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水务

更新时间:2024-05-22 16: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京水务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5-10-19 【字号: 小 中 构建循环水务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

□北京市水务局局长 焦志忠

面对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这样有利于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保护水生态与水环境,保障供水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从制度上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建立公平有效的分配协调机制,促进水资源管理利用中的依法有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加积极因素。

北京水资源状况及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战略思考

北京是资源型缺水城市。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地处干旱缺水的海河流域,面积1.68万平方公里,境内没有大江大河,水资源主要靠境内和上游流域自然降雨。北京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3个月的时间,而且70%以上的降水又集中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短短的20天内,因而注定了北京资源型缺水的特征。

水资源量严重不足。北京多年平均降水585毫米,年均可利用水资源41亿立方米。北京市人口已接近1500万,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远低于联合国划定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特大城市。

持续干旱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1999年以后,北京连续五年严重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50毫米。年可利用水资源为18亿立方米~27亿立方米。2004年降水形势略有好转,降水仍比多年平均少一成,是降水偏少年份。

北京地表水源,密云水库、官厅水库蓄水急剧减少。2004年7月底,密云水库蓄水仅为6.49亿立方米,扣除死库容,可供水量仅2亿立方米。官厅水库蓄水1.7亿立方米,可供水量仅0.9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20米,连续5年每年下降1米以上。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特殊的战略地位以及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和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新形势,对北京水资源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水资源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作出如何应对的战略思考。

思考之一:在南水北调进京之前,北京靠自己的水资源,能否保证首都供水安全?在北京6年干旱,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形势下,我们保证了城乡供水安全。不仅保障了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用水,还保证了城市河湖环境最低限度的用水,今年终于赢得了水资源两个好趋势:一是密云水库蓄水量6年来首次突破10亿立方米,截至9月16日蓄水10.4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2.2亿立方米;二是官厅水库水质有了根本性好转,去年3~10月份,官厅水库之水到达三家店水闸,已达到地表水Ⅲ级标准。

这两个好转不是凭空得来的,靠的是开源节流。近几年,全市认真落实《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北京市政府颁布了节水令,实施了26项节水措施,全市实行计划供水、定额管理,加大了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节约用水的力度。全市用水量由2000年的40.4亿立方米减少到2004年的34.6亿立方米,万元GDP耗水量由同期的160立方米减少到80立方米。

思考之二:北京节水还有没有潜力和空间?北京节约用水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节水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全市节水状况仍不能令人满意,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紧缺,另一方面浪费水的现象仍屡见不鲜,用水效率还不高。

一是全民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行业节水管理薄弱,用水效率不高,水重复利用率偏低。

二是节水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用水计量统计的全面性与准确性不够。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节水产品推广不够。

三是节水的市场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没有全面实行“节约有奖,浪费处罚”措施,阶梯水价还没有全面实行,全社会节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四是用水结构与水资源紧缺状况不相适应,全面节水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还没有建立起来,用水效率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五是节水措施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居民家庭的节水器具普及率仅40%;再生水和雨水利用量还不大。

这些问题正是节水的潜力所在。北京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任重道远。

思考之三:北京还有没有可利用的“新水源”?回答是:有。有待开发的新水源便是污水。北京全市年产污水13亿吨,其中城市8亿多吨,如果把这些污水转化成可利用的水源,相当于城市年用水量的60%以上。

通过以上的分析思考,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应对首都水资源紧缺的出路:一是调水,二是节水。但根本出路是节水。

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和把握水的规律,以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理论为指导,构建循环水务,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

我们对循环水务作了初步探索,所谓循环水务:

首先是指水的自然循环,从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再回到大气水。这是水自然循环的规律。顺应这一规律,就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水和谐,在防止水对人的侵害的同时,也要避免人对水的侵害。在这一循环中,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是关键。只有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才能使水不被污染,能够更多地利用,从而造福人类。

其次是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循环,这是人类活动参与的水循环。这个循环主要包括:蓄水——供水——排水——治理污水——再生水利用。把握这一循环,就要实施水资源的减量开采——高效利用——无害化处理——再生利用。在这一循环中,治污是短板,是循环利用链条中断的环节,因此加快水污染治理,使污水再生利用,这是构建循环水务的又一关键。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构建循环水务的主题

那么北京应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呢?我以为要把握以下要点:

1.制定节水规划,实行目标管理。针对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我们已经制定了建设节水型社会规划。

2.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取水许可,全面实行计划供水,定额管理,落实节水责任,节奖超罚,用水大户实行合同管理。

3.全面用水计量管理。地表水用水准确计量,实时监测。地下水抽采全部安装水表,计量收费,月统月报。

4.依法管理节水。制定完善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法规,全面贯彻落实《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制定行业用水标准,强化政府行政管理,建立节水三同时制度。保证节水工作的实效。

5.调整产业结构,推广节水技术。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控制用水总量;限制用水量大的项目发展,工业企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建设节水型社区,市民生活用水全面推广节水器具。

6.党政机关带头,从社会单位用水管理切入,压缩社会单位用水定额10%~15%,严格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全市17690个社会单位严格实行节水“六必须”管理。

7.利用经济手段促进节水。逐步提高水价,实现成本管理;按定额供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建立阶梯水价机制,调动节水积极性。特殊行业用水大幅提价。

已经制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

规划要点是建立政府调控,市场主导,全民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制度。规划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5年~2006年):

目标:应对水资源短缺,确保供水安全

实行计划供水、定额管理、计量管理,社会单位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新建项目落实“三同时”要求;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达到90%;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公共场所全部普及节水器具;污水处理率达到70%,再

生水利用达到2.5亿立方米。

第二阶段(2007年~2008年):

目标:为新北京、新奥运提供水资源保证

启动原有建筑节水设施改造,完成30%;全面实行阶梯水价;农田全部实现节水灌溉;规模以上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0%;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完成南水北调北京段工程,为外流域调水进京创造条件。

第三阶段(2009年~2010年):

目标: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

实现规范的供水定额管理;全社会普及节水器具;规范实现阶梯水价;城乡污水处理率达到90%,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0%以上;农业节水、工业节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成南水北调工程,引长江水到北京。实现外调水、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各类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是构建循环水务的关键

目前北京市年排放污水13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仅2亿立方米。与前些年相比,再生水利用有了长足发展,但与污水资源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是循环水务中还基本处于中断的一个环节。

解决这一问题,要点有两个:

一是加快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目前北京市区有8座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日处理能力188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58%,年处理污水4.6亿立方米。

按计划,2008年前市区建成14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268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0%。

今年,建成小红门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

2006年底,建成北苑、定福庄、西坝、垡头、五里坨等五座污水处理厂。

北京市区现有污水管线2440公里。2008年前规划新建污水管线756公里,计划每年建设200公里。到2008年,污水管线将达到3200公里。

二是扩大再生水利用。目前北京市区已建成中水厂4座,日产中水25.5万立方米。

按照北京市市区再生水利用规划,依托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10座中水生产厂,中水日生产能力56万立方米,生产能力提高一倍。

扩大再生水利用的关键是管网,目前市区只有中水干线170公里,覆盖率不足30%,而且支户线不配套。今后计划每年建设100公里,2007年达到470公里,基本覆盖市区。2008年再生利用率将达到50%以上。

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不仅是循环水务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循环水务,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不仅需要水务职工的创新和建设,更需要各部门和全社会的支持。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利用循环经济的理论,我们可以找到水的循环利用的途径,解决北京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目标,为实现北京“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功能定位,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相关链接:北京市水务局

2004年5月19日北京市水务局正式挂牌成立。北京市水务局合并了原北京市水利局、市政管委的供水、排水、城市节水等部门的职能,其管辖范围也遵照了水资源利用的整个流程,从水源、供水、节水、排水到污水治理。

作为北京市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北京市水务局的主要职责是:起草并实施水务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制度;编制并实施北京市水务发展战略规划、中长期和年度计划;负责北京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监测、调查评价和保护;负责北京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组织拟订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有关政策和标准,并监督实施。负责北京市排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的行业管理工作;负责排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行业特许经营的具体实施工作;主管北京市河道、水库、湖泊;负责农村水利、乡镇供水、人畜饮水、小水电和水土保持工作;负责北京市水文工作的行业管理;参与水务资金的使用管理;配合有关部门提出有关水务方面的经济调节政策、措施;参与北京市水价管理和改革的有关工作;主管北京市水利科技、教育、技术合作与交流推广工作。

详情请登陆北京市水务局网站http://www.bjwater.gov.cn

说 水

□本报记者 杨 虹

水,生命的渴望。水,生命的基础。水,作为生命之液哺育着人类和天地间万千生物。然而,资料显示: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咸水,无法饮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且分布不均。

据联合国公布的统计数据,全球目前有11亿人生活缺水,26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世界上已有将近80%的人口受到水荒的威胁。随着人口的增长、不合理使用、污染和全球变暖,地球生命之液已经向人类亮出了黄牌。为此,第58届联合国大会宣布2005年至2015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旨在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以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同时,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可见,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国人均淡水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属于缺水国家,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北京更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北京市水资源人均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量的1/8,世界人均量的1/30。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

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社会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更需要媒体大力弘扬节约水、爱惜水、保护水的社会风尚,进一步做好节水宣传工作,努力使节水型社会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保障饮水安全 维护生命健康

确保首都供水安全

□俞亚平 郑秋丽

北京水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强化政府管理水资源的职能,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首都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确保首都供水安全。

保护水源地 提供放心水

北京水务在山区建设三道防线,确保水源地安全。第一道防线:在远山、中山及人烟稀少地区,实行生态修复保水。第二道防线: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浅山、山麓、坡脚等地区,实行生态治理保水。第三道防线:以河道两侧和湖库周边为重点,实行生态保护保水。

同时,各水库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2003年,密云水库取消了水库网箱养鱼53亩,拆除了库边违章建筑1万平方米,清除建筑垃圾近9000立方米,并建设水库周边54公里防护网。水库水质指标始终保持在国家地表Ⅱ类水标准,为优质饮用水。

挖掘潜力 新辟水源地

由于连续干旱,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此,北京水务全面开展水资源调查工作,新辟水源地,挖掘水资源

潜力,维持供需大体平衡。

经过科学论证,去年,北京市新建怀柔、房山、平谷三个水源工程,实现供水1.5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供需矛盾。同时,为了保证水源区农村生活用水及农田灌溉,还新建及改扩建13座集中供水厂,发展节水灌溉农田15.5万亩。

统一调度 确保供水安全

实施水资源联合调度是保证北京水资源供需平衡和供水安全的重要措施。

从2003年开始,北京市先后从白河堡、遥桥峪水库向密云水库调水;从大水峪、北台上水库向怀柔水库调水;从山西册田水库向官厅水库调水。

2004年,北京市从山西、河北两省调水9200万立方米,收水6000万立方米。山西、河北两省人民克服困难、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表现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保证了调水圆满成功。

节约用水 成效明显

实现首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节约用水至关重要。

去年,北京水务与首钢等10个年用水百万方的大工业户签订供水合同;对北京市17690个社会单位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全市党政机关带头,压缩10%~15%的供水指标,并实施超定额累进加价;推行用水计量管理,重要地表水取水口实现实时监测;全市4万多眼机井实行装表计量,农业用水实行计量管理。

统计显示,去年北京市农业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工业完成节水技术改造项目51项,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全年新增节水1.2亿立方米。

污水资源化 再生水回用

为加大雨水、再生水利用,北京市发布了《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关于规范中水设施建设审批与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并建设了阳坊工业园区等10处污水零排放单位和华北电力大学等7处再生水回用工程。

目前,北京市市区污水处理率已达到58%,再生水使用率达到25%,2004年全市共利用再生水2亿立方米。按照规划,在2008年前,北京市市区将建设1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干线管网400公里以上,届时,城市再生水处理率将达到90%,利用率达到50%。

立足长远 加快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根本缓解本市水资源紧缺的供水工程,对提高北京城市供水保障率、扩大供水范围,改善城市水环境、控制地下水的超量开采、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穿越永定河倒虹吸工程圆满完成,全面建设的条件已经具备,将于今年全面开工。

优质自来水进万家

□刘立志

2004年,北京市市区供水充足而稳定,管网建设再次取得长足的发展,优质自来水流进千家万户。

水务部门在绿隔工程、奥林匹克工程、南中轴路、京承路、丰北路西延等道路的建设中安装并铺设供水管线40余公里,全年增加管线118公里,是自2000年后的又一个管线建设高峰年。同时,全年共投入4000余万元用于20公里干线更新、管口加固、增加内衬以及更新老旧阀门等项目,大大提高了管网安全水平。

推进“一户一表”改造

加快节水型城市建设

去年11月底,首批平房院用水一户一表改造进行了验收,作为试点,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安定门、景山、东华门、东四五个街道中9条胡同内的272个平房院拆掉了共用水表,2783户居民用上了自己家的水表。

北京市水务局计划从今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在城八区范围内对平房院内居民用水实行一户一表的改造工作。具体计划是在城八区范围内按照稳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以逐片、逐块的方式对城八区的主要区域和街道的平房院进行改造。此次改造工程主要包括胡同内供水干线调压、增容,居民院内户线改造及智能型一户一表等内容,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32.2万户的改造工作,今年将完成城八区6.5万户居民用水“一户一表”改造任务。

平房院内居民用水实行一户一表,能够进一步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促进居民更加科学、合理用水,最终达到节水和提高平房居民户生活质量的目的。改造后的居民院内上水管线由产权单位负责维修,居民用水则由供水企业直接查表收取。

改造老旧管线,改善四万余户居民饮用水水质

去年,担负着城市主要供水任务的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按照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积极采取措施,解决了部分小区自来水二次污染的隐患,相继完成了草桥小区、洋桥福海小区、玉泉路兆丰园、慧谷阳光住宅小区、和义西区、垡头等48个小区275栋居民楼的户内管线改造工程,四万余户居民饮用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市自来水集团对东直门小

区的1400余户居民住宅进行户内管线改造;对永泰、西马小区近16公里户外管线进行改造,1万余户居民的自来水水质明显提高??

同时还采用高新技术,对城市建筑中现有的户内管线进行除锈和喷涂内衬工艺改造,避免了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该技术在不破坏墙面、路面和建筑装潢情况下,就能清除管道内壁的水垢、水锈,对于难以寻找到的“针眼”渗漏也有自行修复功能,不仅保证了自来水的水质,而且也解决了一些用户因供水管道堵塞、内径变小出现的无水或水微现象。今年水务部门还要完成600个二次供水设施的改造任务。

全面提升供水管理

努力提高城市供水安全

今年北京市将投资近2亿元用于首都城市供水工程建设,其中,积极推进第三、第八水厂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投资9600万元,新打24眼水源井,年增加供水能力2300万立方米,满足西南郊一带的供水需求;引进先进的水处理技术,进行第九水厂二期改造工程,努力使二期A系列处理能力从25万立方米提高到34万立方米;投资395万元,对现有供水管网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加强对供水管网抢修调度指挥的力度,提高数字化供水水平,为快速抢修赢得宝贵时间;推进海淀、海淀山后、回龙观、丰台等维修网点的建设??

此外,今年北京市将投资4000万元完成10万个远传水表、IC卡水表的安装任务,为实现“查表不入户”的目标奠定基础;推动平房院一户一表改造工作;投资1000万元更换530座老旧闸门、1500座老式消火栓、150座老式排气门;投资200万元做好供水管网调压改造工程,加大供水管线支线的管径,提高部分老旧城区的供水压力;更换事故高发地区、重点地区、街道和隐患路段的供水管线40公里。

“放心水”流入京郊

□张轶博

2004年北京市全年用水34.6方,其中生活用水12.8亿方,工业用水7.7亿方,农业用水13.5亿方,环境用水0.6亿方。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市区自备井置换和户内管线改造工程,解决了20万市民的饮水水质问题。建设23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33.5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其中优先解决了怀柔、平谷应急水源地8.6万农民生活、生产用水问题。

解决农民饮水安全刻不容缓

2004年9月22日,北京市政府批复了《北京市郊区现代化建设规划》,《规划》指出要将解决郊区农民安全饮水作为首要大事来抓。为此,北京市水务局将解决农民安全饮水、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为水务第一要务。去年以来,由CDC对郊区4000个村水质进行化验,对已查明水质严重超标的村庄,采取更新水源井、加装活性炭过滤、反渗透膜、臭氧消毒等设施,使水质全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保障了郊区农民供水安全。2004年,郊区农村共完成含氟、

砷、盐、氨氮等水质超标的“四高”地区农民安全饮水工程41处,解决5.09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

作为北京市政府2005年在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拟办的重要实事之一,今年年内解决30万农民饮用水不达标问题,在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改水办的协同作战下已经正式启动。通过现有水厂扩户、新建联村水厂、单村供水三种方式解决通州、大兴、朝阳、房山、顺义、延庆6个区县47个行政村,共30万人饮水存在的氟、砷、盐、氨氮超标问题。同时,北京市成立了以牛有成副市长为组长的协调领导小组,市水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爱卫会的领导为小组成员,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从而更有力地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此次改水工程预计将于今年12月底完成全部项目验收。

以人为本的“安全、健康、效益”

去年,为解决北京市郊区农民安全饮水问题,由北京市水务局等单位共同提出了“安全、健康、效益”这条治理主线。针对这条主线市水务局还提出了“一个优先、两个充分、四个依托”的发展思路:优先解决30万水质不合格的农民饮水问题;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管网,增加水质净化、消毒设施,确保饮用水质达标;依托小城镇、依托企业、依托居住小区、依托国家单位建设联村供水工程,以城带乡、以工补农、降低成本,推进农村供水城市化进程。

地处通州区东南部的永乐乡小务村总面积4.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0亩,现有农户800户,人口3150人。全村改造前共有生活用水井4眼,井深在80~100米左右,均为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成井,水质卫生条件很差,遇有干旱年份村民吃水都会出现问题。2003年10月小务村实施了安全供水工程改造,新打一眼300米深吃水井,管材为铸铁管,配套变频泵一台,改造管网20000余米,新安装水表800余块,增加了臭氧消毒设备,保证全天24小时供水,改造后水质各项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工程建成后,村民打心眼里感谢政府为老百姓办了件好事,解决了实际问题。

大兴区礼贤三村是一个回民聚集的少数民族村,现有居民305户,1159人。长期以来,村民靠一口只有60米深的水井作为饮用水源。该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差、含氟高,加上周围地区油毡厂、印染厂、镀锌厂的污水,使该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污染物亚硝酸盐超标,基本为Ⅳ类水。今年市区有关部门制定改水方案,落实工程资金,给村里打了一眼300米深的水源井,将卫生达标水引入各户。

采取综合措施提高

节水灌溉农田

为发展节水型农业,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北京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北京将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开展对农民购买节水设备实行补助的试点,积极实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今年将建设节水农田30万亩。

据北京市水务部门介绍,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北京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

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北京市从农用机井装表计量、建设节水村为切入点,从源头抓好农村用水管理。去年,市水务局组织区县水利局、基层水务站和市科研技术单位,共同完成机井GPS定位、普查上图、安装水表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机井42442眼,已装表40735眼,占96%。农业机井26333眼,已完成装表26058眼,其中1000眼机井安装远程抄表装置,部分用户安装了具有预付费功能的IC卡水表。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以全国节水增产重点县和实行节水灌溉项目建设为契机,优先安排城市应急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发展节水灌溉,以保护地菜田微灌、特色果园小管出流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益的综合节水示范园区。依靠示范区带动、展示、推广的作用,提高京郊农业灌溉节水效率。去年郊区共安排节水灌溉20万亩。把再生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加以利用。结合新河、北野厂灌区节水改造,充分利用高碑店、黄村卫星城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资源,发展农业灌溉,缓解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截至2004年,已利用再生水5000万方,再生水灌溉面积达到10万亩。封存农用井500眼,减少地下水开采2000万方,节电800万千瓦。

解决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地区农民供水问题

为了应对连续干旱造成的水资源紧缺状况,保障首都供水安全,北京市在怀柔、平谷、房山建设了三处应急水源工程。对周边15个乡镇、8.6万人饮水和6万余亩农田灌溉造成一定影响。为了解决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给当地群众生活、生产造成的影响,北京市水务局一手抓城市应急供水,一手抓水源区人畜饮水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确定影响范围和解决方案,多方筹措资金,安排新建、扩建集中供水厂13处,改建村级供水工程35处,铺设输水管道86公里,更新改造机井95眼,建橡胶坝5座,新增蓄水能力217万立方米,北京市政府投资9000万元给予重点支持。

怀柔水源区影响53个村5万农民。已建2座供水厂,解决了12个村1万人饮水问题。在今年将改扩建7座水厂,解决农民饮水问题,实现节水灌溉1万亩。平谷水源区影响62个村9万农民,去年已经解决20处3万人供水问题。今年也将建水厂5座,实现节水灌溉2万亩,蓄水工程3处,从而彻底解决农民生活、生产用水。

2004年再生水回用 北京年省清水2亿立方米

□轩永利

2004年,北京市每天回用再生水超过30万立方米,一年可节约清洁水源2亿立方米。

按照规划,2008年以前,北京污水再生利用率要从现在的25%左右提高到50%,增长一倍。

为此,北京市水务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北京可持续发展,全力构建再生水网络。按照计划,将投资20亿元建设6座再生水厂,每年铺设100公里再生水管线,形成十大再生水供应系统。

让再生水成为首都第二水源

污水再生利用是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次利用,包括用于农业灌溉、绿地灌溉、工业冷却和城

市杂用。再生利用的水质须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标准,统称再生水。同时,由于再生水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和污水(下水)之间,人们也称再生水为“中水”。按照国家标准,再生水严禁饮用、游泳等人体接触类用途。

我国是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仅为0.22万至0.27万立方米,列世界第88位。再生水利用对我国的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经济可持续发展能起到重要作用。

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供的资料显示,该学校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中水处理,将浴室每日的洗澡水完全收集,处理后用于学生宿舍楼冲厕所,回用量每小时为317立方米,每日节水300立方米,累计节水25万立方米。

1987年,北京市发布的《中水设施建设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凡是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旅馆、饭店、公寓等;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文化、体育等建筑;按规划应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的住宅小区、集中建筑区等都要建设中水利用设施。文件还规定,已有建筑属规定范围内的,也要根据条件,逐步配建中水设施。

高碑店污水再生利用工程

每天对外供应25万吨再生水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工程是全国最大的再生水回用工程。

据介绍,处理厂泵站建设规模为每天47万立方米,目前平均每天实际供水约25万立方米,同时配套供水干线25公里,供水支线10公里。

自1999年以来,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平均每天向北京华能热电厂输送2万立方米到4万立方米二级达标水,经该厂再次处理后用于循环冷却等。5年来,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向该厂输送回用再生水量超过5000万立方米,相当于25个颐和园昆明湖的容量。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还通过高碑店湖向第一热电厂每天输送20万立方米再生水,同样用于工业冷却。统计显示,迄今已输送再生水超过两亿立方米。

此外,该工程还每天输送约2万立方米再生水至水源六厂,经深度处理后,向市区提供市政用水,代替自来水,用于工业冷却、园林绿化、河道景观、道路冲刷降尘、洗车、冲厕等用途。

值得欣喜的是,京城大观园、陶然亭、龙潭湖等公园和玉蜓桥大型综合观赏绿地均已实现中水喷灌,其水源正是来自高碑店再生水回用工程。

酒仙桥厂33公里管线已经通水

酒仙桥再生水厂的供水规模为每天6万立方米。已拥有42公里再生水管线。目前,已有33公里管线通水,一个生产、输送、使用再生水的网络已经初具规模。

酒仙桥再生水厂在东四环建立了数台智能加水机,通过买卡购水的方式,向环卫部门供水,用于道路喷洒、植物浇灌等。

再生水洗车已为许多人所接受,酒仙桥再生水厂购买了送水车,将再生水送水上门。此外,还有许多洗车行向水务部门咨询购买事宜,并已有50多家表达了购买意向。

酒仙桥再生水厂已经为东四环高档住宅小区太合嘉园铺设了再生水管道,每天向该小区的人工湖送水,用于补充蒸发等。

此外,酒仙桥再生水厂的用户还有太阳宫供热厂、北清车辆厂以及朝阳公园等。

方庄地区居民冲厕已用上再生水

方庄再生水厂目前已经具备每天5000立方米的供水能力,不久将达到1万立方米,配套再生水管线全长为8公里。

目前,该厂已向晶城秀府、紫芳园、世纪风景等住宅小区供水,用于小区内园林绿化和居民住宅冲厕。

再投资20亿元建设6座再生水厂

按照规划,市政府将投资20亿元,用于再生水厂和管线的建设。

除已经建成的高碑店、酒仙桥、方庄、肖家河4座再生水厂,另外再投资20亿元建设6座再生水厂,其中清河、吴家村、北小河这3座再生水厂已开工建设,小红门、五里坨、卢沟桥正处在规划建设阶段。

清河再生水厂工程服务范围包括清河以北、京包铁路以东的清河集团、西三旗新建材基地和清河以南的海淀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学园校区等,规划日产再生水8万立方米。更值得关注的是,该工程将沿清河修建再生水管线至上游的青龙桥,将处理后的再生水用水泵提升到此注入清河,成为清河新的水源。

北小河再生水厂及其管线将成为北京市最先进的再生水回用设施。北小河再生水厂将结合北小河污水处理厂的改扩建工程,为奥运公园提供高品质再生水源。该厂设计处理能力为每天6万立方米,其中1万立方米为高品质再生水,水质可达到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的标准。

吴家村再生水厂位于北京市西部,将为北起北京植物园,南到京石路,西起西五环路,东至西三环范围内的居民、企业提供再生水。该厂供水能力为每天4万立方米。

2006年,卢沟桥、小红门再生水回用工程将开工建设。

2008年前,以上再生水厂将使北京市每天新增再生水生产能力32.5万立方米,使再生水回用能力达到每天58万立方米。

每年铺设100公里再生水管线

按照规划,北京市共需建设近500公里的再生水管线,以配合再生水厂完成回用率50%的目标。

北京现已有200多公里的再生水管线,分布在几座污水处理厂周边和奥运村地区。

北京市排水集团正在加紧铺设再生水管道。清河再生水厂将修建配套再生水管线70公里,北小河再生水厂将配套建设50公里再生水管线。

卢沟桥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工程将建设配套再生水干线50公里;吴家村再生水厂也将建50公里的再生水管线;小红门再生水厂将建设配套再生水干线50公里,并逐步完善高碑店、酒仙桥再生水厂的配套管网。除了这些再生水厂的周边管线建设,市排水集团将按照再生水回用规划,将随路建设部分再生水管线。

今年,北京市排水集团将建成70公里再生水管线,并在明后两年保持每年100公里左右的建设速度,在2008年前完成近500公里管线的建设任务。

发展农业节水灌溉 实现可持续发展

□杨进怀 刘春明 肖华 郭强

北京市在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中,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这一主线,依托都市、服务都市,由单一经济功能向多功能拓展,以实现城乡环境互补、经济互补、资源共享的统筹发展,达到郊区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信息化的目的。

服务都市现代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实践证明,节水灌溉工程不仅能够节水、节能,还具有提高农业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等多种优点,最终促进农民增收。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大田作物一般可节水20%~30%,增产10%~30%,节地5%~15%。微灌技术可以实现局部灌溉,与地面灌相比,微灌可节水30%~50%,增产20%~40%,节地1%~15%,同时,可兼施肥(药),还具有提高肥(药)效,明显改善作物品质。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后鲁村的变化就是北京市农业节水工作的一个缩影。后鲁村现有500户,1766人,耕地1602亩,机井18眼。该村发展1000亩黄金梨小管出流节水灌溉工程,达到了节水、增产、增收的目的。该梨园发展微灌设施后,每亩灌溉定额由原来的65立方米减少为15立方米,梨树按一年灌5次水计算,每亩年可节水250

立方米。其中有500亩梨树铺设地膜,采用膜下灌溉,更是可以减少1次灌溉,每亩年可节水达265立方米,该梨园的灌溉水源由原来的6眼机井减少为现在的2眼机井。通过发展节水灌溉,该梨园年可节水25.75万立方米,有效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在节水的同时,还具有显著节能和增加效益,与地面灌相比,平均每亩地年节约电费17.5元,全年节约电费17500元;平均每亩产量1800公斤,增产20%,每公斤按1.5元计算,平均每亩可增加收入450元,年可增收45万元。

大力发展节水设施 节约用水 近几年来,郊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设施,有效降低了农业用水量。截至2004年,北京市共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66.6万亩,占灌溉面积551.8万亩的85%。其中喷灌188.1万亩、微灌6.6万亩、低压管灌185.1万亩、渠道防渗84.3万亩、其他节水2.5万亩。通过发展节水灌溉设施及其他节水措施,农业用水量由1980年的31.8亿方减少为13.5亿立方米,占全市总用量的比例也由1980年的65%下降到38%。2004年,农业节水5000万立方米,农业节水效果显著。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可持续利用 在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设施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市政府提出的“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对郊区39428眼机井装表计量,并在全市4000个村设立管理水员3344人,对农业用水进行计量,并建立了月统月报制度。从此,农业用水量由过去的推算变为准确计量,有效提高了农民节水意识,使农民认识到水是稀有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了实现农民增收、节约用水、可持续利用三大目标,北京市采取了六大主要措施。

规划先行 2004年,北京市水务局组织编制了《北京市郊区水利现代化规划与研究》,并得到了市政府的批复。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农业高效实用节水体系,确定了2008年前,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00万亩,实施水资源替代战略,推广再生水灌溉面积100万亩,郊区节水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比例由82%提高到95%以上。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在15亿立方米左右,其中地下水由2002年的13.5亿立方米减少到10亿立方米,其余为利用雨洪水1亿立方米,再生水4亿立方米。

机井装表计量 2004年,全市共有各类机井42423眼,14个郊区县共有各类机井39428眼,已完成装表37630眼;农业灌溉机井26333眼,已装表24700眼,占94%。各区县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地下式、地上式、井房式、流动式、远程式和IC卡式等6种装表模式。基本做到了“一井、一表、一卡、一号、一数”管理的要求。制定了《机井水表安装维护规程》,规范机井水表的选用、安装和维护;以区县为单位,编制《机井管理手册》,做到管理底数清楚、管理对象明确。

农业用水实行月统月报 从去年开始,北京市水务局在装表计量的基础上,按照专群结合、依靠科技、精干效能的原则,对“三农”用水实行月统月报管理,具体方式如下:各区县水利(水务、水资源)局(以下简称区县水务部门)明确专人负责月统月报工作;水务站(所)对所辖区内的“三农”用水(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再生水)逐村建立台账,进行统一管理;每个行政村按照行政区划在水务站的指导下,由村委会根据相应条件,通过村民申报,村委会考核、公示等方式选择产生一名水务协管员,负责本村用水量的月统月报、机井日常管理、水利设施维护及信息反馈。

农户参与用水管理 在农业灌溉中,用水主体是农民,建设节水型社会必须从建立管理机制和制度抓起。要通过

建立民主管水的机制,规范用水户的行为。截至去年底,郊区农民以自愿、公开、民主为原则,组成用水协会及用水小组共计289个,为建立节水型农村提供了新经验。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农业用水结构 2001年以来,针对北京水资源紧缺的情况,北京市政府组织实施了26项节水措施。特别对郊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水稻种植面积由28.5万亩压缩到2.2万亩,冬小麦种植面积由最高峰时期的252万亩减少到42万亩。通过压缩高耗水作物,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今后,北京农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要向“依托都市、服务都市”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它更强调资源低耗与高效利用、环境洁净、景观优雅等生态功能,水资源的利用条件将是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再生水在郊区节水工作中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004年,郊区利用再生水7000万立方米,减缓了地下水的开采力度。

政府大力支持发展节水灌溉工程 多年来,北京市非常重视发展节水灌溉,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示范园区高效节水,推广节水型农业生产方式,在设施农业生产中推广微喷、渗灌和滴灌等节水技术。通过推广雨洪水、再生水利用技术,推动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30个市级观光农业示范区的节水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使北京市节水灌溉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2005年,在继续实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节水灌溉项目的同时,北京市把新增改善农田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列入了为民办的55件实事之一。

今后,北京市将继续贯彻落实市政府提出的“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向观念要水、向科技要水、向机制要水”为重点,以管理、工程、农艺和生物防治等措施为手段,以实现“农民增收、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大目标为主线,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 维持工业用水零增长

□孟光辉

北京市工业用水一度曾在城市用水总量中占相当大的比重。随着水资源形势的日益严峻,北京市工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为此,北京市工业一直是在节水中求发展,工业用水量逐年下降,而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逐年递增,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逐年递增。

统计显示,北京工业总产值从1983年的256.81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3810.4亿元;工业用水总量从1983年的35亿立方米,增加到2003年的57亿立方米(含电厂);而工业取用新水量从10亿立方米下降到2003年的8.4亿立方米。实现了工业用水产值增加,取用新水量下降。还有,北京市万元工业总产值用水由1996年的61.4立方米/万元下降到2003年的22立方米/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由1996年的153.1立方米/万元下降到2003年的82.96立方米/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1996年的88.2%上升到2003年的91.43%。不难看出,北京工业节水成绩的取得,与依靠科技加强节水技术改造密不可分。

北京市采取的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所涉及的领域多、范围广、形式多种多样,首先是加强工业冷却水循环改造,通过投加药剂,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继而提高冷却水的循环率。

冷却用水是工业用水中较具代表性的用水,水量大,水质好,循环使用后具有较大的节水和经济效益。目前全市已基本消灭冷却水直排现象。但由于循环次数增加后,随着蒸发、飞溅等水的损失产生,水中会有一些有害物质的积累,通过排放部分循环水、补充部分新水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为减少排污,有些单位,特别是在电力、化工等用水量大的行业,通过投加药品,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继而提高冷却水的循环率。如北京化学工业总公司,组织了攻关小组,专门针对循环冷却水的投加药剂进行配方研究和筛选,并在北京有机化工厂进行试验,成功后,在全化工企业进行了推广。

其次,生产废水处理后回用,提高水的利用率。有许多企业深挖节水潜力,积极开辟第二水源,进行生产废水处理回用,大大提高了水的重复使用效率。如北京市木材厂,专门组织了该厂污水资源化课题研究小组,对全厂污水排放进行了数月的跟踪调查,提出了污水治理再利用工程规划方案。经专家论证,形成污水治理再利用工程实施方案。2001年开始,先后完成污水处理站一期、二期工程和中水回用工程,达到污水日处理能力400立方米,实现了中水100%回用目标。2004年又进行了污水处理站三期工程的建设,最终将形成污水日处理能力1000立方米,将处理后的污水全部回用于生产、卫生、绿化。

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从1990年开始制定企业内的节水技术改造规划,并投入大量的资金,逐一加以实现。该公司将生产用废水,处理后回用于其他工艺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大大地节约了水资源。今年,公司又投资1600多万元建设废水回用工程,设计年产纯水81.6万立方米,减少公司用自来水量100万立方米,这个项目是彩管行业中第一个将工业废水直接制成纯水的项目。

还有,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过去的工业用蒸汽系统,大部分采用敞开式,蒸汽的跑冒多,蒸汽冷凝水大部分流失浪费。通过技术改造,将蒸汽冷凝水系统改为密闭式循环系统,回收了大量的蒸汽冷凝水,不仅节约了水,而且也节约了大量的能,并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如北京南苑植物油厂,在原料处理和制油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蒸汽,原来没有回收,浪费严重。采用闭路循环系统进行回收,达到全年节水14万立方米,而回收的冷凝水达到105摄氏度,节约了大量热能。

通过采取大量的节水措施,在保证工业产值上升的同时,用水量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北京市还加大管理力度,制定了部分工业产品的用水定额,今后,北京市将进一步优化工业水资源配置,结合《北京市工业当前限制、禁止发展 采用高耗水工艺生产的产品目录》和《北京市工业当前重点发展的技术和产品目录(2003~2004年度)》,改造传统工业,提高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降低万元产值取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走生态治水之路

□俞亚平 郑秋丽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首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北京水务面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局面,应该如何落实这一理念,采取哪些措施?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首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北京水务面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局面,应该如何落实这一理念,采取哪些措施?近几年,北京市水务局结合首都的水情,按照“新北京、新奥运”的要求,统筹城乡,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治水之路。在164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对水资源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山区建设生态防线;平原建设生态自然河道;城区建设生态景观河道;常年无水河道有水蓄水,无水绿化;常年有水河道截污治污,还清水质。

山区建设“三道防线”

让清水下山

北京山区面积1007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1%。山区是北京重要的地表水水源地,全市现有85座水库,绝大部分在山区。科学地保护好山区的生态环境,对于涵养水源、保护水质至关重要。

近几年,随着山区经济发展,一方面种植业使用的化肥农药,养殖业产生的废水形成面源污染;另一方面大批城市居民到山区的景点、民俗村、垂钓园、采摘园休闲度假造成人为污染,2004年山区接待游客达1千万人次,给山区农民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留下了污水和垃圾。据统计,平均日污水排放量约2.94万吨,日产生垃圾约3000多吨,其中60%以上堆放在河道或沟道附近,严重影响河流、水库水质,对供水安全构成威胁。针对这种情况,北京水务从防止人对水的侵害入手,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清洁小流域。把好水源地上游防线。

第一道防线为生态修复防线。在人口相对稀少的远山中山,封山禁牧,减少人为活动,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

第二道防线为生态治理防线。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浅山丘陵,发展节水灌溉,营造水土保持林。以综合治理为重点,将农村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达标排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第三道防线为生态保护防线。在河道库区周边整治河道、清理垃圾,保护植被、恢复湿地,减少人为扰动、恢复自然生态。

构筑“三道防线”的思路,丰富和发展了原有小流域治理的方法,根据流域内的不同部位提出了应该采取的措施。在传统山、水、林、田、路治理基础上,增加污水、垃圾的治理和村民居住区的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在北京大山深处的人口集中区、养殖区建设了80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00余处小型垃圾处理设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年节水1000万立方米;封山育林减少入库泥沙36万吨;污水、垃圾的集中处理,减少入库污水300万吨。达到了保护水源、改善水质、发展经济的目的。目前已建成的生态清洁小流域20条。按照规划今后每年要建设10条生态清洁小流域,让清水下山,逐步改变山区水环境。

在密云水库周边重点区域内,实施退耕还林还草1300公顷,减少化肥施用243吨,拆除水库周边违章建筑1万平方米,取缔库区网箱养鱼53亩,关闭库边37个餐饮经营点,有效减少了面源污染,使密云水库在连续干旱、蓄水锐减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国家饮用水Ⅱ类水质标准。

平原区建设生态自然河道

保护地下水源

北京的平原占整个北京地区总面积的39%,是北京主要地下水的开采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污水大量产生,不仅污染了河道,还威胁着地下水的安全。因此,治理污水,建设生态自然河道,保护地下水源,是水务工作的重点。

按照治河先治污的工作思路,加大污水的治理力度。近年来,以乡镇中心区为重点,陆续建成了41座小型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由20%提高到30%,每年减少1.2亿立方米的污水排放。同时,加大建设和保护生态自然河道的力度,改善河流水质。

温榆河全长64公里,是北京市一条排污河道,流经海淀、昌平、朝阳、通州四个区。为改善水质,防止污水下渗,从起点沙河水库开始,沿库区岸边由低到高依次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采用增氧曝气措施,增加水体中的氧气,让水活动起来。温榆河昌平段建成白各庄湖、郑各庄湖、羊各庄老河湾、蔺沟入口湿地和北七家5处大面积人工湿地,把污水引入生物治理区。在低洼湿地和沼泽地种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吸附有害物质,净化水质。

对温榆河的7个较大排污口,根据排出水质和水量的不同,采用曝气增氧、稳定塘沉淀分解、砂石过滤、生物膜降解、生物通道处理等综合措施,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目前,温榆河的水体已悄然发生变化,河水中已有鱼虫、泥鳅等存活。

采用生物方法净化的水域还有官厅黑土洼、延庆三里河、昌平白各庄、海淀翠湖、顺义汉石桥、密云和怀柔水库入库口等湿地恢复工程,共保护和恢复湿地1713公顷,有效改善了水质。

清河是北京城近郊区的又一条重要的排污河道。为将清河还清,建了肖家河、清河两座污水处理厂,将清河上游78个排污口截流,处理后进入河道。同时,从清河源头老龙口排水沟开始,清除垃圾3468立方米,开挖土方29492立方米,恢复了生态自然的原貌。在清河上游,因地制宜,在河道内制作生物浮床,种植菖蒲、美人蕉等各类水生植物1.5万平方米,重建生态河道。目前,清河上游水质已经还清。

永定河、潮白河是流经北京市的两条大河,由于多年未发生洪水,成为无水河道,加上盗采沙石现象屡屡发生,使河道一度成为北京地区的风沙源。为治理两条无水的河道,首先采取一系列措施严禁采沙,在永定河河堤、河坡和河床种植乔灌木237万株,绿化面积达到1920万平方米;潮白河绿化面积832万平方米。通过生态治理,加上大自

然的天然修复,使郊区无水河道由昔日的黄沙一片,变成了绿草茵茵的“郊外绿洲”。

城区建设生态景观河道

改善人居环境

北京城中心区现有主要河道150公里,除担负输排水任务外,还为城市增添水的灵气,发挥着城市景观的重要作用。景观是高于生态系统的自然系统,是生态系统的载体,让河道不仅成为生态的,还要以一个个景点串成一道道靓丽的自然风景线,穿行于街巷之中,以适应人们在城市环境中享受自然的需求。因此,维护河道健康生命,做河流生态代言人,既是北京水务的基本职责,也是水务工作的制高点。近几年,北京水务按照生态治河的理念,进行了大胆的实践。

还清河道水质,是生态河道的首要标志。北京城区每年产生8亿立方米的污水,要通过河道排放,这是水体发臭的根本原因。近几年随着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加快,坚持不懈地截污治污,每年有4.6亿立方米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减少了污水直接入河的排放量。当然此项工作难度大,情况复杂,尤其是雨污合流口如何雨污分流,是个难题。按照北京水务工作的时间表,2008年前,六环以内城市河湖水质基本还清,城中心区河道水质达到Ⅲ类。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郊区污水处理率达到50%。任务相当艰巨。

坚持按生态标准治理河道。蜿蜒于北部城区的转河是生态治河的典范,在宜弯则弯、宜宽则宽、自然生态、人水和谐的河道内,种植了100余种水生植物,滨河地区成为景观近人、环境宜人的亲水空间。建造了历史文化园、生态公园、叠石水景、滨水游廊、亲水家园、绿色航道六大景区等40个景点,让人们悠闲地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8月20日开工的北环水系将继续按照生态的理念进行治理。河底的水泥衬砌将被去除一半,河岸进行坡化改造,河中种上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放养水生动物,恢复河道动植物的多样性,再现人水和谐的自然景观。

去年开工的凉水河治理工程除加大污水处理力度以外,将采取人工、自然、生物等手段,形成三道生态治理系统:第一道系统,建成河道天然自我净化系统。整个河道有起有伏、有隐有显、有坑有窝、有缓有急,产生天然瀑汽,使水质得到净化。第二道系统,建成植物天然净化系统。通过种植芦苇、香蒲、水草、荷花等适宜北方水环境的水生植物,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体。第三道系统,建成水生动物天然净化系统。引入适宜水中生长的田螺、河蚌、鱼虾等,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河道两侧建设供市民休闲的景点和微地形,使凉水河逐渐改变面貌,既是生态的又是景观的。

用生物措施改善城市河湖水质。由于北京水资源紧缺,不可能用大量的清水满足城市景观需要,但又要保持良好的河湖水环境,北京水务科研人员运用一系列生物、物理措施保持水质,抑制水华的发生。在永定河引水渠、南护城河、昆玉河等河道采用景观生态浮床种植美人蕉,插种水葫芦,安装生物栅,养鱼除草等生物措施;在什刹海、后海安装收藻设备;在北展后湖、西海、后海等水域投放鱼苗,降低藻细胞密度,抑制藻类生长、繁殖等,近几年有效防止了内城河湖大面积爆发水华。

拦蓄雨洪为河道补充水源。城市河湖利用汛期在确保迎汛安全的前提下,优化水流调度,拦蓄雨洪为内城河湖补水,使雨洪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去年城市河湖共拦蓄雨洪312万立方米,既减轻了水库为河道补水的压力,又改善了河道湖泊水环境,有效抑制了水华现象的发生。今年汛期,城市河湖管理部门抓住城区6次降压机会,科学调度,拦蓄雨洪515万立方米,改善城市河湖水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yt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