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更新时间:2023-03-08 09:33:17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摘要】: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至理名言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说的,现在被教育者广泛引用并引起了激烈争论,既有热烈追捧的,也有猛烈抨击的;既有\歌功颂德\的,也有恶语中伤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用一个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初由教育家陈鹤琴提出,解放初期(1949——1952)陈鹤琴曾任春晖中学校董。 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先后当选为全国和江苏省政协一至五届委员、副主席,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和南京分社主任委员,中国教育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等职。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一、二、三、四、五届委员,江苏省一、二、三届副主席。1982年,他在连说话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还写下了“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的肺腑之言。由此可见,陈鹤琴先生把毕生的精力全部献给了祖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他不愧为著名的幼儿教育家。1979 年后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1982年陈鹤琴在南京病逝。终年91岁。有人声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绝不是教师说的,而是官僚说的,应该纠正。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本意是激励

自己和同行积极进取,强调教育者对孩子的一种责任与信念,以及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有其存在合理性。

但凡事具有两面性,客观分析“能够学的好的学生”即学有成就的学生(包括人品、学术)应该具备的条件,从宏观上讲有内、外因两个方面。内因包括:学生的遗传、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爱好、情绪等);外因包括:家庭、社会(社会风气、老师教育、人际关系等)。

学生受内外因影响,能够教的好的学生应该是内因和外因良好结合,而教师的教育是外因中的一种,如果只抓住外因中的部分“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一点,而不及其余,这显然是极其片面的、错误的观点。

除此之外,若马克思理论唯物辩证法不具有足够说服力,这里我再换另一种论证方式。假设“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正确,那么依此推理,是不是可以说:没有不好的老师,只有不会管的校长;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的医生;没有打不赢的官司,只有不会打的律师??这无形中也走入另一个极端, 而“没有。。。只有。。。”的句式仿佛是万能的。

这让我想到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两种片面的观点是: 一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英国的高尔登提出的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显然遗传决定论是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另一种观点是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主张教育万能论,他的名言:给我一打完好的婴儿,

和一个由我自己指定抚育他们的环境,保证能够把他们训练成我所想让其成为的人——医生、律师、商人和领袖人物,甚至乞丐或小偷。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显然也是片面的。

同样,我们不否认, 学生能否教好,跟教师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没有根本的因果关系。素质差的教师,教不出好的学生,这是用不着怀疑的。但作为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谁没有事业心?谁没有责任感?谁不想把自己的学生教好?!可以肯定,没有哪个教师会教学生去杀人放火吧?去教学生违背社会公德吧?绝大部分教师像父母般关爱孩子那样关爱学生,像医生爱护病人那样爱护学生。即使一名最优秀的教师,带一个最优秀的班集体,也难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是优秀的。正如十个手指有长短一样,人也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再者说了,这个“好”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在以考试为人才选拔主要方式的社会中,是不是学生都考上了重点大学才能称之为“好”呢?若教育是万能的话,警察和监狱是用来干什么的,别忘了,总统、主席都是从学校出来的,同样罪犯也是从学校出来的!即使抛开考试评价不说,就以思想品德教育而言,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被“教好”呢?理论上好像是这样的。因为任何人一出生,都是一张白纸,谁也不会从娘肚子里带来一身恶习。但问题是,我们教育所面对的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被家长、被社会涂抹过许多印迹的纸,要想在这张纸上重新画出美丽的画儿,不是不可能,而是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

中国古代的大圣人孔子,是我辈景仰的大教育家。“有教无类”,

说明他招收的学生不分贵贱,来自各个阶层;“诲人不倦”,说明他的教学态度极为认真,真正做到了一丝不茍;“因材施教”,说明他的教育思想已是很先进,即使是在当今也值得我们学习。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所教的三千弟子中,贤人也只有七十二;也曾屡屡发出“朽木不可雕”的感慨。不是贤人的人呢,他有没有教得好的学生呢?圣人都如此,何况吾辈凡夫俗子乎?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信息垃圾泛滥、社会思潮不断翻新、人们信仰和道德出现危机的年代里,诸多的条条框框对于教师的限制已经明显与人们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强烈反差,加之“读书无用论”的重新抬头,“好人不常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等思维观念的存在,老师现在已从强势的一方变成了弱势群体。现在的孩子个性都很强,家长一般都宠着,社会意淫泛滥成灾,在这种没有强力的外部因素制约的情况下,初高中的学生自制力本来就不是很强,老师又不具有批评和控制的权利,学生的成绩怎么能够上得去?学生的德行怎么能够得到较好的修炼与强化?

洋思中学作为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弄潮儿”,他们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为口号,高举新课程改革的大旗,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于该校这种说法的赞赏者也仅仅约占20%,持否定态度却达40%以上。有人认为,洋思是全封闭学校,生源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区,其间极少数顽劣生背井离乡,离开了执横抖狠的环境,加上教师“人盯人”战术,这些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都是可能的,但要人人都“学好”也很难。倘学校能将极少数顽劣的“害

群之马”教好,那还用得着我们为青少年犯罪低龄化忧心如焚么?还需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三番五次地呼吁:办工读学校与加强少管所么?理念片面,模式机械!依靠对教师采用“非人本管理”和金钱重奖,可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然而持久很难!

所以,一味说“只有教不好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些话的所谓领导们、专家们,主观愿望是好的,无非是要激励教师们努力把学生教育好,但他们高高在上,已长期脱离了教育的第一线,对现实中的教育并不完全了解,或许他们下去转悠过,看到的只是“做秀”后的表象,所以说出这些脱离实际的外行话,甚至是极端的话。事实上,事物总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有绝对,就不符合辩证法。这种不尊重事实的提法,跟当年“两个凡是”的提法的错误是一样,既片面,又极端。它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教师,特别是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积极性。不是吗?只要一提到这句话,没有教师不反感的!世界是多元的,社会是多元的,人也是多元的。领导们、专家们:生活是真实的,艺术是美好的;但生活不是艺术,如果一味地把教育当作小说去创作,用几句华丽的辞藻去做做报告是可以的,但用之实实在在的教育,那可是万万行不通的!!

同时,我也始终认为,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作用最多占三分之一,另外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学生所受到的非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生自己的自我教育。我们不能做超出我们能力和责任的事,我们只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这样,即使个别

学生最终也没有被“教好”,我们也问心无愧!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是教师的自励,我对这样的教师表示十二万分的敬意;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无以复加的鄙夷!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究竟是在讹诈教师?还是在自欺欺人?现在中国的教育面对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时代不同,一代人一代物啊,80年代的学生那是相当的自觉,90年代的学生那是比较自觉,新世纪的学生那是相当的麻烦,教育方法虽在革新,但是速度远远比不上学生的“革新\”。以前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现在拿来对学生是没用,万事万物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太绝对了,毫无回旋之余地。我们只能这样理解了:这是教师的终极目标,就像社会主义国家的口号是“建立共产主义国家”是一样的,这个过程你不知道要打拼多少年,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

所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句话主观愿望是好的,无非是要激励教师们努力把学生教育好,如果将它作为教师的自励,这样的教师是值得人尊敬的;但绝不能够作为苛求教师的条件,否则过于片面甚至极端。

学生最终也没有被“教好”,我们也问心无愧!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是教师的自励,我对这样的教师表示十二万分的敬意;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无以复加的鄙夷!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究竟是在讹诈教师?还是在自欺欺人?现在中国的教育面对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时代不同,一代人一代物啊,80年代的学生那是相当的自觉,90年代的学生那是比较自觉,新世纪的学生那是相当的麻烦,教育方法虽在革新,但是速度远远比不上学生的“革新\”。以前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现在拿来对学生是没用,万事万物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太绝对了,毫无回旋之余地。我们只能这样理解了:这是教师的终极目标,就像社会主义国家的口号是“建立共产主义国家”是一样的,这个过程你不知道要打拼多少年,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

所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句话主观愿望是好的,无非是要激励教师们努力把学生教育好,如果将它作为教师的自励,这样的教师是值得人尊敬的;但绝不能够作为苛求教师的条件,否则过于片面甚至极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8n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