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城市化练习

更新时间:2023-03-08 06:37:2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城市与城市化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28.0分)

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频繁问题,我国打造海绵型城市。海绵型城市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根据材料,回答 1. 下图中城市绿地建设,符合海绵型城市要求的是

A. B. C. D.

2.“海绵型城市”建设带来的环境效益主要有 ①防洪 ②抗旱 ③降温 ④捕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某城市用地主要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包括物流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和服务及其他用地。下图示意2003—2012年该城市四种功能用地的变化。其中外部扩展

是指由非城市用地转为某种城市用地,内部更替是城市用地功能的转换。读图,完成

3.图例①②③④代表工业用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例①代表的功能用地的特点是

A.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B.建筑物高大密集,交通便利,通信发达 C.多位于城市边缘,靠近交通干线 D.早晚人口流动量大,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大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规划前的地域结构图”,该市工业以茶叶、食品加工为主,辖区内有世界级自然风景名胜(距市中心直线距离40多千米),读图回答

5.为增强该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规划中应优先扩大( )

A.绿色用地 B.工业用地 C.交通用地 D.商业用地 6.从完善该城市主要功能出发,需合理布置功能,新建住宅区应选在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读下图,a、b、c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地形、河流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回答

高中地理试卷第1页,共7页

7.从自然条件角度考虑,图中最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是: A.A B.B C.C D.D

8.下列各点中,与青藏高原地区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最吻合的是: A.A B.B C.C D.D

9.关于某地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T1→T4的变化过程被称为逆城市化 B.城市数目由少到多,面积由大到小 C.该过程中农村人口比重逐渐上升 D.③城市最有可能成为该地新的中心地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的付地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第18题

10.若该市规划将b2 开发为与b1相同的功能区,则b2 的优势条件有 A.接近工业区,工人上下班较方便 B.山区,土地租金低,环境优美 C.位于盛行风上风方向,空气清新 D.位于背风坡地区,日 照多

下图为某市某区域一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点多日平均借车和还车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9~20题。

11. 关于各时间点该租赁服务点自行车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4时〉15时 B.11时〉12时 C.12时〉13时 D.17时〉18时 12. 该服务点最可能位于该市的( )

A.仓储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风景区

红绿灯的时间分配主要根据路口交通流量的大小、各种车辆车道行车的比例、车行的路面状况等决定的。人流量大的地方,红绿灯时间设置还要充分考虑到车让人。读某城区四个路口,甲、乙、丙、丁的红绿灯时间长度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试卷第2页,共7页

13.甲、乙、丙、丁四路口距市中心最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丁地最有可能位于( )

A.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 C.居住区 D.行政区 读某特大城市某干道市区-郊区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完成。

15.图中a、b两曲线( )

A.a曲线反映8~10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

B.a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 C.b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 D.a、b曲线反映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突变性

16.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根本的措施是( ) A.在中心城区外围大力建设以居住为主的卫星城 B.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C.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集生产、居住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 D.严格控制私家车数量增长,实行限行措施

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 属于地理学名词。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象地称为“鬼城”。下图为中国大陆“鬼城”前50名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题。

17.关于原来地理学上的鬼城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B.严重依赖资源开发 C.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D.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18.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 )

A.逆城市化现象更加明显 B.虚假城市化越明显 C.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 D.城市人口规模越大

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

高中地理试卷第3页,共7页

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下图)完成23-24题。

19.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20.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

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

2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有( )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①和④ D.②和④ 2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①兴建污水处理厂 ② 建设绿色屋顶 ③ 加强道路建设 ④完善排水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是2015年清明小长假期间不同城市高速公路拥堵所花时间和人们能忍受的最长时间统计图。读图回答各题。

23.图中拥堵“痛苦指数”(拥堵所花的时间与人们所能忍受的最长时间之比称为拥堵痛苦指数)最高的城市是( )

A.重庆 B.西安 C.北京 D.成都

24.北京、上海与其他城市相比,拥堵所花时间和人们能忍受的最长时间都较高,其原因可能是( )

①人口众多 ②交通通达度高 ③长期拥堵已成习惯 ④基础设施完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某城市棚户区改造前(如图甲),雨季内涝严重;改造后(如图乙),容积率 和绿地率都发生很大变化,成为当地颇有品质的小区。容积率是规划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总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绿地率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据此回答7~8问题。

高中地理试卷第4页,共7页

25.此地改造后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据此推断改造后容积率与绿地率的变化是( )

A.容积率下降,绿地率上升 B.容积率下降,绿地率下降 C.容积率上升,绿地率下降 D.容积率上升,绿地率上升 26.改造后的积极意义是( )

A.气温日变化增大 B.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 C.居民人均用电量增大 D.人均住房面积增大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27.(10分)环境保护

2015年11月15日到12月31日,北京城区PM2.5浓度比2014年同期上升约75%,雾霾天气频发。2016年2月23日新华社报道,中国首都北京正在研究打造“5条由北向南宽度在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以达到吹走北京城区的雾霾的目的。图示意北京主要通风廊道分布。

(1)推测通风廊道的组成。(4分)

对北京城区建设“宽度在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来吹走北京城区雾霾的做法,(2)

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请你说出反对的理由。(6分) 28.(14分)读我国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图(图13),回答下列问题。

(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省区的城市化水平是 (%)。

高中地理试卷第5页,共7页

(4分)

(2)列举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发展过快给耕地、交通、水资源等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6分)

(3)近年来,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能源日益紧张,请列举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4分)

29.读下图,回答问题。(16分)

图1 图2

(1)图1为某城市郊区农业区位图,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 ①粮食产区 ②花卉蔬菜园艺区 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 ④果树林区

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D为________。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

布局②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城市发展到图2时,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城市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压力及对策。 压力: ①_____ ____ 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 对策: ① ;② 。

(3)若干年后图1所示城市发展到图2所示规模,它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的哪两个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0.30年来,下图中某市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据图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3分) (2)简述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2分)

(3)从环境因素考虑,分别指出该市钢铁厂和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7分)

高中地理试卷第6页,共7页

城市与城市化练习--答案解析

【答案】 1.A 2.D 3.D 4.A 5.D 6.D 7.B 8.C 9.D 10.C 11.A 12.D 13.A 14.A 15.B 16.C 17.C 18.C 19.A 20.B 21.A 22.D 23.A 24.C 25.D 26.D 27.

(1)主要由公园、绿地、湖泊河流水面、道路组成(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 (2)(6分) ① 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北京城区环境容量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改善环境容量,是治理北京城区雾霾的根本;(2分) ② 空气污染从北往南吹,会加重北京南部区域的污染程度;(2分) ③ 5条 500米宽的一级通风廊道,从北向南穿过北京城区,将对北京城区现有风貌造成显著影响; ④ 实施该工程的难度很大,需要拆迁大量的建筑物,需要大量的资金等。(2分)(任答对3点得6分) 28.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分); 40—60% (2分) (2)耕地减少;交通拥堵;水资源紧缺(或水污染严重)(共6分) (3)开源:西电东送、北煤南运、开发新能源(建立核电站等);节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的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提高能源利用率;增强人们节能意识等(每点2分,共4分,答出2点即可,只写开源节流不得分) 29.

(1)② ③ ④ ① (每空1分,共4分)①花卉、蔬菜等产品产值高;②城市需求量大;③易腐烂,不易远距离运输,应布局在地价高的近郊(任答两点,共2分) (2)压力:①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剧增,对粮食、乳肉产品需求量增加;②城市面积扩大,大量占用耕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副产品供应紧张。(答两点,共4分) 对策:①城市建设中应尽量节约用地,少占农田;②发展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答两点,共4分) (3)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或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② 城市人口增加(答两点,共2分) 30.

(1)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③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3分) (2)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2分) (3)钢铁工业布局合理;(1分)因为钢铁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布局在居住区外围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居住区的影响较小。(2分)化工厂布局不合理,(1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居住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3分)

高中地理试卷第7页,共7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6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