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职研究生 心理学第十章 考点 试题

更新时间:2024-03-19 01: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十章 言语与技能

1.具有情境性、反应性、简略性特点的是()

A.书面言语B.独白言语C对话言语D.内部言语 C 2.新旧活动反应相同,而刺激不同时,容易发生()

A正迁移B.负迁移C高原现象D.反馈 A 3.具有随意性、开展性、计划性特点的是()

A.内部言语B.对话言语C书面言语D.独自言语 C 4.学外语时,本国语的语音具有()作用。

A.正迁移B.负迁移C高原现象D.反馈 B 5.聊天、辩论、讨论等言语活动是():

A.独白言语B.书面言语。C内部言语D-对话言语 D 6.新旧活动刺激相同而反应不同时,容易发生()、

A.正迁移B.负迁移C高原现象D.反馈 B

填空题 1.外部言语分为_____和_____。 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 2.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叫 。 高原现象 3.掌握的技能、技巧对以后技能、技巧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叫技能的 。 迁移 4.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从动作概念到____再到具体动作这样三个阶段。 动作表象 5.智力技能就其对象、方式和结构而言,具有观念性、内潜性、____性。 简缩 6.打字、说话等是____动作技能;打篮球、打乒乓等是____动作技能。 连贯,开放

名词解释 1.语言:是由词汇(包括形、音、义)按一定的语法所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过程,也就是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 3.内部言语:是非交际性语言,是指借助语言进行思维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4.技能: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 5.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

6.动作技能:是指在学习活动、体育活动和生产劳动中外部行为的操作方式系统。 7.练习曲线:是练习进程与练习效果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图。

8.高原现象:是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9.技能的迁移:是指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以后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产生的影响。

10.技能的干扰: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相似的新技能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阻碍新技能的学习和形成,称作技能的干扰,也称作技能的负迁移。

11.智力技能:又称心智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方式系统。

简答题 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答: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1)语言是由词汇(包括形、音、义)按一定的语法所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也就是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地过程。

(2)语言是指某语言集团所共有的抽象的语言材料和规划;言语指个体根据其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产生和理解言语的行为。

(3)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别性和多变性。 (4)语言是交际和思想的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言语不能离开语言而进行,离开了语言,人不能通过言语进行交际或思维;语言也不能离开言语,离开人的言语活动,语言就不能发挥任何功用。 2.简述乔姆斯基的言语理论。

答:乔姆斯基首先认为语言有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语言的深层结构是认识的内容;语言的表层结构则是对认识内容的表述。同样的深层结构可以用不同的表层结构来表述。另外,不同的深层结构,有时也可以用相同的表层结构来表述。

其次,乔姆斯基认为由表层结构向深层结构的转化不是通过学习,而是人先天就具备这种转化的本领。其证据是: 第一,不同民族的人,其认识常有共同之处。即语言的深层结构是一样的。但各民族表达的方式则明显不同,即语言的表层结构不同。

第二,不同民族的儿童,生活的语言环境不同,但他们掌握发音、句法结构的次序都是相同的,时间也大致一样。. 第三,语言发展的阶段和动作发展的阶段基本一致,动作发展到什么水平,语言也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哪个民族都是一样的,即语言和动作发展是平行的。动作的发展是天生的,语言也是如此。

第四,儿童学习说话,有个关键期。过了关键期,学习语言就很困难。这一事实不能用学习来解释。因为就其它学习而言,学习能力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的,不会因年龄增长,学习能力反而下降。 3.技能与习惯的区别。

答:(1)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

(2)技能是越来越向一定的标准动作体系提高,而习惯则越来越保持原来的动作组织情况。这就是说,习惯是保守的,技能则不断向一个标准趋近。

(3)习惯没有水平高低之分,但有好坏之别。技能有水平高低之分。

(4)技能是既和一定的情境又和一定的任务联系;习惯则只是和一定情境而不和一定任务相联系。技能是由一定任务所始动,所以它是主动的,需要时就出现,不需要时就不出现。习惯则只由一定的情境而始动,所以习惯是被动的。 (5)技能要与一定的客观标准作对照;而习惯则不是,它只和先前的动觉做对照,拿这一次动作的动觉和前一次动作的动觉作比较。给技能作对照的一定是客观标准,或者是别人的示范,或者是动作的产品,或者是需求的指标。给习惯作对照的,则只是上次的动作。这就是说,技能形成中除自己的动觉反馈外,还需要别的反馈。习惯则不是这样,它只需要动作本身的动觉反馈。 4.高原现象及其成因。

答:高原现象是指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停顿的现象。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 (2)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 (3)练习方法不当,一时无法突破困难; (4)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

(5)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 (6)意志品质差,缺乏继续提高的勇气和信心; (7)自满情绪;

(8)可能正在进行潜在学习,其成绩末显现出来等等。 5.简述技能形成的条件。

答:(1)动作概念的掌握: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从动作到动作表象再到具体动作这样三个阶段。动作是能够说出自己应该去怎样进行动作;动作表象就是能够在自己头脑中想象出应该如何去动作;具体动作则是自己能够根据动作表象去实际进行的动作。

(2)示范:技能学习一般要通过示范,而范例往往由视觉通道提供。

(3)反馈:有反馈才能有进步,没有反馈就没有进步。因为,只有通过反馈,才能知道自己的动作是否合乎要求,不通过反馈,动作就失去受到强化的机会,只有使合乎要求的动作受到强化,不合乎要求的动作受不到强化,自己才能辨别哪个动作正确,哪个动作不正确。但当技能已经熟练掌握,反馈就不一定必要。 (4)练习中的时间分配:练习要有间歇,有间歇的练习效率比没有间歇的练习效率高。 6.智力技能及其特征。

智力技能又称心智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方式系统。 智力技能的特征有:

(1)观念性。就智力技能的对象而言,其直接对象不是具有一定物质形成的客体,而是这种客体在头脑中的印象。可见,智力技能是一种观念性的活动。

(2)内潜性。就智力技能进行的方式而言,它是在头脑中借助内部言语默默进行的,从外部很难觉察到头脑中加工改造的思维过程,可见,智力技能是一种非外显的活动。(3)简缩性。就智力技能的结构而言,它已从完整的变为压缩、简化的。由于它是高度省略、高度压缩的,所以往往难以使人察觉到其活动的全部过程。智力技能是一种非扩展性的自动化的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2v8.html

Top