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强化提升复习(真题体验、考点技法精讲精练) 专题

更新时间:2024-04-22 15: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9高考语文总复习

2018年7月

专题八 古代诗歌阅读

第3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基础题型与变形题型】 (标“*”的为本考点题。)

1.[2017·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基本题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 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 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 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 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赏句】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形题型

(3)【炼字】试赏析“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两句中“轻”或“席”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言风格】有人说欧阳修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他诗歌的语言风格是:叙事简洁明快,却有着丰厚的内涵,试结合“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两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残春旅舍

韩 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③④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基本题型

*(1)【赏句】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形题型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第一联设置一个春残红飞、夜雨初晴的景象,“忆咸京”三字,成为全篇枢纽,领起以下三联。

B. 第二联在诗人笔下别开生面,暮春时节,长安的草木也总带着几分伤别的落寞。

C. 第三联写诗人客居馆舍中而感到寂寞,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作者对禅学的敬服。

D. 第四联写作者“拭朝簪”“待眼明”,言下之意,是说他决不做异姓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E. 全诗感情起伏动荡,由“旅舍”“残春”总起,承“残春”,再承“旅舍”,脉络清楚。 (4)【炼字】试赏析“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中的“抱”“吹”两个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言风格】有人说颔联“纤巧”,你是否同意?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挖掘与解题技巧】 考点精讲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词句、诗眼、语言特色。因此,仔细品味诗歌的词语,认真分析诗歌的句法,准确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对于提升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至关重要。

题型一 炼字

基础知识

类型 动词 作用 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首诗,在鉴赏诗歌语言时,需要关注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意义的动词 这类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景物形象的特点,而且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尤其是颜色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且大多能表现心情 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和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举例 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笛声的哀怨,又写出了吹笛人对朝廷不关心边疆士卒的怨恨 白居易的《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红”“绿”“蓝”这些色彩绚烂的词语展现出一幅风和日丽、花红水碧、生气盎然的江南春景图,把江南美景写得色彩鲜亮,令人难忘 杜牧的《江南春》中“水村山郭酒旗风”用多个名词罗列了水村、山峦、城郭、酒旗、风几个意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形容 词 名词 副词 数量 词 叠词 境 在古典诗词中,副词锤炼得恰到好 阴铿(南朝陈)的《江津送刘光禄不及》中“泊处空余鸟,离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亭已散人”,副词“空”“已”就活画出了诗人来不及送友人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后的怅然若失的情状 等美学效果 “白发三千丈”的“三千”、“横扫千军如卷席”中的“千 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军”等,气势磅礴,撼人心魄。而连用的数词,则可造成一种错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落有致的结构美,如辛弃疾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叠词往往能够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明代高启的《黄氏延绿轩》“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中或起强调作用,丰富语言的含意,表“葱葱”写出了春雨后溪边树木苍翠茂盛的样子,“靡靡”则达舒缓、悠然、深沉、缠绵、委婉的写出了江边杂草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两个叠词的运情感 用,使诗歌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针对训练】

1.[2015·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注]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 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元八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

[注] ①元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首句中的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与解答技巧 一、审题规范

设问方式 辨别标志 审题要点 1. 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2. 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 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 某字另一版写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题干中有明确的“××”字、“××”词等 1. 明确题目鉴赏的是哪一类“字”,这个字在句中的位置和在诗歌中的作用。 2. 还字入句,从含义、手法、情感、结构、意境等角度审清相关语境 二、答题规范

答题要点 1. 关注字词的含义。这里的含义包括字词本身的意思和在诗句中的语境义。从字词含义的角度体会妙处。 2. 关注字词的手法。字词的常用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拟物、双关、通感、夸张等修辞手法,也包括使动、形容词用作动词等文言活用现象。 3. 关注字词的作用。说作用时要从内容(突出描述对象的……特点)、情感(表达……情感)、结构(照应……、承上启下、线索等)三方面分析,尽量全面。表达效果主要是生动形象,含蓄蕴藉,增强诗答题步骤 歌韵味或趣味等 1. 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 2. 写出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该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就写,没有就不写),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什么形象(景、物、人)。(概括说,必答) (步骤1) 3.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将画面具体展开,展开时要注意突出画面特征,分值少的题可省略这步) (步骤2) 4. 点出该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哲理。(必答) (步骤3) 三、答题示范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木兰花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题干的要求是:“你认为这个‘闹’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要求回答两问,第一问回答用得好不好,第二问回答理由。回答理由时需要回答出所有步骤 用得好。“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闹”字用拟人和通感的手法,具体、生动、形象、传神地刻画了春天杏花怒放的景色。(步骤1)花开本来没有声音,这里用拟人和通感的手法使其步骤演示 具有了声音,展现出春意盎然、杏花闹春的景象,使人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突出了春天美丽而有生气的特征,(步骤2)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步骤3) 审题要点 【针对训练】

3.[2013·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钓船归 贺 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二 诗眼

基础知识 赏析“诗眼”类题型在近几年高考中没有考查,属于冷考点,从归类上看,从属于“炼字”,但因“赏析诗眼”题的方法与“炼字”有区别,所以在这里单独讲解。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具体说来,确定“诗眼”主要有以下五个角度:

1. 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内心感受)。

2. 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 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5. 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 【针对训练】

4.??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四首(其一)

常 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与解答技巧 一、审题规范

设问方式 辨别标志 1.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 2. 有人说,本诗的“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 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 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5. 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题干中往往有“诗眼”或“关键”字样 二、答题规范 步骤一: 确定诗眼 步骤二: 整体点明地位 步骤三: 分析作用 (若题干已明确,此步可省略)确定“诗眼”的方法可参考上面确定“诗眼”的五个角度 整体点明“诗眼”在全诗中的地位,比如:“××”是这首诗的线索,“××”为全诗奠定了×××的感情基调,“××”承上启下等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眼在全诗结构上、在突出诗歌主题上或在表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 三、答题示范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蓟门 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是贯穿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审题要点 步骤演示 题干一共两问,第一问需要表明观点,第二问需要回答理由。回答理由时需要注意“诗歌开篇”几个字,需要答出结构上的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贯穿全诗”的意思为全诗是如何体现“惊”的 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步骤1)第一句写诗人初至燕台时心惊,第二句写其为边塞重镇及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写其为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写其为边防地带的形势和气氛而惊。颈联写诗人因汉军进攻时意气昂扬,汉军守备时岿然不动而惊。最后两句写诗人因为“惊”而雄心勃发,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生之志。(步骤2)全诗以“惊”展现了诗人心灵的震撼。(步骤3) 【针对训练】

5.??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有人说诗中的“凉”字是“诗眼”,试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三 赏句

基础知识

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针对训练】

6.",[2015·四川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与解答技巧

一、审题规范 设问方式 辨别标志 审题要点 1. 分析某一诗句的含意。 2.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首句(承上启下句或结句)。 3. 请对这首诗的第×联进行赏析。 4.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诗句的妙处 题干中有“××诗句” “××句” “××联”“赏析”“妙处”等字样 1. 根据题干要求,明确所要鉴赏的诗句。 2. 结合诗句在诗中的位置,从含意、手法、情感、结构等角度体会

二、答题规范

1. 理解词语含义。对诗句的赏析,可以先从诗句中的关键词入手,从对词语的赏析中体会诗句的意答题蕴。 要点 2. 抓住表现手法。在赏析诗歌关键诗句时,要注重对诗句所使用的手法进行赏析。比如修辞手法方面,使用比喻会使诗句更加形象生动,使用拟人会使诗句更加富有情趣,使用典故能使诗句意蕴更丰富,等等。 3. 关注诗句句式。古代诗歌的句式特点一般涉及倒装、因果倒置、反问、设问、双重否定等,这些句式能够更好地体现诗歌描写的内容,表达诗人的情感。 4. 联系诗句位置。诗词中诗句因位置不同而作用不同,绝句和律诗的起句、承句、转句、合句,词的领起句、过片句和结尾句,在写法和结构上都有其特定作用。 5. 体会诗人情感。赏析古代诗歌的关键诗句,要注重把握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情感可以从诗歌描写、叙述的具体内容中体会 答题步骤 三、答题示范

例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初见嵩山

[注]

张 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 审题要点 步骤演示 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诗句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其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意,更要挖掘深层意 ①高峻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耸立与广阔、跃动与静止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的品质 【针对训练】

7.[2014·江苏卷]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 语言风格

基础知识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不同的诗人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语言风格有时也不尽相同。常见、常考的诗歌的语言风格有以下几种。 类型 平实质朴 释义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平易近人;或用口语,情真意切;或朴素自然,宛如民歌。总之,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具有此种语言风格的诗常为写景诗,诗中景物优美,色彩明丽,诗人描写景物的手法也多种多样,多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景物描写或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常表达作者怡然喜悦的感情。 诗歌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缤纷的色彩,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这种风格的诗往往不直接把意思说出来,或借景抒情,用景物的色彩与特征暗示(烘托)个人的情感;或语意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或用典故,借古人的事抒自己的情;或在对比中表达个人情感态度;或托物起兴,寄托个人情感(或讽喻等) 这种风格的诗气势磅礴,意境雄浑,立意高远,笔力雄健,气概恢宏 此类诗往往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里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并配以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音韵 示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五)》]这20个字,表面看来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这两句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美 “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 [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其三)》]这两句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红”“青”颜色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在的惋惜之情 唐诗中李白是诗歌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杰出代表 杜甫之诗,为沉郁之极致。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人民的、国家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具备了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风格的力作 清新自然 飘逸绚丽 婉约含蓄 豪放雄浑 沉郁顿挫 【针对训练】

8.",[2013·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做简要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 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 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两首诗语言风格各具特色,请加以鉴赏。(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与解答技巧

一、审题规范

设问方式 辨别标志 审题要点 1.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 2. 这首诗(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做简要分析。 3. 这首诗(词)的风格是……,请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 4. 前人对这首诗(词)的评价是……,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词)句简要赏析。 5. 这首诗(词)是如何体现……风格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题干中有“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语言特点”等字样 1. 审清题目是不是从语言角度设题的,有没有明确哪种风格。 2. 如果有明确的风格,则要注意这种风格在具体诗(词)句中的体现;如果没有指明,则需要结合语言体会,概括出风格特点,然后分析 二、答题规范

答题要点 1. 整体感知。鉴赏语言风格应立足于全诗,不是揣摩个别字词的巧妙。 2. 调动积淀。不同的诗(词)人语言风格不同,同一诗(词)人不同时期因生活变迁、审美变化导致作品语言风格不同。平时要注意了解积累诗(词)人的语言风格,掌握语言风格方面的术语。赏析语言风格时要注意迁移运用。 3. 联系主旨。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语言风格,切忌脱离诗歌主旨而空谈语言。 4. 多角度入手。鉴赏语言风格,要从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等角度入手 答题步骤 三、答题示范

例4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

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淡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注] ①本诗是诗人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②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刘备赞扬他有文才武略。“百尺楼”指抒发壮怀的登临处。 有人评此诗,称其具有“豪迈”之风,请分析。 审题要点 步骤演示 在审本题时需要转变题干的问法: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豪迈之风的?答题范围是全诗,需要结合诗句作答 一是思想情感豪迈,(步骤1)如在首联和颔联中,诗人以横波亭的孤高气势,周围山川的雄壮(步骤2)烘托青口帅之豪情;(步骤3)尾联写倚剑高歌,慷慨豪饮,遥想西北神州,(步骤2)表现出诗人重整河山、收复中原的豪迈气概。(步骤3) 二是用词不凡,(步骤1)如“插”“压”形象地写出横波亭下临飞流的险要之势;颔联“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悠远的角度,(步骤2)表现了景的壮观与人的豪情。(步骤3)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微雨登城二首(其一)

刘 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海楼晚景五绝(其二)

苏 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BE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字词含义、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B项,“衔枚”本指古代行军时口中衔着枚(形如筷子),以防出声。诗中将考生们比作衔枚的战士,表现他们谨慎、肃然的特点。E项,七、八句是诗人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

(2)[答案]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在表达技巧上,采用比喻、以动衬静的手法,描写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的应试场景,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在思想情感上,表达了作者的惜才爱才之情,为朝廷得添新人而由衷地感到喜悦。

(3)[答案] “轻”是轻轻、轻微的意思。这个形容词一方面描写春天暖风的动态,另一方面营造出安静的氛围,与下文“无哗”“食叶声”相协调。 “席”是列坐的意思,动词。宽阔的庭中列坐着众多参加考试的英才,展现出可供朝廷选拔的人才之多,一个“席”字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欣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此题考查炼字。通常可以从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将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赏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角度入手。

(4)[答案] ①简洁明快:句意是乡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有种种官爵,以待这些未来的公卿。可谓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节奏明快。②丰厚的内涵:诗人见到考场中英才济济,为朝中得添新人而由衷地感到喜悦。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首先要理解“简洁明快”的意思。其次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有怎样的内涵意蕴。 [读懂诗歌]

贡院里香烟缭绕,春风轻柔温和,宽阔的庭中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考生们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考场上一片紧张肃穆,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乡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有种种官爵,以待这些未来的公卿。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耗尽,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2. (1)[答案] 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答出①的,给3分;答出②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围绕“颔联巧”来回答。赏析诗句的妙处,思考角度有内容(句意、情感)和表达技巧(有时兼及意象、炼字)两个方面,然后再分析表达效果。

(2)[答案] 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答出什么感情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本题的答题范围是后两联,五、六句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愁苦,注意抓住表情词语“愁”,还要联系题目和注释,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在旅舍中写的,所以有孤寂之情。七、八句写作者要好好地保存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言外之意是不改变自己的气节,不依附奸佞之臣,要一直等到大唐复兴,还要为大唐效忠。 (3)BC [解析] B项,曲解文意,“伤别的落寞”错误,应是“温暖与芳菲”。C项,“作者对禅学的敬服”分析不正确,属无中生有。

(4)[答案] ①字义上,“抱”是拥抱、抱着的意思;“吹”是用嘴向外吹气的意思。这两个动词为诗增添了动感。②内容上,飞花、柳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鱼儿的行为却为枝头、水面平添了无穷趣味与几分生机,给人以新奇之感。③修辞上,蜜蜂抱着花蕊随花飞落,鱼儿吞吐着像是在吹着柳絮游玩,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长安美好的春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此题考查炼字。通常可以从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将该字(词) 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赏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角度入手。

(5)[答案] 同意。①残春景象万千,诗人独独选择蜜蜂和鱼儿这两样小生物,画面小,细致生动。②蜂抱花须,鱼吹柳絮,出人意料,但又符合残春景象,看似雕琢,其实自然,正是新巧。③残春景象衰零,而此联生动活泼,充满活力,构思与众不同,也是新巧。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风格。首先要理解“纤巧”的意思,所谓“纤”指意象上选用小的意象,画面小;所谓“巧”,指构思巧妙。其次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读懂诗歌]

春残红飞、夜雨放晴,我突然间忆起长安城。在树枝上,蜜蜂上下翻飞好像抱着花蕊从枝头降落;在水面上,鱼儿吞吐着像是在吹着柳絮游玩。借写诗抒情,因悟禅停止,借酒浇愁如同出奇兵破阵一样。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擦干净朝簪等待大唐复兴。

【考点技法精讲】 针对训练

1. [答案] 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解析] 本题考查炼字。答题时一般从两个层面来组织:①表层上,景物的特征或人物的情态;②深层上,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可知,“荒”“瘦”写出了旷野的荒凉和土地的贫瘠,寄寓了人物的复杂情感(对百姓处境的同情和自身的伤感失意)。 [读懂诗歌]

孤舟在弯曲的水道中航行,舟随山转,而后豁然开朗,见到一马平川的平原。晚上在树边泊舟,帆落于树梢,月圆于峰头。看到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贫瘠之至。我这出行的客人为明天而发愁,因为惊险的水滩前只有鸟道。 2. “漠漠”两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岚的迷蒙,“重重”两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的茂盛,(步骤1)展现了友人溪居地景色的幽美。(步骤3)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读懂诗歌]

明净的小溪上雾气茫茫,两岸的树木密密层层。山水令人目不暇接,栏杆、小窗依次迎面而来。秋叶间依然有红红的杜鹃花绽放,初秋的花朵只看到洁白的芙蓉。倚枕而眠,耳边似乎传来千年仙鹤的声音;举杯共饮,杯中竟然映出五老峰的影子。更令人感动的是主人殷勤热情的留客心意:鱼肉鲜美,饭食精细,酒味醇香浓郁。 3. [答案] 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地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步骤1)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步骤3)

[解析] 本题考查炼字,要答出这个字表层写了什么内容,深层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读懂诗歌]

绿色纯粹,是暮春时节染衣的天然好材料,春意逼近柴扉。(湖面)水波荡漾,白鸥飞舞,眼前的景象让白鸥和我都忘却机心 (与世无争)。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只有我独自老去,故人渐渐离去。夕阳西下,湖面的晚霞遥送(我的)渔船回家,水中鳜鱼正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9b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