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更新时间:2023-09-25 20: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和,它包括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集中表现为一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具有先导、辐射、熏陶、教育、约束等功能,在大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各个高校都比较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敏感点,其建设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手段不断探索与尝试,已初具规模,初有建树,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校园文化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高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人文观”、“发展观”和“和谐观”。

一、 体现校园文化的人文观

21世纪,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把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把人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来满足人的需求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所在。高校通过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赋予师生全新的面貌和理念,用道德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用理性来战胜情绪的冲突,用文化来引导正确的思想,关注师生的真实需要,传递丰富的文化知识,鼓励师生的创造精神,使他们在体力、智力、心理和伦理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这才是高校校园文化构建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倡导和谐的人文精神。就目前而言,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是不争的事实,造成失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教育的原因。然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国民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呼唤人文精神,加强素质教育,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努力营造和谐的学术、文化氛围。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着力于以文化因素去挖掘师生的潜力,尊重和重视人的因素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它更多强调的是环境和情感的作用,以

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的机制和使人奋发进取的文化氛围。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就是要提倡学术自由,鼓励学术争鸣,体现兼容并包,使不同的学术观都能在追求真理的旗帜下乐享其成。和谐的学术环境取决于自由的学术氛围、师生平等交流的氛围、宽容失败的氛围、敢于冒尖的氛围、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氛围等多个方面。这诸多氛围的形成需要长期沉淀、积累,而形成之后便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最优秀的潜课程,对人们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努力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校园人际交往指的是校园内的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交往和联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和的文化氛围是校园文化内涵的体现,表现为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承认师生员工的工作和做出的成绩,构建高校上下左右良好的沟通系统,让“人才”了解和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学校切实为他们提供各种必要的保障,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心,从而激发教职工自发的、长久的奉献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是要使学生在爱中成长,具有美好的品格和心灵,使他们能够用正确的观点看待事物,按照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用平和、有助于与对方交流的方式进行沟通,使学生的激昂情绪得到缓和,从而使学生的情绪更加理性。高校校园只有形成一种心情舒畅、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状态,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沟通、心情舒畅、行动便利、生活安逸的和谐的人居环境、工作环境与学习环境,才是抓住校园文化建设的“本”。

充分调动师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智慧的信任,对人的自由和民主的追求,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内在激励体制,以形成学校的精神凝聚力。

二、体现校园文化的发展观

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就提出,我们党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是大学永恒的主题,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是中国大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途径。高校的所有工作的落脚点就是育人,因此, 高校校园文化在发展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形成大学校园文化的新格局,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是由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交叉、相辅相成,通过灌输、引导、感化、制约、激励、

凝聚的方式,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其中物质文化层次侧重于服务育人,制度文化层次侧重于管理育人,行为文化层次侧重于实践育人,精神文化层次侧重于教书育人。科学、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协调发展。如果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以人为本解决的是发展的动力和目的问题,那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解决的是发展方式问题。知识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又高度协作的社会,校园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建构一种共生和协同发展的校园文化,其主要理念是实现人与人、人与学校、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协同发展。显然,只有在协同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中,高校才能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协同系统。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影响是长期的、深远的,而不是暂时的,因此,在进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以能够持之以恒地对师生的发展起作用为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既要求发展既要满足于当前需要,更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要形成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健康、稳定地前进。

三、体现校园文化的和谐观

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决定,既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我党的全新理念。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和谐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的和谐校园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校纪校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宿舍管理、奖罚等各种规章制度。校园制度文化隐藏在学校的日常活动、人际关系、教育观念、课程与知识、教学方法和技术、学校管理结构、发展规划、教育组织形式、传统习俗,乃至师生的心理氛围中,健全完善科学合理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是实现学校在各方面的科学管理,促进业务能力、塑造高尚师德、提高教学质量、严肃纪律、约束与规范大学生行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重要管理机制,科学化、规范化的校园制度文化对于充分合理利用学校所具有的日益完备的物质文化设施,对于尊重历史,立足现实,进一步促进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精神的形成,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既是联系两者的纽带,也是开发前者、促进后者的途径。校园制度文化在构建学校和谐校园文化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规范师生行为、塑造高尚人格、培养高雅文化三个方面。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物质文化是指物质形态的内涵及其表面附着物所包含的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硬件设施环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唱响和谐

主旋律。精神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外的所有精神活动所形成的成果。主要是指学校领导和师生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的文化活动是高层次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待于高校各个部门以及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创造。构建和谐校园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育内在规律的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各个高校应注重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以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生物工程07-2班 聂永生

2010-4-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6n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