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二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更新时间:2024-04-22 15: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年级地理学案(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课标要求

?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课前预习

1. (课本P31) 的出现,是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 促进了集市的形成和发展。(课本P31)

2. (课本P32)产业革命以前:城市数量 ,规模较 ,功能较 ,多以 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

产业革命以后:城市数量 ,规模 ,功能 。城市成为区域 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发展 ,出现了百万以上人口的 城市和 。

3. (课本P33)城市化的表现及衡量标志。

4. (课本P33-35)当代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新特点。

5. (课本P33知识窗)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的城市化速度和主导产业的差异。

6. (课本P34-35知识窗)逆城市化出现的原因(择关键词简要回答!)

7.读图2-1-2及2-1-5找到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及六大城市带。

本节知识要点:

1、城市的起源地: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产业革命前缓慢;产业革命后加速;二次世界大战后速度空前。 3、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4、当代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国家 发达 发展中 阶段 起步早晚 18世纪中叶 目前速度 城市化 水平 70%左右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相适应 原因 随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出现的 后果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成熟 趋缓 加速 二战以后 发展快 40%左右 不适应 人口增长过产生快,农村劳动许多环境与力过剩 社会问题 逆城市化原因:交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

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逆城市化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不合理的表现: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三、巩固训练

1.有关城市起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工业生产的发展,是城市起源的基本前提 B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

C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 D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集市可能演变为城市 2.世界城市化进程发展最快的时期是( )

A产业革命以前 B产业革命——20世纪初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3.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叫做( )

A.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乡村化 D.城市聚落

4.由图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①

5.分析加尔各答、纽约、伦敦、墨西哥城4个超级大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图,指出下列4组选项中,城市名称排列与图中顺序相同的是( )

A.①加尔各答 ②墨西哥城 ③纽约 ④伦敦 B.①墨西哥城 ②纽约 ③加尔各答 ④伦敦 C.①墨西哥城 ②加尔各答 ③纽约 ④伦敦 D.①伦敦 ②纽约 ③加尔各答 ④墨西哥城

6.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引进外资,加强城市建设,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B.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C.发展中国家轻视农业的发展,重视城市的发展

D.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超过了发达国家

7、下列地区的国家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的是 ( )双项 A.亚洲 B.拉丁美洲 C.非洲 D.欧洲

8、关于18世纪以前世界城市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数量少,规模大,功能单一,以政治职能为主 B.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乡差距缩小 C.城市数量少,规模小,以政治职能为主,城乡相对独立

D.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还出现“科学城”、“大学城”等专业化城市

图一是某地区1950 — 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9-10题。

9、30年间该地区( )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10、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11、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中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

A.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 B.市区失业人口增多

C.工厂向郊区迁移 D.大城市环境恶化以及交通条件改善 12.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较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1)A、B两条曲线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曲线。

(2)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_,水平________,1950年以后,城市化速度加快,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3)从图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_,水平________,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人们对________的需求提高以及乡村和小城镇________的逐步完善,出现了________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________和________回流,大城市中心区________,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是 。 答案:(1)A B (2)晚 低

(3)早 高 环境条件 基础设施 逆城市化 乡村 小城镇 萎缩

(4)交通拥挤、环境质量下降、地价昂贵、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社会不太安定)

高一年级地理学案( )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课标要求

?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课前预习

1.(课本P36)简要列举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导致的一些问题。

2. (课本P36知识窗)简要说明城市热岛效应对风向和降水的影响。

本节知识点:

6、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①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

②表现: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③措施:合理规划城市;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如加强绿化建

三、巩固训练

1.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是( )

A.乡村 B.城市 C.平原 D.山区 2.城市住房拥挤的主要原因是 ( )

A.城市面积小 B.平房多,高楼少 C.城市人口急剧膨胀D.贫民窟多 3.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

B.自然地理条件不宜于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迅猛增加,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 D.中小城市的发展,影响了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读上右“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4~7题。

4.右图说明该地区 ( )

A. 城市化程度很高 B.城市人口是2500万 C.大约10%的人口在郊外居住 D.人口密度较大 5.与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的国家是 ( )

A. 阿根廷 B.印度 C.英国 D.美国 6.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 D.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7.这种状况可能造成的问题是 ( )

①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②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下降 ③城市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④农村人口增长速度缓慢,出现负增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④

下面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据此回答8—10题。

8.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16.7% B.14.3% C.0.9% D.1.2% 9.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10.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要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老化突出 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C.社会劳动力不足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该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时间为 ( )

A.① B.② C.③ D. ④ 1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 )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 新加坡 13.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 )

A.Ⅰ B.Ⅰ和Ⅱ C.Ⅱ D.Ⅲ

读城市发展模式图,回答14—15题:

图例

乡镇

时间

时间

小城市 大城市

时间

时间

生态城市

丙 丁

14.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过程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5.下列因素与郊区城市化的形成无关的是 A.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B.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C.农业现代化使农业人口逐渐减少,城市人口增加 D.城区与郊区交通网络更加便捷

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逆温现象 B.水土流失 C.热岛效应 D.“臭氧洞”

17.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

应该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 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

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18.图中A、B、C表示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信息显示该区域的城市发展特点是 。 (2)从A图看出,城市初期主要呈现 分布的特点;从B图看出,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从C图看出,该地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向 。 (3)该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呈现 和 的特点,这对商业网点有何影响? 多样化 网络化 商业网点密度变大,规模变大,多沿交通线分布。 (4)试分析该地区在C阶段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19、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图12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分析A、B城市发展演变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P 图12

(l)从阶段I到阶段Ⅲ,A、B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和用地有什么变化?

(2)在阶段II,P处人口密度相对下降,原因是 ,这种现象被称为 。 (3)阶段III,城市中心人口密度进一步下降,若该地区人口出现“钟摆式”移动现象,则该地区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中心商务区(CBD),该阶段AB城市之间城市用地连成一片,形成 。

19(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不断增多,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分)

(2)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1分),地价上升(1分),加上城市交通的发展(1分)。郊区城市化(1分)

(3)中心商务区(CBD)(2分),城市群和城市带(2分)

27.共13分

(1)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2分)

(2)沿河 公路与铁路(或交通线) 沿海(各1分,3分)

(3)多样化(1分) 网络化(1分) 商业网点密度变大,规模变大,多沿交通线分布。(3分)

(4)耕地减少;绿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海水入侵;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问题。(任答三点, 3分)

12.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从1920年到2000年,总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_,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_。

(2)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带来哪些问题? 【答案】 (1)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2)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等。

国际上有两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

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断5-6题。

5.相对于“内含式”而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直接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数量多 C.人口密度小 D.经济发展水平快 6.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也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则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B.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 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GIS图像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图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23.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A.城市绿化面积缩小 B.城市居民住房紧张 C.文物古迹普遍受到破坏 D.城市交通拥堵严重

下图为世界两城市的人口增长情况,读图回答24~25题。 24.a城市可能是

A.伦敦 B.巴西利亚 C.纽约 D.墨西哥城 25.近几十年来,b城的城市化特点主要表现为 A.城市中心人口增长迅速 B.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市中心日益衰落 D.城市化速度加快

33、(12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图12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分析A、B城市发展演变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P 图12

(l)从阶段I到阶段Ⅲ,A、B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和用地有什么变化? (4分)

(2)在阶段II,P处人口密度相对下降,原因是 ,这种现象被称为 。(4分)

(3)阶段III,城市中心人口密度进一步下降,若该地区人口出现“钟摆式”移动现象,则该地区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该阶段AB城市之间城市用地连成一片,形成 。(分)

33、(12分)(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1分)城市人口不断增多,(1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分)

(2)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1分),地价上升(1分),加上城市交通的发展(1分)。郊区城市化(1分)

(3)中心商务区(CBD)(2分),城市群和城市带(2分)

读下列城市发展过程完成29-30题

29.表中I、II、 Ⅲ、Ⅳ、 V依次分别表示

A.城市化一城市郊区化一逆城市化一再城市化一城市化 B.城市化一再城市化一逆城市化一城市郊区化一城市化 C.城市化一逆城市化一城市郊区化一再城市化一城市化 D.城市化一城市郊区化一再城市化一逆城市化一城市化 30.城市郊区化是一个

A.城区人口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大大增加,整个都市区人口减少变慢的过程 B.城区人口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大大增加,整个都市区人口增加变慢的过程 C.城区人日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大大减少,整个都市区人口减少变慢的过程 D.城区人日逐渐增加,郊区人口大大减少,整个都市区人口增加变慢的过程 33.(25分)下图是某发达国家,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风向风频图 北 西 南 商业用地 生活用地 河流 I

生产用地 II

公路 铁路 III

东 北 西 南 东 乙 甲 (1)城市形成阶段(Ⅰ阶段)决定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是 ,而城市选址在河流弯曲度较大处的原因是。

(2)Ⅱ阶段城市开始出现功能分区,简述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

(3)Ⅱ阶段商业用地分布特点是 。Ⅲ阶段商业用地出现了新的变化是 ;该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工厂迁出了老城区,工业区在城市区位中的变化总体上表现

为: , ;这种变化主要是为了 和 。

(4)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场所,它是城市中 的土地利用方式。Ⅲ阶段住宅区出现了分化,从建筑质量来说图中甲、乙两住宅区,甲为 ;乙为 。从位置来说甲、乙两住宅区出现了 状况。

(5)Ⅲ阶段城市道路网的类型为 ,简述这种道路网的好处是。

33.(1)河流 古代城市建设比较重视军事防卫,在河流弯曲度较大处建城,可以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5分)

(2)城市同一种经济活动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经济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通过集聚效应就形成了各种功能区。(5分)

(3)位于城市几何中心 在交通干线两侧出现了新的商业中心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保护城市环境 降低生产成本(6分)

(4)最为广泛 低级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 背向发展(4分)

(5)环行放射式道路网 保证城市有良好的运输网,减轻人流、车流对城市中心区的压力最大限度地方便人们出行。(5分)

下图为平原上的某城市及郊区气象资料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

700 720 680 16.4 16.6 15.8 16.2 16.0 图例

740 760 城市 15.8 年平均气温(℃)

680 年降水量(㎜)

29.在此等值线分布状态下,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 A.近地面气压值是城市低于郊区 B.近地面的风是从城市吹向郊区 C.城市受下沉气流的控制 D.城市形成“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 30.形成城市与郊区气温与降水差异的原因分别是 ( ) A.城市的蒸发量远远大于郊区 B.城市植被覆盖率远远大于郊区

C.城市人为排放热量多于郊区 D.城市上空可悬浮颗粒物多于郊区 30.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①图中,ABCDEF反映的是 过程,该过程最主要的标志是 。左图中的变化过程与其右图中的曲线相对应的曲线是 。 (2)①图中,E-F反映了 现象,其原因是 。

(3)②图中,AB两类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

(4)②图中,AB两类国家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是 。 30题答案要点(1)城市化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a

(2)逆城市化 ①城市环境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②交通条件改善③周边小城镇配套设施完善

(3)A (2分) (4)经济水平低的国家就业集中于第一、二产业;经济水平高的国家,就业集中于二、三产业;呈现向第三产业集中的趋势。 35.读“我国某乡村地理环境示意图18”,回答问题。(4分)

1.太阳 2.夏季风 3.冬季风 4.排水 5.河流 6.丘陵

我国某乡村地理环境示意图18

(1)该乡村民居屋顶都为坡状尖顶,这是因为 (2)根据图中信息,图中河流所参与的循环方式是

(3)根据图中信息,从自然条件分析该乡村选址有哪些好处。(至少答出2点)

35.(4分)

(1).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坡顶利于排水(1分) (2).海陆间循环 (1分)

(3)住房建在丘陵南坡(向阳坡),光照充足,冬暖夏凉;临近河流,便于用水和出行;

降水充足,地下水丰富;植被覆盖率高,有利于水土保持和调节气候(任答两点2分)

下面图16和图17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27-28题。

图16

图17

27.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

A.大城市化

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再城市化

28.阶段II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A.交通通达性差 B.地价昂贵 C.污染严重

D.远离商业中

32.(12分)当今世界有五大都市圈:纽约都市圈、北美五大湖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巴黎大都市圈、伦敦都市圈。如图13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五大都市圈共同的发展条件是( 图 13

) A.附近矿产资源丰富 B.气候条件优越 C.交通便利

D.均有河流流经 E.历史悠久

(2)现今,世界五大都市圈出现的城市问题主要有 。 (4)目前长江三角洲已经具备冲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实力。长江三角洲冲击世界第六

大都市圈的劣势在于( )

A.没有起主导作用的中心城市 B.服务范围有限,经济腹地不大 C.圈内人口规模较小,市场狭小 D.城市间有机联系和协作程度不足 32.(12分) (1)BC(4分)

(2)城市过分集中,人口稠密,地价过高,不利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还出现大气、

水、噪声、垃圾等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绿地面积小等问题(6分) (3)D(2分)

14、 2007年l月9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没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业效益和竟争力。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11是我国某省县域局部示意图

(1)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A、B两聚落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是什么? (4

分)

(2)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说出该区域21世纪初农村面貌已发生的明显变化。 (4 分)

(3)为防止水土流失,该区域村民应如何进行区域综合开发。(8分)

14、 (1)该区域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沿河(或沿铁路、沿公路)分布;平原多于山区。(2分) A、B两聚落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矿产资源(或煤炭、钨矿资源)。(2分) (2)居民点增多;交通条件明显改善;煤炭、钨矿等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旅游业兴起;建设小水电;出现乡村城市化。(4分)

(3)走立体化农业道路;加强生态建设(封山育林、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技术的革新、大办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发展小水电等);加强优势资源系列开发(合理发展旅游业综合开发煤矿钨矿等矿产资源);改造红壤;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答出其中3点计本问满分6分,其他言之有理的,酌情计分)

33.(10分城乡规划)读上海市城市扩展示意图(图19),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上海城市规模扩展的主要方式有:

①___________ __; ②________ ___; ③________ __; ④________ __。

(2)浦东开发区的建设属于城市扩展中的哪些类型?

(3)浦东开发区的建设,在保护和改善上海城市环境 方面有何作用? 33.(10分 城乡规划)

图19 (1)①城市蔓延 ②乡村城市化 ③规划卫星城 ④村镇蜕变成卫星城 (4分) (2)城市蔓延(1分)

(3)①有利于人口、工业、资金和技术向城市郊区扩散,避免城市中心区因人口和工

厂集中带来的环境问题 (3分) ②有利于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并进行功能分区(2分)

下图是巴顿给出的城市规模的费用/效益曲线图。图中四条曲线的含义分别是,MB: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效益的增加量,MC: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AB:城市中人平均效益,AC:城市人平均生活费用。分析回答21~22题。

21.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含义的“最佳人口规模”。其中,对现有居民来说最合适和对决策者来说最合适(假如决策者仅仅考虑最大的城市总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小城市规模分别是

A.Pl B.P2 C.P3 D.P4

22.我国学者研究后发现:①在我国统计所有的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的人均效益逐级提高;②单独考

虑每个城市的发展过程,并没有发现随着城市的规模扩大就出现城市人均效益增加的情况。你认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对策应该是 A.大力发展特大城市 B.大力促进城市规模扩大

C.不能仅仅考虑城市规模来制订城市发展的政策 D.针对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具体因素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读某市人口地域圈层结构示意图(图7)及表格资料(表1),据此回答13~14题。

图7

某市各圈层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的净变表(1982—2000年)(表1) 圈层 市中心区 内圈 中圈 外圈 净增减人口比例(%) 1982~1990年 -13.09 25.97 20.29 1.58 1990~2000年 -12.06 30.66 52.76 2.76 净增减人口密度(人/km) 1982~1990年 -3100 2333 392 12 1990~2000年 -2776 3754 1334 23 213.该市人口分布变化的特点是

①市中心区人口减少 ②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加大 ③外圈人口低速增长 ④内圈和中圈人口密度增长缓慢 ⑤外圈人口密度快速增加 ⑥内圈和中圈人口快速增长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4.根据人口分布变化的特点,目前形成该市主要住宅区的是 A.市中心区和外圈 B.市中心区和内圈

C.内圈和中圈 D.中圈和外圈

城市化的进程大幅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关系归纳如图8。回答15~16题。

图8 15.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 ②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 ③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现负相关

④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依据该模式推论,某都市1970年时都市化程度20%,下水道普及率40%;2000年时都市化程度90%,下水道普及率80%;则2000年的径流量约为1970年时的多少倍

A.1 B.2 C.3 D.4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右图所示的城市进行研究性考察。6月22日当北京时间为12点整时, A、B两地太阳高度同时达到当日最大值。当天晚上在A、B测得北极星的仰角分别为28°12′和28°06′,读图回答16-17题。 16.该城市的面积约为

A.12 km2 B.100km2 C.500km2 D.950km2

17.按城市的功能分区布局,图中①~⑦最合理的是

A.①发电厂 ⑤化工厂 B.②服装厂 ④电镀厂 C.③自来水厂 ⑦污水处理厂 D.①港口 ⑥学校

27.(10分)读下表,完成以下问题。

2006年华东地区统计资料 地区 上海 江苏 50.1 浙江 56.0 安徽 35.5 福建 47.3 江西 37.0 山东 45.0 城市人口比重(%) 89.1 (1)分析华东地区城市化的地域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3分)

(2)目前该地区的郊区城市化进程加快,试说明其成因。(3分)

(3)简答郊区城市化的积极意义。(4分)

27.(10分)(1)沿海地区高,内陆地区低(2分)。经济发展水平差异(1分) (2)老城区环境恶化、政策支持、郊区环境好、交通条件改善、地价较低等(答对

三条,得3分)(3)改善城市环境,缩小城乡差异(或转移农业剩余劳力),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答对两条得4分) 23.读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各字母代表的早期城市分布地区的名称:

A ,B ,C , D ,E ,F 。

(2)据图分析世界上早期城市:从地形和水文条件看,大多分布在 上;从纬度位置看,大多分布在 半球 纬度范围内。这些地区一般都有肥沃的 和便利的 ,因此,逐渐成为农业生产水平的先进地区,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 。 23、(1)南欧 尼罗河谷地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印度河谷地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美洲(2)河流中下游平原 北 中、低 土壤 灌溉条件 农副产品

31.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从武汉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1)武汉市发展区位条件,应是上图中________表示的集合。 (2)武汉市的城市地域类型是________。

(3)武汉市是区域服务中心,其主要服务内容有________。

(4)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D (2)组团式

(3)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体育、卫生、气象等方面

(4)服务范围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交通方式由内河航运为主,逐渐扩大到海陆联运、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通讯事业也发展迅速。

自主温故提升(选做)

32.读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表,分析回答问题。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城市人口(亿) 7.34 10.32 13.71 17.01 22.34 28.54 36.23 世界 城市水平 (%) 29.2 34.2 37.1 39.6 42.6 46.6 51.8 发达国家 城市人口 (亿) 4.47 5.71 6.98 7.98 8.77 9.50 10.11 城市水平(%) 53.8 60.5 66.6 70.2 72.5 74.4 76.0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 2.87 4.60 6.73 9.66 13.57 19.04 26.12 城市水平(%) 17.0 22.2 25.4 29.2 33.6 39.3 46.2

(1)在上面空白图中画出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增长折线图。 (2)发达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上升_______%,从1980~2010年,将上升______%,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展中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上升__________%,从1980~2010年,将上升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从城市人口数量看,在________年代内,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到2000年,两者之比约为________。

答案:(1)略

(2)16.答案:4 5.答案:8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逐渐减慢 (3)12.答案:2 17 人口增长过快,城市畸形发展 (4)70 2∶1

Ⅲ.中国的城市化

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较低,城市化水平不高。但是因为幅员广大、人口

众多,目前我国的城市人口绝对数和城市数目都居世界首位。

我国各级城市比重(1994年)

按照管理级别,我国把城市分为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按照城市人口数,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我国的城市数(未包括台湾省)1994年为622个。

我国城市化的历程示意图

我国近几十年的城市化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49~1960年为缓慢发展阶段;1961~1978年为停滞阶段;1979~1983年为上升阶段;1984年至目前为迅速发展阶段。我国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已由1949年的10.6%上升到1996年的29.4%。

自主温故提升

34.阅读下列图表材料,回答问题。

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比较表 埃塞俄比亚 韩国 英国 美国 日本 1970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9 41 89 74 71 人均GDP(美元) 69 282 1912 4861 1946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13 74 89 76 77 1992 人均GDP(美元) 114 6777 15625 23180 29486 摘编自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1800~1992年)

年份 国家 中国 日本 英国 美国 1800 6 18 21 4 1850 8 18 39 12 1890 8 21 62 35 1920 9 26 65 51 1950 11 37 80 64 1970 17 73 89 74 1992 27 77 89 76 摘编自毛汉英、刘伉《世界人文地理手册》

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1)以下国家城镇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1/2是在什么时间?

英国___________________;美国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本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叙述促成这三个国家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

(3)从城市化发展和城市聚落形成的一般规律和条件,说明埃塞俄比亚城市化水平低的社会经济原因。

(4)简述我国西部经济地带城市数量少于中、东部经济地带的主要自然原因。 (5)简要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城镇化战略。你认为我国应怎样实施城镇化战略? 答案:(1)19世纪后半期 20世纪前半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英国: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大量输出工业品,近代工业迅速发展;近代工商业城市逐渐兴起,并成长为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吸纳了以破产农民为主的大量农村人口,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美国:19世纪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使农村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放;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工业、商业、金融业的迅速发展,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日本:二战后,日本进行社会改革,进一步废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大量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科技成果,加快产业更新换代,使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3)埃塞俄比亚属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产品和农业劳动力剩余少,为此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低,缺乏支撑该国城镇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一般来说,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乡村人口增长快、比重大,这也是导致城市化水平低的一个原因。

(4)西部地势高、起伏大、交通不便的山区面积广;热量和降水条件较差,高寒和沙漠面积大;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农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

(5)①实施城镇化战略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由于我国城镇化水平比较低,实施城镇化战略有利于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②实施城镇化战略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稳妥;要抓住重点,现阶段主要发展县城和少数有基础、有潜力的建制镇,防止一哄而起;要坚持联系的观

点,把城镇建设与发展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及为农业服务的体系建设结合起来;要抓紧制

定促进城镇发

展的各项政策、法规。

4.读图6—12回答:

图6—12

(1)从tl—t4的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点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城镇数量逐步增多 城镇面积逐渐增大 形成了城市群(带) (2)城市化

26.(14分)下图为城市由t1~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分析回答:

(1)在这个过程中,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

①②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_,其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过程中,如果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就会给社会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过程受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6)此过程的速度在发展中国家目前表现较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城市数目不断增加 城市规模(人口和用地)不断扩大 孤立城镇发展成城市群(带)

(2)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

(3)城市化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4)城市人口过度膨胀 工业大量集中 环境严重污染 交通拥挤 住房困难 失业人口增多 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

(5)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6)快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等

1.在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是( ) (图例:●乡镇 ○城市 →城市发展顺序)

下表为我国几个城市1990~2000年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20~21题。

城市 甲 乙 丙 人口增长率(%) 中心区 -9.65 -12.70 -16.20 近郊区 60.15 24.30 70.10 远郊区 12.73 1.90 5.80 20.造成城市中心地区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老龄化严重 B.大城市中心地区环境质量较差及地价高 C.城市整体规划 D.城市中心地区范围的扩大 21.这种人口增长地区差异的存在,所产生的影响有:

A.减轻城市中心地区的工业和人口压力 B.城市人口总量下降 C.必然造成城市中心区的衰落 D.加速城市化进程

(1)分析世界大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

(2)读图简述北京市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采取了那些措施?(8分)

(1)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建筑成本低,农业基础好;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

住;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临近海洋运输便利。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建立多中心、分散的城市职能;建立西部生态带,

保护水源地和减少风沙侵袭;建立两轴,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减少交通拥堵;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搬迁污染严重工厂。

图3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3,回答5—7题。

5.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A.10% B.20% C.30% D.40% 6.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后期 7.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郊区化阶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9b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