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更新时间:2024-04-28 20: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申,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答:(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3)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4)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2、在伦敦举行的2000年父母与子女会议上,英国“0至3岁”公司总裁马修·梅尔梅德说,很多父母热衷于让幼儿玩大量的益智玩具,安排幼儿进行各种“开发智力”的活动,希望借此提高孩子的语言、认知等能力。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这样,孩子长大后容易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竞争力弱,不善于为人处事。请谈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总有重智育轻体育、重知识轻道德的表现,其原因是什么?答:这种现象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 (1)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作为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人们较为重视给予儿童足够的文化知识,至于其他方面则可忽视. (2)家长的功利需要。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态十分普遍。许多家长过早地为孩子选择职业定向,学习一技之长,希望孩子能够在人才竞争中取胜。而作为幼儿教育目标当中一些基本的内涵则被忽视和削弱了,如幼儿的人格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素质的提高等。 (3)应试教育的压力。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当中,而这种竞争也已经广泛深入地影响到幼儿教育阶段。在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等,无不反映出应试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影响。正因为上述原因,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的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干扰和影响了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贯彻实施。幼儿体、智、德、美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特色园”、“兴趣班,,的做法常常只注重幼儿的某一方面发展,盲目攀比,拔苗助长,如果利用不好会压制幼儿的正常发展,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最终造成幼儿思维、个性发展的扭曲,与人们愿望适得其反。 3、一个炎热的夏天,张某准备给3岁儿子洗澡,可是连喊几遍,孩子都说:“爸爸,我不洗澡,我没空。”于是张某开始给他讲道理,他却说:“不,我偏不。”张某生气了,一把抢过儿子手中的玩具,强行把孩子按入浴池。可是趁张某拿肥皂的时候,孩子跑走了。张某气不过,抓着孩子狠揍了两下屁股,接着强行给他洗澡。孩子便大哭大闹??结合案例,分析此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答:幼儿此阶段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主要表现出以下心理特点:(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2)爱模仿;(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4、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的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时,总是用手做出“卷”的动作;说到“大象把狼扔到河里去”,又用手作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动作,

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2)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的教学?答:(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常常依靠具体形象甚至是实际行动来理解概念的特点。(2)根据此特点,教师进行的针对性教学如下: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学插图等直观教具,来辅助教学;②对儿童的教育既要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又不能只限于儿童现有的水平,而应该适当超前;③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让儿童在生活实践中取得丰富的知识经验,能够使儿童的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④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实践,对外界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提高判断、推理和理解的水平,是很有益的;⑤结合日常生活也可以给儿童准备各种材料,引导他们进行思维。 5、小亮3岁半,在幼儿园里,他很喜欢搭积木,每当有人问谁搭得漂亮时,他总是说自己搭得好,而事实并非如此。请结合幼儿自我评价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答: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包括三种形式:掌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会性比较,即从与别人比较中对自己作出评价;自我检验,或狭义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大约从2~3岁左右开始出现。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和幼儿认知及情感的发展密切联系着,其特点如下:(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3)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6、幼儿园小班上计算课,作业内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2”。老师讲完 后,带小朋友一起练习。老师问一个小朋友:“你数一数,你长了几只眼睛?”朋友回答:“长了3只”年轻老师一时生气,就说“长了四只呢。”那小朋友也跟着说:“长了四只呢。”老师说:“长了5只。”那小朋友又说:“长了5只。”老师气得直跺脚,大声说:“长了8只。”小朋友也跟着猛一跺脚说:“长了8只”,老师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小朋友还以为对了,也咧开嘴天真的笑了。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问题一: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问题二:老师做法对吗?请做简要分析。答:问题一: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好模仿的性格特点。好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最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行为。问题二:本案例中老师的做法欠妥,理由如下: (1)好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好模仿的特点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和其能力发展有密切关系。②幼儿的模仿和他们的受暗示性有关。幼儿往往没有主见,常常随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受暗示性强。③幼儿的好模仿也和其自信心不足有关。(2)利用模仿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获得良好的成 效。有经验的教师特别注意为幼儿树 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 习。例如,上课时老师说:“看,小刚坐得多直!”顿时就有许多孩子挺起腰来,不必逐个点名叫他们坐直。班杜拉的许多研究都证明“观察学习法”,即让幼儿模仿观察到的榜样, 是非常有效的。 (3)本案例充分说明了幼儿的受暗示性和模仿性。同时也说明,老师决不能在幼儿面前做出错误榜样,不能说反话,否则将引起极其不良的后果。培养幼儿的认知分化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将会使幼儿形成善于学习正确榜样而不去模仿不良行为的性格特点和习惯。否则,其性格将会向受暗示性强和缺乏自信心的方向发展。

7、小明的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小明和外面的伙伴一起玩耍会削弱自己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禁止小明与伙伴们进行交往。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小明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请从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小明父母的做法。答:根据案例描述可知小明的父母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他们忽视了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具体原因如下:儿童由一个生物实体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适应周围环境的独立的社会成员,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在社会交往中进行。(1)和成人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在儿童与成人的交往中,对儿童心理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亲子交往。即使在同一社会文化背景中,父母对儿童的态度及教养方式不同,也会引起儿

童个性特征上的差异。(2)同伴交往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①同伴交往可以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②同伴交往可以增强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③同伴交往可以满足儿童的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④同伴交往可以促进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形成。综上所述,可知小明父母的做法是不对的,除了与成人交往,同伴之间的交往也是非常必要的。同伴交往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案例描述也可以看出小明停止与伙伴进行交往后,出现沉默、任性等不良性格特征。因此,小明的父母应尽快恢复小明的同伴交往,以促进小明心理的健康发展。

1.简要叙述并评价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观。答:(1)有吸收力的心灵:蒙台梭利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特定经验的吸收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驱动的情况下进行的。(2)专门为小组设计的情境能提供恰当刺激。(3)恰当的环境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变化。(4)儿童有内部动机;儿童的学习、操作受内部动机的驱动,

特别是当他们处于这种能力的边缘时。(5)强调感觉和儿童的经验,不强调测验。 (6)支持者和指导者通过环境、短期的个体或小组教学;一日生活中大部分时间儿童可以自由选择活动。评价: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偏重智能而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

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 2.谈谈幼儿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答;(1)我国幼儿教师的基本权利包括:

①进行保育教育活动,开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

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③指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的权利; 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⑤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的权利;

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2)我国幼儿教师的义务是: 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

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保教计划, 履行聘约,完成工作任务;

③按国家规定的保教目标,组织、

带领幼儿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⑤制止有害于幼儿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幼儿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现象;

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3.简述幼儿园环境的特点。答:幼儿园环境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环境的教育性。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其环境创设与其他非教育机构有显著区别。它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及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精心创设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环境创设不仅是美化的需要,更是教育者实现教育意图的重要中介,教育者把教育意图隐含在环境中,让环境去说话,让环境去引发幼儿应有的行为。 (2)环境的可控性。幼儿园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相比具有可控性,即幼儿园内环境的构成处于教育者的控制之下,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社会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各种儿童用品等在进入幼儿园时,教师必须精心选择,以利于幼儿发展为选择标准。②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及幼儿的特点,有效地调控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维护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之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与可控性之问是相互联系的,环境的教育性决定了环境的可控性,使可控性有了明确的标准和方向。而可控性又保证了教育性的实现,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4.如何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参与性原则?答: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参与性原则

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对这一原则的理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1)环境创设过程本身的教育意义①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②培养幼儿的责任感。③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2)树立正确的观念是贯彻这一原则的根本保证 ①幼儿的参与是权利,不是“帮忙”。②幼儿在参与中发展,克服“幼儿无能”的思想。 5.简述幼儿园室内活动区创设中应注意的问题。答:(1)关于活动区种类和数量的选择。①培养目标。在创设活动区时,要考虑活动区应当能体现《规程》中提出的教育目标,提供给孩子们在身体语言、认知、社会和 品德、情绪和美感发展方面的经验。②本班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来选择活动区的种类和数量,因地制宜,不盲目抄袭别人。③本阶段的教育重点。 (2)关于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材料玩具是幼儿活动和操作的物质对象,幼儿是否对活动区感兴趣,是否能顺利地开展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和玩具的提供,应做 到:材料和玩具多样化;材料和玩具摆放清楚明确。

(3)关于活动区的合理布置。教师在具体规划和合理布置众多的区域时需要考虑下述几点:①各个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②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③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 (4)关于活动区规则的确定。规则是保证活动区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教师要善用环境来暗示规则。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明确制订一些规则,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6.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包括哪几方面? 答: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1)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2)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人师表,忠于职守; (3)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4)有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 (5)身体健康。 7.简述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答: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如下: (1)细心观察 。(2)满足兴趣。(3)动手多练。(4)游戏学习。 (5)鼓励成功。(6)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7) 巧用提示。(8)公平适度。(9)做轻松的父母。 8.简述保育员应具备的素质。答 :

(1)心理素质①合作精神;②意志坚强,耐心细致;③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形象。 (2)专业素质①爱心。由于保育员的日常工作更多的是幼儿生活的管理,因此要求保育员要用慈母一样的爱心来照顾孩子;②丰富的知识;③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④熟练的操作技能;⑤处理意外事故和急救处理能力。

9.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答:教师必备的能力:(1)观察力。因为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很弱,对其自身状态的把握能力也很弱,这就决定了观察对理解幼儿的特殊重要性。(2)沟通能力。沟通与观察不同,它需要一种相互性,是一种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的观点、行为。在双向交流中彼此互相协调的默契。其中包括教师与幼儿的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

10.儿童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在身体方面,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在心理方面,精神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在社会性方面,人际交往不良,人际关系紧张,有的学生甚至还出现怕学、厌学的情绪。

11.为什么说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 答: (1)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幼儿身心尚未成熟,他们需要社会特殊的保护和照料。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担负着养育幼儿的重大责任。对于幼儿来说,与父母共同生活是最重要的需要。(2)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为幼儿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每个幼儿都从自己家庭的生活中获得不同于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发展待人处事的能力以及语言等。这一切在幼儿入园后,仍然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只能在幼儿原有的基础上展开,否则教育效果就不佳。(3)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家长与幼儿天然的联系使家长具有别人难以替代的优势,一旦家长与教师为着一个共同

的目的携起手来,教育效果将倍增。具体表现在:家长的参与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综上所述,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是幼儿园教育提高质量的必由之路,是幼儿园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12.简述我国现代儿童教育观。答:热爱儿童;尊重儿童;全面教育儿童;寓教于活动之中;教育要儿童化;多种教育形式结合;因儿童而施教;争取家庭配合。

13.简述陶行知所批评的20世纪初幼儿教育三大弊病。答:(1)花钱病;(2)外国病;(3)富贵病。 14.简述在幼儿教育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做法。答:(1)消除幼儿对教师的恐惧。幼儿在刚刚进入幼儿园时,对陌生环境与陌生人会有一种恐惧感。因此,教师要以亲切的面部表情,和蔼可亲的语气同幼儿进行交谈。(2)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他人。中小班幼儿往往因为发展的不成熟,对于友谊的界线并不十分清楚,有些幼儿更是把和蔼可亲、软弱可欺混为一谈。面对这一情况,教师不要以硬克硬,而是要让幼儿首先分清这两个词的内在含义,而且还要让幼儿对自己的言行负起必要的责任。(3)与儿童共同制定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幼儿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相互支持,这才是良好的师生关系。 15.简述幼儿说谎的几种主要情形。答: (1)想象与事实混同。学前心理学认为,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才刚刚萌芽。所以,幼儿会把现实的与非现实的混淆,从而说出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话。(2)为了某种目的或欲望。有些幼儿在不良心理和环境影响下,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者欲望,如逃避惩罚、取得父母或老师的欢心、获得某些奖励、引起别人的注意等而不惜说谎。 (3)由于幼儿认识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力较弱,不能抵御物质的诱惑,也会出现不诚实的言行 16.简述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两条腿走路”的基本方针。答:“两条腿走路”的教育方针就是坚持多种形式的办学方针。实行以国家办学为主,并充分调动社队集体、厂矿企业等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还要鼓励群众自筹经费办学。幼儿教育事业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教育方针就是同时发展公、民办幼儿园。 “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适合于我国国情,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幼儿入学和接受高质量幼儿教育的要求,并较快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人才。 17.简述幼儿教师必需的六项教育技能素质。答:(1)观察能力。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观察能力,教师观察能力的强弱受制于自身的许多因素。教师要注意多种观察形式的运用,做好观察的记录及分析。(2)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指教师通过语言及非语言或体态等方式向幼儿表露自己的思想、知识、信念和情感的能力。其中,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包括用手势、体态、面部表情来进行表达的能力。(3)组织能力。要使幼儿一天的生活有秩序地进行,教师必须具有组织各种活动的能力。(4)教育能力。幼儿教师教育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任务是否完成以及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主要包括确定教育内容的能力和选择教育策略的能力。(5)创造能力。幼儿教师的创造能力主要是指其不断学习,吸取新知识,创造更新的教育方法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教具玩具的制作、环境的布置、教学活动的实施来锻炼自己的创造能力。(6)设计能力。幼儿教师的设计能力主要是指教师设计幼儿教育计划的能力,它包括设计教育幼儿的计划和一日活动的计划的能力。 18.简述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两类方式。答:(1)请进来的方式①请社区里的人员为孩子开展活动;②利用社区的物、景和设施教育孩子;③利用社区开展的活动和日常发生的事情教育幼儿。(2)走出去的方式①建立幼儿活动机构;②开展流动幼儿服

务;③建立家庭教育辅导站,开展指导家庭教育的活动;④与社区联手, 优化社区环境的活动。

19.简述托幼机构家长工作的五项原则。答:(1)尊重性原则。在指导家庭教育时,幼儿园要尊重家长,平等对待各类家长,尤其是各方面发展暂 时落后的幼儿的家长,并引导家长在

家庭里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2) 科学性原则。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内容 和方法时,幼儿园要注意科学性,使 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

幼儿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有科学性,又通俗易懂。(3)协调性原则。幼儿园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要经常和家长交流情况、相互沟通、互通有无、协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4)了解性原则。了解家长的自身情况、家庭情况、家庭教育情况、对幼儿园教育的看法,可

以利用谈、家访、填表等多种形式进行。 (5)针对性原则。幼儿园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要根据幼儿和家长的不同特点,开展分类型和分层次的指导,注意灵活性。

20.简述现代社会儿童观的要点。答: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多层次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1)儿童是发展的主体,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地发展的,而不是被动地发展;(2)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在与适当的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3)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不可能以年龄或班级为标准来武断地划一;(4)儿童通过活动而发展,在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中发展知 识、能力和个性,而不是坐着、只通

过听或看教师的说和做而发展;(5)儿童身心各方面是一个整体,对他们进行的体、智、德、美几方面的教育也是互相联系的,应使儿童从小获得初步的全面的发展,不要孤立地只偏重某一方面;(6)每个儿童都拥有发展权、受教育权等,这些权力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 21.简述游戏化方法的注意事项。答:(1)采用游戏化方法要注意“发展适宜性”原则。(2)明确游戏规则。游戏规则是根据游戏目的以及教育活动的目的而提出的,它能在游戏中起组织、约束、调整儿童游戏行为和相互关系的作用。教师可借此机会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3)教师应掌握指导游戏的技能。对游戏的指导是一门艺术,它是建立在教师的爱心的基础上的。(4)创设游戏角。游戏角是孩子游戏的小天地,是他们心目中的天堂。 22.哪些家庭因素会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 答: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家庭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长职业、文化程度。(2)家庭文化。(3)家庭经济。(4)家庭结构。(5)家庭气氛。(6)子女人数。(7)家长期望。(8)家长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3.简述家长在入学教育中的责任。答:(1)放手锻炼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激发和引导幼儿向往入学的美好愿望。(3)为幼儿入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家长要在幼儿入学前准备好书包、文具、水壶等用品。(4)调整幼儿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以配合将来的小学学习生活。

24.简述影响幼儿园内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答:影响幼儿园内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两方面,分别表现为:(1)物质因素。物质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会对幼儿园环境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应结合幼儿园的各级教育目标,科学合理地选择材料与安排空间,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2)精神因素。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各种精神因素中,人的要素、幼儿园文化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①人的要素。在人的要素中,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对幼儿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具备后,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是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决定因素。②幼儿园文化。相对于人与物等可见的因素而言,幼儿园文化比较抽象,但对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也影响到幼儿园的教育生活,幼儿园文化对于幼儿园整体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影响着幼儿园的精神风貌,对全园的成人和幼儿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围绕教育目标选择

教育内容时需要考虑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确保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25.简述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原因。答:(1)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2)家庭是人的第一个学校。(3)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

26.简述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答:社区是社会大环境中与幼儿园关系最密切、对幼儿影响最大的一部分。它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很大的意义,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环境的教育性。幼儿园周围的社区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地方。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中,特别是精神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扩展到社区的大背景下进行,充分利用社区环境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革命历史文物、遗迹等,不仅是扩大教育的空间,更是其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深化。(2)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能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多方面的支持。不仅幼儿教育的事业发展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幼儿园教育本身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社区的积极参与将使幼儿园教育变得更生动、更富有时代气息。(3)社区文化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社区文化无形地影响着幼儿园教育,优秀的社区文化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宝贵资源,影响着幼儿园教育。一般来说,文化和文明程度高的社区,幼儿园的园风、教育质量也都不错,社区的影响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社区对幼儿园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幼儿园要积极探索社区丰富的资源,发挥其教育作用,实现与社区之间的合作。 27.简述幼儿园环境的含义及其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答:(1)幼儿园环境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幼儿园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2)幼儿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意义:①合格的物质环境是保证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第一要素。②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关键。

28.简要叙述幼儿游戏的特点与功能。答:(1)幼儿游戏的特点:①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②幼儿游戏具有趣味性。③幼儿游戏具有虚构性。④幼儿游戏具有社会性。(2)游戏的功能体现在:游戏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发展;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和语言的发展;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优良性格的有效手段;游戏能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 29.简要叙述幼儿园体育的内容。答:(1)促进幼儿健康成长。(2)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基本动作练习,包括走、跑、跳、平衡、钻爬、攀登、投掷等。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可以使幼儿的动作灵敏、协调,姿势正确。(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这主要

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反复训练、培养来形成的。(4)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针对幼儿好奇、好动、对生活中的危险缺乏认识,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特点,应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30.试总结分析影响儿童发展的有关

因素答: (1)先天因素——遗传;(2)后天因素——环境和教育;(3)先天因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后天因素则是个体发展的条件,幼儿是在两 者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31.简述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答:

(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

化;(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32.幼儿家庭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 家庭育儿环境? 答: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包括如下方面: (1)和谐的生活

气氛:家庭成员互敬,互爱,坦诚,和蔼;文明行为,文明语言;生活内容丰富,高尚,多

彩。 (2)整洁优美,时有变化的环境布置:整洁是指摆放

有秩序;家庭环境装饰和布置应幽雅大方;时有变化的环境。(3)安全的、无危险隐患的环境:电器设备的安置;门窗的安全;管理好煤气、煤火,

防止漏气造成煤气中毒,或者烧烫事件的发生;家庭药品的管理;家具的安全;进行安全教育;有属于儿童的天地。

33.如何教中班幼儿处理好同伴关系?答:(1)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鼓励幼儿与人交往;教给幼儿交往的技巧;通过角色游戏发展幼儿的 社会交往能力;通过一些专门设计的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2)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正确引导幼儿的竞争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矫正;幼儿说谎行为的纠正;幼儿告状行为的纠正。 34.简要叙述幼儿教师如何学会观察? 答:幼儿教师的观察力主要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能力,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1)在随机观察时,观察能力的高低表现为教师能否敏感地捕捉到幼儿发出的动作、表情或语言等各方面的信息,并且快速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这类观察可在一日生活的任何时候、任何环节发生。凭借这种能力,教师达到与幼儿的沟通,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2)有计划的观察要求预先有拟定的观察项目,教师根据观察内容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列出最能反映问题本质的观察要点,然后按计划进行观察。既可观察幼儿的发展水平差异,也可观察幼儿个体发展的独特性。观察幼儿现有水平和不同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能力的差异,能为教师制订教育计划、创设教育环境、设计和指导教育活动等提供依据。幼儿发展的独特性是幼儿个别差异的重要方面。没有这样的观察和思考,教育的个性化、因人施教都是不可能的。 35.简要叙述教师直接“教”的优点和缺点。答:直接“教”的方式是指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把教育的内容传递给幼儿。直接“教”的优点:教育内容、方法、步骤等都按照教育目标进行了精心准备。因此,这种方式清楚明确、系统有序、省时经济,而且教师操作起来有一定的模式可循,即使是新教师,也能较快地掌握操作方法。如果教师在“教”之前对幼儿的情况非常了解,所讲的内容适合幼儿的兴趣、经验、理解水平,并能在讲的过程中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这种直接“教”的方式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直接“教”的缺点:教师使用这种方式教育幼儿时,言语是主要的工具,教师讲、幼儿听是最常见的形式,而这一方式存在难以避免的缺点。主要有:由于幼儿缺乏知识和经验,对言语的理解能力又有限,因此对“教”的内容不容易真正掌握;教师与幼儿之间难以双向交流,容易成为教师向幼儿的单向灌输和说教;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少,其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 论述题 要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答: (1)幼儿教师是按照社会要求去促进幼儿发展的,是将教育目标真正落实为幼儿发展的总设计师。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正确、清楚、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的内涵,并将这种“外在”的教育目标转化为“内在”的正确的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其次,教师必须掌握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发展的技术;最后,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选择相适应的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活动方式、组织形式、指导方法等,促进幼儿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这种努力,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不可能的。 (2)教师在明确了教育目标后,实施过程中也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总要受到外来的干扰或影响。例如,来自家长的影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幼儿园训练孩子某种技能,或要求教小学才学习的读、写、算技能。又如,来自社会的影响,社会上各种幼儿技能大赛的宣传、偏重学历、追求升学率的风潮等,都可能干扰教师按教育目标组织教育活动,使教师的教育行为偏离教育目标。因此,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教师有责任排除一切干扰,坚定地按照教育目标来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以保证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

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处理好中班幼儿的同伴关系。答:要处理好中班幼儿的同伴关系,必

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1)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 。社会交往能力是与人发生联系,进行人际间信息交流,沟通与理解,协调相互行为,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对其社会化及其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十分必要的。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鼓励幼儿与人交往。②教给幼儿交往的技巧。③通过角色游戏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④通过一些专门设计的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2)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幼儿到了中班年龄开始理解行为的规则,能够初步地遵守规则,但是总的来说,由于他们的自控能力有限,犯规的行为仍然经常不断,其行为问题的发生频率高,呈现出行为问题突增的趋势。这也是一些教师认为中班幼儿最难带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需要教师在这个阶段给予特殊的关注和指导。同时教师应该持冷静的心态,将其看做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认真、耐心、及时地引导并纠正其不当的行为。①正确引导幼儿的竞争行为。为了使幼儿养成正确、适当的竞争行为,教师应注意在以下方面加强对幼儿的引导:a.正确地理解竞争;b.处理好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处理好竞争与攻击的关系。②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矫正。作为教育者应该关注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并及时地予以纠正,具体措施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提供充足的材料与空间避免攻击的产生;提供合作的榜样;帮助幼儿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避免无谓等待的环节和时间,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③幼儿说谎行为的纠正。幼儿说谎可能有不同的原因,针对幼儿的不同表现,教师要细致、耐心地分析幼儿说谎的原因,区别加以对待,切忌随便给孩子扣上一顶说谎的大帽子。在日常生活当中,教师首先要做出榜样,对于说真话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使幼儿感受到诚实是做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质。④幼儿告状行为的纠正。教师在对待幼儿告状这个问题上要从两方面着手:~方面,倾听幼儿的告状,对于幼儿出现的矛盾和冲突进行解决;另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技巧。鼓励幼儿在遇到冲突时,首先小朋友之间相互交谈、商量,想办 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来找老师。通过多次的锻炼,幼儿就能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从中自觉地掌握合作、协商、分享和轮流等社交技巧。 (3)进行常规教育,组织好幼儿的一日生活。必要的常规能够保证幼儿一日生活的顺利进行,使群体生活有秩序而又有安全感。中班幼儿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平衡和冲突时期,更需要教师小心和谨慎地运用常规,帮助幼儿顺利地度过这个时期。常规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琐碎的工作,幼儿良好的习惯也是在不断地反复和练习中逐渐养成的。教师要持耐心一致的教育态度,采用灵活的教育技巧,使幼儿愉快地度过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4)开展活动区活动。中班幼儿在常规、知识、技能方面已有一定基础,同时中班幼儿极为活泼好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活动区活动的教育作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增长知识,发展兴趣。常见的活动区有角色游戏区、图书区、自然角、美工区、积木区、玩沙玩水区等。 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答: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需注意的问题有四个方面。 (1)注意倾听。教师要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示关注、接受和鼓励幼儿的谈话,在倾听时,教师要有耐心,还要细心揣摩和理解幼儿语言中潜在的意义。 (2)注意身体姿势。一名具有良好沟

通技巧的教师在与孩子谈话时,会注意自己的声音、姿态以及运用和强调

社会交往能力;通过一些专门设计的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2)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正确引导幼儿的竞争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矫正;幼儿说谎行为的纠正;幼儿告状行为的纠正。 34.简要叙述幼儿教师如何学会观察? 答:幼儿教师的观察力主要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能力,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1)在随机观察时,观察能力的高低表现为教师能否敏感地捕捉到幼儿发出的动作、表情或语言等各方面的信息,并且快速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这类观察可在一日生活的任何时候、任何环节发生。凭借这种能力,教师达到与幼儿的沟通,从而进行

有效的指导。(2)有计划的观察要求预先有拟定的观察项目,教师根据观察内容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列出最能反映问题本质的观察要点,然后按计划进行观察。既可观察幼儿的发展水平差异,也可观察幼儿个体发展的独特性。观察幼儿现有水平和不同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能力的差异,能为教师制订教育计划、创设教育环境、设计和指导教育活动等提供依据。幼儿发展的独特性是幼儿个别差异的重要方面。没有这样的观察和思考,教育的个性化、因人施教都是不可能的。 35.简要叙述教师直接“教”的优点和缺点。答:直接“教”的方式是指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把教育的内容传递给幼儿。直接“教”的优点:教育内容、方法、步骤等都按照教育目标进行了精心准备。因此,这种方式清楚明确、系统有序、省时经济,而且教师操作起来有一定的模式可循,即使是新教师,也能较快地掌握操作方法。如果教师在“教”之前对幼儿的情况非常了解,所讲的内容适合幼儿的兴趣、经验、理解水平,并能在讲的过程中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这种直接“教”的方式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直接“教”的缺点:教师使用这种方式教育幼儿时,言语是主要的工具,教师讲、幼儿听是最常见的形式,而这一方式存在难以避免的缺点。主要有:由于幼儿缺乏知识和经验,对言语的理解能力又有限,因此对“教”的内容不容易真正掌握;教师与幼儿之间难以双向交流,容易成为教师向幼儿的单向灌输和说教;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少,其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 论述题 要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答: (1)幼儿教师是按照社会要求去促进幼儿发展的,是将教育目标真正落实为幼儿发展的总设计师。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正确、清楚、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的内涵,并将这种“外在”的教育目标转化为“内在”的正确的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其次,教师必须掌握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发展的技术;最后,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选择相适应的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活动方式、组织形式、指导方法等,促进幼儿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这种努力,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不可能的。 (2)教师在明确了教育目标后,实施过程中也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总要受到外来的干扰或影响。例如,来自家长的影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幼儿园训练孩子某种技能,或要求教小学才学习的读、写、算技能。又如,来自社会的影响,社会上各种幼儿技能大赛的宣传、偏重学历、追求升学率的风潮等,都可能干扰教师按教育目标组织教育活动,使教师的教育行为偏离教育目标。因此,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教师有责任排除一切干扰,坚定地按照教育目标来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以保证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

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处理好中班幼儿的同伴关系。答:要处理好中班幼儿的同伴关系,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1)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 。社会交往能力是与人发生联系,进行人际间信息交流,沟通与理解,协调相互行为,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对其社会化及其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十分必要的。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鼓励幼儿与人交往。②教给幼儿交往的技巧。③通过角色游戏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④通过一些专门设计的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2)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幼儿到了中班年龄开始理解行为的规则,能够初步地遵守规则,但是总的来说,由于他们的自控能力有限,犯规的行为仍然经常不断,其行为问题的发生频率高,呈现出行为问题突增的趋势。这也是一些教师认为中班幼儿最难带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需要教师在这个阶段给予特殊的关注和指导。同时教师应该持冷静的心态,将其看做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认真、耐心、及时地引导并纠正其不当的行为。①正确引导幼儿的竞争行为。为了使幼儿养成正确、适当的竞争行为,教师应注意在以下方面加强对幼儿的引导:a.正确地理解竞争;b.处理好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处理好竞争与攻击的关系。②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矫正。作为教育者应该关注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并及时地予以纠正,具体措施有:树立正确的

儿童观和教育观;提供充足的材料与空间避免攻击的产生;提供合作的榜样;帮助幼儿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避免无谓等待的环节和时间,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③幼儿说谎行为的纠正。幼儿说谎可能有不同的原因,针对幼儿的不同表现,教师要细致、耐心地分析幼儿说谎的原因,区别加以对待,切忌随便给孩子扣上一顶说谎的大帽子。在日常生活当中,教师首先要做出榜样,对于说真话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使幼儿感受到诚实是做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质。④幼儿告状行为的纠正。教师在对待幼儿告状这个问题上要从两方面着手:~方面,倾听幼儿的告状,对于幼儿出现的矛盾和冲突进行解决;另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技巧。鼓励幼儿在遇到冲突时,首先小朋友之间相互交谈、商量,想办 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来找老师。通过多次的锻炼,幼儿就能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从中自觉地掌握合作、协商、分享和轮流等社交技巧。 (3)进行常规教育,组织好幼儿的一日生活。必要的常规能够保证幼儿一日生活的顺利进行,使群体生活有秩序而又有安全感。中班幼儿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平衡和冲突时期,更需要教师小心和谨慎地运用常规,帮助幼儿顺利地度过这个时期。常规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琐碎的工作,幼儿良好的习惯也是在不断地反复和练习中逐渐养成的。教师要持耐心一致的教育态度,采用灵活的教育技巧,使幼儿愉快地度过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4)开展活动区活动。中班幼儿在常规、知识、技能方面已有一定基础,同时中班幼儿极为活泼好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活动区活动的教育作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增长知识,发展兴趣。常见的活动区有角色游戏区、图书区、自然角、美工区、积木区、玩沙玩水区等。 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答: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需注意的问题有四个方面。 (1)注意倾听。教师要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示关注、接受和鼓励幼儿的谈话,在倾听时,教师要有耐心,还要细心揣摩和理解幼儿语言中潜在的意义。 (2)注意身体姿势。一名具有良好沟

通技巧的教师在与孩子谈话时,会注意自己的声音、姿态以及运用和强调的词语。 (3)语言的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 (4)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教师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如在讲故事的时候,一个孩子老是打扰别人,影响小朋友们听故事。教师可以说:“当听我讲故事时打扰别人,别的小朋友都难听到故事,你自己也听不到,这让我觉得很失望。”教师用这样的语言表达出来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使幼儿比较容易接受,其效果要比单纯的压制和责备好得多

教师应如何提高与幼儿言语沟通的质量? 答:要提高与幼儿言语沟通的质量,最根本的是教师从权威的地位转到与幼儿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地位,并真正地面向幼儿,在此基础上,具体的技能是必要的,例如: (1)引发交谈的技能。善于敏锐地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地引入交谈之中,或者善于用多种方法引起幼儿对某个特定话题的兴趣。 (2)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老师很喜欢昕我说”、“老师觉得我的问题很有意思”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并相信老师是自己随时可以交谈的对象。 (3)扩展谈话的技能。用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向幼儿提供适宜的信息、词汇或问题,引导幼儿把谈话延续、深入下去。 (4)面向全体、注意差异、有针对性的谈话技能。例如,注意激发那些沉默寡言或说话不清的幼儿的说话积极性,耐心倾听,尽量多鼓励;根据幼儿的特点使用不同的话题、方式、词汇、语速等有效地刺激幼儿交谈。

(5)结束交谈的技能。适时地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即使由于时间或别的原因必须要结束谈话,也要让幼儿感到,老师很想听他讲,可惜没时间了,回头还有机会的。 如何认识幼小衔接工作是个长期的、整体性的工作? 答:幼小衔接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整体的工作,其表现在: (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不应当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

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应当看到,让幼儿顺利地进入小学只是幼儿园教育的近期目标,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长远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要以儿童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对儿童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对幼儿园来讲,在时间上要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大班后期;在内容上要涉及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知识准备;在人员上要包括幼儿园全体人员、家长及有关成人,而不仅仅是大班老师。对小学来讲,也不能仅仅把衔接工作看成是幼儿园的事情,而应当遵循素质教育的精神,改革不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形式、方法等。 (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进行,不应仅偏重某一方面。在幼小衔接中,偏重“智”的倾向比较严重。有的教师一谈到衔接,马上就想到让幼儿认汉字、学拼音、做算术题,而对于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准备重视不够。研究表明: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充足的自信心与自我控制能力、稳定的情绪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性等,对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儿童入学后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对新环境所需的身体、心理素质、独立自理能力等准备不足。幼儿入学适应困难不仅仅是在“智”的方面,更多的是由于身体、态度、习惯、意志、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独立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准备不足而造成的。要搞好幼小衔接工作,必须促进幼儿的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入学所必须的各种基本素质。在衔接中仅偏重某一方面是错误的,而在某一方面中又偏重某些因素则更片面了。

试论家庭的社会功能。答:家庭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繁衍后代功能。文明社会的人口再生产是由家庭来承担的、家庭中生育子女是合法的。家庭通过繁衍后代,在延续家庭的同时,也使社会得到延续和发展。 (2)经济功能。自给自足的经济时代,为了自身生存,需要加强家庭的生产功能,方可保持其消费功能;在社会性大生产发展中,家庭的生产功能受到削弱,并逐渐为社会性大生产所取代。 (3)教育功能。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虽然随着集体教育机构的出现使得家庭的教育功能被部分转移了,但是家庭的教育作用是其他教育机构永远无法替代的。 (4)休息娱乐功能。家庭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是温暖的象征和休憩的港湾。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娱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述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教育目标要求。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语言领域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有: (1)目标①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②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③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④喜欢听故事、看图书;⑤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2)内容与要求①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②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③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④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⑤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⑥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

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⑦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试分析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并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组织指导儿童开展角色游戏时的注意事项。答:角色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通过角色游戏,幼儿生动、创造性的展现现实 生活。 (1)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①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角色游戏是儿童在扮演各种角色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扮演角色的认识,儿童可以体会到这些角色的行为特点,认识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在角色游戏中需要儿童相互协商分配角色,开展游戏,这都是儿童学习社

会交往技巧的良好时机。②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价值。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重现那些愉快和温暖的经历。b.在角色游戏中儿

童也能宣泄一些消极情绪。 C.通过角色游戏儿童可以满足其控制环境的欲望。③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是从动手操作开始的。通过儿童不断的扮演、体验各种角色,他们对社会和周围环境事物的认识也大大加强了。当儿童假装用一块积木代替枪来游戏时,就说明了他的思维的进步和发展。 (2)教师在组织指导儿童开展角色游戏时的注意事项①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儿童的生活内容越丰富,知识越多,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就越新颖充实。②尊重儿童的意愿。角色游戏主

题应由儿童自己提出,不要让教师硬性规定。③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④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

试述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答:教师是幼儿园环境创设中重要的人的要素,在环境创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环境。准备一个与教育相适宜的环境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在准备环境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让环境蕴含目标。这就是说教师必须带着明确的目标来准备环境,将周围的人际因素和物质条件精心地加以组织,让环境中的一切负载教育的信息,让环境去告诉幼儿该做什么。②让幼儿感兴趣,更使其增加兴趣。环境要体现教育目标,也必须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但幼儿现存的兴趣无论广度和深度都有限,他们对自己的需要也往往不能意识到。因此,只要是幼儿发展所必需的东西,应当将其纳入环境中,并引导和发展幼儿的兴趣。③尽可能让幼儿感到环境是由自己而不是教师决定的。环境毕竟是用来供幼儿活动的,因此,贯彻幼儿参与原则是教师准备环境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发挥作用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实践证明,幼儿积极参与准备的环境,最受幼儿喜欢,最能引起幼儿的关注和投入,而那些完全由教师包办的环境,却并不大吸引幼儿。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幼儿能发表意见,动脑动手;只要是幼儿能够理解和参与的,应当尽可能地将之巧妙地变成幼儿的“决定”。 (2)控制环境。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是指教师能利用环境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能帮助幼儿利用环境的条件来发展自己。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个环节:诱导幼儿进入活动;帮助幼儿展开活动;指导幼儿解决纷争、困难或情绪问题;帮助幼儿结束活动。 (3)调整环境。环境不是凝固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变化,以及教育目标、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经常调整环境,使它保持适合幼儿发展的最佳状态,是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对环境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保持高度的敏感,最好每一天甚至每次活动后都重新审视一下环境,及时地通过调整来保持环境的发展性、教育性。总之,准备环境、控制环境、调整环境就是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是环境的命脉,环境中的物质材料、人际因素以及它们与幼儿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都是由教师来调控的,幼儿在环境中的活动也是由教师直接或间接引导的,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幼儿在环境中的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

试述幼儿园环境创设应坚持的原则。答: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所必须坚持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幼儿园环境必须强调目标意识,要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而决不能允许与教育目标相悖的因素存在。因此,创设环境时,目标是依据,应把教育目标落实到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及其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中。 (2)发展适宜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从一般年龄特征来看,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身心发展特点上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其身心发展所需要的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为其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同时,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兴趣、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教师在创设环境时还要考虑到这一点。 (3)幼儿参与性原则。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环境的创设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过程,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责任感、合作精神。同时,为保证这一原则得到更好地贯彻,教师要树立以下正确的观念:首先,幼儿的参与是权利,不是“帮忙”;其次,幼儿在参与中发展,克服“幼儿无能”的思想。 (4)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通过大小环境的配合,主要是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同心协力,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去培养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幼儿。 (5)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贯彻这一原则具体要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还要注意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上,而不能不顾本地区、本园的实际情况,盲目攀比,追求形式。这些原则贯穿于环境创设的各项工作之中,对环境创设的每一步都具有指导作用。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只有认真贯彻这些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

试分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纠正策略。答: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一般而言,有以下原因: (1)生理特征。一些研究表明幼儿的气质类型会影响其攻击性行为。 (2)家庭影响。幼儿具有易模仿的特点,许多攻击性行为是模仿所致。 (3)大众媒介。电视充斥着许多暴力,复仇的镜头,甚至一些面向儿童的卡通片也在宣扬这暴力的情绪,而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常常因好奇,刺激而模仿,对于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4)幼儿园。研究证明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攻击性行为的纠正策略: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2)提供充足的材料与空间,避免攻击的产生。(3)提供合作的榜样。(4)帮助幼儿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机会。(5)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避免无谓等待的环节和时间,使幼儿全身心地投人到活动中去。

试析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答:(1)皮亚杰提出儿童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要素;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2)皮亚杰根据儿童认知发展将儿童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1岁);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1~15岁)。(3)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对儿童进行 教育。

当今社会,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 答:为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树立下列观点: (1)儿童是幼儿教育的主体。过去人们认为,儿童只是幼儿教育的客体,是实施幼儿教育的对象。现在必须指出的是,儿童同时也是幼儿教育的主体。这种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或同一性,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显得更为复杂和独特。教师既要尊重和发展儿童的主体 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可主观地指挥一切或包办代替,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儿童这一客体的全面健康发展。另外,教师也要对儿童有统一的教育要求,这些要求也要与儿童个性特点相结合,兼顾儿童个人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可忽视儿童的个别特点,机械统一。 (2)实施德、体、智、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要因人而异。儿童发展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动态过程,幼儿教育要全面促进这一动态过程方方面面的发展,而不可顾此失彼、重教轻育、重智轻德或忽略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教育。当然,由于儿童先天遗传素质或个人潜能所致,可因人而宜地实施有所侧重的教育,即力求在“均衡中突出重点”,而不是机械、死板、生硬地要求“一碗水端平”。 (3)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同的身心发 展内容也存在不同的发展关键期。“发展适宜性”这一概念则要求我们 重视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采用与儿童发展水平相适宜并能及时有效促进其发展的

教育内容和方法,幼儿教育不应该“小学化”,更不能成人化。在符合“发展适宜性”这一前提下,各幼儿园可以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园特点采用不同的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可以是分科教学、综合教学、主题教学和单元教学,也可以把游戏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各幼儿园应该根据自己的环境、设备、师资和儿童的不同,创设出适合本地区、本民族、本园特点的课程模式,不可机械地求同化一。 (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各幼儿园要以游戏为主导活动形式,并贯穿在儿童一日生活之中,同时也要开展观察、散步、上课、娱乐、体育、劳动、自由活动等多种活动,不能让上课成为学龄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在组织各种活动中,要做到集体、小组、个别的活动方法相结合,并提倡小组活动方式,这样做既可以使全体幼儿得到发展,同时也照顾到个别儿童,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百利而无一害。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各幼儿园要注意贯穿“以游戏为主”的基本原则,做到“教育活动游戏化”和“游戏化教育活动”。让儿童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而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些活动可以是摆弄、操作、观察、实验等。在这些活动中,儿童通过动手动脑,获得直接经验,以发展儿童的智力,增长儿童的知识;也可以是与人的交往,这种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教育要想取得积极的、巩固的教育成效,就必须取得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吸收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做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对儿童共同进行教育,使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 如何正确理解儿童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答:幼儿的“学”包括“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方式。 (1)接受学习。在教师使用直接“教”的方式时,与之相应的幼儿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幼儿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今后学校学习的主要方式。所谓“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如果教师能按照幼儿的身心特点来讲课,能让幼儿发挥主体性,学得有兴趣,能将教师传授的东西积极地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样幼儿的学习是主动的、有意义的。因此,把“教师讲、幼儿听”笼统地斥为机械灌输的说法是不对的。不过,对幼儿来说,这种方式不应当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 (2)发现学习。在教师间接“教”的时候,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发现学习”,即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在幼儿期,这是比“接受学习”更适合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特别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如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发展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主动参与的积极态度等。这些对幼儿的发展和终身学习都有重要意义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为学而不可教的,即不能由教师像传授知识那样“教会”,只能通过幼儿自己的实践活动“学会”。但是,正如“接受学习”不一定是被动的一样,“发现学习”也不一定就是有意义的,它也可能变成机械的、盲目的尝试。如果幼儿在活动中完全没有积极的思维分析,就没有任何意义。幼儿的学习是否有意义,关键是教师能否激发幼儿的主动性,而不在于用哪种学习方式。教师应当根据需要,该直接教的就直接教,该让幼儿自己探索的就让幼儿去探索。强制灌输下的“接受学习”和放任自流下的“发现学习”,对幼儿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

请论述幼儿注意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答:(1)幼儿注意容易出现的问题:幼儿注意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注意的分散。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容易分散,这是幼儿注意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一般而言,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主要原因有: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无关刺激的干扰;注意转移的能力差;不能很好的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等。(2)相应的教育措施①幼儿园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活动不能太单调,形式要多样化,而且,活动时间不能超过各幼儿年龄阶段所适合的时间,如小班幼儿集体集中活动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那么,教师就不能让幼儿坐20~

30分钟,而且活动也不能是只让幼儿坐着听;②教师应与家长经常联系,共同保证幼儿的生活合理、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幼儿精力充沛地游戏和活动,并且防止幼儿注意的分散③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在组织幼儿的活动中显得非常重要。在环境的布置上不宜过分繁杂。教室外的嘈杂与喧闹之声,电话声,鸟叫声等都会成为幼儿注意分散的外在的无关刺激。另外,教室的室温也要适宜,过冷或过热都容易引起幼儿注意的分散;④幼儿在从事新的活动时,心理经常还“惦着”前一个事物,出现了注意的分散。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幼儿活动,适当安排,有效地引导幼儿将注意保持在当前的活动上;⑤教师在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幼儿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不仅有助于幼儿维持注意,防止注意的分散,而且可以使幼儿在活动中减少疲劳,提高活动兴趣,产生愉快情绪,从而使幼儿的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试述幼儿感知觉发展趋势与年龄阶段的关系。 答案: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属简单的心理现像;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幼儿感知觉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1)0~1岁儿童感知觉特征 。从出生到1岁,是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其具体特征如下:①儿童出生时就已经有各种感觉②知觉在儿童出生后不久,在感觉的基础上也发展起来;③原始的感知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感觉分化,即不同感觉道对相应刺激会做出不同的反射活动,但原始的感知过程对刺激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是很低的。(2)1~3岁儿童感知觉特征 。1~3岁,是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其具体特征如下:①出生后第一年,婴儿已能够分辨亲人和陌生人,说明他已具有了知觉的恒常性,这是知觉水平的概括;②随着语言的出现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性水平逐渐提高,婴儿对事物的知觉渐渐和具体表象联系起来。③2岁后,随着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逐渐向思维的概括过渡。(3)3岁以后儿童感知觉特征。3岁以后,是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其具体特征如下:①开始掌握知觉标准。3岁以后,儿童对物体的知觉渐渐和有关概念联系起来,如幼儿通过对空间和时间的知觉,就能够知道“上午”和“下午”,实际上这时他已掌握了“知觉标准”,这已不单纯是时间知觉,而是时间概念了;②观察力得到发展。3岁以后,幼儿的知觉活动已发展到能够进行观察,即有目的有意识地去知觉,4、5岁以后观察力进一步发展,能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教案设计请为幼儿园托(小)班设计

一份“我爱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教案。 答案:教案是一个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它阐明在预定的教学时间内要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等。对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而言,教案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步骤)。为了巩固活动的效果,还可以加上“活动延伸”。以下是针对幼儿园小班幼儿设计的活动教案: 我爱幼儿园 (1)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爱幼儿园,爱老师的情感和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

(2)活动准备:①“诗歌:幼儿园像我家”的录音带;②预先定好参观路线,联系好参观部门。

(3)活动过程:①以诗歌引出主题。幼儿听诗歌录音带,引导幼儿说说诗歌里说了什么。②观察和讨论。让全班幼儿讨论幼儿园哪些方面像家,并且通过观察比一比,幼儿园的哪些地方与家里不一样,鼓励幼儿自由发言。③寻找及参观活动。带领幼儿找一找幼儿园做饭的地方在哪里,找一找睡觉的地方在哪里,跳舞的地方在哪里,做游戏的地方在哪里,等 等。 (4)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为爸爸妈妈讲一讲幼儿园里的新鲜事。 。1、简述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理论。答: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福禄贝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由内在的动机支配的。通过这些行为,幼儿才可以成长发展。教育者的任务是帮助幼儿除去阻碍生命发展的障碍,让幼儿的自我得到发展。(2)游戏理论。福禄贝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认为幼儿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

慧发展有重要意义;他还认为游戏中玩具是必需的。他制作的玩具取名为“恩物”,意为“神恩赐之物”。(3)协调原理。福禄贝尔指出,人不是单独一人存在的,他是家族中的一员,社会的一员,也是民族的一员,是宇宙中的一分子。因此,教育者应该让孩子和周围的环境、社会、自然结合,协调一致。(4)亲子教育。福禄贝尔认为,要让孩子在爱中成长,首先就必须教育母亲。因此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的“讲习会”。 总体而言,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虽然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在很多方面揭示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其价值是不可否认的。 2、简述幼儿教育原则中综合性原则应注意的事项。答:幼儿教育的综合性原则主要是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在贯彻这一原则时,教育者应注意的事项有(1)教师的素质很重要。(2)因地制宜地使用综合性原则。(3)不可为综合而综合。

3、如何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的功能?答: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动。它包括由教师组织的活动和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要充分发挥一日活动的整体功能,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2)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4、简述我国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答:(1)我国幼儿园的性质 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性质。我国幼儿园的性质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家长安心参加工作提供便利。(2)我国幼儿园的任务 ①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②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5、简述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答:(1)社区环境的教育性。(2)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3)社区文化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6、简述幼儿智育的内容。答:幼儿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发展幼儿的智力。(2)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 (3)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7、如何理解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答: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解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幼儿自身应有的需要和权利。(2)幼儿的全面发展应是指幼儿体、智、德、美等几大方面都发展。(3)幼儿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应是幼儿的身心各方面和谐发展。 (4)幼儿的全面发展应是指通过教育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5)幼儿全面发展应是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过程。(6)幼儿的全面发展是与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紧密关联的。

8、简述幼儿体育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答:幼儿体育是为了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实施的教育。在其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2)重视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 (3)专门的体育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 (4)注意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 9、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答:家庭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家庭教育的率先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2)家庭交往的密切性。 (3)家庭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生活性。 (4)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样性。 (5)家庭教育的终身性。 (6)父母对子女影响的深刻性。 10、简述幼儿美育过程必须遵循的

五项原则。答:幼儿美育过程一般包括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表达、欣赏与评价四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五项原则:趣味性原则;形象性原则;情感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11、简述幼儿德育的目标及其内容。答:幼儿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 幼

儿德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 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

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幼儿德育的目

标强调从情感入手,符合幼儿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与发展幼儿个性两个方面。

12、简述幼儿教师的主要职责。答: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是教师这个群体当中十分特殊的一分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其主要职责

为: (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订和执行教育计划,

完成教育任务。(2)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发展情况。(3)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4)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 (5)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

教育研究活动。(6)定期向园长汇报, 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13、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处理好中班幼儿的同伴关系?答:中班是幼儿园三年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中班幼儿一般指4~5岁的幼儿。这一阶

段的幼儿交往能力有所发展,能自动结伴交朋友,但是由于他们还不具备 一定的处理同伴关系的能力,因此经常会发生争吵或者打闹。要处理好中班幼儿的同伴关系,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1)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2)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3)进行常规教育,组织好幼儿的一日生活。(4)开展活动区活动。

14、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答:幼儿教师应具备以下心理品质: (1)有执着的事业心。 (2)自信、自尊。(3)意志坚强。(4)聪慧的认知能力。(5)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良好心态。(6)合作精神和能力。(7)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

15、简述幼儿园内部物质环境创设与管理的基本要求。答:幼儿园内部的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部的各种物质的设备条件,即幼儿园的“硬件”建设,幼儿园内部物质环境创设与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性。(2)教育性。(3)活动性。(4)丰富有序性。(5)经济性。

16、简述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答:(1)社区环境的教育性。(2)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3)社区文化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17、简述课程评价的作用。答:从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影响来看,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鉴定作用,即检查或鉴定教育目标是否达成,或者判断达到目标的程度。(2)诊断作用,即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现行课程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对明确努力方向,提高教育效果,改善今后的教育教学。(3)改进作用,即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4)导向作用,评价所依据的标准是按《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确立的,具有鲜明的方向性。

18、简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答: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2)日常活动与生活。(3)学习环境。(4)家园合作。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什么途径来开展,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幼儿园教师要根据所要达到的目标、教育的内容以及幼儿学习的特点,合理地灵活应用多种途径,发挥每种途径的优势。 19、简述幼儿园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答:幼儿园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集体活动。即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活动。(2)小组活动。幼儿园的小组活动可以是教师有计划安排的活动,可以是教师组织引导的活动,也可以是幼儿自发的活动。

(3)个别活动。可以是由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幼儿进行指导,也可以是幼儿的自发、自由活动。

20、简述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答:游戏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认知、社会性、情感和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游戏可以丰富并巩固幼儿的知识。(2)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3)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21、简述游戏化方法的注意事项。答: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幼儿教育的正确途径与方法应该是全面采用游戏化方法,做到教育活动游戏化和游戏活动教育化。游戏化方法的注意事项如下:(1)采用游戏化方法要注意“发展适宜性”原则。(2)明确游戏规则。 (3)教师应掌握指导游戏的技能。(4)创设游戏角。 22、简述幼儿游戏的内涵。答: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2)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3)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23、对幼儿园来说,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方面?答: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幼儿园来说,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24、简述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

答: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点:(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3)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论述

1、 试述幼儿教育中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相互关系。答:首先,儿童体、智、德、美四育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独特的作用。 (1)体育是为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智育旨在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际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德育是培养儿童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4)美育则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其次,儿童体、智、德、美四育又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1)体育对德、智、美几方面发展起着物质保证的作用。 (2)知识和智力为进行德育、体育、美育提供了认识基础。 (3)德育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体育、智育任务的实现。 (4)美育又是德育和智育的催化剂。

2、 试述促进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策略.答:促进教师和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更好地相互作用的策略,就是让教师和幼儿有更多的、有效的相互影响和沟通的办法,就是让教师 ‘‘教’’得更有效、让幼儿“学,,得更好的办法。这些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是在教育过程中一直起主导作用的一方。这一主导作用表现在,无论是直接“教”还是间接“教”,教师都始终控制着教育过程的方向,引导幼儿向着教育目标要求的方向发展。(2)直接“教”时要注 意的问题: ①变单向的“教”为双

向的交流; ②变单一的言语传授为多样化的教育手段; ③重视情感效 应;

④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 ⑤重视随机地“教”;⑥直接“教”和间接“教”相结合。 (3)间接“教”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与直接“教”

的方式相结合;②正确的角色定位;③环境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3、 试述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答:教师是幼儿园环境创设中重要的人的要素,在环境创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环境。准备一个与教育相适宜的环境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在准

备环境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让环境蕴含目标;②让幼儿感

兴趣,更使其增加兴趣;③尽可能让幼儿感到环境是由自己而不是教师 决定的。 (2)控制环境。教师控制环 境的作用是指教师能利用环境来激 发和保持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能帮助幼儿利用环境的条件来发展自己。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个环节:诱导幼儿进入活动;帮助幼儿展开活动;指导幼儿解决纷争、困难或情绪问题;帮助幼儿结束活动。(3)调整环境。经常调整环境,使它保持适合幼儿发展的最佳状态,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对环境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保持高度的敏感,最好每一天 甚至每次活动后都重新审视一下环境,及时地通过调整来保持环境的发展性、教育性。 4、 试述幼儿园环境创设应坚持的

原则。答: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

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所必须坚持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2)发展适宜性原则。(3)幼儿参与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这些原则贯穿于环境创设的各项工作之中,对环境创设的每一步都具有指导作用。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只有认真贯彻这些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 5、试述幼儿教师做家长工作的常用方法。答: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家庭教育的优势,并使两者相互配合,从而有力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一般而言,幼儿教师做家长工作的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口语法。口语法包括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家庭教育咨询、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交谈等方法。(2)文字法:①问卷调查;②家园(所)联系本;③宣传栏。(3)活动法。活动法是幼儿家长参与托幼机构的教育活动与管理的一种方法。依家长参与活动的目的划分,活动法可分为观摩、庆祝、服务和管理四种。

6、试述什么是结构游戏?教师在指导儿童结构游戏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教师在指导结构游戏时应注意的事项主要有:(1)逐步投放多样化的、可塑性强的结构游戏材料。(2)引导儿童逐步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4)重视结构游戏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游戏的成品或结果。(5)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游戏材料,教给儿童收放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7、试分析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并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组织指导儿童开展角色游戏时的注意事项。答:角色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通过角色游戏,幼儿生动、创造性的展现现实生活。(1)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①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角色游戏是儿童在扮演各种角色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扮演角色的认识,儿童可以体会到这些角色的行为特点,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在角色游戏中需要儿童相互协商分配角色,开展游戏,这都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技巧的良好时机。②对儿童情绪发展 的价值。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重现那些愉快和温暖的经历。b.在角色游戏中儿童也能宣泄一些消极情感。c.通过角色游戏儿童可以满足其控制环境的欲望。③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2)教师在组织指导儿童开展角色游戏时的注意事项①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②尊重儿童的意愿。③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④根据儿童游戏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 8、

试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答: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极为不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3)压制幼儿良好

个性的形成。(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9、现代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了什么要求?答:现代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求是: (1)培养全面素质。从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来看,其目标从以往的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2)重视培养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使幼儿从小学会与自己的过去竞争、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超越自我、具备与他人竞争的能力和心理素质。 (3)重视培养幼儿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开放性的思维习惯。鼓励幼儿认识变化、适应变化、促进变化,为幼儿适应未来变化万千的社会打下基础。 (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为资本、智能为财富,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基本特征的。学会学习和不断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时代精神。

9、现代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了什么要求?答:现代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求是: (1)培养全面素质。从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来看,其目标从以往的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2)重视培养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使幼儿从小学会与自己的过去竞争、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超越自我、具备与他人竞争的能力和心理素质。 (3)重视培养幼儿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开放性的思维习惯。鼓励幼儿认识变化、适应变化、促进变化,为幼儿适应未来变化万千的社会打下基础。 (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为资本、智能为财富,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基本特征的。学会学习和不断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时代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3z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