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课堂注意力的目的和意义

更新时间:2023-03-08 07:24:17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摘要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是指小学生在课堂上一定时间内集中地关注、反映某事物的能力。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较重等原因,使其在课堂上无法完全地集中注意力,这也导致了他们的学习效率较低,并在某些情况下干扰到教师们的正常教学工作。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课堂教育效果,而且也是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保障,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及造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着重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培养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策略及措施;激发小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小学生课堂最佳学习时间、注意变换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等。

关键字:课堂注意力,小学生,策略,培养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培养课堂注意力的目的和意义

(一)注意力是掌握知识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注意力是培养技能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主义力是发展智力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课堂注意力研究的现状 (一)注意力发展及培养研究 (二)注意力与学业成绩关系 第三章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分析 一、小学生注意力发展特点

(一)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

(二)对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在发展 (三)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四)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五)注意的范围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二、教学中小学生课堂注意力存在问题的表现 三、影响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二)外在因素

第四章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

一、运用注意规律的小学课堂实践操作策略 (一)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的策略 (二)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的策略 (三)运用有意后注意汇率的策略 二、培养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一)表情控制法 (二)暗示法 (三)声音控制法 (四)停顿吸引法

(五)姓名举例法 (六)活动变换法 (七)竞赛刺激法 (八)冷落发

三、教师角度讨论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方法

(一)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 (三)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 (四)注意劳逸结合,不可让学生觉得学习时一种负担 四、加强多学生的要求,培养其课堂注意力

(一)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二)提高写作业的效率

五、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增进课堂效率

(一)课前一两分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抓住学生的心 (二)讲课时,想方设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注意”是一个古老又永恒的话题,它保证人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注意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心理过程,只有先注意到一定的事物,才可能进一步去认识、记忆和思考等。所以,在我们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注意力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在学校进行系统知识学习的学生们来说,注意力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被试者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背诵课文,只需要9遍就能达到背诵的程度,而同样的课文,在注意力不集中涣散时,竟然读了100遍才记住。可见,要提高学习成绩,首先要提高注意力水平。注意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前提,那么,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什么样的发展特点呢?其问题的表现如何呢?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什么样的方法对培养学生注意力才是有效的呢? 一、问题的提出

注意力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关键因素。注意力被人们视为心灵的窗户,它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将学习内容吸收进大脑的关键要素,是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没有良好的注意力,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学习信息进入大脑。正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注意使我们心灵的一扇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人之所以能够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集中全部精力去清晰地感知事物,深刻地思考问题,是因为注意力集中,一旦注意力分散,人的各种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就会因为失去一定的支持而遭受严重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关键因素。根据有关研究材料统计,5—7岁儿童聚精会神的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是15分钟;7—10岁时20分钟左右;10—12岁时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是30分钟。正因如此,教师有效调控学生课堂注意力显得尤其重要。 二、培养课堂注意力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指出:“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目不见,雷鼓在侧耳而不闻。君子壹教弟子壹学。”好的注意力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获得知识和智慧的门户。由此可见:学习效果的好坏,固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注意力的集中是一个最重要的学生课堂学习前提条件。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注意力是掌握知识必不可少的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掌握各种知识,首先就要引导学生对其产生学习兴趣,而引起学习兴趣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提起学生的注意力。大量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学习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之间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就是注意力能否集中。可以说,注意力的集中是保证学生顺利学习的前提条件。

(二)注意力是培养技能必不可少的条件

注意力是培养阅读、写作、实验等各种技能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技能练习过程中,学生为了达到实验目标或完成练习,就要集中注意力,随时思考并注意检查自己的练习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能达到最佳效果。

(三)注意力是发展智力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个人想要发展他的智力,首先必须把注意的“大门”打开。在智力结构中,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和“维持着”。正是在注意力的组织和维持下,学生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活动,发展自己的智力。 对于小学教师而言,要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研究其成因及纠治显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更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对正处于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关键期的小学生。如果小学在课堂上精神不能集中,不能注意听讲、、观察、思考,那就什么也听不懂学不到。所以小学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就尤其重要。为了更好的培养小学生课堂注意力,教育工作者们则需要探讨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表

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并研究、探寻、实践相应的培养策略。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贯穿于心理活动的初始,起着积极地维持和组织作用。注意包括有意和无意注意。

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之为注意力。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要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注意力包括五大品质:注意力的稳定性、注意力的紧张性、注意力的范围、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的转移。注意力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的好和坏直接影响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例如,学生入学后学业成绩的高低。学生若没有足够的注意力,就会影响学习的品质和效果。相反,对任何事都能全身心投入,不仅学习品质能达到优秀,学习效果也会更加的显著。由此可见注意力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是指小学生在课堂上一定时间内集中地关注、反映某事物的能力,也是小学生在课堂上有目的、有意识地自觉主动地过去信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条件保障。 二、课堂注意力研究的现状

国外近期对注意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注意力缺陷障碍上。同时,由于注意是个体进行认知加工的重要条件,因此,很早以来学习不良儿童的注意问题就受到了国外诸多研究者的关注,且目前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存在主义缺陷是学习不良儿童的特征之一。在注意力对学习成绩的形象方面的研究,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注意稳定性和注意广度上。国内针对注意力的研究大致从经济、体育运动、学习障碍者等几个角度进行,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进行概括:主义发展及培养研究以及注意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一) 注意力发展及培养研究

国内对注意力研究早的是阴国恩、曾隶等人,他们通过363名学生被试,对无注意的操作定义及其发展进程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无注意是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力,它属于注意的一种:同时数据结果表明小学低年级的无注意已有较完善的发展,且儿童无意注意的发展曲线与有意注意不同,儿童期有意注意的发展是递增的,随年龄增长水平越来越高。而无意注意总体发展曲线先随年龄增长而递增,当达到高水平后又随年龄的增长而缓慢下滑。

一直以来,学生的学习是大家毋庸置疑的关注焦点,所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学生的学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记忆力、认知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等,但是由于注意力既非心理过程,又非惯性特征这一特性,使得大家对学生注意力培养方法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注意力确实造成结果现象的康复训练上。 (二) 注意力与学业成绩关系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注意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做过多年的研究,结果发现注意力与学生血液的关系密切。如李洪曾等通过对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注意力稳定性之间的简单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注意稳定性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程度比学习能力影响还大。如凌光明通过对1—3年纪小学生注意力稳定性与其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发现,1、2年纪女生的有意注意稳定性与学业总成绩及语文、数学成绩显著相关,男生有意注意力稳定性与其语文学业成绩呈低度相关,但与数学成绩相关不显著。3年纪学生注意力稳定性与其学业成绩没有表现出相关性。

由此可见,注意力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小学在课堂上精神不能集中,不能注意听讲、观察、思考,那就什么也听不懂学不到。所以教育工作者们更应该重视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

但纵观国内八十年代以来的文献,在神经精神病学、心理卫生、特殊教育领域不乏对注意力培养的各种研究,而对正常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研究却显得相对薄弱。教育研究

注意培养自身的注意力。

2、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激发内在的潜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知道学生分析并针对自己注意品质上的优缺点,制定出合理的学习目标来鞭策自己,树立自信心。另外,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以达到学习目标。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

心理学 :注意维持在单调乏味内容上的时间是短暂的,而对新颖丰富、充实的内容,却能保持相当长久的注意。如果教学内容没有兴趣,教师又不能运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那么他们保持注意就很困难。因此,教师应按小学生各年龄阶段的特点来运作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让学生对教师的课感兴趣,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 2、讲课要有新意,课堂教学要生动 3、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

4、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并帮助学生解决 (三)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

我们知道,他律的作用是暂时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自觉能动性,培养其自律能力,注意力的培养才能事半功倍。平时,教师应该教育学生严于律己,上课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有不懂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不要在课堂上随便讲话、做小动作。

为了让学生养成注意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小练习:如在板书时故意写错几个地方,让学生一分钟之内找出错的地方。

(四)注意劳逸结合,不可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如果学生学习负担太重、时间太长,或者情绪过于紧张,就会容易产生疲劳。学习疲劳产生后,学生的注意能力就会下降,上课就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学生一旦感到疲劳,就应要学生注意休息。平时要求学生积极餐节活动,同时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五、加强对学生的要求,培养其课堂注意力 全神贯注是注意力的重要特征。如果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了,我们就会把我们的思想和感官完完全全地投入到课堂上而不会走神。为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要求学生:

(一)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学生应该有目的的进行学习,而不是无意识的听课。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能是学生集中精力去学习,这个计划和目标要尽可能是明确和容易实现的。这就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制定的目标,学生有了他们的约束,就会尽量约束自己集中注意力去学习。 (二)提高写作业的效率

每次在写作业的时候,都大力表扬那些写作业速度又快质量又高的同学,从而树立榜样,带动全包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写作业时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五、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增进课堂效率 对于要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来说,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固然很重要,但对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也很重要。因为教与学时相辅相成的,教学流程的优化,教学设计的实施,教学任务的完成,最终都必须通过学生本身的努力以及与教师的配合来实现。 (一)课前一分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抓住学生的心

每次开始上课时总是一片混乱,学生注意力非常不集中。由于刚进教室,课间嬉戏的余兴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急于求成,一上课就宣布上什么课,翻到书多少页,接过讲了一阵子,有的学生尚未打开课本,有的甚至连课本都还没拿出来或者摆放的还是上一节课的课本。教

师应该思考怎么才能第一时间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1、目光扫视教室,走下去查看学生的课堂准备情况。 2、让学生背诵或朗诵课文,或提问复习上节课的问题 3、布置学生只需要两三分钟即可完成的习题

4、讲一个简短而又与本课有关联的故事之类的开场白 (二)讲课时,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察言观色,注意信息反馈 在讲课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如果发现学生听课茫然不解,答问吞吞吐吐,含混不清。说明他们可能注意了,但没有听懂。这时,如果教师不采取措施补救,而继续讲课,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如果学生听课神色心不在焉,答问迟迟不语,或者听同学递点子,人云亦云,这说明他们注意力已经分散。这时教室应当适当转换话题或暂停讲课,设法调节他们的注意力,这才有可能是课堂“起死回生”,达到预期的效果。 2、掌握讲课的“火候”

一般来说,讲授的重点,难点宜于一节课的前30分钟进行,归纳总结适合在学生听课情绪到达高潮的时候说出。而且,教师在语调上加以强调。如果老师“满堂灌”,在以后几十分钟学生注意力就会不集中,特别在临近下课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因此,用后面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温习讨论、提问、演练等等,可以调节和持续学生的注意力。 3、讲课的神色和语调要富有感情

教师讲课的口音、声调、神情,如果能符合学生的口味,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动学生的心理,那么很容易调节好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讲课者无精打采,学生也会恹恹欲睡。如果讲的啰嗦重复,颠三倒四,学生就听得厌倦。所以,教师讲课的语言要生动优美,幽默风趣,将课文的感情正确地传达出来。

4、掌握好讲课的深浅难易程度,努力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

新知识如果不是在旧知识上印出来的,那么学生思维就跟不上,就会感到问题高深莫测,因而望而生畏。相反,如果只是复习旧知识而没有引出新的知识,学生也会感到鼓噪乏味。倘若学生每一节课都能学到知识,那么新知识的诱惑力就会使他们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也会得到持续。

培养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途径和方法是多样的,只要课堂有序,教学合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就会增强,教学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教学的主导地位,重视学生注意力的训练,指导学生克服相关信息的干扰,保持学习兴趣,当学习在学生的严重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时,不需要刻意的付出努力也能将自己的注意保持在学习上,自然实现了有意注意向有意后注意的转化,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得到大幅提高。 结论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只有在集中注意时,学习效果才最好,能力提高得也最快。学生的注意总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需要认识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以上的对策也只是部分并非对于所有的学生都适用,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适当的指导和必要的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能深入地细致地观察和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学习体验,获得更充分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会将注意力集中作为良好的学习习惯。

致谢

历时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我进行论文的改进,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缩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老师批评和指正。

学生:高琼 日期:2016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cu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