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建设和谐美好校园

更新时间:2023-03-08 05:34:5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2010 -2011 学年第2学期 )

论文题目:

浅谈如何建设和谐美好校园

学校: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系别:铁道工程系 班级:隧道1001 姓名:宁俊峰 老师:张伟 日期:2011-6-21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 共创祖国美好明天

摘要: 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校园内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不是不可以杜绝,只要我们大家从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构建和谐的新佛大,不是不可以实现的。

关键词: 和谐校园,低俗化,不文明现象,学生党员。

半年来,我一直在想,仍然生活在校园中的我们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做点什么?高校是社会的一份子,和谐的校园应该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如何去为构建和谐校园献计出力?我想生活在校园当中的每一员都要责任和义务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并且将个人的想法和方案付诸实践。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深刻内涵

构建和谐校园,首先应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一个新理念: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对和谐社会的界定是“28个字”———“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前面20个字阐述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后边的8个字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概括起来,和谐社会无非就是这两大方面。从胡锦涛总书记对和谐社会内涵28个字的界定上看:首先,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但光有富裕也不行,还要看财富怎样分配,利益怎样调整。其次,和谐社会必然是稳定的、有秩序的社会,而且充满活力。第三,和谐社会不仅是指利益层面的和谐,也包括价值层面的和谐。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有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其本质在于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要相应提高人自身的各种素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使每个人真正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集体。

二、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意义

在我们现实校园生活中,确定也存在不少不和谐的问题。有的同学通宵达旦地上网,影响别人休息,完全不顾及其他室友的感受,导致同学之间关系僵化。此外,在大学校园存在同乡会演变成小帮派进行斗殴现象。在学生与学校之间也存在不和谐的问题,有的同学故意欠交学费,甚至撒谎而造成家长与学校之间关系不和谐的问题。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校园内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不是不可以杜绝,只要我们大家从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构建和谐的新铁院,

不是不可以实现的。

尤其学校中的学生党员在这方面必须牢记使命,加强锻炼,在学习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兢兢业业,勤奋好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建立和谐社会不是一个短期的目标和任务,是我们未来20多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构建和谐大学校园。

和谐大学校园应该是怎样的呢? [②]

以《决定》为指导,和谐大学校园应该是这样的:

1、和谐大学校园是以人为本、充满活力的校园。

2、和谐大学校园是公平公正的校园。

3、和谐大学校园是和而不同的校园,和而不同实质就是倡导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

4、和谐大学校园是依法治校、发扬民主的校园。

5、和谐大学校园是安定团结、融洽祥和的校园。

校园是学生的家园,是培育学生成人成才创业创新的殿堂,我们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要有宽广的胸怀,不要斤斤计较,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人和事,用朴素的心情去充实自己的生活,平和的态度就是对于生活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把自己融入到生活中,宽容别人就是宽待自己,欣赏别人就是丰富自己,看淡自己才能看清自己。这样才能促成绿色人际关系的发展,营造校园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构建和谐大学校园必须完成的四个基本任务

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增强校园创造活力、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具体来说,构建和谐校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沿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思考,现阶段的紧迫的任务是:

第一、构建和谐校园要努力实现办学层次与办学类型的和谐发展。[③]剑桥大学校长艾莉森·理查德教授认为:“不同类型的大学有不同的功能,一个国家需要一些世界知名大学,但绝不需要所有大学都变成有名的大学。”和谐的高等教育系统应该是多层次、多样化、有特色、有活力、高质量、和谐发展的“生态系统”。特色应该是该系统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要素之一。教育部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评估指标体系中,将特色项目与七个一级指标单列,充分体现水平评估对办学特色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引导。

第二、构建和谐校园要实现教育管理与教学服务的和谐统一。管理的本质是决策,目的是通过分层决策,实施科学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管理有它的标准与规范,有其科学性、规范性。而服务就是为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服务。有人提出,管理就是服务,其实二者有不同的内涵,对高等教育自身来说,科学化的管理是服务的前提,无论是什么层次的管理,没有科学化的管理难以提供良好的服务,现代的大学必须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服务是科学化管理实现的保障,良好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都使科学化管理得以顺利实施。

第三、构建和谐校园要努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和谐统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当是正相关关系,科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推动着科学研究的开展。但是,长期以来,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着愿意做科研、不愿做教学的现象,更有甚者,身为教师编制,对教学工作敷衍了事,导致教学与科研相割裂,忽视了二者人才培养内在的一致性。其实,优秀的教师往往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并将其积极应用于教学中的教师。广大教师应当利用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形成的创新知识和技术来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成为新的教学内容的源泉。同时,还应当建立一套围绕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的新机制,吸收包括本科生在内的广大同学参与科研活动,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最后,[④]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党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主体,无论是促进学校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增强创造活力,还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都离不开党的领导。所以,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要通过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党内民主制度,完善高校党委的领导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把构建和谐校园这一系统工程不断引向深入。

四、构建和谐校园的具体途径

第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理论学习,就是通过学习,敏锐地把握理论创新所开辟出的思想解放空间及政策创新空间,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就是要通过学习现代科技知识,解决好有为师生服务之心、无为师生服务之能的矛盾;就是要通过深入实际向别人学习,用群众创造出的经验指导实践;就是要通过学习先进做法,借“他山之石”来解决自身问题。

第二,科学民主依法治校。学院制定、修订了各项规章制度50多项。这些制度保证了学院各项管理工作依法进行,有章可循,按规运作。由于这些制度和措施的有力推行,规范了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行为,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能,以学生为本、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权责明确、流程清晰的现代大学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实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良好局面。

第三,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离不开和谐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具体包括学校建筑文化的建设,如学校建筑的布局,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校门、大型壁画、校史馆的设计与修建;学校绿化与美化,如学校绿化景点、学校雕塑的创作设计与修建学校内部的陈设与布置,如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厅堂的

陈设布置,教室、走廊的布置;学校传播设施,如学校标志的设计与制作,校园网、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广播、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设备设置等。如果这些学校的硬件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就能构建起和谐优美的校园。去年,我们学校大规模建设新校区,就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在继承和创新上下功夫,因此,经过聘请知名专家进行设计评审,经过同学们的民主选票,最终选定建筑方案。这个方案较准确地把握了建筑风格,外观典雅、色彩明快、又不失庄重;体现了建筑的独特风格,室内空间布局又比较好的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体现出现代建筑技术的特征,相信建成后能很好地体现建筑的人文精神,为广大师生员工所喜爱。

第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教育对象的就业问题则越来越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此形势下,我们学院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和特点,以服务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教学质量的提高来促进学生就业率的提高,以社会需求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第五,提高执政兴校能力。[⑤]大学办得好不好、水平高不高,关键取决于高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为加快学校建设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思想政治保证。高校各级领导班子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班子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形成自觉读书学习、深入思考问题的风气,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不断提高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和治校的自觉性、主动性、前瞻性,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第六,加强管理制度建设。[⑥]高校规章制度是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补充,规章制度体系的完善是法律法规在高校统一实施的保障。在高等教育格局重大调整基本完成和“入世”的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规章制度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制定程序不规范、内容不当或违法、适用和解释比较混乱以及结构和技术性差错较多等,是高校规章制度建设工作的主要问题。加强规章制度建设,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其次应该规范制定程序以及规章制度的适用和解释;同时,还应该加强规章制度清理工作。

第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

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理想、人生,诉说喜怒哀乐。人际交往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第八,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一个大集体当中,先锋带动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中的骨干分子,理所当然要在建设和谐校园中起到排头兵的作用。下面我将细述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应该在哪些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要关心和谐寻求学校、学生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要关注和积极参与学校的发展。

要关注与维护并且积极协调学生受教育的利益。

要努力维护学生的公共形象,提高文化素质,努力营造和谐相处氛围。

要增强是非正义感,纠正一切有损学校、学生声誉的错误行为。

学生党员要做团结的核心,要做学生的表率,要做遵守纪律的模范。

要做师生联系的桥梁,要努力构建绿色的人际关系。

学生党员切不可降低个人的自我实现要求,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仅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入党,把群众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利他多于利己,坚持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时刻保持与党中央相一致。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身上寄托着美好的明天。从世界第一所大学于1088年在意大利波伦比亚创立时起,大学生就成为社会的财富和人类的精英,也随即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和研究的目标。大学生是一个智力水平突出的青年群体,其创造潜能丰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于当代的世界的经济发展、对于当代社会的科技进步、对于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都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明显的社会效益。从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基本规律观察,可以看到,经济的知识化和知识的经济化都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大学是培养一批批人才的摇篮,背负着历史与时代的使命,构建和谐校园是现时期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此郑重呼吁所有在校的大学生们以及在校园工作的同志们发奋图强,兢兢业业,为实现和谐大学校园这个目标献计出力,共勉前进。

主要参考文献 :

[①] 中国和谐社会网〈〈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发表日期:2006年10月19日 出处:新华社

[②] 佛科院党校第八十党务干部培训班学习笔记

[③] 光明网 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思考 华中科技大学 李耀臻

[④] 无轩范文网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德育创新活动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⑤] 光明日报构建和谐大学校园 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 邢贵和 发布时间:2007-03-17 08:03

[⑥] 搜狐教育 大学和谐校园建设探析

[⑦] 51论文网 论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唐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m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