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的问题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的问题及答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记承天寺夜游》的问题及答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的问题及答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记承天寺夜游习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中考篇目之一

《记承天寺夜游》第一套题

一、基础题: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

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

古文八大家”之中。

2.填空:

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 ,同时也抒发了自己 的苦闷心情。

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及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①??????????????????????????????????????????????? 《记承天寺夜游》与《游虎丘小记》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隔篁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

记承天寺夜游 学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记承天寺夜游 》学案 可以直接打印用!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执教者: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关于苏轼的文学常识,熟读背诵全文

2、结合课下注释,掌握常用文言词语,培养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记事、写景、抒情的融合,感悟作者简洁的语言特点

4、反复朗读,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二、学习重难点

1、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三、课前预习

1、注音:

解衣( ) 寝()藻荇( ) 遂至()相与()

2、导学案160页,理解词义(2),并自行翻译全文,翻译不了的做好标记

3、作者及背景简介(查找资料完成)

导学案159页

乌台诗案:(一句话简括:起因经过结果)

唐宋八大家:

四、导学步骤

(一)、文本翻译(课下注释是重点,瞻前顾后是关键)

1、朗读,小组合作释疑

2、老师抽查过关

(1)翻译接龙

(2)重点词句抽查,注意加粗词语的翻译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质疑探究(“我思,故我在”)

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呢?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及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全文,按要求答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月色入户( ) 2.欣然起行( )3.念无与乐者( )( ) 4.相与步于中庭......( )( ) 5.水中藻荇交横( ) 6.庭下如积水空明( ) 7、盖竹柏影也( )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9、遂至承天寺( ) 10、步于中庭( ) ......

11、庭下如积水空明( ) ..(二)一词多义。

水中藻荇交横(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横无际涯( )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 ) ..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及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文言文习题和部分答案

中考复习文言文专题

《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全文,按要求答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月色入户( ) 2.欣然起行( ) ..

3.念无与乐者( )( ) 4.相与步于中庭( )( ) ....

5.水中藻荇交横.( ) 6.庭下如积水空明..( )

7、盖.竹柏影也( )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9、遂.至承天寺( ) 10、步于中庭..( )

11、庭下如积水空明..( )

(二)一词多义。

水中藻荇交横.(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横.无际涯(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2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句

2、 结合作者的遭遇,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所表达的复杂心情

3、 欣赏文中关于月夜美景的描写的意境和技巧

4、 引导学生体会苏轼的乐观豁达,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学会坦然面对人生坎坷

5、 背诵全文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在于掌握文中的重点词句

2、 难点在于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情

三、教学时数

一个课时

四、内容步骤

(一)引入课文

从苏轼的《浣溪沙》引入《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点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

的诗文充满乐观积极的心态,《记承天寺夜游》亦是如此。

(二)介绍作者

学生凭记忆或查阅工具书完成课件上的填空题,从而了解作者。

(三)看动画片

点评片中朗诵,纠正动画片中错误的字音,补上读漏的字词。

(四)掌握词句

1、解释词语:

解衣 入户 欣然 起行 为乐

相与 中庭 空明 交横 闲人

念 与 者 遂 步 但 耳

2、翻译句子: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注意划线的词语,下同)

念无与为乐者 (注意补上省略的词语)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注意调整语序)

(五)内容理解

1、作者为什么来到黄州做团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22. 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诵读、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方法:朗读、讨论、赏析 ★知识链接

苏轼(1037~1101 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 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

苏轼一生命运坎坷。嘉祐二年(1057 年)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 年)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 年)还朝任职,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他强调改革吏治,反对骤变。认为“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因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从熙宁四年(1071 年)起,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每到一处,多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 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人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22. 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诵读、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方法:朗读、讨论、赏析 ★知识链接

苏轼(1037~1101 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 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

苏轼一生命运坎坷。嘉祐二年(1057 年)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 年)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 年)还朝任职,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他强调改革吏治,反对骤变。认为“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因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从熙宁四年(1071 年)起,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每到一处,多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 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人

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习题——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 (一)

[甲]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选自《水调歌头》)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加点的字。

把洒问青天 ( )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

3、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作品原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及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文言文习题和部分答案

中考复习文言文专题

《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全文,按要求答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月色入户( ) 2.欣然起行( ) ..

3.念无与乐者( )( ) 4.相与步于中庭( )( ) ....

5.水中藻荇交横.( ) 6.庭下如积水空明..( )

7、盖.竹柏影也( )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9、遂.至承天寺( ) 10、步于中庭..( )

11、庭下如积水空明..( )

(二)一词多义。

水中藻荇交横.(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横.无际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