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人物形象分析题

“诗歌人物形象分析题”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诗歌人物形象分析题”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诗歌人物形象分析题”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诗歌人物形象分析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 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 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1、人物形象(“人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 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 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 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 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 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 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而 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它 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1)自我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漂泊在外, 夜晚望月思家的诗人形象。

(2)他人形象(诗中主人公形象) 《长干曲》(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 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以自问自答 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刻 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 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寥落”、 “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萧索的氛围;“宫 花”、“红”与“白头宫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

【规律总结】

在高考中,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侧重于考查对形象的识别,对其特征的把握,对其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等。有时,形象的鉴赏会与诗歌的思想感情、表达技巧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考向一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典例剖析】

【题1】(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 隐 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诗意助读】沿着山崖上的小路,脚踏着深青色的崖壁,半山坳的山泉和岩石被寒冷的云朵环绕着。隐者饮着自己酿制的好酒不出家门,残花落满地面,丝毫没有人的行迹。 问题: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审题推断】

[提取信息1]__标题“访隐者”、注释②__

推论:__诗中所写人物是一个隐士,远离尘嚣、率性自适、不慕荣利。 [提取信息2]___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推论:_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

【解题指导】第一步:审。仔细审题,明确鉴赏对象和要求。本题鉴赏的对象是“隐者”即诗中的“山翁”;鉴赏的要求是“结合第三、四句”赏析,在把

人物形象分析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人物形象分析

保尔·柯察金: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努力奋斗,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浴血奋战,表现了甘愿为革命事业献身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在那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艰难岁月中,他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为了革命,他甚至可以牺牲爱情。他爱丽达,但受《牛虻》的影响,要“彻底献身于革命事业”,所以按照《牛虻》的方式来了个不告而别。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够继续为党工作。保尔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坚贞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尤其是他在病榻上还奋力向艺术的殿堂攀登的过程,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保尔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他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他是在革命的烈火中逐渐历炼成熟起来的钢铁战士,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让人感到亲切的榜样式人物。 冬妮娅:

冬妮娅是保尔·柯察金少年时代的

诗歌鉴赏 一、人物形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诗歌鉴赏 一、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如:《诗经·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

2.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诗人自身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情感并不是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能推己及人,彰显的是他的忧国忧民的性格,塑造的是一个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诗人自身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

人物形象分析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描写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阅读时只有了解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1.从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正面描写)

(1)肖像描写。

小说描写人物的肖像主要是用它显示人物的性格。肖像描写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静态肖像描写,一种是动态肖像描写。小说中,动态肖像描写运用得比较多。动态肖像描写可以从人物一系列的肖像变化中,透出人物的遭遇和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例如,鲁迅的《祝福》就描写了祥林嫂三个不同时期的肖像——这三次肖像描写,不仅深刻地展示了祥林嫂苦难的一生,概括了农村妇女受尽地主奴役剥削和封建礼教摧残迫害的惨象,还暗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2)动作描写。

动作是判断一个人性格的主要标志,包括人的举手投足和跑跳坐卧等。例如,《荷花淀》写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时是这样写的:“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手指“震动”,是由内心震动引起的;“吮了一下”,是为了掩饰心情,不让丈夫察觉。再仔细分析,我们则会发现这一动作包含着很多内容:孩子还不顶事,爹

《罪与罚》人物形象分析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罪与罚》人物形象分析

陀氏是文学史上最为复杂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对?被欺凌与被侮辱者?苦难生活的真实反映和对贵族资产阶级恶德败行的揭露,构成了他作品的基本内容。在他那些描写这些内容的作品中,处处闪烁着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但是,在他的大多数作品中,又都在不同程度上渗透着宗教道德思想的宣示。所以,在他的创作中,强与弱两个方面极其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陀氏的作品具有巨大的艺术表现力,特别是在心理分析的技巧上造诣极高。鲁迅称他是?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说?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它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

陀氏是对西方文学特别是20世纪现代派文学影响最大的俄罗斯作家之一。

《罪与罚》是陀氏代表作之一。陀氏最初是想写一部反映酗酒问题的小说,拟名为《醉汉》。后来作者的构思有了发展,中心人物变成了一个大学生,而且所反映的社会画面和社会、伦理、哲学的深度,都大大地扩展了。1865年9月他在写给《俄罗斯报道》的发行人卡特夫的信(草稿)中,记述了《罪与罚》构思的蓝图。陀氏写道:?这是一次犯罪的心理报告。事情发生在当代,即今年。一个青年大学生,被校方开除,

浮士德人物形象分析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浮士德人物形象分析

《浮士德》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与《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同为欧洲的四大名著。 《浮士德》是歌德根据16世纪一个民间传说写成的诗体悲剧,它花费了60多年的时间,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全书长达一万两千余行诗句,分上下两部;它描写了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主人公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在这些经历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为不满现实而不断探索人生真理、不断追求的人,他的形象可以说是18世纪德国先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的探索象征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300年间欧洲资产阶级精神发展的历史。

《浮士德》带有歌德的自传色彩,这个人物的身上也融合进了歌德自己的某些性格特征,而且这部作品诞生和贯穿了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时期,或多或少的带有那个特定时期的时代特征和共性。18、19世纪是一个多元化文化凸现,封建主义走向没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换时期,人的理性主义,人文主义都正处在一个重新建构的重要时期,人性中的善良与丑恶的因子就在不断的斗争与撕裂状态下。而《浮士德》中的上帝正是代表了人性中善良正义的一方,而魔鬼梅菲斯特却恰恰处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

发表日期:2007年3月23日 作者:朱苏泽 本页面已被访问 5195 次

一般说来,文章的情节往往围绕人物展开,结构根据人物性格和命运安排,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运用为人物性格服务.在现代文阅读当中,属于重要内容,查阅有关资料,主要从四个方面揣摩人物形象.

一、 从肖像描写上分析,肖像描写,就是描写人物外貌特征,包括容貌、声音、表情、身材、神态、服饰以及风度、气派等。通过肖像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德。请看《一面》,作者对鲁迅先生的肖像作了三次集中描写。这三次集中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抓住“瘦”的特点,突出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同时也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彻怀念之情。文章中心也因之而得以具体表现。

二、 从行动描写上分析。行动描写,就是通过人物行为和行为方式刻画人物形象。《最后一课》中“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枝粉笔,使出全身的力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

分析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

1 、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和他在“威登堡大学”里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2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像一个思想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

3 、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4 、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从《哈姆莱特》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

一、《哈姆莱特》的创作背景。《哈姆莱特》是他创作最辉煌时期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体现了莎士比亚悲剧的最高成就,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戏剧的典范。它取材于十二世纪末丹麦王为父复仇的故事。莎士比亚以人文主义观点处理原来的题材,把只是单纯地为父复仇的故事改编为社会悲剧,使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_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掌握诗歌形象(意象)、意境的基本内涵,会品味分析诗歌的形象。

【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诗歌鉴赏景物形象类题目的答题方法与规范。

【教学流程】

一、【考纲解读】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文字,了解《考试说明》的要求,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

体会)

1、什么是诗歌的人物形象?

答: 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

有时也指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非作者自己)。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是一个神态、笑容、动作、心理变化等,可以是一个

细节,一句话。通过简练地刻画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其中,需要读者不断地

填充,想象。

二、【真题体验】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题目,看看考什么,如何答题)

例1、 《寻陆鸿渐不遇》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1)学生回答。

(2)学生自评:评分结果,原因所在?

(3)给出参考答案:

①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②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

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