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传统文化

更新时间:2024-04-12 18: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谈茂名传统文化

首先很官方的来说一下“茂名”是怎么来的吧!

据明万历《高州府志》记载:西晋末,永嘉年间(307-313年),今高州地内有个潘茂名的人,他曾为民灭病除害和用石船救水灾居民。所以当地人民把他住过的山叫做潘山,把他炼丹所在地叫潘仙坡,把潘仙坡附近一带地方称作茂名。传说镇南大将军冯游后来来到两山间筑城,取潘道士的名字,建了潘州的茂名县。有些史书记载:隋始置茂名县。其实东晋就已置茂名县,后废,南朝梁复置。

然后再详细的介绍一下茂名在地球上准确的位置吧。

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9°-111°41°,北纬21°22°-22°42°。东毗阳江,西临湛江,北连云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临南海。东北距广州362公里,西南距湛江121公里。全市陆地总面积11458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 6.4%。

以上是非常官方的资料,接下来呢,就让我来带着你去了解一下,在我们的当地老百姓眼中,茂名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吧!!!!!!!!

茂名传统节日:

讲到茂名的传统节日,茂名人会毫不犹豫的就想到“年例”,什么是“年例”?可能很多非茂名地区的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的一个东西。然而,在我们茂名,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年例大过年”,也就是说,过年可以不回家,但是年例一定得在家里面过。在茂名,“年例”算是茂名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日子吧!虽然茂名人都做年例,但是在不同的地方,做年例的时间是会不一样的,绝大部分是在每年的正月,当然做的时间长度也是不一样的,一天,两天三天的都有,但通常都是只有那么一天才是最重要、最热闹的。

在“年例”这一天,家里面会来很多的亲戚友人,有很多可能就是一年当中就这一天见一次面的,所以年例这一天也可以说是亲戚朋友之间联系感情的日子;当然也会有很多的传统活动,年例当天,有“游神、舞龙、荡菩萨、舞狮、飘色、做大戏”等等,但这并不是在同一个地方就能看到所有节目的,因为就算是在同一个镇上,在不同的村也是会有不同的习俗的。当然了,这些都是小时候的记忆,相对于以前,现在比较多的传统活动都没有了,年例好像已经从最初的娱神祭祀,到娱人娱神的节日,发展到现在融交际和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节日了,甚至还有好多的地方兴起了什么“轻音乐”。可能是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吧,一年年的觉得人们过年例的气氛开始变化了,慢慢的由“睇年例”变为“吃年例”,淡忘了年例深厚的文化底蕴。哎,对此我真的好无奈!我觉得那些祖宗先辈沿袭下来的传统习俗就要这样慢慢的从我们的生活当中,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创造”下消失殆尽。

当然了,除了最具特色的“年例’之外,我们还有春节(相信这是每个地方都有的吧!)、祭荔枝神(这个我没有听说过,是网上找到的,所以呢,我也只能是一笔带过啦)、鬼节和冼太夫人诞。其中的鬼节就是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又称盂兰盆节。这天,家家户户做簸箕籺(在农村的话,几乎是每一家

的妈妈都会做的)、杀鸭(因为鸭是阴性动物)、备酒菜、办纸鞋、纸衣于堂前祭祖,于天底下祭孤魂、荒鬼。(个人觉得这很迷信,呵呵)。冼太夫人诞的话,可能就正式一点了,在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茂名的高州等地城乡凡有冼太庙处,均于正日前后数日,演戏祭奠,高州市的良德、长坡、东岸等冯冼氏聚居地尤盛。当然了,在这一天很多的地方都会请戏班回来唱戏的,应该唱得是属于粤剧吧(总之我们那里的人管它叫作“大戏”的)。好像现在政府也开始注意保留这样的一些传统文化了,因为在最近几年在市区里都会有些大型的晚会(当然主题是关于冼太夫人的了)。

茂名传统艺术与习俗

“鳌鱼舞”,约有500多年历史。属道具舞,以竹、纸扎裱成雄雌一对鳌鱼和鲤、鲢、鲫、虾、蚌等道具,并饰以各种色彩,雄鳌鱼全身金鳞,雌鳌鱼全身银鳞,在阳光和灯光的映照下闪闪放光。舞蹈时,舞者将鱼道具套入,肩部承托鱼身,并用身上不同部位相应地操纵鱼的不同部位,配合着锣鼓唢呐的节奏,舞出山洞、觅食、戏水、跳龙门等各种生动的姿态,很是好看,似乎让人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

“单人木偶戏”,又称杖头木偶戏(其实在茂名农村的话是叫“鬼戏”),相传由明代万历年间从福建传入的布袋戏演变而来,在茂名已流传了400多年。还记得小时候妈妈带我去看过,就是搭一个棚,外形跟房子差不多的,然后就会有一个大窗口,这木偶戏整个过程就是在这个窗口表演的了。这木偶戏的全过程就只有一个人在演,什么都是那一个人在做,但是这木偶戏里又是有很多角色的,小时候真的觉得他们好厉害、好厉害啊。但是现在的话,就很少见了,因为现在的年青人都不怎么喜欢看这样的传统戏曲了,好怕它就这样消失了啊!个人觉得,这样的一种传统艺术,真的有它的可传承性以及教育意义,因为在它表现是所说的台词都是蕴藏着某些道理的,只要你细细品味,总会有让你想象不到的感悟的。 还有一个就是“飘色”了,它产生于晚清,成熟于民国至解放初期,冷落、沉寂于文革时期,复苏、发展、繁荣于改革开放以后。说到飘色的话,这通常是在每年各地做“年例”的时候才可以看到的,飘色造型独特,艺术形式多样,飘色人物靠一根隐蔽着的“色梗”。(其实小时候一直以为站在上面的人就是跟在平地上站着一样,不需要东西支撑,当时真的是佩服的要死啊!直到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有一条“色梗”的)。一板飘色,在柜台上的小舞台或坐或立的称为“屏”,凌空而起的人物造型称为“飘”,造型人物年龄一般为6至12岁,飘色内容一般以历史故事、神话故事为多,近年也有现代题材。一板飘色由过去的一“屏”一“飘”发展到现在的一“屏”多“飘”,一“屏”十多“飘”,甚至多“屏”多“飘” 。一板飘色就像一座活动的小舞台。

讲到茂名的传统习俗,那就不得不讲讲茂名的结婚礼俗了。在茂名的传统风俗中,婚姻程序一般都包括六个步骤,俗称“六礼”。 一礼:纳采(即今日的“问

吉”),二礼:问名(即今日的“过生辰八字贴”),三礼:纳吉(即今日的“落订”)。四礼:纳征(即今日的“过礼”),五礼:请期(即今日的“过日子帖”),六礼:迎亲。

但是现在的话就没有这么多的手续了,这样的“六礼”也只是听家里的老一辈说的。听着老一辈的诉说着他们那一代结婚时都是抬着轿,或者是骑着自行车来接新娘的,那得要多浪漫啊。可能是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甚至于人们的结婚都变得那么的快了,开着轿车匆匆的来,接上新娘之后又匆匆的走了。似乎现在的人都已经不再在意结婚的礼俗了,都不喜欢传统婚礼的那种繁文缛节了,转而更在意婚姻的实际,也就是更物质性了。个人觉得啊(本人未婚,只是发表个人看法),俩个人要在一起生活一辈子,感情是很重要的,没有了感情那你们生活在一起又有什么意思呢?

茂名历史名人

这里主要介绍几个我比较了解的吧。 第一个当然就是我们伟大的冼太夫人了。 冼夫人(公元513--602年),俚族(黎族),南北朝时高凉郡人(其实我一直以为她是民国时代的人呢)。冼夫人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为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海南的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冼夫人是我国六世纪南方百越中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周恩来总理称她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江泽民总书记赞她是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她在海南地区被敬称为“南天一柱”、“圣祖母”。

总的看来,似乎冼太夫人跟我们茂名没有太大的关系,可能只是因为她老人家出生在我茂名吧!大家都知道的,现在好多地方都在争当某位历史人物的故居。但是在我们茂名是有个比较出名的冼太夫人庙的,其实应该说是两个的,因为有一个是在市区里,而另外一个是在深山老林中(这个是最有庙宇氛围的,还记得当年高考的时候,班主任到哪里去给全班同学祈福。应该算是比较灵验的吧!)

朱也赤(1899-1928),原名朝柱,又名克哲。早年,他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朱也赤算是我了解的茂名名人当中,离我的时代相对较近的了,我在高中的时候有读过他的传记(其实我并不怎么喜欢看历史人物的传记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把他的传记给看完了,可能因为都是茂名人吧),他是粤西最早的中共领导人和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在他艰苦的革命生涯中,他奠定了粤西农民运动的伟业,揭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南部革命武装斗争的历史篇章。

他是金塘白土人,还记得我读过的《朱也赤传》中有说过,他是民国时期,在茂名地区推行办学教育最早的人(那时候茂名是叫高州县的),应该算是我们茂名那里比较出名的人物吧。但是在我的记忆中,似乎在我父母的那一带人当中,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因为从没有听他们说起过,可能是他们这一代相对来说文化水平都比较低点吧,毕竟朱也赤不是冼太夫人那种宗教色彩很浓的。不过现

在的话可能就好点了,在白土村的话已经建好了一间“朱也赤纪念堂”,这也算是对他老人家的一种缅怀和追忆吧!

丁颖(1888-1964)字君颖,号竹铭,1888年11月25日生于广东省茂名县谢鸡镇,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水稻专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奠基人。出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后,每年带领科技人员到各稻区实地考察,总结经验,为发展我国水稻生产和科技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是备受中国人名崇敬的农业科学家。他是我最引以为豪的一个茂名人了,因为他就是华农的第一任校长啊。

但是我总觉得我们茂名人是有点可悲的,为什么呢?因为在茂名的话,相对来说吧,人们都是比较迷信的,在农村的话会更明显;而我想说的是,在茂名也是没有什么人知道丁颖的,就连我也是来到华农之后才知道茂名原来是有这样的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的。我个人觉得,丁颖应该是茂名人当中,为社会做贡献最大的,但是在茂名的知名度似乎是最小的。每次我想到这个的时候我都觉得很无奈啊。

茂名传统食品

说到茂名的传统食品,都会有些什么呢? 几乎所有的茂名人都会想到“籺”(“籺”发音@),这是一种用米粉和水混合后做成面皮——这里的面皮又分白面皮、糖面皮和艾草(俗称“猫屎艾”)面皮,然后在面皮里放些馅(不同的家庭是会很不一样的,其实也有不放馅的),然后就将它像做面包一样卷起来,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用模板印出一个形状(这应该是整个过程中最好玩的了,因为你可以用不同的模板把它印成桃子,金鱼,小人儿等等的形状);“籺”通常是在春节的时候才有的(当然平时街市上也是有的),但是在家里面有人结婚或者是做大寿也会做“籺”的,似乎“籺”代表的就是喜庆。但是有些地区做的不是“籺”,而是年糕,这可能大家就熟悉了;个人觉得还是“籺”好吃点,年糕的话,里面是没有馅的,就是一大块的,超难吃。

第二个想到的就是“簸箕炊”(也叫“簸箕籺”),这就是在上面说到的“鬼节”前一两天做的传统食品(当然平时在市集上也是可以买到的),这是要用浸湿了的米磨成浆,然后用个盘子再水里面蒸,这个蒸是要把米浆一层一层的倒到盘子里去的,要把上一层蒸熟了才可以放下一层,一般要十几层,并且要在最后一层撒上些芝麻或者是花生之类的,这样会更好吃。虽然说现在过“鬼节”的气氛已经没有以前的那么浓烈了,但是这个节日食品还是必不可少的。这真的很好吃,还记得小时候又一次我吃到肚子痛(真的是太好吃了,那次吃的真的太多了)。

接下来的就是粽子了(其实我家乡俗称“姑肿籺”),这个大家应该是很了解的了。在茂名的话通常是在清明前一两个星期做的(当然平时在市场也是可以买到的),因为在茂名是清明的前一两个星期就回去扫墓的,而扫墓的时候都会带上几个粽子去拜祭先人的。粽子也是很好吃的一个传统食品,里面可以放不同的馅,味道自然就会不一样了,还有就是可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长条形、三角形、方形的等等。

除了以上的几种家喻户晓的以外,下面再说几种吧。

蕃薯粉:它特有的爽脆滑口,加上热汤的浸泡,入口味浓而不腻,十分诱人。其中还有一种叫做薯包籺,也是味道很不错的一个小吃,好像有个比较出名的薯包籺档还上了南方电视台的城市特搜节目,成为高州一道比较著名的小吃。

高州豆饼角:独具美味的豆饼角是豆制食品,与豆腐相仿,大豆磨浆制成豆腐后,压少水分,加工成块状。豆饼角选料讲究,制作工序多达10多道,制出来的成品结实,煎不粘锅,煲也不易碎,吃起来嫩滑爽口,因此远近出名。

当然了,除去小吃,不得不提提的就是茂名的水果。在茂名的话,可以说到处都是果园啊,特别是种荔枝和龙眼的居多。龙眼主要有储良、石硖、大乌圆等优质品种,而荔枝主要有黑叶、白糖罂、贵味、妃子笑等品种(当中不得不讲一下的就是在高州有一棵由江泽民主席亲手种的荔枝树呢,现在是被以国宝级的待遇保护起来啊);还有化州橘红,化州橘红是茂名特产;是属于保健类。 功效是:治疗久咳、化痰止咳,具有良好作用。

这就是我对茂名传统文化的一个浅论吧,当然了,这并不是很全面的。因为这个文化是很大范畴的一个东西,并不是用那三言两语就能够完全的让你去阐述清楚的,如果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茂名文化的话,你只有深入到当地去,才能切身的去体会他个中的无穷魅力。不是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你真正的去经历过了,你才能真正的了解他。来吧!茂名欢迎你。

参考:http://travel.mangocity.com/maoming/maoming-holiday.html http://www.3366ok.com/html/custom/20080422/4013.shtml

http://zhidao.http://www.wodefanwen.com//question/18391208.html http://www.gdwest.com/a/20110510/16640.htm

http://wapwenku.http://www.wodefanwen.com//view/15a7e42e915f804d2b16c169?pn=2&ssid=&from=&bdpage_type=1&uid=26498092700DA3A0581639AC0DA40911&pu=sl@1,pw@1000,sz@224220,pd@1,fz@2,lp@10,tpl@color,&st=1&wk=rd&maxpage=6

蕃薯粉:它特有的爽脆滑口,加上热汤的浸泡,入口味浓而不腻,十分诱人。其中还有一种叫做薯包籺,也是味道很不错的一个小吃,好像有个比较出名的薯包籺档还上了南方电视台的城市特搜节目,成为高州一道比较著名的小吃。

高州豆饼角:独具美味的豆饼角是豆制食品,与豆腐相仿,大豆磨浆制成豆腐后,压少水分,加工成块状。豆饼角选料讲究,制作工序多达10多道,制出来的成品结实,煎不粘锅,煲也不易碎,吃起来嫩滑爽口,因此远近出名。

当然了,除去小吃,不得不提提的就是茂名的水果。在茂名的话,可以说到处都是果园啊,特别是种荔枝和龙眼的居多。龙眼主要有储良、石硖、大乌圆等优质品种,而荔枝主要有黑叶、白糖罂、贵味、妃子笑等品种(当中不得不讲一下的就是在高州有一棵由江泽民主席亲手种的荔枝树呢,现在是被以国宝级的待遇保护起来啊);还有化州橘红,化州橘红是茂名特产;是属于保健类。 功效是:治疗久咳、化痰止咳,具有良好作用。

这就是我对茂名传统文化的一个浅论吧,当然了,这并不是很全面的。因为这个文化是很大范畴的一个东西,并不是用那三言两语就能够完全的让你去阐述清楚的,如果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茂名文化的话,你只有深入到当地去,才能切身的去体会他个中的无穷魅力。不是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你真正的去经历过了,你才能真正的了解他。来吧!茂名欢迎你。

参考:http://travel.mangocity.com/maoming/maoming-holiday.html http://www.3366ok.com/html/custom/20080422/4013.shtml

http://zhidao.http://www.wodefanwen.com//question/18391208.html http://www.gdwest.com/a/20110510/16640.htm

http://wapwenku.http://www.wodefanwen.com//view/15a7e42e915f804d2b16c169?pn=2&ssid=&from=&bdpage_type=1&uid=26498092700DA3A0581639AC0DA40911&pu=sl@1,pw@1000,sz@224220,pd@1,fz@2,lp@10,tpl@color,&st=1&wk=rd&maxpage=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3z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