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擎

更新时间:2024-04-28 00: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红色引擎,给力铜山跨越发展

流光溢彩新铜山 获得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称号,力争5年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样板区。图为久久农业科技示范园现代化花卉培植基地。 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图为大学生村官陶倩带头种植设施草莓喜获丰收。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非公企业中得到有效发挥。 依托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区,创新型经济方兴未艾。图为煤矿物联网矿山数字化试验平台。 楚河风光无限。

历经了自然灾害等各种风险的考验,穿越了国际

金融危机冲击的波涛,铜山大地与全省各地一道,在?十二五?规划的新一轮希望与憧憬中,迎来了曙光朝阳,激情澎湃地朝着?推动跨越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目标前行。

回首过去,铜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百姓幸福、和谐稳定。虽经多次区划调整,但铜山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增速不减、综合实力节节攀升。?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全面超额完成,连续4年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2010年位居第66位,比2005年提升39位,位居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70位、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25位,中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第14位,连续3年入选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5年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实现了?总量进苏南、均量进苏中、综合实力江北前5强、

全省15强?的历史性新跨越。2011年第一季度再次实现?开门红?,完成GDP139.98亿元,同比增长13.8%;财政总收入20.57亿元,同比增长32.5%;一般预算收入9.20亿元,同比增长40.7%……

[小康铜山]

对照江苏省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标准,到2010年底,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铜山全面达标,在苏北率先迈入全面小康俱乐部;在推进全面小康的进程中,铜山不用数据统计代替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把?统计指标?向?感受指标?延伸;围绕改革发展成果共享,铜山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稳步推进民生体系建设,切实提高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开辟了一条以科学发展为特征、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的全面小康之路。

[创新铜山]

铜山坚持把创新作为工作主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现代新型工业体系,在提升工程机械、食品、汽车制造、电子电器、冶金等五大主导产业基础上,借

助铜山经济开发区变身徐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优势,聚集创新型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布局创新要素,着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传感网五大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样板区,将形成千亿元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冶金、能源3个500亿元级产业,力争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

[样本铜山]

铜山坚持用工业园区理念打造现代农业园区、用产业化思路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全区高效农业发展到120余万亩,获得全省设施农业面积第一县、食用菌产量第一县和奶牛存栏第一县三项?单打冠军?,建成3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称号。在此基础上,加快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现代农业博览园、维维产业园等9个特色产业园和育种育苗基地、云台山香菇产业基地、吕梁休闲度假基地等10个基地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快农产品商贸物流体系建设,全面拓展农业休闲、旅游功能,加快建成生态型现代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力争5年建成国家现代农业样板示范区。

[生态铜山]

铜山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同步考核、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提升,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实施绿色增长战略,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着力建设绿色生态铜山。全区空气良好天数连续四年超过300天。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县。

[幸福铜山]

铜山坚持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注意统筹处理好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加快提升城镇化水平、加快推进农民转市民步伐、加快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居民实现充分就业,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和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平安法治建设深入推进,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和省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省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示范县,人民群众对社

会治安的满意率明显提高。

潮涌江海千帆竞。铜山在跨越发展中,显示出卓尔不群的发展魅力,爆发出不可扼抑的发展动力。究其因,除了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科技进步等现实因素,在铜山大地沧海桑田的巨变中,还有一股强大恒久的决定性力量来自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正是这个红色引擎,鼓舞带动着120万铜山儿女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科学发展、创业创新,书写出令人瞩目的区域发展传奇,合奏出撼人心魄的时代交响。

强化培养,引领思想跨越

2011年4月29日,铜山区演播中心座无虚席,来自全区近千名科级干部在此聆听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教授所作的《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专题讲座。?‘大讲堂’送教上门,让我们亲耳聆听一流专家的讲座,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使我们掌握了先进的思想理论武器!?黄集镇党委书记苏伟说。

近年来,铜山按照干部教育培训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健康成长服务的要求,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为重点,科学制定全区干部培训工

作规划,以分级培训、集中授课、领导讲课、专家讲座、交流研讨等形式,依托知名高校和经济发达地区培训机构,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扎实有效地开展大规模培训工作。?十一五?以来,全区共举办各级干部培训385期,培训各级各类党员干部累计10万余人次,仅2010年就举办各类干部教育培训班69期,培训各级各类干部9000多人次。

多年来,铜山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坚持用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教育,到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再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学讲学,书香铜山?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无论是自上而下一以贯之的部署落实,还是立足区情创新党建工作的有效探索,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都为铜山党员的头脑中注入了新的党建理论成果。 2008年,作为徐州市首批建设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区,铜山自筹资金500多万元,按照?六有?要求,在全区21个镇(场)、324个行政村(社区、农场分场),?一个不漏?地完成建站(点)任务。同时,探索建立了?区域性产业+订单课程?、?广播电视+远程教育+农户?等多种类型的远程教育学用模式,帮助全区基层

党员群众更便捷地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提高致富本领。2008年以来,全区已借助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各类实用技能培训1780多场次,培养发展专业种养大户2800余户,受益群众达10万人。

强基固本,提升组织战斗力

如何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带领广大群众走向富裕,一直是各级党委党建工作难点所在。2008年,铜山在全省率先打破村党组织书记选任的身份、行业和地域界限,向全社会公开选拔51名村党组织书记。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区共有389人报名参加公开选拔,49名优胜者脱颖而出。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过程中,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的选举方式,在张集镇魏集村、孙湾村还试行了?直选产生村党支部书记?选举办法,让一大批靠得住、有本事、威信高的优秀党员进入了党支部班子,使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也使得铜山大力实施的?双强?工程从梦想变成了现实。铜山区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从换届前的平均年龄49岁降低到换届后的39.3岁,大专以上学历由90人上升

到142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整合了人才资源,使农村的优秀人才跨村、跨镇流动,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中专毕业生中的优秀人才向农村集中,有效提高了村级班子加快发展、促进和谐的能力。

铜山在企业、机关、学校等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成效同样令人瞩目,其中非公企业党建?三家?活动经验在全省推广。2007年,铜山组织实施了以?企业创建组织为党员安家、支部创新工作为组织兴家、党员创造业绩为企业富家?为主要内容的?三家?活动,积极构建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互促共赢的长效机制,当年全区198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2812名非公企业党员有了精神家园,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巩固率和活动开展率均达100%。同时,按照?量上扩张、面上覆盖、点上突破、质上提高?的思路,铜山着力提高规模以下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及时出台《关于加强规模以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健全一个、巩固一个?的工作思路,采取?单独、联合、挂靠?等形式,指导符合条件的规模以下非公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对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规模以下非公企业,建立?企企、村企?联合党支部,或挂靠当地党组织开展工作。通过认真排查、

内部发展、外部招聘、上级选派等方式,为暂不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输送党员员工,为企业组建党组织创造条件。目前,铜山非公企业党建?双覆盖双提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实现?提高党组织在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中的覆盖率,扩大党员在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中的覆盖面;提升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水平,提升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推进发展能力?的目标指日可见。

革故鼎新,拓宽视野选人才

2010年10月,铜山通过公推公选的25名科级干部走上各自岗位。此次?公选?打破了以往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不再单单由组织部门说了算,而是引入竞争机制,加大民主决策力度,让真正德才兼备者脱颖而出。 为拓宽选人视野,铜山打破以往?在区内选、选区内人?的做法,拿出区委办公室副主任、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区发改委副主任等25个职位,面向徐州市5县(市)、5区公开选拔;在公选面试阶段,除聘请专家评委外,还增设了群众评委,邀请在铜山的省市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及当地知名人士93人参与评分。让群众参与选?将?,一方面提高了任

用干部的公认度,另一方面确保了面试环节的公开公平公正。同时,还将考核指标量化,把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素养、开拓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完成绩效能力、应变处臵能力、工作作风情况、廉洁自律情况10个?软指标?变成?硬指标?,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档次,请群众打分,使?考得好?且?表现好?的人才真正胜出。区委组织部还根据参选者最终得分确定每个职位前两名作为差额票决人选,提交区委常委会差额票决,不仅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也使综合素质优秀者顺利胜出。

多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铜山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目标,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自2006年以来,全区共进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7次,选拔干部54人。2007年2月,首次将郑集中学、铜山中学等5所区直管学校副校长的选拔范围扩大到徐州市六县五区。2007年4月,在区机关单位中选择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和失业保险科、区人事局综合计划科、区民政局安臵办等8个较为重要的中层干部职位,面向全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2008年7月,又首次拿出1个镇党委书记职位和1个镇

长岗位,面向全区进行公开选拔。铜山还充分发挥组织部门优势,按照?适才、适时、适岗?的要求,以镇党委政府换届、职位空缺调整为契机,切实把那些年富力强、经验丰富、较为成熟的干部及时推到一把手岗位。2006年针对区委换届后的缺位情况,对三个亿元大镇铜山、柳新、利国的一把手进行了组织调整,调整后三个镇领导班子运转高效。铜山、利国当年被评为徐州市十强镇,铜山镇则位居全市十强镇之首。2011年2月,按照选配的?一把手?要和任职镇发展需要相匹配的要求,对7个镇的党政?一把手?进行了组织调整。 如今,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已成为铜山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之一,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和基础环节,任前公示、试用期考评等正以制度的形式全面推行,一系列干部队伍建设的?益方良药?使铜山大地呈现更加朝气蓬勃的新气象。目前,铜山全区副科以上干部平均年龄43.6岁,最年轻的仅25岁;镇党委班子的平均年龄也由2011年换届前的41岁下降到39岁,文化程度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其中研究生学历6人。

真抓实干,建设一片新天地

党的作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千秋伟业。回眸过去,铜山在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发展的同时,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的政治文明与作风建设,也正以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全面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行风评议活动、党务政务公开制度等已成为铜山真抓实干的一道道亮丽风景……

为切实解决部分镇村干部办事效率不高,不能及时体察民情,群众意见大等问题,2010年5月,铜山在全区21个镇(场)、319个村,建立推行?镇村干部办公日?,镇村干部每周拿出一至两天时间到所包驻的村集中现场办公,共同研究农村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群众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现场接待群众来访或咨询,答复并解决有关问题。对群众提出的属于村?两委?解决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对属于村?两委?解决但一时难以解决的,记录下来并限期答复;对村?两委?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包村的镇干部提交镇相关部门研究后,制定出解决方案,并把结果及时反馈给村民。此外,镇村干部还积极为群众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市场供求信息、劳务培训和输出等方面的服务。今年以来,全区通过镇村干部到基层一线集中办公,为群众解决各

类困难和问题1298件。

科学发展人为本,和谐建设党领航。铜山5万多名党员引领全区群众,正紧紧围绕?跨越发展?目标,积极建设?两大中心?(把徐州高新区建成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徐州城市副中心)、?四大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食品工业基地、能源工业基地、现代生态都市农业基地)、?六大产业?(工程机械、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特种车辆制造、冶金、电子、现代服务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GDP超千亿、一般预算收入超百亿的?双超?目标,综合实力进入江北第一、全省10强、全国百强县50强;基本形成现代化城区框架形态和布局结构,城区经济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全国一流强区。

本版撰文:董现云 杨思恬 徐国良 柴敏 尚庆迎 魏朝星 本版摄影:周兴华 杨东彬 刘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99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