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01中学届高三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更新时间:2023-10-20 01: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京101中学2018届下学期高三年级三模考试理综试卷

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两部分,共31个小题,满分30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Ⅰ卷:选择题(共1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120分。

1. 利用某些调控细胞分化的因子,可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该过程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共同点是

A. 细胞全能性都得到体现 B. 都有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的过程 C. 都要分散成单个细胞培养 D. 都需要蔗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

2. 研究人员发现了两株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W1和W2,二者均不能结实,显微镜下可见花粉壁空壳。W1和W2分别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杂交后代花粉育性均正常。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野生型与突变体间可进行正反交实验 B. W1和W2的雄性不育由显性基因控制 C. PCR可提供大量供研究的突变体基因 D. 通过基因探针可确定突变基因的功能

3. 血吸虫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其虫卵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以藻类为食)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入水中,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发育为成虫,虫卵随粪便排出进入水体。科研人员研究使用农化品(化肥、除草剂等)对血吸虫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调查藻类和钉螺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B. 藻类→血吸虫→钉螺→人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C. 使用农化品增加了藻类产生量从而促进了血吸虫繁殖 D. 使用农化品增加钉螺捕食者死亡率从而抑制血吸虫繁殖

4. 饮水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机理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A. ADH由垂体合成并释放到血液,运输至靶细胞 B. 结合ADH的受体促进①ATP水解过程,为M蛋白供能 C. H2O通过③自由扩散过程,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腔内(B侧) D. M蛋白促进②胞吐过程,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

5. 为更好地建设雄安新区,科研人员调查白洋淀水域生态系统各成分中有机氯农药DDT污染的状况,得到下表所示检测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不同成分 DDT含量 (μg/Kg) 水 0.1 底泥 0.7 水生植物 6.3 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 21.0 37.9 鲫鱼 19.4 乌鳢 124.4 注:鲫鱼主要以植物为食,乌鳢为肉食鱼。 A. DDT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循环往复,不能被分解 B. DDT几乎污染了白洋淀生态系统所有成分

C. 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的DDT含量越高,称为生物放大 D. 水生植物同化的太阳能只有少部分传递给乌鳢

27. 基于新材料及3D打印技术,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微胶囊吸收剂能将工厂排放的CO2以更加安全、廉价和高效的方式处理掉,球形微胶囊内部充入Na2CO3溶液,其原理如图所示。

2

(1)这种微胶囊吸收CO2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此过程是__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的过程。

(2)在吸收过程中关于胶囊内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 吸收前溶液中c(Na)>c(CO3)>c(HCO3)>c(OH)>c(H) b. 吸收过程中,体系中的含碳微粒有CO3、HCO3、HCO3

c. 当n(CO2):n(Na2CO3)=1:3时,溶液中c(CO3)

已知:C2H4(g)+3O2(g)=2CO2(g)+2H2O(g) ?H=-1323kJ/mol 2H2(g)+O2(g)=2H2O(g) ?H=-483.6kJ/mol

写出CO2催化加氢制取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曲线a表示在体积为2L的恒容容器中,投料为1mol CO2和3mol H2时,测得温度对CO2的平衡转化率的影响,改变投料比测量后得到曲线b。

2-

2-

2-

2-

①根据曲线a计算25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带入数值列出计算式即可)

②b条件下投料比

n(H2)______3(填“>”、“<”或“=”),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n(CO2) 3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 平衡常数大小:M>N>M1

b. 其他条件不变,b条件时增加催化剂用量,则250℃时CO2的平衡转化率可能达到M c. 当压强、混合气体的密度或

n(H2)不变时均可视为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n(CO2)d. 工业生产中采取较高温度(250℃左右)是为了提高催化剂活性加快反应速率。 28. 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不同用量的氯水与KI溶液的反应。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含碘的各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的颜色及性质如下。 物质 颜色 性质 I 无色 溶于水 -I2 黄色 微溶于水 I3 棕黄色 溶于水 -IO — 不稳定 -IO3 无色 溶于水 -Ⅰ. 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溶液分层,上层呈棕黄色,下层呈紫红色。 (1)①下层呈紫红色证明生成了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②甲同学认为空气中O2也参加了反应,依据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 ③为验证其假设是否正确,甲同学进行如下对比实验:向试管中加入3mL 0.5mol/L KI溶液,振荡,加入淀粉溶液。乙同学不同意,认为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至pH=6,乙同学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按照乙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发现淀粉未变蓝。

(2)针对上层溶液呈棕黄色的原因,小组同学提出2种假设: 假设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b:溶液中产生了I3。

④针对假设a,甲同学进行实验:取实验i反应后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上层仍显棕黄色,下层为极浅的紫色,因此假设a不成立。

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生成的I2在水层中发牛了反应:I+I2 Ⅱ. 丙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

I3,假设b成立。

4

ii 溶液分层,上层与下层均为无色。 (3)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实验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Ⅲ. 丁同学重复实验i,将“注入少量饱和氯水”改为“逐滴滴加氯水”。

序号 操作 加入5滴饱和氯水,振荡 现象 溶液分层,CCl4层为浅紫色,水层为淡黄色 iii 继续滴加,振荡 溶液分层,CCl4层为紫红色,水层颜色变为棕黄色 继续滴加至过量,振荡 溶液分层,CCl4层为紫红色,水层颜色变为无色 (4)请结合化学反应及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水层颜色变化(淡黄色→棕黄色→无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14分)肠道微生态系统中的菌群失调是肥胖、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诱因。为探究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

(1)某些肠道益生菌能分解人体难以消化的膳食纤维并产生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丁酸可以作为_____________分子,与肠壁细胞内的丁酸分子受体结合,加速细胞利用氧气,从而造成肠道中的缺氧环境,从而有利于益生菌在与有害菌的_____________中占有优势。

(2)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利于改善血糖水平,下图为其分子机制。据图可知,消化道中产生的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与消化道壁上的受体结合,激活结肠L细胞内的酶P,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验证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辅助糖尿病治疗的效果,我国科研人员将50位糖尿病患者_____________分为两组进行实验。请选填下面的字母,完成实验方案。

a. 常规膳食 b. 高纤维膳食 c. 阿卡波糖(一种口服降血糖药物) d. 注射胰岛素 分组

实验对象 实验处理1 实验处理2 检测 5

对照组 (U) 实验组 (W) 25位糖尿病患者 25位糖尿病患者 处理前后患者 空腹血糖水平 阿卡波糖 (4)研究结果证实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具有辅助治疗效果。科研人员提取上述两组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进一步检测肠道微生物的乙酸、丁酸合成相关酶基因的拷贝数(与乙酸、丁酸合成量正相关),结果如图2、3所示。

据此,研究者得出“高纤维膳食提高乙酸和丁酸合成量,均能增强治疗效果”的结论。 请评价由上述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否严谨?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 30. (18分)人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严重影响人视觉的遗传病。 (1)科研人员对患者甲和乙进行家系调查,得到图1所示的两个家系图。

据图分析,甲所患RP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遗传。乙所患RP的遗传方式与甲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研究发现,RP还存在其他遗传方式,并且目前已经发现有多达20个基因的100多个突变位点与RP有关,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特点。

(3)科研人员构建斑马鱼模型,探究rp2基因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①科研人员敲除斑马鱼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rp2基因,筛选得到rp2基因杂合突变体。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斑马鱼杂交,对得到的F1进行rp2基因测序,发现序列不同的两种突

6

对照组 (U) 实验组 (W) 25位糖尿病患者 25位糖尿病患者 处理前后患者 空腹血糖水平 阿卡波糖 (4)研究结果证实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具有辅助治疗效果。科研人员提取上述两组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进一步检测肠道微生物的乙酸、丁酸合成相关酶基因的拷贝数(与乙酸、丁酸合成量正相关),结果如图2、3所示。

据此,研究者得出“高纤维膳食提高乙酸和丁酸合成量,均能增强治疗效果”的结论。 请评价由上述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否严谨?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 30. (18分)人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严重影响人视觉的遗传病。 (1)科研人员对患者甲和乙进行家系调查,得到图1所示的两个家系图。

据图分析,甲所患RP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遗传。乙所患RP的遗传方式与甲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研究发现,RP还存在其他遗传方式,并且目前已经发现有多达20个基因的100多个突变位点与RP有关,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特点。

(3)科研人员构建斑马鱼模型,探究rp2基因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①科研人员敲除斑马鱼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rp2基因,筛选得到rp2基因杂合突变体。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斑马鱼杂交,对得到的F1进行rp2基因测序,发现序列不同的两种突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kb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