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追击相遇教案

“高中物理追击相遇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物理追击相遇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追击相遇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物理相遇和追击问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相遇和追及问题分析

1.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实质: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2.画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理清三大关系(1)时间关系:tA?tB?t0(2)位移关系:sA?sB?s0(3)速度关系: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3.两种典型追及问题

(1)速度大者(匀减速)追速度小者(匀速)

①当v1=v2时,A末追上B,则A、B永不相遇,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②当v1=v2时,A恰好追上B,则A、B相遇一次,也是避免相撞刚好追上的临界条件;③当v1>v2时,A已追上B,则A、B相遇两次,且之后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间有最大距离。

(2)同地出发,速度小者(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追速度大者(匀速)

①当 v1=v2 时,A、B距离最大;②当两者位移相等时,有 v1=2v2且A追上B。A追上B所用的时间等于它们之间达到最大距离时间的两倍。

4.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常用解题方法:画出两个物体运动示意图,分析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找出临界状态,确定它们位移、时间、速度三大关系。 1)基本公式法—根据运动学公式,把时间关系渗透到位移关系和速度关系中列式求解2)图像法—正

高中物理追击和相遇专题训练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追击和相遇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追及及相遇问题的特点 2、能熟练解决追及及相遇问题 【自主学习】

1. 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实质

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2. 解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关键

画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理清三大关系 (1)时间关系 :tA tB t0

(2)位移关系:xA xB x0

(3)速度关系:

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3. 相遇和追击问题剖析: (一)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中两者速度大小与两者距离变化的关系。

甲物体追赶前方的乙物体,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开始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过一段时间后两者速度相等,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填最大或最小)。 2、追及问题的特征及处理方法:

“追及”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 ⑴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追

上前有最大距离的条件:两物体速度 ,即v甲 v乙。

⑵ 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

多次相遇追击问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多次相遇问题分析

两人一次相遇问题

例1: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若干公里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后各自继续前进,甲又经1小时到达B地,乙又经4小时到达A地,甲走完全程用了几小时? 【江苏A2006】 A. 2 B. 3 C. 4 D. 6

┃------------------┊----------┃ A C B

楚香凝解析:设相遇时间为T,在AC段甲乙的时间比=T:4,所以甲乙速度比=4:T;在CB段甲乙的时间比=1:T,所以甲乙的速度比=T:1;可得4:T=T:1,解得T=2;所以甲走完全程需要的时间=2+1=3小时,选B

例2:甲、乙两位运动员分别从M、N两地均速骑车相向而行,两人相遇时,甲比乙多走了18千米,甲继续向N地前进,从相遇时到N地用了4.5小时。乙继续向M地前进,从相遇到M地用了8小时。问M、N两地距离多少千米? A.124 B.125 C.126 D.127

┃------------------┊----------┃ M

追击和相遇题型大全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追及和相遇问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1.追及

追和被追的两者速度相等常是追上、追不上、二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四种情形:

⑴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追上前最大距离的条件是两物体速度相等,即V甲=V乙。

⑵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能否追上的问题。判断方法是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根据位移关系判断能否追上,如果此时追不上,则最终不会追上。

⑶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情形同⑵。

⑷匀速运动的物体追匀减运动的物体,一定能追上。但要注意是在运动过程追上还是在减速的物体已经停止时追上。

分析追赶(或不相碰)问题时,一定要分析速度关系及位移关系。 2.相遇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分析同上述1。

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的绝对值的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题1 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行驶来,从后面赶过汽车, 试求

(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

2.8追击和相遇问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精品

追击和相遇问题

第1/4页 【学习目标】

1、掌握追及及相遇问题的特点

2、能熟练解决追及及相遇问题

一、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中两者速度大小与两者距离变化的关系。

甲物体追赶前方的乙物体,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一段时间内两者速度相等,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

2、追及问题的特征及处理方法:

“追及”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

⑴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追上前有最大距离的条件:两物体速度相等,即v v =乙甲。

⑵ 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①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后方,则追不上,此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小。

②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前方,则追上,并会有两次相遇

③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乙处于同一位置,则恰好追上,为临界状态。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二者是否同时出发,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

⑶ 匀减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已时,情形跟⑵类似。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①若

追击和相遇题型大全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追及和相遇问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1.追及

追和被追的两者速度相等常是追上、追不上、二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四种情形:

⑴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追上前最大距离的条件是两物体速度相等,即V甲=V乙。

⑵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能否追上的问题。判断方法是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根据位移关系判断能否追上,如果此时追不上,则最终不会追上。

⑶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情形同⑵。

⑷匀速运动的物体追匀减运动的物体,一定能追上。但要注意是在运动过程追上还是在减速的物体已经停止时追上。

分析追赶(或不相碰)问题时,一定要分析速度关系及位移关系。 2.相遇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分析同上述1。

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的绝对值的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题1 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行驶来,从后面赶过汽车, 试求

(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

高中物理教案全套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中物理教案全套

【篇一: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

1.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材分析

本课选择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本章章名“运动的描述”点明本章学习的内容是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时间,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要理解这些物理量首先必须理解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质点是高中物理中介绍的第一个物理模型,正确理解质点的概念是学习后面运动学知识的重要前提,而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将该物体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看成质点进行研究,对更好的进行物体运动描述提供了方便。其次由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在对物理的运动情况进行描述前首先必须要建立参考系,而所研究的运动形式以直线运动居多,所以用坐标系分析物体位置的变化会更加直观形象,所以本节课在讲授质点和参考系知识的同时,也添加了坐标系这一新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质点的定义和条件,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初步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

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并初步掌握在哪些情况下把物理看成质点。

2、 知道什么是参考系,理解参考系选取在描述物体运动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 考系。

3、 理解坐标系的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

六数学相遇、追击、过桥问题习题练习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指的是什么?怎样解答这类问题?

行路方面的相遇问题,基本特征是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或不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基本关系如下: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甲乙速度的和-已知速度=另一个速度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路程÷相遇时间-甲速=乙速

追及问题主基本关系如下:

追及所需时间=前后相隔路程÷(快速-慢速)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有关同向追及问题,在行路方面有这种情况,相应地,在生产上也有这种情况。 例题:

1、 张、李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张每小时行5千米,李每小时

行4千米,两人第一次相遇后继续向前走,当张走到B地,立即按原路原速度返回。李走到A地也立即按原路原速度返回。二人从开始走到第二次相遇时走了4小时。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 甲、乙两个学生从学校到少年活动中心

六数学相遇、追击、过桥问题习题练习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指的是什么?怎样解答这类问题?

行路方面的相遇问题,基本特征是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或不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基本关系如下: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甲乙速度的和-已知速度=另一个速度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路程÷相遇时间-甲速=乙速

追及问题主基本关系如下:

追及所需时间=前后相隔路程÷(快速-慢速)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有关同向追及问题,在行路方面有这种情况,相应地,在生产上也有这种情况。 例题:

1、 张、李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张每小时行5千米,李每小时

行4千米,两人第一次相遇后继续向前走,当张走到B地,立即按原路原速度返回。李走到A地也立即按原路原速度返回。二人从开始走到第二次相遇时走了4小时。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 甲、乙两个学生从学校到少年活动中心

高中物理电阻的测量教学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2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二物理教学教案

高中物理电阻的测量教学教案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知道伏安法测电阻有内接和外接两种方法。

3、理解两种方法的误差原因,并能在实际中作出选择。

4、理解多用电表直流电流档、直流电压档、欧姆档的基本原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测量误差分析,实际测量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了解欧姆表的原理,学会使用欧姆表。

3、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学生测量分析,器材选择判断,树立学生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设计示例

电阻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了解用伏安法测电阻,知道伏安法测电阻有内接和外接两种方法,无论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测出的阻值都有误差。

(2)懂得误差的产生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或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的,并能在实际中根据给出的具体数据考虑选用什么规格的仪器。

(3)知道欧姆表测电阻的原理。

2、能力方面的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观察内容的真实性,鼓励学生寻查意外现象及异常现象所发生的原因。

(2)通过本课的测量误差分析,实际测量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操作、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