡盛在盘子里活像个趴着的殷红色的整鸡,吃起来烂、香酥,既有鸡肉的异香,又有山珍海味的鲜美,是宴席上的佳肴。八宝布袋鸡与河南滑县的道口鸡记、德州的扒鸡同属运河沿岸的熟食鸡。

四、风味独特,物美价廉——尹家阁“下凡肉”

从临清城沿着古运河向东南约10公里的地方,有个尹家阁村,村里有近百年历史的“聚隆号肉铺”,四代人经营者猪尿泡肉和下水肉,人称“下凡肉”。因其风味独特,物美价廉,在当地颇有名气。

五、酥皮不焦,鲜美可口——武德魁肉饼

以优质、价廉、方便实惠而誉满全城,生糜四乡。治饼口诀:肉不加菜,三天不坏;肉要保鲜,用时现加盐;肉片切成丁,不化油腻轻;葱花扮香油,更显香味稠;要向饼酥皮不焦,猪板油多为上招。

武德奎肉饼是用生水和热水搅和和面,擀成长面皮,郑上肉馅,再压擀成饼,加油上平锅翻烙。熟前掀开上层,倒入打好的鸡蛋,熟后鸡蛋金黄,肉馅色泽油亮,吃起来外皮焦脆,鲜美可口。

六、浓香不腻,口味纯正——徐家煎包

临清徐家包,是堂邑县小薛村人徐学敏于清嘉庆年间创制的,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徐家煎包的第七代传人徐振环仍和他人联合经营者包子生意,本地人招待外客,吃一顿徐家宝子是不可少的。因此,徐家包的买卖非常兴隆。 七、王四辈熟牛肉

清光绪初年,在光明街北首自营牛羊熟肉。其制作工艺严谨,经营有方,生意兴隆,食品经销天津、德州、沧州等地。光绪十七年建字号“观音堂”后子孙相传,生意不衰。县仍沿袭老字号,生熟兼营,以熟肉为主。

武大郎烧饼是一种外面烤得焦黄,里面却是很柔软的面饼,饼上沾满了芝麻。民间传闻,最正宗的武大郞烧饼每一个饼上黏着108颗芝麻,象征着水浒里的108将。 十七、临清锅饼

御史巷的锅饼----咬不透,干硬酥脆,筋道利口,面味醇香,充饥耐存,因而扬名四方,倍受欢迎。锅饼的外壳厚实且坚硬,很有嚼头,很多人特别喜欢吃外皮,酥香且耐吃,经久不厌。牙口不好的人吃起来会很辛苦,不过可以拿来磨牙;锅饼的内瓤是很软和的,一层一层的,有十几层之多,香软易嚼,口齿生津,绝对管饱。锅饼的另一种吃法,即是与临清名吃热羊肚搭配,是道名吃。,经济实惠。嚼之有劲而不粘,外硬里韧,食之干香浓厚,回味无穷。

十八、临清蜂蜜凉粽子

蜂蜜凉粽子特点就在于:只用糯米包成,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浇以蜂蜜与黄桂酱――白糖腌桂花酱。其色洁白,其形娇美,其味甘甜。 凉粽子淋上蜂蜜即成,是临清人理想的食品。具有凉甜芳香、泌人肺腑的特点。 十九、临清千层火烧

以本地所产优质面粉为原料,制作时用油和面,醒好后,分剂子。擀成圆形,上面刷油,撒芝麻盐,葱花,把饼沿一个方向卷起,盘成螺旋形,用手压扁,擀成圆饼。重复一次后入烤炉烤至外皮金黄即成。成品色泽金黄,香酥脆爽,百吃不厌。

二十、临清菜蟒

临清特色主食之一。把菜馅均匀摊在面皮上,卷成蟒状,蒸8分钟即成。成品透明,隐约可见绿色的韭菜,整体看象蟒蛇的颜色花纹和形状,故名为“菜蟒” 二十一、临清谢家熏鸽

“天上飞禽鸽子鹌鹑”,鸽子本身就是一美味,明代大文学家谢榛是临清人,享有“后七子”之一的美誉。犹爱食鸽子,他以布衣诗人身份游历天下,谢榛后人得到熏鸽制作工艺,成为谢家酒楼招牌菜。后人称谢榛熏鸽。在临清,用“谢家熏鸽”宴请贵宾和亲朋一直沿用至今。

二十二、临清考棚熏鱼

临清有考棚,平时为书院,闲暇之余学子们就在岸边垂钓,得到新鲜鲢鱼交给酒家用杉木锯末熏制,因鲜香受仕人赞赏。时有“吃熏鱼,去考棚”,菜品流传至今,成为临清运河名菜。 二十三、临清糖醋鱼

草鱼去掉鱼鳞片和内脏,清洗干净,沿背骨从中间片开,将两侧的鱼肉剔开,调入料酒腌制20分钟。鸡蛋磕入碗中,加入干淀粉,搅打成蛋糊。 锅中入油,中火烧至七成热时,将鱼均匀地裹上蛋糊,入油炸至金黄色捞出,沥去油分。摆入盘中。 锅内留少许油,放入姜丝煸炒几下,依次加入醋,绵白糖、番茄酱、盐和40ml清水,搅动几下,再调入湿淀粉,用铲子沿一个方向搅动,调成糖醋汁。 将调好的糖醋汁迅速淋在炸好的鱼片上即可。鲜嫩无比、酸甜可口,外

焦里嫩, 肉质鲜美,且无腥味,可以开胃,色泽金黄, 甜咸适口。 二十四、临清大枣粘窝窝(粘糕)

用大黄米面和大枣混合做的窝窝头,黄色的,它的样子和名字是一样的,圆锥形锥底部有一个向里面凹进去的口,故得名大枣粘窝窝。现在不常见,如今的大枣粘窝窝头已经是一种绿色、美味、营养、香甜可口健康的美食了,因粗粮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因此广受现在消费者的喜爱。

二十五、临清特色大包

用上好韭菜和大块五花肉制作的,色泽洁白,表皮暄软,馅心醇厚、肥而不腻。 二十六、临清肉菜卷饼

肉蔬菜卷饼选料简单,做法容易,只需将肉和卷心菜炒熟调味,然后取烙好的饼一张,铺上炒好的馅料,卷起来即可食用。这道懒人

菜最适合上班族,卷饼不仅口感丰富,营养美味,而且馅料可随意搭配,还可作三餐的主食。 二十七、临清肉饼卷

肉可用牛肉、驴肉、猪肉、羊肉等,牛肉为最好。拿牛肉饼卷为例,主要原料是面粉、牛肉和食用油等,但在制作工艺上极为精良,首先面粉的选择及用水的温度,和面的火候及醒面的时间均有严格的限制。一般来讲,面下锅烙制时就会有面香溢出,成品薄如纸张,色泽爽净,吃起来绵软非凡,香浓适口,而牛肉的炖制更是饼卷肉的重中之重,要想让饼借肉香,肉借饼味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牛肉的选择到牛肉的泡制时间再到炖制的火候大小,都有明确规定及讲究。出锅的牛肉饼卷清香不腻、绵软适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二十八、临清大红枣切糕

这种小吃在临清己不多见了。黄橙橙的黄米切糕,配上大红枣,红小豆,又甜又香。据说这切糕是从北京传过来的,可是临清人在北京卖切糕的不算少,到底临清传到北京,还是北京传到临清,暂且不论,反正老辈子临清人“切糕王”就在北京卖过切糕。 二十九、临清烫面饺子

从字面上便能理解,要用滚水来和面,那样才能是显现出“烫”的感觉。因为面已经被水烫熟了,所以用不着醒,现和现包就成。馅心可荤可素、可甜可咸;成熟方法用蒸,荤馅有三鲜、虾仁、蟹黄、

海参、鱼肉、鸡肉、猪肉、牛肉、羊肉等,素馅又分为什锦素馅、普通素馅之类。烫面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 三十、临清锅贴

临清城西,古时挖运河时挖出的逶迤泥土如龙,卧在河之东岸,当地百姓称为龙山,在其南首回味餐馆吃到一味锅贴,非常诱人。锅贴正面焦黄若金,反面则洁白如玉,吃起来,皮酥馅嫩,味道异常鲜美。后请教饭馆老板孙文中,得知为其家传名吃。其父爱好烹调,讲究饭食,于五六年前创制了这种小吃。他选料讲究,以大肉、鱼肉(猴子鱼)为主,用香油煨起来,随吃随包随煎。我好奇地到操作间一看,煎锅是自制的土灶,非常合理,且宜于烹制,难怪回味餐馆的锅贴这么有名气,没有厚实的内功看来是创不出名牌的。 三十一、临清馓子

馓子把调好的面放在油中,用手搓拉出散子坯,再把散子坯缠在手上,一束束的,下锅炸,真是心灵手巧。这种食品,老人小孩都喜欢,又酥又脆。

三十二、临清的狗不理灌汤包

鲜香肉嫩,皮簿筋软、外形玲珑剔透、汤汁醇正浓郁、入口油而不腻。

三十三、临清上湾街张家元宵

张家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 三十四、临清穆家、李家烧鸡

临清风味菜肴。将涂过饴糖的鸡油炸,然后用香料制成的卤水煮制而成。肉丝粉白,有韧劲、咸淡适中、五香浓郁、可口不腻。其熟烂程度尤为惊人,用手一抖,骨肉自行分离,凉热食之均可,香味浓郁,味美可口。 三十五、临清黄焖鸡

将鸡肉切成1寸见方块,放盐腌制15分钟,挂糊先入温油锅炸半分钟,炸好放入碗内加上葱姜和大料,上笼蒸1个小时就可以了,色泽金黄,鲜咸甜口,软烂浓香。 三十六、临清金郝庄的鬼子鸡

配方独特.、肉鲜味美、肥而不腻和烂而不散。具有色香味俱佳.口味纯正等等优点 三十七、临清韭菜合子

营养丰富全面,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丶脂肪丶碳水化合物丶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韭菜味道鲜美,还有很好的养生作用,早春食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力,妊娠早期孕妇食用,有利于整个孕期健康, 皮酥脆,馅鲜香。 三十八、临清扣碗

老临清扣碗将挂面糊炸制好的肉块、排骨、鸡块、鱼块或用油炸熟的肉丸子,盛在一只只挂着黑釉子的小碗中,加葱、姜末及花椒面,上蒸锅蒸至极烂,骨肉脱离,取出来反扣在大碗里或者汤盘中,浇上用醋、酱油、骨头汤对制的沸汤,淋上几滴香油,撒上香菜末,吃起来,软烂脱骨,味入肌里,咸酸扑鼻,齿颊留香,令人久久难忘。现在扣完根据大众口味改进了好多,有粉蒸肉、花椒肉、腐乳肉、辣子肉、黄焖鸡,方子肉,鸡蛋糕等。

三十九、临清蓼花

明清之际,沿运河而来的南方人,把用糯米蒸熟捣碎后制成的椭圆形食品——糍粑带到临清,这种食品临吃前入油锅一炸,立即蓬松胀大,然后撒上一层白糖食用,颇受人们的欢迎。在此基础上,一些糕点作坊研制成仿形名点,以“蓼花”命名。为诱人食欲,往往在其外表添加食用色,或浅绿,或浅红,看起来五颜六色,很像水蓼花开,所以称之为蓼花。临清俗语云:“临清蓼花——虚蛋。 四十、临清八宝布袋鸡

创始于清同治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它采用当年的雏鸡做原料,杀好洗净取处内脏,剔除鸡爪和鸡头外的全部内脏,淹入盐水,然后放入海参、鱿鱼、海米、竹笋、银耳、银鱼、莲子八种菜和炒白糖(上色),味精、胡椒等作料放入鸡腹腔内,然后在铁板盒子内上笼蒸熟,然后勾芡,八宝鸡便做好了。八宝布袋鸡活象趴着的殷红色的整鸡,吃起来烂、香酥,既有鸡肉的异香又有山珍海味的鲜美,是宴请席上的佳肴。 四十一、临清豆沫

最受人欢迎的还是徐家豆沫。每天早晨,这里顾客盈门,从老人到小学生,来往行人都要到这里吃个油条,喝碗豆沫。豆沫,也叫甜沫,很多地方都会做。可是临清的徐家豆沫不一般,简单地看一下他们的制作,你就会明白。豆沫本不是以豆子为原料,而是用泡好的小

米上水磨推磨而成,徐家豆沫之所以能招来顾客,因其制作讲究,实实在在,每15斤小米添加白胡椒4两,花椒4两,小茴香3两,可谓货真价实。这家店主徐振海师傅祖孙六代都以做豆沫为生,三个孩子都以做豆沫为职业,大约做豆沫有一百二、三十年的历史了”。由于他家制作豆沫用料实在,很受顾客欢迎,他们每天风雨无阻,停了电就用拐子磨,有了电就用电带磨。徐振海家做豆沫还有一招,烧锅时不用煤炭,而用木墩子,以防糊锅,保持原味,怪不得人们都愿喝他家制作的豆沫呢。 四十二、临清鲁西北空心面

又称挂面、坠面,因面条纤细均匀、根根空心而得名。始产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鲁西北空心面的食用非常方便。鲁西北空心面放入沸水后,开锅即可出锅。如果条件不足,也可用开水直接泡食,是再方便不过的即食面。且出锅后不粘不稠,盛在碗内兑少许面汤,用筷子挑起面条又不见汤,汤随空心走。食用时配以香油、香莱、食醋、味精等辅料,柔软滑爽,营养丰富,极易消化,还最适于老弱病者及产妇食用。如果你来到临清,给你端上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滑爽绵软的鲁西北空心面,那白皙的面条、微黄的芝麻油、翠绿的香菜、加醋后呈巧克力色的面汤,单就颜色就会让你垂涎欲滴。如果再配上发面烧饼和临清济美酱园的小菜,保证能让你胃口大开、一快朵颐。吃后也将会回味无穷! 四十三、临清果子

临清果子也叫油条、还叫麻糖,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明万历年间,中官马堂来临清横征暴敛,导致市场破败萧条,最终引发了震动朝廷的临清民变。临清人痛恨马堂,就捏面人,把它叫做马堂,在油锅里炸熟吃掉,久之,人们就把油条称为“麻糖”。 四十四、临清荷包

荷包制作方法将精盐、碱面、明矾(捣碎)放入和面盆中,加入和面盆中,加少许热水溶化,再倒入面粉和200毫升温水,搅拌搋揉和面,然后盖上湿布饧发约20分钟。 案板上略抹花生油后,将面团放上,再取少许花生油抹在面团上,搋揉和匀,略饧片刻,然后用擀面杖擀成约2毫米厚的面片,其中五片稍抹花生油后与另外五片粘紧。 将铁锅加花生油置于旺火上烧至六成热,放入长面片油炸,待面片鼓起,形成“荷包”状时捞出,取出筷子在其一端挑个破口,将鸡蛋磕入,用筷子夹住破口(破口朝上),再次下锅油炸,待蛋液熟凝后,再翻转油炸至金黄色。 产品特点 形似荷包,金黄焦脆,口感软嫩,味道鲜美,是临清特有的小吃。 四十五、临清烧焖子

用料普通,味道却很独特:首先把地瓜粉条煮至回软,用刀截寸二段,加葱、姜末,拌入羊肉哨馅,再放少许羊浮油搅匀,做成大扁丸子,或直接摊在抹了油的盘子上,上笼蒸15分钟,取出切成均匀的片。用湿淀粉浆一码拉,放油锅中煎过,加葱、姜、大料、酱油等

烧透入味,淋上花椒油,出勺装盘,其色泽红润,软韧有吃口,不腻不膻,佐饭下酒皆宜。 四十六、临清三角火烧

第一,外形独特。 第二,先烙后烤.第三,外酥里嫩。 四十七、临清火烧夹肉

临清人开烧饼铺也有一个风俗,总要和一个熟肉店搭邻居,我离不了你,你离不开我,都有利可图. 烧饼夹肉,烧饼夹肉是临清清真名吃,其烧饼厚且个较大,烤好后夹上酱好的烂牛肉或羊肉,再回烤炉烤出油,咬一口,香味四溢,满嘴流油,真是解馋。临清人好吃这一口,既方便,又好吃。 四十八、临清焖饼

堪称为巧吃。把烙好的双层单饼,切成细丝,加油回锅,添加小料和少许蔬菜爆炒,将饼丝倒在上面焖一焖。焖好后,再将炒好的鸡蛋入锅颠翻几次即成。吃起来柔软滑口,被称为宴席上的上等面食。

临清焖饼,有肉、素之分,用绿豆牙为原料,在锅内翻炒,再将饼丝倒在上面焖一焖,再将预先的鸡蛋或肉丝入锅,颠翻几次,最后加入香油、蒜末,吃起来柔软可口。 四十九、临清焖面条

为临清独具特色的主食之一,制作方法多种,可荤可素。制作时,选用优质面条,下锅六成熟时,急速捞出放入清水,抄水后控干水份,过油备用。时鲜蔬菜适量,常规炒后放入面条,焖3-5分钟后,加入预先制作好的蒜未、醋、香油,调匀后装盘上桌即可。面条滑嫩不粘、咸香适口,营养丰富。 五十、临清砂锅

临清砂锅是有清真扣碗和热羊肚演变过来的,现在砂锅的品种杂拌,松花,汆丸子,豆腐,酥鸡,羊杂,酥肉,全羊等品种繁多。 五十一、临清山楂糕

山楂要事先切两半去核、去蒂后清洗干净后放入不锈钢锅中。倒入清水后开中火,待水开后转小火。煮制20分钟后关火,煮的时候要用勺子不停地腻,尽量将其制成糊状。把熬成糊状的山楂倒入滤网中,放置在容器上用一只勺子不停转圈式的碾压山楂,以过滤出细腻的山楂蓉玉米淀粉50克 清水65克混合均匀后备用。将过滤出的山楂蓉倒入锅中,加入白砂糖.放置在燃气灶上开小火,要用木铲搅拌至白砂糖完全溶化后,分多次少量加入调匀的淀粉糊。这期间要用木铲朝着一个方向不停地快速搅拌.熬制山楂糊至非常粘稠的状态,并冒出大大的泡泡时即可关火。接着将熬好的山楂糊倒入铺有保鲜膜的容器,放置冷藏室两小时后就可以吃了 五十二、临清烧卖

临清烧卖是临清面食行业的四大名吃之一,是一种介于包子和饺子两者之间,经特殊方法蒸制而成的包馅面食。小笼烧麦是最受人们欢迎的精美面食。一笼烧麦三十几个,如莲花瓣式排列,在外形上成石榴嘴形,既有别于北京的“一条龙”的“大麦穗”烧麦,也和天津“荷叶皮”烧麦不同,馅有羊肉、牛肉、肉三鲜、素三鲜、蟹肉之分。现在大多以羊肉为馅,不腥不膻,吃时再蘸以醋、香油,在临清,王长明的烧麦最有名。 五十三、临清什香面

又名温面,是在夏天特有的面条的吃法,顾名思义要有十种菜来佐味,但是一般菜数不限,多了十几种,少了有几样菜也凑合吃。一般炸肉卤、西红柿鸡蛋卤、炒韭菜、炒豆芽、炒白菜、麻汁、蒜泥醋、碎咸菜等。

五十四、临清油盐花卷

油盐花卷制作原料以白面为主,油,盐,大葱为辅料,把面柔好擀成饼放上油,盐,大葱放均匀然后转起来切成小块,在扭成花卷上笼蒸熟即可。

五十五、临清枣脯,枣脯

因其晶莹透亮,枣味浓郁,补中益气,远近驰名,1985年在全国同类产品评比中,被评为部优产品。

五十六、临清刘垓子白仁

用上好的山东大花生去掉花生的红衣,用油炸制而成,花生香脆、质松可口,是下酒送礼的美食。 五十七、临清汤

在临清大小餐馆吃饭,大有无汤不成席的架势。制汤的原料非常广泛,珍品类的三菇六耳、燕窝、猴头;海味水发货中的海参、鱿鱼、蹄筋、干贝、海米粒;还有鸡、鸭、鱼、肉等,无物不可做汤,无味不可调汤。临清传统宴席叫“三点水席”。一般是6个或4个凉菜,12个热炒菜,2个大件菜,最后吃饭时不上饭菜,而是上6个汤,讲究的时候,也有上8个汤的。就是现在的新宴席,也不上饭菜,而是安排四个大汤盛分而食之。

临清汤花样多,实惠味足,一汤一料,百汤百味,观之汤清如水,品之初淡而渐浓,乍薄而转厚,令人举匙不停,齿颊留鲜,余味无穷。饮过酒,或吃过油腻大的菜肴后,再食临清汤可除油腻,清口提神,助消化。难怪到临清的外地人都意味深长地说:“到了临清不喝汤,枉自费力跑一趟。”“临清汤,喝一口,不想走。”最有名的临清传统名汤是“对鱼汤”。“对”即重新加汤加调料对制成一款鲜汤来,此汤不用整鱼制作,而是用宴席剩下的鱼头、鱼骨架和鱼尾加工而成。在临清吃鱼还有个讲究,无论是吃“糖醋鲤鱼”,还是吃“红烧鱼”、“清蒸鱼”,品尝时都尽量不破头尾,尽量保持鱼翅、鱼刺及骨架的完整。据当地人讲,这是对厨师的尊敬,厨师看到盘中完整

的鱼骨架,便高兴地免费给客人加工一个对鱼汤,以此表示回敬。“对鱼汤”一般是做成酸辣味的,大大的醋,多多的胡椒面,调得汤口酸酸辣辣的直冲鼻子,再撒上一把香菜末或青蒜末,滴上几滴香油,喝一口,酸、甜、咸、辣、鲜样样俱全,令人胃气重振,食欲大开。打个嗝,都是满口的清香气。据传,曾有一位从海外归来的客人咂了几口“对鱼汤”后,激情满怀地吟唱道:“想俺爹,想俺娘,想俺临清汤。”

临清汤品之初淡而渐浓,乍薄而转厚,余味无穷,饮过酒或吃过油水大的菜肴后,再食用临清汤,去油腻、清口提神、助消化,深受官家富商的喜爱。清乾隆帝六过临清,每次都对“临清汤”大加赞赏,后形成以汤为主的“贡汤宴”。这也是临清历代厨师对形成运河文化菜系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五十八、临清枣花狗

枣花狗的制作原料以白面为主,枣为辅料;制作所需的工具为极普通的剪刀、菜刀等;制作手法有切、揉、捏、揪、挑、压、搓、拨、按等。枣花狗除了可食用外,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它是百姓寄托心愿的一种方式。 逢年过节,在农村有制作枣花(也叫面花)作为赠送礼品和祭祀供品的古老乡俗,也是女儿出嫁回门的回赠送礼品。 五十九、临清锅烧鸡子

为临清特有的名吃之一,它是用最简单的原料--鸡蛋,经复杂加工,做出外酥里嫩最为美味的佳肴,历经四百多年的传承,深受食客的欢迎。用最简单的原料做出最美味的食品,是临清人能吃会吃的具体体现。 六十、临清汆肉丸子

并不是大饭店、宾馆特有的,而是临清市巷陌的露天饭摊上制作的,就像早市上的油条锅一样普遍。您一坐下,摊贩便手脚麻利地将羊肉馅(提前加工调制好的)挤成栗子大小的丸子,挖到沸滚的汤锅里,不一会儿,一碗漂着香菜末、香油花,透着酸酸辣辣香味的汆丸子便放在您眼前,吃一口,那个嫩、鲜、滑、爽,只恨没有多长出一根舌头来。

六十一、临清水爆肚

临清地方特色小吃。牛百叶洗净在滚水中氽熟,配以调料,鲜香脆嫩回味无穷。北京有名的“爆肚冯”即是临清后人,其七世孙面对国外快餐的进入,组织北京名吃传人建成北京“小吃一条街”,很是火爆。

临清回民餐馆的“水爆肚”、“油爆肚”远近驰名。爆肚的原料是羊肚和牛百叶,洗净切成丝,用滚烫开水焯熟,再加上葱花、姜末、芫荽、麻酱和济美酱园的豆腐乳等调料,味道别具一格,脆嫩可口。临清的爆肚用料十分讲究,将羊肚分为13个部分,有散丹、肚仁、肚颈、蘑菇、蘑菇尖(指羊肚的一部分),牛肚则分为百叶、肚仁、肚颈,一般来说,在临清,夏春吃水爆肚,秋冬吃涮羊肉。北京京剧团来临清演出,感到惊奇,临清也有水爆肚,殊不知名满京城的“爆肚冯”就是临清人,他在清朝末年,把临清这一美味带到了北京,独树一帜,人称“爆肚冯”共子冯金生20世纪30年代还在家东安市场原址开了一家字号为“金生隆”的爆肚餐厅。 六十二、临清清水牛百叶

牛百叶就是牛的重瓣胃,经洗净加工改刀,用开水滚烫两分钟就成。加上葱花、姜末、芫荽和济美酱园的豆腐乳酱等调料,味道别具一格,脆嫩可口。

六十三、临清汉族八大碗

汉族八大碗包括米粉肉,花椒肉,酥鸡、滑里脊、汆丸子、黄焖鸡、方子肉,鸡蛋糕另外还有(股子鸡、腐乳肉、辣子肉、酥花肉)是根据清真八大碗演变过来的。

临清清真八大碗,穆斯林“回民饭菜”是运河沿岸独具特色的名菜肴,是经过几代老厨师的不断创新完善、结合穆斯林广大群众的生活习惯惯,在遵守教规教义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普及的。“八大碗”、“九大碗”都属于饭菜。一般喜庆聚会、婚宴都用“八大碗”,即烧肉、清炖羊肉、圈巧阁、松花羊肉、清汆丸子、黄焖鸡、黄焖鱼、杂拌。“九大碗”也叫经堂席, 一般用来做“白事”的,如忌日、周年,为穆圣做的“圣纪”,也用“九大碗”,是在八大碗的基础上去掉“杂拌”,添上“羊尾烩海带”和“烩全羊”。传统的回民“八大碗”几乎全是上笼蒸的,很少动炒勺,俗称“扣碗”。严格地说因为回民不动酒,这应该说是饭菜,吃起不清香满口,实惠而又不油腻。回民逢“圣纪”、“开斋节”等节日,都有到清真寺上乜帖、礼拜、聚餐的习俗。节日一到,埋上大锅、礼拜完后上千人同时坐席,场面宏大,气氛热烈。

清真八大碗:包括烧肉、炖肉、圈巧阁、松花羊肉、清汆丸子、黄焖鸡、黄焖肉、肉杂拌,是回族同胞结合当地饮食习惯而形成的独具临清特色的清真饭菜,是临清回汉饮食文化融合的结晶。2007年5月被省烹饪协会评为山东名小吃。 六十四、临清肉馄饨

皮薄馅多,汤料精致,加虾皮、榨菜末,清鲜不腻,汤浓味厚,货真价实,汤锅里总煮着几块大骨头,加点鲜红的辣油,青绿的葱末,再洒上胡椒粉,香鲜透骨。临清的馄饨四季常有,肩挑担卖馄饨的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pt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