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部分农村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更新时间:2024-04-21 21: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部分农村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永靖县刘化中学 王发令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全

国各省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并已经把信息技术列入到了学校的常规课程。与发达省市的信息技术教育相比,相对落后的甘肃尤其是农村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立足甘肃部分农村实际,着重分析了甘肃部分农村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几条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农村 中小学

目前,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进行商务沟通、人际交往、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工具,并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甘肃在这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并在各中小学加强了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人文环境的差异、认知水平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导致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尤其是城镇和农村的差异显得尤为突出。 一、当前农村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存在的现状

在近几年,甘肃各地中小学已经适当的配置了多媒体设备,但由

- 1 -

于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任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与城镇及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资金、技术、师资、观念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落后,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让中小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了解信息技术,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诸如办公类软件的技能操作训练,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提供基础认知条件。为有效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应用、传输信息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在很多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只作为一种选修课来上,

而且学校也不进行考试,即使考了试,也是一种形式,没有真正的把信息技术列入到考试范围之内的课程。同时,在学校升学率的评估上,也没有把信息技术列入到其中。因此,在学校里,信息技术课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在农村,由于多媒体的社会化应用比较低,甚至没有,导致在部分家长眼里,信息技术课就是让学生打打字、玩玩游戏之类的。甚至有些家长和老师都不会组织学生去学习信息技术,“反正不参加中考,不会影响升学率” 的思想很浓。但是,细细想来,在社会上,不管你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甚至随便找一个临时工干的,差不多都要用到信息技术知识。可见,社会化进程已经迫切需要学校、家长和学生必须要重视起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学校将来会把信息技术纳入到考试科目中。所以,在农村,解决信息技术课不被重视的现状,首要问题是改变观念。

- 2 -

2、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在现今的农村教育中,由于近几年的大学生进村支教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年轻化,大学生思想活跃、理念新颖、观念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前的老教师了。所以,在农村教育中,很多地方已经清楚认识到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缺乏资金。

从学校建设规划来看,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村中小学的教学

楼及教职工宿舍存在着陈旧,甚至出现危房,所以学校一旦有点钱,就会着力去改善教学楼及教职工宿舍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上,而花在信息技术基础教育设施的少之甚少。在农村,绝大多数学校的微机教室安排都是按照每两位同学公用一台电脑,这本身就缺乏信息技术必备的物质载体。

从学生角度来看,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学生要想拥有

一台自己的电脑,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发展信息技术,首要条件是要有计算机。如果没有信息技术必备

的物质条件,而单纯的从课本中去学习信息技术,那是不现实的,学生也形不成信息技术的知识构架。由此可见,在农村,资金缺乏直接导致信息技术基础教育落后,成为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3、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缺乏相关人才

一个学校,不论在城镇还是在农村,师资力量是学校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一般来说,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高。但

- 3 -

是,在农村,大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领域内的信息素养,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以下是陕西师范大学理工科基础教学部的一篇关于甘肃部分部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中的图示数据:

图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图2 小学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百分比

图3 中学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百分比

从图1、2、3可以看出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着天壤之别,小学教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占14.52%,而29.03%

- 4 -

的教师对计算机只是处于可操作阶段,另外56.45%的教师根本不会操作计算机,且这部分教师大多年龄比较大,他们认为已经没必要了解计算机;相反,仅有29.41%的教师不会操作计算机,而大多数教师或多或少了解计算机,可以熟练操作计算机的教师大约占25.49%。

由此看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认知、操作、应用还很欠缺。

4、教学软件注重形式

教学软件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而设计的、

反应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可见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很自然,课件的设计是否合理、内容是否恰当都会直接的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纵观当前的计算机软件市场,大多数计算机软件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处理日常的一些教学活动,虽然在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它只是将课本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表现出来,虽然引入了音效、图画等效果,但实际上将课本内容硬套在教学软件中,缺乏交互性、通用型和灵活性,因此,它的实用性其实并不强。

二、 促进农村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又好又快地发展农村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应着力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作为教师,在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教育、面对新的教学要求,应具有新的思想与新的教学模式。而教师的信息素质和信息化教育能

- 5 -

力是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因此更应该重视自身信息技术的提高和信息素质的培养。

在《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审定稿)》明确指出:课程不是简单的等于课标加上教材,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由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组成。 新课标提出以下基本理念:

a.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 b.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c.面向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d.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e.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达到一个明确而又准确的标准。

对学校或者教育主管方,应积极吸收有良好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年轻教师,采取各种奖励机制、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这些年轻教师去农村中小学教学,采取外出学习、校本培训、信息技术知识大奖赛等活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以弥补农村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不足。

2、基础设施配备方面

基础设施匮乏是制约农村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基础设施的建设最主要的问题在经费筹措上。众所周知,发展信息技

- 6 -

术教育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在基础设施匮乏现状下,如何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呢?下面提出几点建设性德意见。

(1)微机教室建设: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体制。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以适当的方式参与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向贫困乡镇的中小学捐赠设备和教育资源,倡导有关企业和公司以市场运作方式支持信息技术教育。各地政府每年能够从教育经费中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改善。各区县可采取多种方式包括低息教育设施建设贷款等,购买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要合理使用经费,凡是投资项目必须经过仔细论证,并且实行采购过程公开化、明朗化,除购置硬件设备外,每年有必要从经费中抽出一定比例,用于教学软件的引进、学习及利用,设备的维护、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

(2)网络资源收费:首先继续坚持走由部分教育机构与电信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的途径,通过教育局统一规划,由教育局与学校共同分担网络资源费用,可以适当减轻学校的财政压力,形成教育教学资源宽带网络的优化利用,可以使更多的学校得到更加优惠的网络资源。其次,我们建议教育部门直接与电信公司或其他网络资源提供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使得每一所学校每一学期有定量的免费流量,能够基本满足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教育部门应当把“教育定额免费流量”作为一项长期有效的政策尝试推广实行,真正使信息技术教育落到实处。

- 7 -

3、转变观念,探索适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的思路 改变认知观念,提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一直以来,在农村,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有偏见,在观念上相对于城市要落后。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发掘自身因素,提高自我意识,发挥主动作用。只有变被动为主动, 有了强烈的现代信息技术基础教育意识时,教师才会主动地去转变角色,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更好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要明确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实现从单纯的讲授者和灌输者到多面的组织者、启发者、实施者等的角色转换。同时,教师应更多地成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能够更好 地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主动建构知识服务。 (2)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学校应该对学生开展一门信息技术学科引导课程,让中小学生正确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本质所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指引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尽可能让学生自身深刻了解信息技术的价值,把信息技术当作今后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必备技术,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身探索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 (3)家长转变观念

家长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大对家长的教育宣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家长,在孩子的信息技术学习上营

- 8 -

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的学习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总之, 在甘肃部分农村,由于受到经济、师资、观念、认知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相对于城镇而言,还存在很大差距,要使得缩小农村与城镇的差距,需要政府、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进一步信息技术基础教育这一新的教学物质基础,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农村孩子获取外界信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的理想平台!

以上内容是我对甘肃部分地区农村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一些看法和解决当前农村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一些建议,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资料】

1. 郭敏,裘国永,李葆华. 高等师范院校转型中教师信息素质培养对策[J]. 陕

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 张义兵,李艺. “信息素养”新界说[J]. 教育研究,2003(3)

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http://www.edu.cn/20020327/3023657.shtml

4.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

http://baike.http://www.wodefanwen.com//view/3750832.htm

- 9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jo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