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 图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江苏省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数学与我们同行 知识点1 数字与生活

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很多数字都蕴含着很多的数学问题,数学已成为人们表达与交流的工具。例如,身份证号码、学生的学籍号、火车的列次等。 知识点2 图形与生活

生活中充满了图形,多姿多彩的图形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还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和数学知识。

知识点3 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设计相关的图形及制作相关图案。这类题病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动手操作包括折叠、裁剪、拼图等各种活动。 知识点4 找规律

这类问题主要是通过一些数字或图形信息,寻求其内在的共同之处,也就是具有规律性的问题。

知识点5 统计知识

在进行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时,往往需要收集数据,并把数据加以分类、整理,需要求出数据的平均数,或者制成统计表、统计图,用来反应所了解的情况,这样的工作就是统计。

第二章 有理数 2.1正数与负数

正数:大于零的数,正数前面可以放“+”来表示(通常省略不写)。正数可分为正整数和正分数。

负数:小于零的数,负数前面放上“-”来表示。负数可分为负整数和负分数。

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同时,0属于偶数、整数、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 图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江苏省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数学与我们同行 知识点1 数字与生活

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很多数字都蕴含着很多的数学问题,数学已成为人们表达与交流的工具。例如,身份证号码、学生的学籍号、火车的列次等。 知识点2 图形与生活

生活中充满了图形,多姿多彩的图形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还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和数学知识。

知识点3 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设计相关的图形及制作相关图案。这类题病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动手操作包括折叠、裁剪、拼图等各种活动。 知识点4 找规律

这类问题主要是通过一些数字或图形信息,寻求其内在的共同之处,也就是具有规律性的问题。

知识点5 统计知识

在进行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时,往往需要收集数据,并把数据加以分类、整理,需要求出数据的平均数,或者制成统计表、统计图,用来反应所了解的情况,这样的工作就是统计。

第二章 有理数 2.1正数与负数

正数:大于零的数,正数前面可以放“+”来表示(通常省略不写)。正数可分为正整数和正分数。

负数:小于零的数,负数前面放上“-”来表示。负数可分为负整数和负分数。

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同时,0属于偶数、整数、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知识点和检查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辅导教案 复习目标:

1. 能灵活运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理解相反数、绝对值,并能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 能熟练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计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3.学会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较大的数,会根据精确度取近似数,能判断一个近似数是精确到哪一位。

4.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基础知识: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a >0 ? a 是正数;a <0 ? a 是负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有理数》知识点总结归纳

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 小的数正数:比0 大的数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 a 可以表示任意数,当 a 表示正数时,-a 是负数;当 a 表示负数时,-a 是正数;当 a 表示0 时, -a 仍是 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例如 +a,-a 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 +”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 8℃表示为: +8℃;零下 8℃表示为: -8 ℃

3.0 表示的意义

⑴0 表示“ 没有”,如教室里有 0 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 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如:

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 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 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 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 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

有限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章 检测 优秀试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第1章 有理数》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在﹣,0,,﹣1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 A.﹣ B.0

C.

D.﹣1

2.有理数﹣2的相反数是( ) A.2

B.﹣2 C.

D.﹣

3.2015的相反数是( ) A.

B.﹣

C.2015 D.﹣2015

4.﹣的相反数是( ) A.2

B.﹣2 C.

D.﹣

5.6的绝对值是( ) A.6

B.﹣6 C.

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比0大 B.一个数的相反数一定比它本身小 C.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一定是正数 D.最小的正整数是1

7.某地一天的最高气温是12℃,最低气温是2℃,则该地这天的温差是( A.﹣10℃ B.10℃ C.14℃ D.﹣14℃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的相反数是2 B.3的倒数是

C.(﹣3)﹣(﹣5)=2

D.﹣11,0,4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是0

9.如图,数轴上的A、B、C、D四点中,与数﹣

表示的点最接近的是( ) )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10.若|a﹣1|=a﹣1,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1 B.a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及精编例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一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知识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意义;

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4、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及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重点:

绝对值的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包括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混合运算)是本章的重点。

知识难点:

绝对值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及有理数的运算是本章的难点。 考点:

绝对值的有关概念和计算,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混合运算是考试的重点对象。 知识点:

一、有理数的基础知识

1、三个重要的定义

(1)正数:像1、2.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字,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不是表示不存在或无实际意义。

概念剖析:①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正数或负数,不能用数的前面加不加“+”“-”去判断,要

严格按照“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0小的数叫做负数”去识别。 ②正数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一、常见的几何体分类:

按“体”分

按“围成图形的面”分

二、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

点动成 ,线动成 ,面动成 。

面与面相交得到 ,线与线相交得到 。

面动成体可以通过平移和旋转实现。例如:五棱柱、圆柱分别可以看作是由五边形或圆沿着竖直方向平移形成。圆柱又可以看作是矩形绕着一边旋转一周形成。

1、 正方体有__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_____条棱;正方体有_____个面。

2、如图所示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是( )

3、将图中所示的纸片沿虚线折叠起来的几何体是______________.

且1的对面是_________, 2的对面是___________, 3的对面是____________.

4、(1)如图所示,截去正方体一角变成一个新的多面体,这个多面体有____个面,

有___条棱,有____个顶点;截除掉的几何体有____个面。图中虚线表示的截面形状

是 _ 。

(2)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的形状可能是:

5、下图是有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

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相应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6、如图的几何体,画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单元知识点总结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一章 科学入门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2.实验室常用仪器: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爆裂。

电流表:○A 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V 测定电压的大小。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 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3.长度的测量: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1米(m)=10微米(µm)=10纳米

(nm)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1零刻度线 ○2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

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如图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mm。 ○3量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

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1
【bwwdw.com - 博文网】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 1课.散步莫怀戚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 qí蹲dūn下

2.解释下列词语。

(1)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3)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种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俱我和妻子都是慢

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文学 ( 文体 ) 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

第 2 课 .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t ān hu àn shì y ǎng ju? bi?qi áo cu ì f áng sh àn w ān d?u

瘫痪侍养诀别憔悴仿膳豌豆

..

二、问题:

1.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课文写了四件事:

(1)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2)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