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七彩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4-03-20 02: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浙江省七彩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据报道,2016年3月,美国宇航局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拍摄到了一颗距离地球12亿光年的超新星爆炸。 这颗超新星最可能是

A. 行星 B. 恒星 C. 星云 D. 彗星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分析可知,该超新星距离地球12亿光年,说明该超新星已经超过太阳系的范围,又因为其会爆炸,近一步说明该超新星为能够发光的恒星,故答案选B项。 2. 直接影响土壤水热状况的是

A. 气候 B. 地形 C. 母质 D. 生物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地进行着水分与热量的交换,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故答案选A。 位于吉林省长白山的望天鹅景区是一处天然火山“博物馆”,塑造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右图为当地岩石

柱状节理形成的“雕塑群”,完成下列各题。

3. 形成玄武岩的物质主要来自

A. 硅铝层 B. 硅镁层 C. 岩石圈 D. 上地幔 4. 按岩石成因来分,构成“雕塑群”的岩石类型主要是 A. 侵入岩 B. 变质岩 C. 沉积岩 D. 喷出岩 【答案】3. D 4. D 【解析】

3. 玄武岩属于岩浆岩,主要是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的,岩浆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分布在上地幔的上部,D正确;硅铝层和硅镁层属于地壳部分,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岩石圈。因此A、B、C错误。故答案选D项。

4. 长白山火山运动活跃,因此是一处天然火山“博物馆”,所以该地的岩石多为岩浆岩,由于多形成于地表,因此多为喷出岩,故答案选D项。 点睛:岩石按照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岩浆岩的成因:地幔中呈流动状态的炽热岩浆向地表上升冷凝结晶形成岩浆岩。其中花岗岩类的岩石是由于岩浆侵入地壳,在地壳中慢慢冷却,有足够的时间在冷却之前形成晶体,称为侵入岩,如花岗岩。还有一类情况是岩浆快速上升,直到喷出地表,接触到大气或海水时冷却形成岩石,称为喷出岩,如玄武岩、黑曜岩。

二、沉积岩的成因: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 5%。沉积岩主要包括石灰岩、砂岩、页岩等。

三、变质岩的成因: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能使所有岩石变成变质岩。当岩石变成变质岩后,它的外形、构造、晶粒结构以及矿物组成都会发生变化。岩浆岩、沉积岩都可以变成变质岩,一种变质岩也可以变成另一种变质岩。变质岩比如大理岩、板岩等。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某时段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5. 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 暖锋 B. 冷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6. 与正常情况相比,该天气系统过境时,该地 A. 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 B. 大气逆辐射减弱 C. 地区间气温差异减小 D. 太阳辐射强度增大 【答案】5. B 6. A 【解析】

5. 读图分析可知,受该天气系统的影响,此时段气温不断下降,气压不断升高,所以判断该天气系统是冷锋。故选B。

6. 锋面两侧为不同的气团,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相差很大,因此锋面附近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多大风天气,因此冷锋过境时,地区间气温差异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A正确,C错误;冷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白天,太阳辐射减弱,晚上,大气逆辐射增强,BD错误。故答案选A。

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阴影部分)、风带(箭头袁示风向)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7. 甲风带的风向为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8. 此季节,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征是

A. 高温多雨 B. 温和多雨 C. 炎热干燥 D. 低温干燥 【答案】7. B 8. C 【解析】

7. 读图分析,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位于30°和赤道之间的为信风带,该信风向右偏,因此该半球为北半球;甲风带位于30°和60°之间,即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风带应该为盛行西风带,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形成西南风,故答案选B项。 8.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的气压带和风带明显向北移动,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应该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地中海气候去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炎热干燥,故答案选C项。 下图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图”,完成列各题。

9. 图中甲、乙分别表示

A. 气候资源 土地资源 B. 矿产资源 能源 C. 生物资源 地热资源 D. 劳力资源 科技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A. 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 B. 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强 C. 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少 D. 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依赖越来越大 【答案】9. B 10. A 【解析】

9.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图示乙在工业社会的作用较强,为矿产地资源和能

源。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0.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依赖越来越小,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减弱。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下图为杭州市1990~2016年建成区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上图示现象表现的是

A. 逆城市化现象 B. 城市不断郊区化 C. 城市进程加快 D. 城市中心区衰落 12. 据图推测,该市建成区面积的变化可能导致 A. 城市人口分布密度降低 B. 居民通勤距离增加 C. 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D. 地表径流下渗增加 【答案】11. C 12. B 【解析】

11. 读图分析可知,该图反应的为杭州市1990~2016年建成区面积变化图,由图示可知,杭州的城市面积不断增大,说明建成区的规模不断增大,说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C正确,故答案选C项。

12. 随着建成区的面积加大,工业局和居住区之间的距离会不断扩大,因此人们上下班的距离也会不断加大,说明通勤距离会增加,B正确。 下图为甲、乙两国某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13. 甲国死亡率近年来有些回升,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 老龄化严重 B. 工厂开工不足 C. 环境污染加剧 D. 自然灾害频发 14. 甲、乙两国人口增长差异,归根结底取决于 A. 自然环境条件 B. 初等教育入学率 C. 社会历史长短 D. 生产力发展水平 【答案】13. A 14. D 【解析】

13. 读图分析可知,甲国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由于老龄化现象严重,老龄人口的比重较大,因此死亡率近年来有些回升,A正确。

近年来,我国水电开发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下图为长江干流某河段梯级开发示意图,完成

下列各题。

15. 该河段水能近午来得以快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 地质条件改善,工程建设难度降低 B. 年降水量增加,水能资源较为丰富 C. 经济快速发展,清洁能源需求增加 D. 技术水平提高,生态破坏程度减弱 16. 选择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 B. 水质较好,环境容量较大 C. 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D. 水量丰富,有利南水北调 【答案】15. C 16. C 【解析】

15. 读图分析可知,该河段为长江上游河段,地质条件复杂,属于自然因素,变化较小,A错误;该地受西南季风和地形抬升作用,降水较多,而且位于地势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B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该地水资源的开发得以加速,C正确;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工程建设中的困难得以解决,但这不是加剧能源开发的主要原因 ,D 错误。故答案选C项。

16. 该地人口稀少,市场需求量少,A错误;该地水质较好,但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大,环境容量较小,B错误;该地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适合梯级开发,C正确;该地位于河流上游,可调水量较小,而且工程量较大,D错误。故答案选C项。 下图为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 A. 农业生产商品化 B. 生产经营集约化 C. 农田作业机械化 D. 生产地区专门化 18. 对农业带甲形成最主要的自然条件的是

A. 气候湿冷 B. 土壤肥沃 C. 市场广阔 D. 光照充足 【答案】17. B 18. A 【解析】

17. 图示反映美国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即农业生产形成地区专门化生产。故答案选D 18. 农业甲主要分布在五大湖沿岸,由于气候冷湿,土壤贫瘠,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而适宜牧草生长,饲料丰富,且该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密集,市场广阔,适宜乳畜业发展, A正确,BD错误。市场广阔属于社会经济因素,不符合题意,C错误。故答案选A。 下图为某知名企业工厂选址城市与路径示意图(年度为竣工投产时期)。完成下列各题。

19. 该工厂的生产最可能是

A. 食品加工 B. 电子装配 C. 有色冶金 D. 石油化工 20. 影响该企业选址最主要的因素是

A. 节省运输费用 B. 减少工人数量 C. 降低生产成本 D. 靠近原料产地 21. 该企业对工厂所在城市的主要影响有

①缓解交通拥堵 ②优化空间结构 ③引发人口集聚 ④提高城市化水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19. B 20. C 21. D 【解析】

19. 根据个城市7月最低工资可知,该企业厂址转移是从工资水平较高的地区转到较低的地区,由此可知,该企业厂址选择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廉价劳动力,电子装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题意,故B正确。

20. 影响该企业选址最主要的因素是接近廉价的劳动力,已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故答案选C项。

21. 该企业迁入,会增加该城市的就业机会,从而会吸引大量的劳动力迁入,引发人口集聚 ,从而促进城市化的发展,有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③④正确;人口增多,交通拥堵会加剧, 企业的迁入能够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对城市的空间结构影响不大,因此①②错误,故答案选D项。

点睛: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转移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承接地可以加快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可经使各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产业的分工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地理景观,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往往由乡村地区变为高度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也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产业转移地往往会出现就业机会减少,出现失业人口增加的现象;而对于产业承接地则可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德国鲁尔区位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g5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