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二单元第23讲

更新时间:2023-11-07 00:47:01 阅读量: 自然科学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4第二单元第23讲

考情分析

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1)实践是人们改造________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

①____________: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客观物质性:实践的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③能动性:实践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④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的____________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水平都不相同,是___________ _发展着的。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______。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____________。不超出认识的范围,就无法判定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不能回答;实践是连接

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在实践中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来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____ ____。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是标志____________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___________。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____。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__________。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是__________。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了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____________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__________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发展中不断地_ ___________。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5.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______,要在___ _____中认识和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

1.关于实践的正确认识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产生于实践中;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实践推动着认识的发展(新问题、新需求,认识工具,认

识能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3)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亲身实践)、间接经验(学习),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即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4)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一座桥梁。

(5)强调实践: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关于真理的正确认识

(1)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才是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这是从真理的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而言的。在同一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千差万别,但真理只有一个。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绝对的。

(3)真理不是永恒的,真理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改变;真理也需要不断发展,否那么真理会变成谬误。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相对的,真理与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3.认识具有差异性的认识论原因

(1)主观原因:人们的实践水平不同,立场、观点、方法、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

(2)客观原因: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1.(2019·真题·39·判)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2019·真题·39·判)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2019·真题·38·判)认识发展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4.(2019·真题·25)2019年12月4日,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由筹算演变而来,由于古代商业贸易

的发展,原有的筹算不能适应计算的需要,筹算逐步演变为珠算。这一演变过程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辩证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抛弃

5.(2019·真题·24)2019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L IGO探测器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言。这说明()

A、人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真理不可能被怀疑和推翻

D、人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

6.(2019·真题·27)1978年5月10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由此引发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改革开放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实践之所以能检验真理是因为()

A、真理和谬误往往都是相伴而行的

B、任何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D、实践处在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上

7.(2019·真题·42(2))某中学在帮助学生掌握法律基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模拟法庭、法律情景剧展演、法治社会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陶冶法治情感,养成规那么意识和遵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从认识论角度,说明在法治教育中为什么要引导青少年学以致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9·真题·42)〝草根经济〞以小型企业、微型企业(10个雇员以下)、城乡个体工商户、创业者等为主体,属于非公有制经济。过去我国强调发展单一的公有制经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逐步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草根经济〞得到了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城乡经济注入了活力。

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调整,表达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1.(2019届南师附中一模)2019年8月10日,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三大科学实验——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使得我国在量子通讯领域达到新高度,这说明实践具有()

A、社会历史性

B、客观物质性

C、直接现实性

D、主观能动性

2.(2019届淮安模拟)无人驾驶汽车不仅可减少车祸,还能大幅降低交通拥堵情况。为此,世界多个国家均制定详细的阶段计划展开研究测试。这主要说明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客观实在性

3.【冲A】漫画«梦想»启示我们()

A、实践具有能动性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考向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2019届镇江模拟)〝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以下与该俗语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A、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2019届南师附中一模)美国下一个火星探测任务——〝洞察〞号无人着陆探测器将于2019年5月发射,11月登陆,它的〝探测触角〞将深入火星内部。这说明()

A、人类的好奇和遐想是推进有关火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B、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火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C、实践提出的新需要是推进有关火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D、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确保火星探测实践的成功

3.【冲A】以下名言警句中表达相近哲理的是()

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③为学患无疑,疑那么有进④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向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个个具有真理性的认识不断地渗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指导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真理性的认识〞是指()

A、人们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

B、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

D、一切定律、学说、原理和理论

2.(2019届扬州二模)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十六届六中全会增加了社会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增加了依法治国,十九大明确提出〝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布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过程说明()

A、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反映

B、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C、真理性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真理性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3.【冲A】(2019届姜堰中学模拟)十年前,有一句谚语叫〝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劝农民开春的时候一定要晚耕种。现在,农业专家却劝农民早耕种,〝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这一早一晚的变化()

①源于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②表达了人们对气候和耕种关系的认识永无止境③启示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说明人们根据气候的变化改变了原来的耕种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向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2019届徐州二模)长期以来,维生素B6与B12被认为能增加能量,促进代谢,并减少癌症风险。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刊载一项新研究显示,长期大剂量服用维生素B6与B12补充剂的男性罹患肺癌的风险将显著增加,吸烟者的风险尤为严重。这说明()

①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9届淮安模拟)«万历十五年»是一本史书,但是企业家读出了企业的兴衰,心理学家读出了中国的人情,政治学家读出了道德和法律的关系。由此可见()

A、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

B、真理有很多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3.【冲A】英国«自然»杂志在封面位置刊登了一项天文学重要发现,一颗小型岩石行星绕比邻星运行,而比邻星正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新发现的恒星质量约为地球的1.3倍,其表面温度理论上允许液态水存在。但从维持大气层和保持液态水两方面兼顾来看,这类行星的宜居性目前仍存在争议。材料说明()

A、事物的发展是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B、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尊重规律,总能够发现事物的真相

D、科技水平高低是重大发现的源泉

考向5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1.(2019届淮安模拟)2019年12月16日,NASA和谷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发现2 545光年外的〝第二个太阳系〞—开普勒90星系。从中可以得出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道理是()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认识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③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④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诗句启示我们应该( )

A、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B、不断培养创新的意识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原那么

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冲A】过去的房地产调控之所以难见成效,主要原因是混淆了房子的投资属性与消费属性。中外研究和实践说明,房子尽管既有消费属性,也有投资属性,但主要功能是用于居住,不是用于投资。长期以来,由于我们背离了这个常识,产生了各种问题、矛盾和风险。为促进房地产市场

平稳健康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

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我们对房子的属性和功能认识上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知识梳理

1.(1)客观(2)①直接现实性②主体、对象和手段

③有目的、有意识④社会关系历史的

2.(1)来源(2)动力(3)唯一标准(4)目的

3.主观同客观正确反映(1)客观性(2)具体的(3)有条件的

4.(1)一帆风顺(2)永无止境(3)超越自身

5.过程实践

真题演练

1.A 2.A 3.B 4.A 5.B 6.D

7.(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学以致用,才能提升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陶冶法治情感。

(2)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只有学以致用,才能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养成遵法守法的习惯。

8.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政策不断完善,表达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典题例如

考向1 1.A 2.B 3.D

考向2 1.B 2.B 3.B

考向3 1.A 2.C 3.C

考向4 1.A 2.A 3.B

考向5 1.D 2.A

3.(1)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房子的属性和功能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说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人们长期以来混淆了房子的投资属性与消费属性,通过中外研究和实践活动,我们重新找回常识。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由于房子属性和功能的复杂性,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不断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gg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